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罗 第73节
他目光炯炯,在战场上寻找明王郑祐的身影。
——————
同一片阴沉的天空下,袁州大军已经深入到京畿腹地,临近林郡的时候,杜言淮突然打了个手势,让大军原地停下。
德王郑泰向来不知兵,将指挥权全权交给杜言淮,因为心内始终存了一份戒心,又让郑穆督军,如此他虽然跟随大军进发,一路行军并没有太多指手画脚。此时大军突然停止,他召人来问,得知是杜言淮下的命令,又命人去问缘由。
杜言淮派人来回话,“前面发生过交战,先派斥候去探查。”
原地休息一个多时辰,斥候将情况回禀,朱雀旗和玄武旗发生大战,结果是朱雀旗大败,几乎全军覆没。玄武旗也不好过,扔下了大约两万余尸骸。
这场大战的结果,在行军路上众人已经听闻了,但是没有想到,战报上的数字和亲眼所见会有那么大的差距。
战场上已经被粗粗清理过,尸骸堆积如山,地上还有干涸的血迹,早已经渗入土中,像是一块块黑色的巨大印记。兵器旗帜散落在地上,既有赤红的朱雀旗,也有灰色玄武旗。还有断腿的战马,半截身体瘫在地上,发出衰弱的哀鸣。
袁州军与其他几州有所不同,袁州文风鼎盛,市井闲适,很少有战事波及,因此士兵们从未真正上过战场,见了大战之后的战场居然是这个样子,一个个都感觉不适应。幸而杜言淮秘密练兵几个月,军中纪律严明,军法森严,士兵们除了心头有些不适,没有表现出其他异样。
袁州军内除了德王的车驾,安阳郡王郑穆也有一辆宽大的马车。
舒仪坐在车内,把门帘掀起一条细缝朝外张望。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尸体腐烂夹着血腥的味道,离林郡越近味道越浓重,闻之欲呕。
她是头一次瞧见哀鸿遍野的景象,只觉得寒毛直竖,浑身不适。
“别看了。”郑穆把门帘捂了个严实,转过脸来看她,“征战向来无情,之前不让你来你偏要跟着。”
舒仪眸光微闪,闭上眼休憩。可空气中无所不在的气味,无不向人昭示着这一场大战后的惨烈。
大军重新进发,军中无人喧哗,只有脚步声踩在地上的声音。舒仪若有所思,睁开眼道,“掌军主帅是谁?”
郑穆瞥她一眼道:“你怎么突然对行军打仗感兴趣了?”
舒仪道:“都说袁州无良将,我看这主帅就很本事。”
“哦?”郑穆露出一抹兴味,“如何看出来的?”
“袁州地处富丽,民风安逸,往年除了有些水旱虫灾,少有遭兵患之灾。袁州军的士兵没上过战场见过真血,就算兵器再如何精良,都少了一股精悍之气。但是由眼下这位主帅统兵,行军不乱,前后有序。显然很不一般。”
郑穆自幼习武,精研兵法,对此并不惊奇,见舒仪分析头头是道,笑道:“你倒是机灵,谁也没逃过你的眼皮子。”
舒仪问道:“那到底是谁?袁州有这样的良将,为何之前完全声名不显?”
郑穆简略道:“那是新投德王的,叫杜言淮。”
舒仪把脑子能想的都转了一圈,都没能想起关于这个人的任何信息。心道,真是奇了,这样的人竟如同石头里蹦出来的,完全没有之前一丝一毫的消息。
还欲再问,她忽然听见远方传来一阵厮杀声,相隔应该还有些距离,但是声音太响,遥遥传来,真像是耳边发生的。
郑穆脸色凝重,显然也同样听见了。
不一会儿行军速度慢了下来。杜言淮请德王安阳郡王及各部统领等人一同议事。
京城仅有两里之隔,玄武旗猛烈的攻势都落在众人眼中。
“真是悍勇之军。”
杜言淮眯起眼,凝视远方两军交战正酣,心中生出的却是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凉。
前几日在战报上,他已知道萧铭的死讯。今日再看禁卫军的守势,他立刻就猜出,石闵也不在了,不知是临阵换将,还是……
杜言淮捏紧手中马鞭,脑中忽然闪过一种宿命感,从军之人,终是要把这条命还到沙场上。
郑泰看着城墙上的攻防战,胸膛发热,看了好一会儿才道:“玄武旗攻了几日了?竟还没有拿下京城。真是老天……”助我两个字被他咽了回去,可脸上喜色却毋庸置疑。
——————
战场交战的两方也发现了袁州的动向,明王郑祐喉咙发干,甚至有些疼,他心里清楚,没有赶在袁州军到来之前拿下京城,这场战役他已经输了一半。
原以为,以玄武旗的骁勇,再收拢了云州残军,对上朱雀旗也稳有胜算。但是万没想到,朱雀旗如此难缠,几乎耗尽他一半兵力,接下来面对石闵守城一战,更是堪称可怖,折损两员大将,都没能破开这道铜墙铁壁。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莫非真是老天有意成全别人?
郑祐脑中闪过这么一个荒谬想法。
城墙上忽然有士兵大声呼喊。郑祐定神看去,原来是一小股玄武旗士兵攀上了墙头,并牢牢占据住一断,随后不断有士兵从这个缺口爬上去。
这么关键的时候,京城的防御居然破了。
郑祐精神为之一震,刚才那些个“成事在天”的想法瞬间扔到九霄云外。他持剑一扬,高声道:“夺城门。”
第119章
墙头上乱作一团,被玄武旗夺下一个突破口以后,源源不断的叛军攻了上来。侍卫们不顾郑衍反对,护送着他离开城头。
“陛下,叛军势大,先避开一阵,朝中众臣都是心向您,叛军定是难以长久。且先保存龙体,京城我们一定能夺回来的。”
玄武旗很快扩大战果,墙头上很快发展成了五五之势。还有几十个玄武旗士兵杀出一条血路,直奔城门而去。守城到了这一地步,基本已经可以宣告失败。
郑衍扫视周围,处处都是修罗场,禁军,玄武旗在每一个角落厮杀,飞箭乱窜,时不时有人倒地毙命。
京城,失了京城的君王能去哪里?
郑衍有些失神,耳边听见轰隆一声。
城门被打开了。
“混蛋,”禁卫副统领脸色沉地像一块黑铁,忍不住大骂,“狗娘养的,是谁从里面打开的城门?”
立刻有士兵回答:“是……是刘武,他……他好像和沈阀有些关系。”
郑衍闻言心中一片冰凉,四肢百骸都像是被冻住了。
沈阀!
自他登基后,就对门阀防备甚深,这一次守城更为慎重,事先就筛选过一轮,几个门阀嫡系直系全调离关键位置。防的就是这些人突然的倒戈。
千防万防,还是没有防住。
郑衍感到一阵挫败。
不是对郑祐,也不是郑泰……而是面对门阀这种庞然大物,无孔不入,无处不在,一不小心就会被他们找到可趁之机,更进一步,他们甚至想左右皇位。
城门已破,大量玄武军涌入城内,犹如开闸的洪水一般。禁宫侍卫们大惊失色。帮忙护着郑衍上车驾,朝着皇城中心飞奔。
“陛下”禁卫副统领道,“东门还在禁卫手中,陛下马上从东门离开吧。太后交给臣去接。”
“回宫吧。”
“陛下。”侍卫哀呼。
郑衍道:“离开京城朕也无处可去,不如就留在宫中,朕的皇兄不是说清君嘛,又没有说是反朕,让他们来。朕倒要看看,两王带兵入京,如何对天下人交代。”
侍卫见他神色出奇的平静,没有半点说气话的样子,万般无奈,改驾车马转向皇宫。
不仅宫门口发生剧烈争斗,马车在京城的大街上飞奔时,郑衍发现好几处宅院里都有喊杀声,其中一座府邸他很熟悉,那就是刘阀。
城门刚破,城内就开始动手,不是别家,而是刘阀。郑衍苦笑,原来朝廷中早有门阀已经背弃他,转而投向了其他藩王,所以城门一破,他们就无所顾忌。
在禁卫军的护卫下,领着仅剩的兵马回到宫中。郑衍来到太极殿,内侍宫女看见他,全然不见往常的样子,还有宫人手里拿了包袱四处逃窜,一副末日惶惶不安的模样。
侍卫见了抽出剑想杀人。被郑衍拦下,“让他们逃命去吧。”
宫人闻言一哄而散。
御前太监来到郑衍面前,为他卸下佩剑,郑衍好奇地看他,“你怎么不逃?”
太监道:“陛下还在,小人能去何处。”
郑衍凉凉地一笑,“别人都谈忠义,你倒说的轻描淡写。”
刘太后和萧瑜儿一直没有离开太极殿,听到动静后相携走出,看到郑衍站立台阶上,暮色沉沉,在他身后投下一片暗影。刘太后忍不住又垂泪,几乎泣不成声,萧瑜儿扶着她,轻拍她的背脊,眼中也含着泪水,却忍着没有出声。
“行了,别哭了,到了现在还有什么放不开的。”郑衍脱下金甲,哐当一声砸在地上,他转身对禁军侍卫道,“朕登基才一年,就弄得天下大乱,京城多少年没有遭过兵患了?说起来都是朕的错。”
禁卫们齐齐下跪,副统领道:“陛下,叛军之罪,与陛下无关。”
郑衍挥了挥手,让他们起身,他坐在御座上,目光穿过殿门投向远方,浓荫的树木挡住了宫墙,也遮挡了视线,可是从远方传来的声音告诉着郑衍——
噩梦还没有结束。
城门被打开,玄武旗士兵争先恐后冲入城门。
天色渐晚,日月无光。
袁州方面大惊,人算不如天算,谁都想不到,连续几日都没被攻破的城门,就在袁州大军刚抵达京城脚下就突然打开了。
德王郑泰吃惊之后随即立刻反应过来,对杜言淮道:“此时发兵正是良机。”
杜言淮看着城墙上燃起火把,亮堂的像是两点星光。通向城内的那道大门却犹如地狱之门,叫人不寒而栗,无数鲜血飞溅而上,每一处都有士兵在厮杀,寸土必争。
“再等等。”杜言淮道,“殿下如果不想授人口舌,就耐心等待片刻。”
他双手撑着一把三尺来长的大剑上,手背青筋暴起,显然内心和表面的平静并不相同。
郑泰微怔,仔细一想,又觉得杜言淮这个主意稳妥极了。
让明王郑祐去充当罪人——弑君,逼宫。
等上片刻,郑祐就会背上这些罪名。
为了这个天下之巅的宝座,他二十多年都等下来了,何必在乎再等上片刻。
郑泰望着巍峨的城墙,心头火热,心扑通扑通地急跳着,仿佛一伸手,什么都可以掌握。这种欢愉,远胜美酒美人,甚至就连男女欢愉最巅峰的那一刻都不能比拟——
是天下间最高权位的滋味。
郑穆和舒仪站在不远处。
城墙上还有箭矢不停落下,大部分玄武旗士兵已经杀入城门,代价是一路禁卫军的尸体。
舒仪蓦然想到那个夜晚,带着两名侍卫拜访舒家的郑衍,身着黑貂皮斗篷,容貌俊秀,带着少年独有的爽朗笑容,登基之后也没有改变的澄澈目光。
而他的两个兄长,觊觎皇位,迫不及待带着大军兵临城下。
舒仪忽然觉得胸口堵得慌,默然无语。
“历来皇权皆染血,”郑穆的声音在暮霭烟尘中显得有些空远,“谁也不能例外。”
舒仪张了张嘴,喉咙干的难受,“陛下会怎么样?”
“废太子是什么下场?”郑穆没有回答,反问一句。
——————
同一片阴沉的天空下,袁州大军已经深入到京畿腹地,临近林郡的时候,杜言淮突然打了个手势,让大军原地停下。
德王郑泰向来不知兵,将指挥权全权交给杜言淮,因为心内始终存了一份戒心,又让郑穆督军,如此他虽然跟随大军进发,一路行军并没有太多指手画脚。此时大军突然停止,他召人来问,得知是杜言淮下的命令,又命人去问缘由。
杜言淮派人来回话,“前面发生过交战,先派斥候去探查。”
原地休息一个多时辰,斥候将情况回禀,朱雀旗和玄武旗发生大战,结果是朱雀旗大败,几乎全军覆没。玄武旗也不好过,扔下了大约两万余尸骸。
这场大战的结果,在行军路上众人已经听闻了,但是没有想到,战报上的数字和亲眼所见会有那么大的差距。
战场上已经被粗粗清理过,尸骸堆积如山,地上还有干涸的血迹,早已经渗入土中,像是一块块黑色的巨大印记。兵器旗帜散落在地上,既有赤红的朱雀旗,也有灰色玄武旗。还有断腿的战马,半截身体瘫在地上,发出衰弱的哀鸣。
袁州军与其他几州有所不同,袁州文风鼎盛,市井闲适,很少有战事波及,因此士兵们从未真正上过战场,见了大战之后的战场居然是这个样子,一个个都感觉不适应。幸而杜言淮秘密练兵几个月,军中纪律严明,军法森严,士兵们除了心头有些不适,没有表现出其他异样。
袁州军内除了德王的车驾,安阳郡王郑穆也有一辆宽大的马车。
舒仪坐在车内,把门帘掀起一条细缝朝外张望。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尸体腐烂夹着血腥的味道,离林郡越近味道越浓重,闻之欲呕。
她是头一次瞧见哀鸿遍野的景象,只觉得寒毛直竖,浑身不适。
“别看了。”郑穆把门帘捂了个严实,转过脸来看她,“征战向来无情,之前不让你来你偏要跟着。”
舒仪眸光微闪,闭上眼休憩。可空气中无所不在的气味,无不向人昭示着这一场大战后的惨烈。
大军重新进发,军中无人喧哗,只有脚步声踩在地上的声音。舒仪若有所思,睁开眼道,“掌军主帅是谁?”
郑穆瞥她一眼道:“你怎么突然对行军打仗感兴趣了?”
舒仪道:“都说袁州无良将,我看这主帅就很本事。”
“哦?”郑穆露出一抹兴味,“如何看出来的?”
“袁州地处富丽,民风安逸,往年除了有些水旱虫灾,少有遭兵患之灾。袁州军的士兵没上过战场见过真血,就算兵器再如何精良,都少了一股精悍之气。但是由眼下这位主帅统兵,行军不乱,前后有序。显然很不一般。”
郑穆自幼习武,精研兵法,对此并不惊奇,见舒仪分析头头是道,笑道:“你倒是机灵,谁也没逃过你的眼皮子。”
舒仪问道:“那到底是谁?袁州有这样的良将,为何之前完全声名不显?”
郑穆简略道:“那是新投德王的,叫杜言淮。”
舒仪把脑子能想的都转了一圈,都没能想起关于这个人的任何信息。心道,真是奇了,这样的人竟如同石头里蹦出来的,完全没有之前一丝一毫的消息。
还欲再问,她忽然听见远方传来一阵厮杀声,相隔应该还有些距离,但是声音太响,遥遥传来,真像是耳边发生的。
郑穆脸色凝重,显然也同样听见了。
不一会儿行军速度慢了下来。杜言淮请德王安阳郡王及各部统领等人一同议事。
京城仅有两里之隔,玄武旗猛烈的攻势都落在众人眼中。
“真是悍勇之军。”
杜言淮眯起眼,凝视远方两军交战正酣,心中生出的却是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凉。
前几日在战报上,他已知道萧铭的死讯。今日再看禁卫军的守势,他立刻就猜出,石闵也不在了,不知是临阵换将,还是……
杜言淮捏紧手中马鞭,脑中忽然闪过一种宿命感,从军之人,终是要把这条命还到沙场上。
郑泰看着城墙上的攻防战,胸膛发热,看了好一会儿才道:“玄武旗攻了几日了?竟还没有拿下京城。真是老天……”助我两个字被他咽了回去,可脸上喜色却毋庸置疑。
——————
战场交战的两方也发现了袁州的动向,明王郑祐喉咙发干,甚至有些疼,他心里清楚,没有赶在袁州军到来之前拿下京城,这场战役他已经输了一半。
原以为,以玄武旗的骁勇,再收拢了云州残军,对上朱雀旗也稳有胜算。但是万没想到,朱雀旗如此难缠,几乎耗尽他一半兵力,接下来面对石闵守城一战,更是堪称可怖,折损两员大将,都没能破开这道铜墙铁壁。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莫非真是老天有意成全别人?
郑祐脑中闪过这么一个荒谬想法。
城墙上忽然有士兵大声呼喊。郑祐定神看去,原来是一小股玄武旗士兵攀上了墙头,并牢牢占据住一断,随后不断有士兵从这个缺口爬上去。
这么关键的时候,京城的防御居然破了。
郑祐精神为之一震,刚才那些个“成事在天”的想法瞬间扔到九霄云外。他持剑一扬,高声道:“夺城门。”
第119章
墙头上乱作一团,被玄武旗夺下一个突破口以后,源源不断的叛军攻了上来。侍卫们不顾郑衍反对,护送着他离开城头。
“陛下,叛军势大,先避开一阵,朝中众臣都是心向您,叛军定是难以长久。且先保存龙体,京城我们一定能夺回来的。”
玄武旗很快扩大战果,墙头上很快发展成了五五之势。还有几十个玄武旗士兵杀出一条血路,直奔城门而去。守城到了这一地步,基本已经可以宣告失败。
郑衍扫视周围,处处都是修罗场,禁军,玄武旗在每一个角落厮杀,飞箭乱窜,时不时有人倒地毙命。
京城,失了京城的君王能去哪里?
郑衍有些失神,耳边听见轰隆一声。
城门被打开了。
“混蛋,”禁卫副统领脸色沉地像一块黑铁,忍不住大骂,“狗娘养的,是谁从里面打开的城门?”
立刻有士兵回答:“是……是刘武,他……他好像和沈阀有些关系。”
郑衍闻言心中一片冰凉,四肢百骸都像是被冻住了。
沈阀!
自他登基后,就对门阀防备甚深,这一次守城更为慎重,事先就筛选过一轮,几个门阀嫡系直系全调离关键位置。防的就是这些人突然的倒戈。
千防万防,还是没有防住。
郑衍感到一阵挫败。
不是对郑祐,也不是郑泰……而是面对门阀这种庞然大物,无孔不入,无处不在,一不小心就会被他们找到可趁之机,更进一步,他们甚至想左右皇位。
城门已破,大量玄武军涌入城内,犹如开闸的洪水一般。禁宫侍卫们大惊失色。帮忙护着郑衍上车驾,朝着皇城中心飞奔。
“陛下”禁卫副统领道,“东门还在禁卫手中,陛下马上从东门离开吧。太后交给臣去接。”
“回宫吧。”
“陛下。”侍卫哀呼。
郑衍道:“离开京城朕也无处可去,不如就留在宫中,朕的皇兄不是说清君嘛,又没有说是反朕,让他们来。朕倒要看看,两王带兵入京,如何对天下人交代。”
侍卫见他神色出奇的平静,没有半点说气话的样子,万般无奈,改驾车马转向皇宫。
不仅宫门口发生剧烈争斗,马车在京城的大街上飞奔时,郑衍发现好几处宅院里都有喊杀声,其中一座府邸他很熟悉,那就是刘阀。
城门刚破,城内就开始动手,不是别家,而是刘阀。郑衍苦笑,原来朝廷中早有门阀已经背弃他,转而投向了其他藩王,所以城门一破,他们就无所顾忌。
在禁卫军的护卫下,领着仅剩的兵马回到宫中。郑衍来到太极殿,内侍宫女看见他,全然不见往常的样子,还有宫人手里拿了包袱四处逃窜,一副末日惶惶不安的模样。
侍卫见了抽出剑想杀人。被郑衍拦下,“让他们逃命去吧。”
宫人闻言一哄而散。
御前太监来到郑衍面前,为他卸下佩剑,郑衍好奇地看他,“你怎么不逃?”
太监道:“陛下还在,小人能去何处。”
郑衍凉凉地一笑,“别人都谈忠义,你倒说的轻描淡写。”
刘太后和萧瑜儿一直没有离开太极殿,听到动静后相携走出,看到郑衍站立台阶上,暮色沉沉,在他身后投下一片暗影。刘太后忍不住又垂泪,几乎泣不成声,萧瑜儿扶着她,轻拍她的背脊,眼中也含着泪水,却忍着没有出声。
“行了,别哭了,到了现在还有什么放不开的。”郑衍脱下金甲,哐当一声砸在地上,他转身对禁军侍卫道,“朕登基才一年,就弄得天下大乱,京城多少年没有遭过兵患了?说起来都是朕的错。”
禁卫们齐齐下跪,副统领道:“陛下,叛军之罪,与陛下无关。”
郑衍挥了挥手,让他们起身,他坐在御座上,目光穿过殿门投向远方,浓荫的树木挡住了宫墙,也遮挡了视线,可是从远方传来的声音告诉着郑衍——
噩梦还没有结束。
城门被打开,玄武旗士兵争先恐后冲入城门。
天色渐晚,日月无光。
袁州方面大惊,人算不如天算,谁都想不到,连续几日都没被攻破的城门,就在袁州大军刚抵达京城脚下就突然打开了。
德王郑泰吃惊之后随即立刻反应过来,对杜言淮道:“此时发兵正是良机。”
杜言淮看着城墙上燃起火把,亮堂的像是两点星光。通向城内的那道大门却犹如地狱之门,叫人不寒而栗,无数鲜血飞溅而上,每一处都有士兵在厮杀,寸土必争。
“再等等。”杜言淮道,“殿下如果不想授人口舌,就耐心等待片刻。”
他双手撑着一把三尺来长的大剑上,手背青筋暴起,显然内心和表面的平静并不相同。
郑泰微怔,仔细一想,又觉得杜言淮这个主意稳妥极了。
让明王郑祐去充当罪人——弑君,逼宫。
等上片刻,郑祐就会背上这些罪名。
为了这个天下之巅的宝座,他二十多年都等下来了,何必在乎再等上片刻。
郑泰望着巍峨的城墙,心头火热,心扑通扑通地急跳着,仿佛一伸手,什么都可以掌握。这种欢愉,远胜美酒美人,甚至就连男女欢愉最巅峰的那一刻都不能比拟——
是天下间最高权位的滋味。
郑穆和舒仪站在不远处。
城墙上还有箭矢不停落下,大部分玄武旗士兵已经杀入城门,代价是一路禁卫军的尸体。
舒仪蓦然想到那个夜晚,带着两名侍卫拜访舒家的郑衍,身着黑貂皮斗篷,容貌俊秀,带着少年独有的爽朗笑容,登基之后也没有改变的澄澈目光。
而他的两个兄长,觊觎皇位,迫不及待带着大军兵临城下。
舒仪忽然觉得胸口堵得慌,默然无语。
“历来皇权皆染血,”郑穆的声音在暮霭烟尘中显得有些空远,“谁也不能例外。”
舒仪张了张嘴,喉咙干的难受,“陛下会怎么样?”
“废太子是什么下场?”郑穆没有回答,反问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