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罗 第75节
士兵们大急,一个个在唤“姑娘”。舒仪道,“你们先去复命,我随后就来。”
她飞快在宫墙上穿梭,身形飘忽,如一只飞燕,落足的地方都是尚未起火的墙头。
目光所及的地方,早已不是一座座富丽的宫殿,而是人间炼狱。
宦官宫女四处乱窜,有的身上还燃着火苗,发出凄厉的呼喊。可无人能顾得上,还有人趁乱行凶,一路所见,逃窜搏斗,杀人夺金在宫廷的各个角落里发生着。有些人甚至忘记了身处险境,只顾眼前利益。也有人想到要救火的,所起的作用微不可见,于大火完全无用。
火光缭绕,热气腾腾,扑面已有炙热的痛感。
舒仪却觉得身体里冷意不绝,一面四处张望,一面深入宫殿群。她理智上不懂自己在做着徒劳的事,可是身体里仿佛有本能在呐喊。
曾有过设想,那个年轻的帝王可能会被软禁,也可能流放远方。
可万万没有想到,明王居然要活活将他烧死。
舒仪心头有怒浪翻滚,路过好几处宫殿都没有找到人,她几乎要压抑不住心头的愤怒和伤感,身体微微发颤。
“郑衍——”
舒仪左顾右望,几乎绝望地大喊。
没有人回应,不远处的宫殿火光冲天,发出哔啵哔啵的响声,燃火的大梁倾斜落地,发出的轰鸣盖犹如天地间的悲鸣。
舒仪茫然四顾,能够站立的地方逐渐变少,她不得不做后退的打算。
正在此时,忽然有人喊叫和呻吟从左边偏僻的殿宇传出。舒仪转过脸,犹豫了片刻,纵身而起,落到还算安全一角。
宫殿的台阶上发生的一幕,让她忘记了言语。
大殿亮如白昼,映照出其中几道身影,郑衍独然伫立台阶,一身明黄的衣衫在火光映照下如笼微光,衣角染得殷红,手上提着一把剑,剑刃上往下垂落着鲜血,一滴一滴,顺着台阶形成蜿蜒一道长痕。
舒仪知道剑上的血来自哪里,刚才她所见到的,正是郑衍一剑刺死了刘太后。
还有一个少女跪倒在刘太后的身旁,抬着头,一动不动,似乎在诉说什么。
舒仪听不到,她口舌生燥,好半晌才嘶哑着声音喊道:“郑衍。”
殿前两人果然闻声转过脸来。
郑衍面色木然,眸中深处却是深入脊髓的绝望和疯狂。
舒仪对上他的眼,失去了言语。
萧瑜儿泪流满面,哭泣道:“终于有人能救出陛下,陛下快走吧。”
郑衍迟钝地侧过脸,看见白衣少女一面捂着唇剧烈咳嗽,一边捋了捋头发,低头还为刘太后整理衣裙。淡然处之的姿态,犹如身处不是大火之中,而是在某一处华美的宫殿。
舒仪又喊了一声,却像是极远的地方传来。郑衍一动不动。
萧瑜儿抬起头。
郑衍举起长剑,剑刃搭在她的肩膀上,血迹很快染红了她的衣衫。
萧瑜儿唇畔含笑,咳了两声道,“妾知道陛下不忍我与太后受苦。陛下宽厚,日后千万莫要为此郁结于心。妾与太后心甘情愿。”
郑衍凝视着她,神态专注无比,甚至有些温柔,“朕……终是负了你。”
萧瑜儿拼命摇头,可她已经说不出话,孱弱的身体受不住空中浓烈的烟气,咳嗽个不停,身体都蜷缩了起来,她抬起眼,露出哀求的神色,“陛下……”
郑衍眼角慢慢垂落一滴泪水,手腕一动,剑刃刺进萧瑜儿的心脏。
他前倾搂住她瘫软的身体,细致温柔地在她耳边呓语:
“下一世,别再受苦。”
她始终望着他,含笑闭眼。
郑衍终于撑不住,颓然跌坐在台阶上咳嗽不止。他把剑扔到一旁,双手颤抖不停,片刻,忽然又苦笑出声,渐渐,全然变成了哭泣。
火苗已经窜上台阶,他恍然惊醒一般抬起头,往舒仪的方向看去。
舒仪心急如焚,高声喊着他的名字,招手让他离开。
郑衍剧烈咳了两声,望着四周火浪翻滚,露出的神色全是解脱。
“回去吧。”郑衍对她说了一声,也不管这声音是否传出,他拍了拍身上的龙袍,长身而起,回过神,缓步走进火海中的大殿。
舒仪震惊,随即而来是心中剧痛。
才发现后台系统里还有个打赏
万分感谢大家的厚爱
言情故事里大篇幅写军旅征战,我也是抱着一颗扑死作死的心,还有人能喜欢,真的很感谢
第122章
大火如荼,照得整个皇宫亮如白昼,巨浪般的热气一股又一股扑面袭来。郑衍的背影被卷入火中,转眼就被吞噬。
这一瞬舒仪脑中一片空白,几乎就要跃起跳入殿中救人。一根巨大的梁柱倾塌,落在殿前,发出的巨响犹如一道恐怖的惊雷。带着火星的木屑乱窜,擦着她的脸颊而过,惊醒了她的神志。
大风助长了火势,遮天蔽日,炽浪滚滚。舒仪几乎已经深陷火海之中,黑烟遮蔽了整片上空,眼前犹如阿鼻地狱。
舒仪抽身而退,即使她轻功卓绝,一路也极为惊险,几乎已经没有安全的落脚之处,城墙崩坏,梁宇坍塌,浓烟火星充斥在空气中,她捂住口鼻,辨别方向跃出城墙,蹲在角落里激烈地咳嗽。
几个卫士在墙外等了她许久,急的已如热锅上的蚂蚁,见到她后赶紧围了上来,递上干净的水袋。
舒仪灌了两大口水,才把胸口那股几乎要压迫得窒息的灼热压了下去。她深深喘息,眼睛干胀发涩。
大半个京城映在火光中,浓烟如盖,遮云蔽月。
郑衍和皇城,都已埋葬在火海。
任何语言都难以描述她此刻心中的愤怒和悲伤。当初太子夺宫,被逼夜探舒宅的郑衍,仿佛还在她的眼前。她回应了他的求助,顺水推舟将他推向了帝位。一个对舒家抱有善意的帝王,正符合她的要求。他正直坦诚,品行端正,是一个极好的朋友,唯独这样的性情不适合做一个帝王。
舒仪扪心自问,明知他不具备帝王心术,内有刘阀擅权自重,外有诸王觊觎大位,却仍是顺势推他上位。他的死,除了是明王罔顾手足亲情残暴无道之外,是不是间接由她造成?
是她的错吗?
舒仪胸口翻江倒海一般的难受,猛然俯下身体呕吐。
“姑娘,我们该走了,明王和德王的大军都急着来救火。”卫士提醒她。
舒仪抹了抹唇,袖口被火星燎了两个洞口,她方才察觉,手指轻轻抚过衣料,缓慢直起身体,回到马旁。
马匹受到火浪影响,十分躁动,不停摇摆头部挪动四蹄,舒仪一手按辔,正要上马。
卫士突然警惕道,“是矩州军。”
眼看皇城已陷入火海包围,矩州和袁州方面不敢继续厮杀,转而一致想方设法灭火。舒仪等人在皇城墙角下,一队灰衣的矩州军急马驰来。当前一人身着银甲,肩宽体长,双目如电,自有一股摄人的气势,正是明王郑祐,他快马急鞭赶来,见到火势面色苍白,高喊,“传令下去,全军救火,不得耽误。”
停马之后,他第一个翻身下马,抢过士兵手中一桶凉水,往燃火的墙头泼去,火光照亮了他的脸庞,双目中竟已含了泪水,“四弟、陛下……何苦……”
亲卫们纷纷相劝,“焚宫之事或有隐情,但论根源是刘阀之祸,罪不在殿下,殿下万不可自伤,当务之急是救火。”
舒仪在暗处冷眼旁观,微微眯起眼,神色冰冷,命卫士,“拿箭来。”
卫士吓出一身冷汗,看着不远处忙着救火的明王,想到刚才纵火身亡的士兵正是他的亲卫,不禁一阵齿寒,取了箭来。
舒仪搭弓上弦,箭指郑祐。
“姑娘。”卫士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三思……”
话音未落,舒仪手中铮的一声响,箭已脱弦射出。
郑祐久历沙场,感觉敏锐。几乎就在箭矢射出的一刹,他就心生警觉,身体就势往下一沉,征伐一整日,他身体敏捷不如往日,避开要害部位,手臂被扎个正着。
箭上含了暗劲,入肉及骨,明王咬紧牙关,闷哼一声。亲卫们吓了一跳,迅速围成一圈,喝道,“有刺客。”
顿时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走。”舒仪一箭射出,见到郑祐本能般的躲避动作,不吃惊也不失望,喟叹一声,放下弓箭后立刻带人撤走。
她心中的愤怒和痛苦,借着这一箭得到了宣泄。明王没有死,让理智回笼的她如释重负,郑衍,我能做的,也仅仅只是这样——她不能为了一己泄愤,让局势变得更加不可收拾。
亲卫见到皇城角落里几匹快马离去,回禀明王,“是袁州,要不要追?”
郑祐拿刀砍去箭身,就地简单做了一番包扎,沙场受伤有如家常便饭,他动作纯熟,面色铁青,隐隐还有些泛白,皱眉凝神看着舒仪等人离开的身影,等了片刻没有后续袭击,他紧锁眉宇,思索刺杀动作的背后含义。
“郑泰此人向来喜欢背后搞些鬼魅伎俩,这伤我先记着,日后自会同他清算。”郑祐寒声道。
——————
原本在京城各街巷和矩州军厮杀的袁州军渐渐已经占据上风,但皇城火势越来越大,不少百姓不顾外面兵荒马乱,打开家门张望。大风一起,火势见长,德王郑泰不得不下令先行救火,再置之不理,整个京城都会被卷入火海化为灰烬。
举目眺望皇城内的殿宇楼台渐渐都被火光掩埋,郑泰身形一动不动。
“王叔,”郑泰神色木然,眉宇间有一丝沉重,“郑祐太狠了。父皇、母妃、还有我们兄弟几个长大的地方,全都烧没了……”
郑穆顺着他的目光看着皇城的方向,火光缭绕,把他深沉如墨的眼眸照的隐隐发亮。
“殿下可是在担心云太妃娘娘,”他平静说道,“刚发现起火就已经派人去救了,殿下且耐性等消息。”
郑泰一手紧紧扶着围栏,手背上青筋暴起,情绪极为隐忍。
直到士兵来报,已从皇城中顺利救出太妃云氏和兴庆太后,郑泰眉宇顿时为之舒展,搓了搓手掌道,“老天有眼,焚宫弑君的罪名,总不能再让郑祐逃过了。”
郑穆道:“这一次还是兴庆太后出面最为妥当。”
“当年王叔劝本王亲近兴庆太后,真是一招妙棋。”郑泰道,“本王若是登基为皇,王叔功不可没。”
郑穆淡淡笑了笑道,“是陛下雄才大略,韬光隐晦,即使没有臣也能成就大业,只是时间长短而已。”
郑泰听他已改口称自己为“陛下”,刚刚观望大火所来带的郁闷也一扫而空,一股隐秘的喜悦从心底窜起。大事未成,只欠一步。他收拾心情,神色一敛,立刻去迎接太后太妃二人。
郑穆并未随行,等郑泰等人离开,他召来亲卫问:“人到了?”
亲卫禀道:“已等候多时。”
片刻之后,一个文士打扮的男子来到近前,抱拳屈身行礼,“郡王。”
郑穆道:“明王真的被你劝动?”
文士抬起头,长相普通,如果明王在此定会大吃一惊,此人正是不久前劝说他放火焚宫的谋士胡岚。此刻他举止规矩,眼神中都透着敬畏,恭敬道:“只有内心有贪念的人才会经不住诱惑和鼓动,明王在城外被阻拦太久,进城后又吃了袁州军的苦头,他急于求成,已经没有退路可走,要劝说他并不难。”
“明王身边谋士不少,以往你也不受重用,这次还是你时机抓得准,口才又了得,让明王犯下弥天大错。”
胡岚谦逊道:“都是按郡王的吩咐。”
郑穆道:“等会儿到了兴庆太后和云太妃面前,你知道该怎么说。”
“小人知道。”
她飞快在宫墙上穿梭,身形飘忽,如一只飞燕,落足的地方都是尚未起火的墙头。
目光所及的地方,早已不是一座座富丽的宫殿,而是人间炼狱。
宦官宫女四处乱窜,有的身上还燃着火苗,发出凄厉的呼喊。可无人能顾得上,还有人趁乱行凶,一路所见,逃窜搏斗,杀人夺金在宫廷的各个角落里发生着。有些人甚至忘记了身处险境,只顾眼前利益。也有人想到要救火的,所起的作用微不可见,于大火完全无用。
火光缭绕,热气腾腾,扑面已有炙热的痛感。
舒仪却觉得身体里冷意不绝,一面四处张望,一面深入宫殿群。她理智上不懂自己在做着徒劳的事,可是身体里仿佛有本能在呐喊。
曾有过设想,那个年轻的帝王可能会被软禁,也可能流放远方。
可万万没有想到,明王居然要活活将他烧死。
舒仪心头有怒浪翻滚,路过好几处宫殿都没有找到人,她几乎要压抑不住心头的愤怒和伤感,身体微微发颤。
“郑衍——”
舒仪左顾右望,几乎绝望地大喊。
没有人回应,不远处的宫殿火光冲天,发出哔啵哔啵的响声,燃火的大梁倾斜落地,发出的轰鸣盖犹如天地间的悲鸣。
舒仪茫然四顾,能够站立的地方逐渐变少,她不得不做后退的打算。
正在此时,忽然有人喊叫和呻吟从左边偏僻的殿宇传出。舒仪转过脸,犹豫了片刻,纵身而起,落到还算安全一角。
宫殿的台阶上发生的一幕,让她忘记了言语。
大殿亮如白昼,映照出其中几道身影,郑衍独然伫立台阶,一身明黄的衣衫在火光映照下如笼微光,衣角染得殷红,手上提着一把剑,剑刃上往下垂落着鲜血,一滴一滴,顺着台阶形成蜿蜒一道长痕。
舒仪知道剑上的血来自哪里,刚才她所见到的,正是郑衍一剑刺死了刘太后。
还有一个少女跪倒在刘太后的身旁,抬着头,一动不动,似乎在诉说什么。
舒仪听不到,她口舌生燥,好半晌才嘶哑着声音喊道:“郑衍。”
殿前两人果然闻声转过脸来。
郑衍面色木然,眸中深处却是深入脊髓的绝望和疯狂。
舒仪对上他的眼,失去了言语。
萧瑜儿泪流满面,哭泣道:“终于有人能救出陛下,陛下快走吧。”
郑衍迟钝地侧过脸,看见白衣少女一面捂着唇剧烈咳嗽,一边捋了捋头发,低头还为刘太后整理衣裙。淡然处之的姿态,犹如身处不是大火之中,而是在某一处华美的宫殿。
舒仪又喊了一声,却像是极远的地方传来。郑衍一动不动。
萧瑜儿抬起头。
郑衍举起长剑,剑刃搭在她的肩膀上,血迹很快染红了她的衣衫。
萧瑜儿唇畔含笑,咳了两声道,“妾知道陛下不忍我与太后受苦。陛下宽厚,日后千万莫要为此郁结于心。妾与太后心甘情愿。”
郑衍凝视着她,神态专注无比,甚至有些温柔,“朕……终是负了你。”
萧瑜儿拼命摇头,可她已经说不出话,孱弱的身体受不住空中浓烈的烟气,咳嗽个不停,身体都蜷缩了起来,她抬起眼,露出哀求的神色,“陛下……”
郑衍眼角慢慢垂落一滴泪水,手腕一动,剑刃刺进萧瑜儿的心脏。
他前倾搂住她瘫软的身体,细致温柔地在她耳边呓语:
“下一世,别再受苦。”
她始终望着他,含笑闭眼。
郑衍终于撑不住,颓然跌坐在台阶上咳嗽不止。他把剑扔到一旁,双手颤抖不停,片刻,忽然又苦笑出声,渐渐,全然变成了哭泣。
火苗已经窜上台阶,他恍然惊醒一般抬起头,往舒仪的方向看去。
舒仪心急如焚,高声喊着他的名字,招手让他离开。
郑衍剧烈咳了两声,望着四周火浪翻滚,露出的神色全是解脱。
“回去吧。”郑衍对她说了一声,也不管这声音是否传出,他拍了拍身上的龙袍,长身而起,回过神,缓步走进火海中的大殿。
舒仪震惊,随即而来是心中剧痛。
才发现后台系统里还有个打赏
万分感谢大家的厚爱
言情故事里大篇幅写军旅征战,我也是抱着一颗扑死作死的心,还有人能喜欢,真的很感谢
第122章
大火如荼,照得整个皇宫亮如白昼,巨浪般的热气一股又一股扑面袭来。郑衍的背影被卷入火中,转眼就被吞噬。
这一瞬舒仪脑中一片空白,几乎就要跃起跳入殿中救人。一根巨大的梁柱倾塌,落在殿前,发出的巨响犹如一道恐怖的惊雷。带着火星的木屑乱窜,擦着她的脸颊而过,惊醒了她的神志。
大风助长了火势,遮天蔽日,炽浪滚滚。舒仪几乎已经深陷火海之中,黑烟遮蔽了整片上空,眼前犹如阿鼻地狱。
舒仪抽身而退,即使她轻功卓绝,一路也极为惊险,几乎已经没有安全的落脚之处,城墙崩坏,梁宇坍塌,浓烟火星充斥在空气中,她捂住口鼻,辨别方向跃出城墙,蹲在角落里激烈地咳嗽。
几个卫士在墙外等了她许久,急的已如热锅上的蚂蚁,见到她后赶紧围了上来,递上干净的水袋。
舒仪灌了两大口水,才把胸口那股几乎要压迫得窒息的灼热压了下去。她深深喘息,眼睛干胀发涩。
大半个京城映在火光中,浓烟如盖,遮云蔽月。
郑衍和皇城,都已埋葬在火海。
任何语言都难以描述她此刻心中的愤怒和悲伤。当初太子夺宫,被逼夜探舒宅的郑衍,仿佛还在她的眼前。她回应了他的求助,顺水推舟将他推向了帝位。一个对舒家抱有善意的帝王,正符合她的要求。他正直坦诚,品行端正,是一个极好的朋友,唯独这样的性情不适合做一个帝王。
舒仪扪心自问,明知他不具备帝王心术,内有刘阀擅权自重,外有诸王觊觎大位,却仍是顺势推他上位。他的死,除了是明王罔顾手足亲情残暴无道之外,是不是间接由她造成?
是她的错吗?
舒仪胸口翻江倒海一般的难受,猛然俯下身体呕吐。
“姑娘,我们该走了,明王和德王的大军都急着来救火。”卫士提醒她。
舒仪抹了抹唇,袖口被火星燎了两个洞口,她方才察觉,手指轻轻抚过衣料,缓慢直起身体,回到马旁。
马匹受到火浪影响,十分躁动,不停摇摆头部挪动四蹄,舒仪一手按辔,正要上马。
卫士突然警惕道,“是矩州军。”
眼看皇城已陷入火海包围,矩州和袁州方面不敢继续厮杀,转而一致想方设法灭火。舒仪等人在皇城墙角下,一队灰衣的矩州军急马驰来。当前一人身着银甲,肩宽体长,双目如电,自有一股摄人的气势,正是明王郑祐,他快马急鞭赶来,见到火势面色苍白,高喊,“传令下去,全军救火,不得耽误。”
停马之后,他第一个翻身下马,抢过士兵手中一桶凉水,往燃火的墙头泼去,火光照亮了他的脸庞,双目中竟已含了泪水,“四弟、陛下……何苦……”
亲卫们纷纷相劝,“焚宫之事或有隐情,但论根源是刘阀之祸,罪不在殿下,殿下万不可自伤,当务之急是救火。”
舒仪在暗处冷眼旁观,微微眯起眼,神色冰冷,命卫士,“拿箭来。”
卫士吓出一身冷汗,看着不远处忙着救火的明王,想到刚才纵火身亡的士兵正是他的亲卫,不禁一阵齿寒,取了箭来。
舒仪搭弓上弦,箭指郑祐。
“姑娘。”卫士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三思……”
话音未落,舒仪手中铮的一声响,箭已脱弦射出。
郑祐久历沙场,感觉敏锐。几乎就在箭矢射出的一刹,他就心生警觉,身体就势往下一沉,征伐一整日,他身体敏捷不如往日,避开要害部位,手臂被扎个正着。
箭上含了暗劲,入肉及骨,明王咬紧牙关,闷哼一声。亲卫们吓了一跳,迅速围成一圈,喝道,“有刺客。”
顿时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走。”舒仪一箭射出,见到郑祐本能般的躲避动作,不吃惊也不失望,喟叹一声,放下弓箭后立刻带人撤走。
她心中的愤怒和痛苦,借着这一箭得到了宣泄。明王没有死,让理智回笼的她如释重负,郑衍,我能做的,也仅仅只是这样——她不能为了一己泄愤,让局势变得更加不可收拾。
亲卫见到皇城角落里几匹快马离去,回禀明王,“是袁州,要不要追?”
郑祐拿刀砍去箭身,就地简单做了一番包扎,沙场受伤有如家常便饭,他动作纯熟,面色铁青,隐隐还有些泛白,皱眉凝神看着舒仪等人离开的身影,等了片刻没有后续袭击,他紧锁眉宇,思索刺杀动作的背后含义。
“郑泰此人向来喜欢背后搞些鬼魅伎俩,这伤我先记着,日后自会同他清算。”郑祐寒声道。
——————
原本在京城各街巷和矩州军厮杀的袁州军渐渐已经占据上风,但皇城火势越来越大,不少百姓不顾外面兵荒马乱,打开家门张望。大风一起,火势见长,德王郑泰不得不下令先行救火,再置之不理,整个京城都会被卷入火海化为灰烬。
举目眺望皇城内的殿宇楼台渐渐都被火光掩埋,郑泰身形一动不动。
“王叔,”郑泰神色木然,眉宇间有一丝沉重,“郑祐太狠了。父皇、母妃、还有我们兄弟几个长大的地方,全都烧没了……”
郑穆顺着他的目光看着皇城的方向,火光缭绕,把他深沉如墨的眼眸照的隐隐发亮。
“殿下可是在担心云太妃娘娘,”他平静说道,“刚发现起火就已经派人去救了,殿下且耐性等消息。”
郑泰一手紧紧扶着围栏,手背上青筋暴起,情绪极为隐忍。
直到士兵来报,已从皇城中顺利救出太妃云氏和兴庆太后,郑泰眉宇顿时为之舒展,搓了搓手掌道,“老天有眼,焚宫弑君的罪名,总不能再让郑祐逃过了。”
郑穆道:“这一次还是兴庆太后出面最为妥当。”
“当年王叔劝本王亲近兴庆太后,真是一招妙棋。”郑泰道,“本王若是登基为皇,王叔功不可没。”
郑穆淡淡笑了笑道,“是陛下雄才大略,韬光隐晦,即使没有臣也能成就大业,只是时间长短而已。”
郑泰听他已改口称自己为“陛下”,刚刚观望大火所来带的郁闷也一扫而空,一股隐秘的喜悦从心底窜起。大事未成,只欠一步。他收拾心情,神色一敛,立刻去迎接太后太妃二人。
郑穆并未随行,等郑泰等人离开,他召来亲卫问:“人到了?”
亲卫禀道:“已等候多时。”
片刻之后,一个文士打扮的男子来到近前,抱拳屈身行礼,“郡王。”
郑穆道:“明王真的被你劝动?”
文士抬起头,长相普通,如果明王在此定会大吃一惊,此人正是不久前劝说他放火焚宫的谋士胡岚。此刻他举止规矩,眼神中都透着敬畏,恭敬道:“只有内心有贪念的人才会经不住诱惑和鼓动,明王在城外被阻拦太久,进城后又吃了袁州军的苦头,他急于求成,已经没有退路可走,要劝说他并不难。”
“明王身边谋士不少,以往你也不受重用,这次还是你时机抓得准,口才又了得,让明王犯下弥天大错。”
胡岚谦逊道:“都是按郡王的吩咐。”
郑穆道:“等会儿到了兴庆太后和云太妃面前,你知道该怎么说。”
“小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