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181节
「你好你好,我叫马卫都,《青年文学》的编辑。」马卫都介绍完自己,开始介绍身边的同事,朱伟。
李村葆和他们一一握手,打听起情况。
朱伟咧嘴笑了笑,「他们都是想找方老师约稿。」
李村葆以及战友们听到「方言」的名字,眼睛都瞪得溜圆,闪烁着精光。
朱伟诧异道:「方老师在部队里也很出名吗?」
「岂止是出名,简直是如雷贯耳。」
李村葆不无感慨,方言的谍战,至今仍然是部队图书室借阅最多的之一。
「要是我们《青年文学》能约到方老师的稿子,那该有多好……」
朱伟透过人群的缝隙,望着被人纠缠着的方言,目光炙热。
「咱们就别做着美梦了。」
马卫都用手肘轻轻地碰了下,示意该回座位了。
领导来了!
一瞬间,各归其位,现场安静。
照相机架好,噼里啪啦地拍照,无形中就透着一股压力,到了13点整,大会开始。
「哗哗哗。」
方言跟着众人,鼓起了掌。
心里想着,咱这回是来当编辑,是来当绿叶,专门挖掘作家和作品,绝不能喧宾夺主。
开场白很简短,冯木代表作协讲完之后,接力棒就交到胡木桥的手上。
面对台下上百名文艺工作者,做了重要的报告,提出了两
个问题:
如何***事文学的思想!
如何繁荣军事文学的创作!
「请同志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要有什么顾虑。」
此话一出,与会的一个个踊跃发言,仿佛要把憋在心里的话都抖落出来。
有的是作家,有的是编辑……
「现在的军事题材作品总是束手束脚,回避矛盾,千篇一律,缺乏真实的力量。」
「我们的军旅作家离炮火太远了,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又该怎样通过文学来更好地军事创作、反映战争呢?难道要靠想象和虚构,靠胡编乱造吗?」
「我赞同这个说法!要让听得到炮声的人来创作!」
「我也赞同,提高军事文学的质量,我们的作家,甚至编辑最好能深入到一线去。」
「………」
「我们之所以写不出像《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静静的顿河》那样的作品,是因为框框太多,清规戒律太多,怕这怕那,怕被人戴上这样那样的帽子。」
听着这些议论,方言一脸平静,吹了吹热气腾腾的茶,章守仁凑了过来,压低声音:
「岩子,你不起来讲两句?」
「不急,我先听一会儿。」
就在此时,一个人站了起来,自报家门,随后发表观点说:
「我非常喜欢看世界优秀的军事文学作品,像《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看得让人非常激动,我觉得好的军事文学作品,不能只有伟|光|正,也要敢于触及阴暗面。」
「这人的发言可真够大胆啊。」
张仲锷左看看章守仁,右看看方言。
「他叫李村葆……」
方言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眼里冒出森森的绿光。
第162章 我方小将的话讲完了
座谈会持续了一个小时,胡木桥宣布中途休息十分钟。
走廊里,渐渐变得喧哗热闹。
趁着这个空档,一个个该喝水的喝水,该抽烟的抽烟,该上厕所的上厕所。
方言正伸着懒腰,就见王扶走到面前:
「冯老他们请你去一趟。」
主席台的右边角上设置了一个当做休息室的小房间,室内向后台开了一道门。
方言敲门而入,才知道这个「他们」,除了冯木,还有胡木桥、刘柏羽……
一道道目光投了过来,全都抛出了同一个问题,从会议开始到现在,怎么一直不发言?
「我对军事文学的认识还有所不足。」
方言笑了笑,「想先听听其他人的高见。」
「现在听完了,觉得他们说得怎么样?」
刘柏羽作为总政文化部部长,对军事文学的未来发展格外重视。
方言委婉地说:「学到很多。」
「实事求是地讲,到底怎么样?」
胡木桥笑骂道。
方言沉吟半晌,「讲得都很不错,但跟我理解的军事文学的理念,有一些偏差。」
胡木桥和冯木互看一眼,兴致勃勃。
「我看待会儿啊,让小方第一个发言。」
刘柏羽笑盈盈:「好好地跟大家说一说,你这个军事文学的理念到底有什么不同?」
冯木颇为期待地看着他,「小方,这是在点你的将,有没有这个把握?」
「您几位总不能让我立军令状吧?」
方言心知肚明。
这几位找自己,意思再明显不过,无疑就是方小将,出列!
「哈哈哈,倒不用立什么军令状。」
顷刻间,屋内外充满欢快的空气。…………
十分钟一到,人潮涌回到会议厅里。
「现在继续开会!」
冯木清清嗓子,「请要发言的同志举手。」
台下乌压压的一片人里,一个接一个地举了起来,胡木桥、刘柏羽他们扫视了一圈。
视线中,方言缓缓地举起了手。
张仲锷和章守仁原本想替《十月》编辑部露一回脸,但当看到方言的举止,相视一笑。
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手也跟着放了下来。
「怎么他们都不举了?」
朱伟看到周围本来想要举手的人,动作停顿了下,然后慢慢地把手收了回去。
「方老师要讲了。」
马卫都坐在靠过道的位置,刚好能看到方言,这位「谍战之父」沉默了一个上半场,终于要出马了,不少人都想听听他打算说什么。
「咳咳。」
方言被叫了起来,战术性地咳嗽了一声。
「我刚刚听了很多人谈到军事文学创作的方向、问题、困境等等,不过我也注意到,有的说是"军旅文学",有的说是"军事文学",还有的是"战争文学",三种提法一直交叉并用。」
「但我觉得,军事文学不能跟战争文学划等号,就像军旅文学不能跟战争文学划等号。」
「解放思想的关键是统一思想。」
「我觉得在探讨新时期的军事文学突破和创新之前,有必要先把军事文学的理念搞清楚,比如,对军事文学的类型来一个梳理。」
嚯!
众人精神一震,嘴上挂着「战争文学」的全懵逼,喊着「军旅文学」
的也大为意外。
毫无疑问,方言这是在定义军事文学!
「好一个小方啊。」
「真的是不言则已,一言惊人。」
主席台上的冯木、刘柏羽等人对视。
台下,章守仁、张仲锷率先拿出笔记本记录,周围的作家、编辑等人见状,也纷纷掏出纸笔,洗耳恭听。
「举一纲而万目张。」
「我个人认为,军事文学是纲。」
「战争文学、谍战文学、军事纪实、军旅文学、军史文学这些题材,是目。」
方言仿佛化身古希腊掌管定义的神,说得滔滔不绝,让众人顺着他的思路,思考新时期军事文学的理念,以及不同类型之间的差异。
「沙沙。」
「沙沙。」
李村葆和他们一一握手,打听起情况。
朱伟咧嘴笑了笑,「他们都是想找方老师约稿。」
李村葆以及战友们听到「方言」的名字,眼睛都瞪得溜圆,闪烁着精光。
朱伟诧异道:「方老师在部队里也很出名吗?」
「岂止是出名,简直是如雷贯耳。」
李村葆不无感慨,方言的谍战,至今仍然是部队图书室借阅最多的之一。
「要是我们《青年文学》能约到方老师的稿子,那该有多好……」
朱伟透过人群的缝隙,望着被人纠缠着的方言,目光炙热。
「咱们就别做着美梦了。」
马卫都用手肘轻轻地碰了下,示意该回座位了。
领导来了!
一瞬间,各归其位,现场安静。
照相机架好,噼里啪啦地拍照,无形中就透着一股压力,到了13点整,大会开始。
「哗哗哗。」
方言跟着众人,鼓起了掌。
心里想着,咱这回是来当编辑,是来当绿叶,专门挖掘作家和作品,绝不能喧宾夺主。
开场白很简短,冯木代表作协讲完之后,接力棒就交到胡木桥的手上。
面对台下上百名文艺工作者,做了重要的报告,提出了两
个问题:
如何***事文学的思想!
如何繁荣军事文学的创作!
「请同志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要有什么顾虑。」
此话一出,与会的一个个踊跃发言,仿佛要把憋在心里的话都抖落出来。
有的是作家,有的是编辑……
「现在的军事题材作品总是束手束脚,回避矛盾,千篇一律,缺乏真实的力量。」
「我们的军旅作家离炮火太远了,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又该怎样通过文学来更好地军事创作、反映战争呢?难道要靠想象和虚构,靠胡编乱造吗?」
「我赞同这个说法!要让听得到炮声的人来创作!」
「我也赞同,提高军事文学的质量,我们的作家,甚至编辑最好能深入到一线去。」
「………」
「我们之所以写不出像《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静静的顿河》那样的作品,是因为框框太多,清规戒律太多,怕这怕那,怕被人戴上这样那样的帽子。」
听着这些议论,方言一脸平静,吹了吹热气腾腾的茶,章守仁凑了过来,压低声音:
「岩子,你不起来讲两句?」
「不急,我先听一会儿。」
就在此时,一个人站了起来,自报家门,随后发表观点说:
「我非常喜欢看世界优秀的军事文学作品,像《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看得让人非常激动,我觉得好的军事文学作品,不能只有伟|光|正,也要敢于触及阴暗面。」
「这人的发言可真够大胆啊。」
张仲锷左看看章守仁,右看看方言。
「他叫李村葆……」
方言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眼里冒出森森的绿光。
第162章 我方小将的话讲完了
座谈会持续了一个小时,胡木桥宣布中途休息十分钟。
走廊里,渐渐变得喧哗热闹。
趁着这个空档,一个个该喝水的喝水,该抽烟的抽烟,该上厕所的上厕所。
方言正伸着懒腰,就见王扶走到面前:
「冯老他们请你去一趟。」
主席台的右边角上设置了一个当做休息室的小房间,室内向后台开了一道门。
方言敲门而入,才知道这个「他们」,除了冯木,还有胡木桥、刘柏羽……
一道道目光投了过来,全都抛出了同一个问题,从会议开始到现在,怎么一直不发言?
「我对军事文学的认识还有所不足。」
方言笑了笑,「想先听听其他人的高见。」
「现在听完了,觉得他们说得怎么样?」
刘柏羽作为总政文化部部长,对军事文学的未来发展格外重视。
方言委婉地说:「学到很多。」
「实事求是地讲,到底怎么样?」
胡木桥笑骂道。
方言沉吟半晌,「讲得都很不错,但跟我理解的军事文学的理念,有一些偏差。」
胡木桥和冯木互看一眼,兴致勃勃。
「我看待会儿啊,让小方第一个发言。」
刘柏羽笑盈盈:「好好地跟大家说一说,你这个军事文学的理念到底有什么不同?」
冯木颇为期待地看着他,「小方,这是在点你的将,有没有这个把握?」
「您几位总不能让我立军令状吧?」
方言心知肚明。
这几位找自己,意思再明显不过,无疑就是方小将,出列!
「哈哈哈,倒不用立什么军令状。」
顷刻间,屋内外充满欢快的空气。…………
十分钟一到,人潮涌回到会议厅里。
「现在继续开会!」
冯木清清嗓子,「请要发言的同志举手。」
台下乌压压的一片人里,一个接一个地举了起来,胡木桥、刘柏羽他们扫视了一圈。
视线中,方言缓缓地举起了手。
张仲锷和章守仁原本想替《十月》编辑部露一回脸,但当看到方言的举止,相视一笑。
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手也跟着放了下来。
「怎么他们都不举了?」
朱伟看到周围本来想要举手的人,动作停顿了下,然后慢慢地把手收了回去。
「方老师要讲了。」
马卫都坐在靠过道的位置,刚好能看到方言,这位「谍战之父」沉默了一个上半场,终于要出马了,不少人都想听听他打算说什么。
「咳咳。」
方言被叫了起来,战术性地咳嗽了一声。
「我刚刚听了很多人谈到军事文学创作的方向、问题、困境等等,不过我也注意到,有的说是"军旅文学",有的说是"军事文学",还有的是"战争文学",三种提法一直交叉并用。」
「但我觉得,军事文学不能跟战争文学划等号,就像军旅文学不能跟战争文学划等号。」
「解放思想的关键是统一思想。」
「我觉得在探讨新时期的军事文学突破和创新之前,有必要先把军事文学的理念搞清楚,比如,对军事文学的类型来一个梳理。」
嚯!
众人精神一震,嘴上挂着「战争文学」的全懵逼,喊着「军旅文学」
的也大为意外。
毫无疑问,方言这是在定义军事文学!
「好一个小方啊。」
「真的是不言则已,一言惊人。」
主席台上的冯木、刘柏羽等人对视。
台下,章守仁、张仲锷率先拿出笔记本记录,周围的作家、编辑等人见状,也纷纷掏出纸笔,洗耳恭听。
「举一纲而万目张。」
「我个人认为,军事文学是纲。」
「战争文学、谍战文学、军事纪实、军旅文学、军史文学这些题材,是目。」
方言仿佛化身古希腊掌管定义的神,说得滔滔不绝,让众人顺着他的思路,思考新时期军事文学的理念,以及不同类型之间的差异。
「沙沙。」
「沙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