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189节
  一行人把龚樰送到招待所,在去房间的路上,看到有人正在给隔壁的两个房间打扫,好奇地一问,竟然问出不得了的消息。
  「方老师?!」
  「是啊,到时候他就住这一间。」
  郭保昌指了指她隔壁的这间,这几间已经是厂里招待所仅有拿得出手的「豪华」房间。
  「方老师也要来桂西?也要住在这儿?」
  龚樰惊得两眼圆瞪。
  郭保昌笑了笑,说人已经来了,就在桂西军区,如果多呆几天的话,一定能见到他。
  龚樰大为意外,眼神闪烁。………
  下午,南宁革ming陵园。
  方言和李村葆等人敬礼献花之后,就从里面走出来,又不约而同地回过头看。
  「我本来打算把书名叫做《卫***魂》,或者叫别的名字,但我现在改主意了。」
  李村葆一脸认真道。
  方言道:「准备叫什么?」
  「名字里要有"花",或者"木棉花"。」
  李村葆转过头,看向不远处,木棉花好似一团团在枝头尽情燃烧、欢快跳跃的火苗。
  方言明白他的意思,木棉花可是英雄花。
  生长于南疆,因此也叫「南国之花」。
  花色如血,好像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一般,刚刚祭奠的花环就是用木棉花编织而成。
  「不如就叫《高山下的花环》吧?」
  「高山下的花环?」
  李村葆喃喃了几遍,点了点头。
  余光里,注意到李江生躲在不起眼的地方,情绪低落,黯然神伤。
  接触了这么多天,还是第一次见到铁骨铮铮的硬汉,也有脆弱的一面。
  两人很默契地没去打扰,低声交流。
  「我之前问过指导员。」
  李村葆说,这里安葬着李江生他们的战友,其中不乏类似靳开来这种突然提拔的副连长,当时召开誓师大会的时候,说过「干了这杯酒,烈士陵园见」,没有不视死如归的。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方言道:「因为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是啊,这也就难怪为什么他们当时听了你唱的歌之后,会有那么激烈的反应。」
  李村葆不无感慨道。
  方言忍不住想起李江生他们那天激动的样子,不管男兵还是女兵,纷纷请求再来一遍。
  跟踪报道的宣传干事和兵记者,更是赶紧把这首歌的歌词抄了下来,第二天就登上了团里的报刊,接着一发不可收拾,逐级地往上传,等传到了军区的时候,歌曲早就在被慰问的部队里彻底地传开。
  甚至有部队干脆把歌词作为誓词,写在黑板上,因为方言的这首作词,写进他们心坎。
  「如果祖国遭受到侵犯,热血男儿当自强。
  喝干这碗家乡的酒,壮士一去不复返。」
  这不就正应了像李江生他们在誓师大会上的誓言嘛,「干了这杯酒,烈士陵园见」!
  「滚滚黄河,滔滔长江。」
  「给我生命,给我力量,就让鲜血染红最美的花,洒在我的胸膛上。」
  这最美的花,不就是南疆的木棉花!
  英雄花!
  至于接下来的词里,那句「从来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安南的地形复杂,山高坡陡,山道狭窄,谷深洞多,岂不就是「狭路」嘛!
  当然,这一版没把最后一句的「中国|军魂」写出来,曲调上有些许的不一样。
  因为,我军的灵魂是由「三湾|改编」铸就的!
  怎么修改,得问问周巍志、章光年等作曲作词大佬们的意见。
  《苦恋》因为一句话,惹来一场风波,方言可不想因为这一个词,也来这么一出。
  虽然没了最后一句,但依旧气势磅礴。
  这首慷慨激昂的词,经过方言的同意,被李江生所在的文工团谱曲,不仅有独唱版本,还有了合唱版本,借着这次文艺慰问的机会,迅速地在各个营连里,如野火般蔓延开来。
  歌名也不叫《中国|军魂》,而是像《打败美di野心狼》一样。
  在部队里,战士们口口相传为,《打败安南白眼狼》!
  方言的作词,以及文工团的作曲,一首战歌于是就这么刊登在桂西军区的刊物,《桂西兵役通讯》的最新一期。
  一时间,竞相借阅,传抄成风。
  就连军区领导们,都给惊动了。
  在欢送会的时候,指名道姓要再见一见方言这位的词作家。
  隐藏得可真够深的啊,方小将!
  第169章 刚好遇见你
  5月5日,「送文艺下军营」的慰问活动圆满结束,当天晚上,桂西军区给方言这批文化拥军的作家队伍,召开了隆重的欢送会。
  除了《草原女民兵》等表演节目,文工团还演奏了41军等部队的军歌。
  整个会场,军歌嘹亮。
  当然,真正的高潮要属《打败安南白眼狼》的大合唱,声音高到差点掀翻了屋顶。
  「如果祖国遭受到侵犯,热血男儿当自强!」
  「喝干这碗家乡的酒,壮士一去不复返……」
  在一次次掌声中,多次返场,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唱得人不嫌累,听得人不嫌厌。
  甚至,已经准备上报给总政等有关部门。
  方言被军区的领导们挨个「问候」,在一声声「小方老师」中,差点迷失了自我!
  毕竟,按几年后恢复的军衔制来看,有几位是要扛星的。
  得亏宴会上不喝酒,不然非得喝得整个人轻飘飘的,出点什么洋相,可就不美了。
  喝的是桂西特有的康乐园白柠檬,味道有点像柠檬茶和可乐的混合。
  「小方老师走访了这么天,不知道有没有想好写什么?」众人最关心的就是这个问题。
  像方言这样的大才,怎么就只能「薅」了一首战歌就满足了呢?
  让隔壁军区看到,还以为我们没有拿得出手能创作的战绩,再来篇,每个部队来一篇!
  「采访了这么多天,采访了这么多人,确实有了些思路。」
  方言从朔江之战谈起,聊到敌后侦察所、侦察兵、安南特工,话题紧紧围绕特种作战。
  军区领导们互看一眼,不免意外。
  「没想到小方老师会对这个感兴趣。」
  包括李村葆在内,参加文化拥军的作家和编辑们,旁听到这里,一个个无不惊讶。
  「前不久的座谈会上,我相信大家还记得,我提到过一种全新的军事文学类型。」
  方言环顾四周,目光落在李村葆身上。
  「军事科幻。」
  李村葆很配合地当捧哏。
  「没错,军事科幻,也可以叫军事幻想。」
  方言讲着军事幻想文学的理念。
  军区的领导们听到「军事幻想」,是基于事实的基础上,对未来的战场作战形式、军事装备设备、军队现代化建设等,合理地推演和创作,写将来的战争,写将来的打仗。
  一下子,就来了兴致。
  「小方老师,你继续说。」
  「我对军事一窍不通,各位才是打仗的行家,可不敢在你们面前班门弄斧。」
  「没事,就是随便聊聊,错了也没事。」
  「是这样,我在走访的时候,总能听到有战士说敌人的特工队渗透进来,为什么不能组建一种特种作战的部队,以彼之道,还之彼身呢,来消灭这些来犯之敌呢?」
  「特种作战部队?!」
  众人越发地感兴趣。
  方言道:「我虽然不懂军事,但也看过不少军史,我发现安南战场是热带丛林战,抗美援朝是丘陵山地战,与天竺边境的是高原戈壁战,北部边界的是寒带野外战,南海东海的又是岛礁攻防战,这么多复杂的地形环境和气候条件,部队将来是否需要这样的特种兵?」
  李村葆等人侧目,感觉方老师此刻不仅仅是军事文学作家,更有几分军事专家的风采。
  「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其实在抗战时期,我军就开始重视特种部队的组建工作,尽管不叫"特种兵
  ",在名称方面存在千差万别,像"敌后武工队"、"别动队"、"特务连"、"警侦连",但做的就是这个。」
  「不不不,还是有差别的。」
  众人议论纷纷,但只讨论能说的部分。
  方言静静听着,国内没有组建特种兵的计划,也没有创办以培养特种兵为目的的教学机构,更别提,有什么像样的教材和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