魅罗 第27节
舒仪低头一看:“文绮?”
文绮点点头。舒仪已恍然转向前方,舒轩也回过身,一身寻常布袍掩不住他眉目工秀,不知谁弄乱了他的头发,如有一剑在手,俨然是一个落拓的少年侠士。
“姐姐。”舒轩笑着唤她,嗓音清越稳健。
舒仪心里既惊且喜,定定地看着他:“你怎么会在这,不是让你回昆州了吗?”
舒轩道:“家里发生大事,不知平安,我怎么能一个人回去。”
“莽撞!”舒仪责备道,可心里还是欢喜,含笑的语调没有半分威势。
舒陵将两人拉到花厅坐下,笑呵呵地说:“家里冷清,还好小轩来了,”她瞧瞧舒轩,又赞道,“我家八弟即使身着布衣,依然有王侯公子之相。”
舒仪仔细端详他,身形挺秀,肤色较分别时暗了些,五官依旧俊美,只是多了几分磨砺出的成熟,从容而大度。
进得军中方是真正男儿——舒仪骤然想起这句话,兴致大起,询问舒轩这几个月的经历,舒陵也好奇非常。
奈何舒轩说起故事半分趣味也没有:“将军平日待我们亲厚,训练时却严厉,每日开弓上千次,开始那几日,我累极了,抱着弓箭就能在马上睡着……”他慢条斯理将军中生活说了一遍。
舒仪问:“这就没了?”
“没了!”舒轩见她一脸失望,唇角略弯,勾起秀逸笑容,“在军中本来就是寒苦枯燥的,难道姐姐想听什么趣闻?”
舒仪和舒陵面面相觑,有气无力地答:“不用了。”
舒轩前去拜见太公,在房里待了整整一个时辰,出来时神色平常,瞧不出喜怒,舒仪坐在廊间扶栏上,舒轩就坐到她旁边,正对着一株清香宜淡的梅树。
舒仪轻轻握住他的手,那手上皮肤粗砺,已磨出茧子,还几有块擦伤,露出猩红血肉。
“军中这么苦吗?”舒仪柔声问他。
“还好,”舒轩淡然一笑,“蔺将军说这双手不是用来弹琴,是用来握弓箭的,没有伤就练不好箭法。”
舒轩没有说,那几处新伤是他在回京城的途中,忽然遇到风雪,为了不延误归程,他执意赶路,路上艰难,这才落的伤。
舒仪又看看他的衣袍:“这衣裳在哪弄的?”
“我在城外遇到文绮,回来后又看见府外的禁军,等了好几日,才跟着下人混进来的。”他答道。
“知道危险你还往回跑?”舒仪摇头笑道。
“我若不来,怎么知道姐姐的平安。”舒轩道。
舒仪伸手在他额上一弹:“笨!”
舒轩低低喊了一声疼,左挡右支地躲着她的手。舒仪笑逐颜开,拉着他说了些这几个月来的事情。两人自小亲昵,言语没有避忌,舒仪把心里想的都说了出来,舒轩才思敏捷,对她所说的都是一点即通,加上看事物眼光独特,闲聊之际也把家里的景况分析出个大概。
舒仪吐尽心事,顿时觉得松了口气,这时才发现,舒轩的到来给她带来了多大依靠。
入夜,舒府彩灯高挂,莹莹点点地缀满树梢,像是女孩儿珍藏在宝匣里的珠钗。
舒陵一早把厅堂布置地精巧华美,丫鬟们摆上酒席。
舒老突然来了精神,离开缠绵了几日的病榻,来到正厅陪众人用饭。舒仪和舒陵自是惊讶,舒老眼角堆着纹路,笑道:“过年这样的日子,一个人躺在床(chuang)上可无趣地很,莫非你们不欢迎我这老头子?”
舒老平素严谨,极少用这样的口气说话,舒陵又惊又喜道:“我们还想着过会去给您请安呢。”
舒老在席间坐下,看着三个孙儿孙女,笑道:“今年怎么没人来讨压岁银?”
正吃着糖莲子的舒仪放下银筷,笑嘻嘻地道:“太公是不是早就备好了,快拿来吧。”
舒陵莞尔,拍了她一下手:“看你那样,倒像是沈家的,都快钻钱眼里去了。”
舒老召来老仆祥伯,托着一个八宝圆盒,上面摆着三样事物,覆着红段,瞧模样极是金贵。这下连舒轩也生出好奇。
过年派礼自是从最小的开始,舒老指了指最左边的那样,扯了红段——原来是一把乌漆漆的剑鞘,毫无光泽,最普通不过。
舒老对舒轩道:“你所佩的泰阿是千古名剑,锋芒如霜,我怕它太过锋利,伤人亦伤己,这柄剑鞘掩它剑光,你要好好用。”
舒轩若有所思,缓缓点头:“谢太公,我会善用。”
舒老转头看了舒仪一眼,掀开红缎,一颗指姆大的夜明珠在盘中,隐隐绽着光华。
“这颗珠子是我年轻时意外所得,白天看它,就像是普通的珍珠,没有棱角也没有光芒,当年我也当它是平常事物,后来见它在黑夜中光华璀璨,才知是珍宝,”舒老道,“寻常珍宝光华夺目,所以总是辗转流落,而这颗珠子居然自掩光华——不遭人觊觎,才是长久保存之道,你要收好。”
舒仪拿着珠子把玩两下,明白舒老的话中含义,答道:“我知道了。”
舒陵笑看着舒老道:“太公送了小七这样的珍宝,对我可不能吝啬。”
舒老拿了第三样礼物,亲自放到舒陵手中,那是一串用旧的钥匙,叮叮作响。舒陵见了,眼圈一红,一时不知如何答话。
舒仪随意望了一眼,知道那串钥匙是管理舒家旧宅和江陵别苑所用。
舒陵嚅嚅道:“太公……”
“莫效小女儿状,”太公叹一句,道,“这些本就该是你们的。”
房中一时无语,忽听远处一声“噼啪”的炮竹声遥遥传来,不知是哪家小儿耐不住时辰先点玩起来。舒仪瞧着舒老,忽然发现他的面色青灰一片,如同失去光泽的瓦,心里突地一跳,生出不详的预感。
舒老抬起头,呼人上酒。舒陵亲自为他斟上半杯酒,一边劝说酒水伤身。院里的丫鬟饭后聚成一团,三两个玩闹起来。
除夕夜按例要守岁,吃完饭后,舒陵拉着舒仪舒轩一起聊天。府中人不多,有些游戏也玩不成,各人说了些有趣的故事和笑话凑热闹。
过了一会儿,舒仪见舒老靠着椅背,双目紧闭,似乎快要睡着了。心想老人不经挨,站起身要劝他回房休息,走近一看舒老的嘴角暗红,不像是酒!她顿时觉得不安,轻轻在他胳膊上一推:“太公?”
舒老身子一歪,倒在椅子上。
舒仪吓地手足冰冷,大声惊呼,舒陵和舒轩匆忙上前扶住舒老,院里的仆众顿时被惊住,乱成一团。
把舒老扶回房,舒仪三人都被大夫挡在门外。片刻功夫,院子里再无人嬉闹,一众仆役手足无措地守在外面,噤若寒蝉。
舒仪心中害怕,身子颤巍巍发抖。府中灯火不绝,衬地天色绛紫深黑,像一方刚研磨好的墨汁,那样沉那样黑,仿佛随时就会泼到众人的头上。深冬凛冽的风刮到脸上,比刀光更疼。
等了不知多久,大夫走出房门,他不敢直视舒家的众人,低低地说:“老夫无能,回天无术……”
舒仪心头一寒,后面的话都听不见了,她转头去求助舒轩,只瞧见他眼神悲痛,脸色苍白如她一样。
推开大夫,走进房中,舒仪定定地看着床榻上,舒老静静地躺着,脸上还是前一刻的表情,祥和而平静,甚至还含着一缕微笑。舒仪脑中一片空白——她记得舒老平日总是安然自若,很少把情绪露在面上,没想到,他此刻却是微笑对人。
舒陵已跪倒在床前痛哭,顿时府中所有人都开始啜泣。
舒仪靠近床榻,颤抖着伸手去碰舒老的身躯,喉咙里模糊地哽咽:“太公……”
舒老没有应她——永远也不会应她了。
舒仪觉得五脏六腑都被哭声刺痛了,蔓进她的四肢,跪在舒轩的身旁,她抓着他的衣袖,眼泪簌簌地落了下来。
而远处,炮竹声此起彼伏地开始响起,景治二年悄然来临。
第41章
夜深,一轮新月挂在聆裳宫的檐角上,映地瓦片透亮生光。一名守夜的侍卫提着灯路过宫门,瞧见宫内影影绰绰地有些光亮,顿觉稀奇:这荒僻的宫殿无人居住,深夜怎会有人。他走到近处,借着灯光瞧清了那个站在宫门口的人——是皇帝的近侍周公公。他立刻打住脚步,转身走开。
这回头的路上又看见小宦官引着一个人走来,须发皆白,精神矍铄。侍卫匆匆望了一眼,不敢再看,匆匆低头走过,只当今夜什么也未曾见过。
周公公在宫门口看到来人,搓搓手,微笑着迎上去:“杨阁老,陛下正等着您呐。”说完接过灯,推开宫门,领着来人走进殿。
杨老抬眼就看见坐在灯旁的皇帝,他恭敬地跪地行礼,动作一丝不苟:“见过陛下。”
“杨老,”皇帝捧书在灯前,视线却似乎并没有落在书上,抬头道,“早说过不用行大礼,如今你年纪也大了,论辈分,朕还应该喊你老师。”
“君臣之礼不可废。”杨老被周公公扶起,坐到皇上的下首位置,他腰背笔挺如竹,倒不像上了年纪的人。
皇帝放下书卷,状似无意地谈到:“他死了?”
“是的,正是在初一。”杨老在回答时不免观察皇帝的神色,可什么都没瞧出来,皇帝神色平淡一如平常。
“外面都是什么表示?”
杨老答:“有几个公卿大臣请求给他追封谥号。”
皇帝皱起眉头,似乎对这个回答并不满:“前些日子很多人进谏希望我治舒家的罪,现在突然就变为要追封了?”
“群臣进谏时是希望把舒家的势力打压下去,自然要罗列罪名。可如今舒老已死,也没有能接替的掌权人,群臣的目的已经达到,把罪名安在一个已死的人身上,还不如追封他一个谥号,以安定一下门阀士族的心。”
皇帝淡淡一笑:“这些家族总喜欢排除异己,可真当异己消除了,又害怕同样的命运落在自己的头上。”
杨老含糊地应了一声,心里对皇帝真正的意思摸不准,也就不敢冒然回答。
灯火轻轻晃动,映在皇帝的脸上,可以清楚地看出他脸色并不好,似乎重病缠身,他一手支着桌,揉了揉鬓角,又问:“老师对舒老的死怎么看?”
杨老蓦然一惊,每当听到皇帝称他为老师,这都是一种试探,他连呼吸都变地谨慎起来:“舒家百年身为王辅,于国功劳甚大,可惜前阵子关于舒家通敌一说在民间都流传很广,此时舒老一死,民心可安……也不算是坏事。”
皇帝呵呵笑了一声:“你的意思是,他死的正是时候,”顿了顿,他忽然笑容一敛,语调变地悠长,“舒家做事总是那么恰到好处,先祖宣帝和先皇灏帝都是在舒家的辅佐下登基为帝,去年春天,舒老将他的孙辈全派到朕的四个儿子身边,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如果皇子中有一个愿意接受舒家,那么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帮助皇子取代朕,幸好朕的几个儿子还算本分。当朕明白舒家的意图,还来不及追究,他就死了……舒老此人做事一向高明,每一步都走在最好的时机上,就连死也不例外。”
杨老听地惊心,感慨道:“可他死了,再也掀不起波浪。”
皇帝遥遥头,叹道:“不要小看舒家,舒老并不是个肯甘心认命的人,他明明可以和朕再耗上一段时日,可他放弃了,这让朕疑心他谋有后招,或许,他已立好了继承人,借着一死,让舒家修养生息。”
房内燃着炭火,杨老却觉得脊背上冷汗涔涔,坐着的身子紧绷着。
皇帝低头沉吟半晌,问道:“舒家的后辈如何?”
“舒老的儿子都没有什么出息,远远比不上他们的先祖,倒是孙辈出了几个才华横溢的,听说现在留在京城里的只有两个姑娘,其中一个小的还来过我家中,看起来文弱乖巧,瞧不出有什么特殊之处。”
皇帝笑笑:“当年第一次见到舒老,我也以为他是个憨厚老实的人。”
“也许舒家人自有不凡,可如今已没有他们插手的余地。”杨老陪着苦笑了一下。
皇帝不置可否,话锋一转:“给我说说其他事吧,听说这几日大臣们互相走动很多?”
杨老犹豫了一下,不敢隐瞒,如实道:“有些大臣们认为四皇子已经成年,不宜再住宫中,何况……”他艰难地吐了口气,“大皇子和三皇子都在藩地,四皇子独留京中不合祖制。”
皇帝脸色骤然一沉。
杨老呼吸一窒,微微低头。心想,舒家被打压,刘家如今势大,太子一系自然要警惕了。他身为太子的老师,谈及这样的话题最是为难,心底长叹不已。
皇帝陷入沉思不愿多谈,摆手让他离开。
杨老立刻起身,行了大礼走出殿外,这才如释重负地叹了口气,回头看着聆裳宫朦胧的灯火,眉宇深锁。
舒家倒了,皇子间的争斗却好像浮出水面……莫要惹起纷乱才好。
————————
舒仪走在庭院中,觉得舒府一下子变地那么空旷,就连新春的气息也不足以弥补这样的空旷。她心不在焉地走着,不知不觉来到灵堂前。
堂前跪着舒轩,一身衣冠胜雪。舒仪看见他眼眶微红,心中一痛,走到他的面前。
“姐姐,”舒轩仰起头,“你也来看太公?”
舒仪燃上一柱香,跪在他的身边:“我是不孝子孙,想到太公,我觉得很羞愧……太公说地很对,我是个懦弱的人,心里总希望两全其美,其实哪一方都没有做好,现在想要后悔,却已经来不及了。”
文绮点点头。舒仪已恍然转向前方,舒轩也回过身,一身寻常布袍掩不住他眉目工秀,不知谁弄乱了他的头发,如有一剑在手,俨然是一个落拓的少年侠士。
“姐姐。”舒轩笑着唤她,嗓音清越稳健。
舒仪心里既惊且喜,定定地看着他:“你怎么会在这,不是让你回昆州了吗?”
舒轩道:“家里发生大事,不知平安,我怎么能一个人回去。”
“莽撞!”舒仪责备道,可心里还是欢喜,含笑的语调没有半分威势。
舒陵将两人拉到花厅坐下,笑呵呵地说:“家里冷清,还好小轩来了,”她瞧瞧舒轩,又赞道,“我家八弟即使身着布衣,依然有王侯公子之相。”
舒仪仔细端详他,身形挺秀,肤色较分别时暗了些,五官依旧俊美,只是多了几分磨砺出的成熟,从容而大度。
进得军中方是真正男儿——舒仪骤然想起这句话,兴致大起,询问舒轩这几个月的经历,舒陵也好奇非常。
奈何舒轩说起故事半分趣味也没有:“将军平日待我们亲厚,训练时却严厉,每日开弓上千次,开始那几日,我累极了,抱着弓箭就能在马上睡着……”他慢条斯理将军中生活说了一遍。
舒仪问:“这就没了?”
“没了!”舒轩见她一脸失望,唇角略弯,勾起秀逸笑容,“在军中本来就是寒苦枯燥的,难道姐姐想听什么趣闻?”
舒仪和舒陵面面相觑,有气无力地答:“不用了。”
舒轩前去拜见太公,在房里待了整整一个时辰,出来时神色平常,瞧不出喜怒,舒仪坐在廊间扶栏上,舒轩就坐到她旁边,正对着一株清香宜淡的梅树。
舒仪轻轻握住他的手,那手上皮肤粗砺,已磨出茧子,还几有块擦伤,露出猩红血肉。
“军中这么苦吗?”舒仪柔声问他。
“还好,”舒轩淡然一笑,“蔺将军说这双手不是用来弹琴,是用来握弓箭的,没有伤就练不好箭法。”
舒轩没有说,那几处新伤是他在回京城的途中,忽然遇到风雪,为了不延误归程,他执意赶路,路上艰难,这才落的伤。
舒仪又看看他的衣袍:“这衣裳在哪弄的?”
“我在城外遇到文绮,回来后又看见府外的禁军,等了好几日,才跟着下人混进来的。”他答道。
“知道危险你还往回跑?”舒仪摇头笑道。
“我若不来,怎么知道姐姐的平安。”舒轩道。
舒仪伸手在他额上一弹:“笨!”
舒轩低低喊了一声疼,左挡右支地躲着她的手。舒仪笑逐颜开,拉着他说了些这几个月来的事情。两人自小亲昵,言语没有避忌,舒仪把心里想的都说了出来,舒轩才思敏捷,对她所说的都是一点即通,加上看事物眼光独特,闲聊之际也把家里的景况分析出个大概。
舒仪吐尽心事,顿时觉得松了口气,这时才发现,舒轩的到来给她带来了多大依靠。
入夜,舒府彩灯高挂,莹莹点点地缀满树梢,像是女孩儿珍藏在宝匣里的珠钗。
舒陵一早把厅堂布置地精巧华美,丫鬟们摆上酒席。
舒老突然来了精神,离开缠绵了几日的病榻,来到正厅陪众人用饭。舒仪和舒陵自是惊讶,舒老眼角堆着纹路,笑道:“过年这样的日子,一个人躺在床(chuang)上可无趣地很,莫非你们不欢迎我这老头子?”
舒老平素严谨,极少用这样的口气说话,舒陵又惊又喜道:“我们还想着过会去给您请安呢。”
舒老在席间坐下,看着三个孙儿孙女,笑道:“今年怎么没人来讨压岁银?”
正吃着糖莲子的舒仪放下银筷,笑嘻嘻地道:“太公是不是早就备好了,快拿来吧。”
舒陵莞尔,拍了她一下手:“看你那样,倒像是沈家的,都快钻钱眼里去了。”
舒老召来老仆祥伯,托着一个八宝圆盒,上面摆着三样事物,覆着红段,瞧模样极是金贵。这下连舒轩也生出好奇。
过年派礼自是从最小的开始,舒老指了指最左边的那样,扯了红段——原来是一把乌漆漆的剑鞘,毫无光泽,最普通不过。
舒老对舒轩道:“你所佩的泰阿是千古名剑,锋芒如霜,我怕它太过锋利,伤人亦伤己,这柄剑鞘掩它剑光,你要好好用。”
舒轩若有所思,缓缓点头:“谢太公,我会善用。”
舒老转头看了舒仪一眼,掀开红缎,一颗指姆大的夜明珠在盘中,隐隐绽着光华。
“这颗珠子是我年轻时意外所得,白天看它,就像是普通的珍珠,没有棱角也没有光芒,当年我也当它是平常事物,后来见它在黑夜中光华璀璨,才知是珍宝,”舒老道,“寻常珍宝光华夺目,所以总是辗转流落,而这颗珠子居然自掩光华——不遭人觊觎,才是长久保存之道,你要收好。”
舒仪拿着珠子把玩两下,明白舒老的话中含义,答道:“我知道了。”
舒陵笑看着舒老道:“太公送了小七这样的珍宝,对我可不能吝啬。”
舒老拿了第三样礼物,亲自放到舒陵手中,那是一串用旧的钥匙,叮叮作响。舒陵见了,眼圈一红,一时不知如何答话。
舒仪随意望了一眼,知道那串钥匙是管理舒家旧宅和江陵别苑所用。
舒陵嚅嚅道:“太公……”
“莫效小女儿状,”太公叹一句,道,“这些本就该是你们的。”
房中一时无语,忽听远处一声“噼啪”的炮竹声遥遥传来,不知是哪家小儿耐不住时辰先点玩起来。舒仪瞧着舒老,忽然发现他的面色青灰一片,如同失去光泽的瓦,心里突地一跳,生出不详的预感。
舒老抬起头,呼人上酒。舒陵亲自为他斟上半杯酒,一边劝说酒水伤身。院里的丫鬟饭后聚成一团,三两个玩闹起来。
除夕夜按例要守岁,吃完饭后,舒陵拉着舒仪舒轩一起聊天。府中人不多,有些游戏也玩不成,各人说了些有趣的故事和笑话凑热闹。
过了一会儿,舒仪见舒老靠着椅背,双目紧闭,似乎快要睡着了。心想老人不经挨,站起身要劝他回房休息,走近一看舒老的嘴角暗红,不像是酒!她顿时觉得不安,轻轻在他胳膊上一推:“太公?”
舒老身子一歪,倒在椅子上。
舒仪吓地手足冰冷,大声惊呼,舒陵和舒轩匆忙上前扶住舒老,院里的仆众顿时被惊住,乱成一团。
把舒老扶回房,舒仪三人都被大夫挡在门外。片刻功夫,院子里再无人嬉闹,一众仆役手足无措地守在外面,噤若寒蝉。
舒仪心中害怕,身子颤巍巍发抖。府中灯火不绝,衬地天色绛紫深黑,像一方刚研磨好的墨汁,那样沉那样黑,仿佛随时就会泼到众人的头上。深冬凛冽的风刮到脸上,比刀光更疼。
等了不知多久,大夫走出房门,他不敢直视舒家的众人,低低地说:“老夫无能,回天无术……”
舒仪心头一寒,后面的话都听不见了,她转头去求助舒轩,只瞧见他眼神悲痛,脸色苍白如她一样。
推开大夫,走进房中,舒仪定定地看着床榻上,舒老静静地躺着,脸上还是前一刻的表情,祥和而平静,甚至还含着一缕微笑。舒仪脑中一片空白——她记得舒老平日总是安然自若,很少把情绪露在面上,没想到,他此刻却是微笑对人。
舒陵已跪倒在床前痛哭,顿时府中所有人都开始啜泣。
舒仪靠近床榻,颤抖着伸手去碰舒老的身躯,喉咙里模糊地哽咽:“太公……”
舒老没有应她——永远也不会应她了。
舒仪觉得五脏六腑都被哭声刺痛了,蔓进她的四肢,跪在舒轩的身旁,她抓着他的衣袖,眼泪簌簌地落了下来。
而远处,炮竹声此起彼伏地开始响起,景治二年悄然来临。
第41章
夜深,一轮新月挂在聆裳宫的檐角上,映地瓦片透亮生光。一名守夜的侍卫提着灯路过宫门,瞧见宫内影影绰绰地有些光亮,顿觉稀奇:这荒僻的宫殿无人居住,深夜怎会有人。他走到近处,借着灯光瞧清了那个站在宫门口的人——是皇帝的近侍周公公。他立刻打住脚步,转身走开。
这回头的路上又看见小宦官引着一个人走来,须发皆白,精神矍铄。侍卫匆匆望了一眼,不敢再看,匆匆低头走过,只当今夜什么也未曾见过。
周公公在宫门口看到来人,搓搓手,微笑着迎上去:“杨阁老,陛下正等着您呐。”说完接过灯,推开宫门,领着来人走进殿。
杨老抬眼就看见坐在灯旁的皇帝,他恭敬地跪地行礼,动作一丝不苟:“见过陛下。”
“杨老,”皇帝捧书在灯前,视线却似乎并没有落在书上,抬头道,“早说过不用行大礼,如今你年纪也大了,论辈分,朕还应该喊你老师。”
“君臣之礼不可废。”杨老被周公公扶起,坐到皇上的下首位置,他腰背笔挺如竹,倒不像上了年纪的人。
皇帝放下书卷,状似无意地谈到:“他死了?”
“是的,正是在初一。”杨老在回答时不免观察皇帝的神色,可什么都没瞧出来,皇帝神色平淡一如平常。
“外面都是什么表示?”
杨老答:“有几个公卿大臣请求给他追封谥号。”
皇帝皱起眉头,似乎对这个回答并不满:“前些日子很多人进谏希望我治舒家的罪,现在突然就变为要追封了?”
“群臣进谏时是希望把舒家的势力打压下去,自然要罗列罪名。可如今舒老已死,也没有能接替的掌权人,群臣的目的已经达到,把罪名安在一个已死的人身上,还不如追封他一个谥号,以安定一下门阀士族的心。”
皇帝淡淡一笑:“这些家族总喜欢排除异己,可真当异己消除了,又害怕同样的命运落在自己的头上。”
杨老含糊地应了一声,心里对皇帝真正的意思摸不准,也就不敢冒然回答。
灯火轻轻晃动,映在皇帝的脸上,可以清楚地看出他脸色并不好,似乎重病缠身,他一手支着桌,揉了揉鬓角,又问:“老师对舒老的死怎么看?”
杨老蓦然一惊,每当听到皇帝称他为老师,这都是一种试探,他连呼吸都变地谨慎起来:“舒家百年身为王辅,于国功劳甚大,可惜前阵子关于舒家通敌一说在民间都流传很广,此时舒老一死,民心可安……也不算是坏事。”
皇帝呵呵笑了一声:“你的意思是,他死的正是时候,”顿了顿,他忽然笑容一敛,语调变地悠长,“舒家做事总是那么恰到好处,先祖宣帝和先皇灏帝都是在舒家的辅佐下登基为帝,去年春天,舒老将他的孙辈全派到朕的四个儿子身边,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如果皇子中有一个愿意接受舒家,那么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帮助皇子取代朕,幸好朕的几个儿子还算本分。当朕明白舒家的意图,还来不及追究,他就死了……舒老此人做事一向高明,每一步都走在最好的时机上,就连死也不例外。”
杨老听地惊心,感慨道:“可他死了,再也掀不起波浪。”
皇帝遥遥头,叹道:“不要小看舒家,舒老并不是个肯甘心认命的人,他明明可以和朕再耗上一段时日,可他放弃了,这让朕疑心他谋有后招,或许,他已立好了继承人,借着一死,让舒家修养生息。”
房内燃着炭火,杨老却觉得脊背上冷汗涔涔,坐着的身子紧绷着。
皇帝低头沉吟半晌,问道:“舒家的后辈如何?”
“舒老的儿子都没有什么出息,远远比不上他们的先祖,倒是孙辈出了几个才华横溢的,听说现在留在京城里的只有两个姑娘,其中一个小的还来过我家中,看起来文弱乖巧,瞧不出有什么特殊之处。”
皇帝笑笑:“当年第一次见到舒老,我也以为他是个憨厚老实的人。”
“也许舒家人自有不凡,可如今已没有他们插手的余地。”杨老陪着苦笑了一下。
皇帝不置可否,话锋一转:“给我说说其他事吧,听说这几日大臣们互相走动很多?”
杨老犹豫了一下,不敢隐瞒,如实道:“有些大臣们认为四皇子已经成年,不宜再住宫中,何况……”他艰难地吐了口气,“大皇子和三皇子都在藩地,四皇子独留京中不合祖制。”
皇帝脸色骤然一沉。
杨老呼吸一窒,微微低头。心想,舒家被打压,刘家如今势大,太子一系自然要警惕了。他身为太子的老师,谈及这样的话题最是为难,心底长叹不已。
皇帝陷入沉思不愿多谈,摆手让他离开。
杨老立刻起身,行了大礼走出殿外,这才如释重负地叹了口气,回头看着聆裳宫朦胧的灯火,眉宇深锁。
舒家倒了,皇子间的争斗却好像浮出水面……莫要惹起纷乱才好。
————————
舒仪走在庭院中,觉得舒府一下子变地那么空旷,就连新春的气息也不足以弥补这样的空旷。她心不在焉地走着,不知不觉来到灵堂前。
堂前跪着舒轩,一身衣冠胜雪。舒仪看见他眼眶微红,心中一痛,走到他的面前。
“姐姐,”舒轩仰起头,“你也来看太公?”
舒仪燃上一柱香,跪在他的身边:“我是不孝子孙,想到太公,我觉得很羞愧……太公说地很对,我是个懦弱的人,心里总希望两全其美,其实哪一方都没有做好,现在想要后悔,却已经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