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700节
  越是这么说,程艾兰就越是好奇《大国崛起》。
  程抱一会心一笑,把稿子递了过去,“你也拿去看看吧。”
  就在父女二人围绕着《大国崛起》团团转时,米什丽娜·伯努瓦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餐厅里。
  左等右等,就是没等来人吃饭,偏偏丈夫没下来吃,去喊父亲吃饭的女儿上了楼也没有下来。
  看着桌上丰盛的菜肴,米什丽娜·伯努瓦满脸疑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于是她也上了楼,往敞开大门的书房里一看,视线中的程艾兰傻愣愣地坐着,一脸的呆滞。
  程抱一哈哈大笑,“怎么样?”
  程艾兰从震惊中回过神来,那喃喃自语道:
  “我怎么觉得,我一个在法国长大,学习过法国历史的人,都比不上他了解法国呢?”
  “没错,他写的内容虽然浅显,科普多于分析,但展现出的观点往往一针见血,鞭辟入里。”
  程抱一摇摇头,“只可惜他写到戴高乐就停笔了,颇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程艾兰很是赞同,“是啊,断在哪里不好,偏偏断在这里,简直是如鲠在喉啊!”
  “不得不说,研讨会上我见过的所有华夏作家,没有一个有方言这般见地、这般懂法国的。”
  程抱一叹了口气,“如果那次研讨会上有他在就好了。”
  “爸爸,您也不要难过,机会还有的是,您和方言将来早晚能坐下来一块聊文学。”
  程艾兰抓着他的手,不停地安慰。
  程抱一一言不发,只是露出一个老父亲般的笑容。
  就在此时,屋外传来一阵咳嗽声。
  一直不忍心打断父女对话的米什丽娜·伯努瓦,终于瞅准时机,见缝插针,大声催促道:
  “吃饭!”
  此话一出,程艾兰和程抱一一一齐回头,才意识到他们还没吃晚饭呢!
  程艾兰猛地站了起来,“赶紧下楼,赶紧下楼,再不下楼,妈妈可就要生气了。”
  程抱一连连说“好”,心里想着要抓紧时间把《大国崛起:法国篇》翻译出来。
  经过没日没夜的翻译,《大国崛起》的两篇文章统统被翻译成了法语,而且达到信达雅的程度。
  克琳娜·迪勃瓦拿到了心心念念许久的翻译稿,第一时间并不是直接拿给自己的编辑朋友,而是找了家咖啡馆,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把《大国崛起》看了一遍又一遍。
  既能感受到程抱一翻译之优美到位,又能感受到方言所写的大气磅礴。
  当即就复印了许多份,除了寄给《世界报》、《费加罗报》等报纸的编辑以外,就是拿着其中的一份复印稿,径自地来到自己工作的电视台,拿给顶头上司看,看能否近水楼台先得月!
  抢在其他媒体之前,争取拿到《大国崛起》的制作权!
  第684章 没有比他更懂法国
  《大国崛起》的开篇和法国篇一共加起来,也就三四万字。
  翻译成法语,篇幅就梗死少了一大截,仅仅一个版面就足以完全刊登出来,但是《世界报》、《费加罗报》等法国报纸还是特意地安排在时事版块的头版位置,就连题目也特意地加粗放大。
  文章一经发表,立刻在法国带来了不小的反响。
  毕竟,戛纳电影节才过去没多久,金棕榈花落《霸王别姬》的新闻还没有被人所忘记。
  《霸王别姬》的借着金棕榈的名头,重新回归到法国民众的视野中,销量再次回升。
  方言这个作者,自然而然地也多次地出现在报纸、电视台的报导中,声名再一次地远播。
  因此,一看《大国崛起》是出自方言的手笔,电影、文学等方面的爱好者纷纷慕名来看。
  而作为《大国崛起》的翻译,程抱一在巴黎第七大学上课的时候,毫不避讳地向同学们推荐:
  “我推荐一本课后读物,准确地说,是报纸上的一篇文章。”
  “它是华夏学者写的,名字叫《大国崛起》,我希望大家能够在读完这个文章之后,能够有感而发,写出一份读后感言,这算是一项作业,本月内完成即可。”
  等程抱一一离开,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的学生们立刻议论纷纷:
  “教授肯定疯了,居然让我们去读一个华夏人所写的法国历史文章,难不成他觉得他会比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法国学生还更懂法国的历史和荣光吗?”
  “你说的一点儿都没错,华夏人写的世界历史著作?哈哈,我没有听错吧!”
  “华夏?我前不久刚看过《末代皇帝》,那里的人脑袋后面是不是还拖着辫子。”
  “嘿,你们可不要乱说,这个《大国崛起》的作者就是写出过《枪炮、病毒与钢铁》的学者,是世界闻名的历史人类学学者,他写的《大国崛起》,想必也不会是一般的俗物!”
  “原来就是那个‘方’啊,哇哦,那的确是值得一看。”
  “没错没错,我最近在看他写的《三体》,‘黑暗森林’理论简直是太酷了。”
  “我还以为你看的会是《霸王别姬》呢。”
  “开什么玩笑,我又不是英国人,我不搞基的!”
  “哈哈哈哈!”
  此话一出,顿时满堂大笑起来,时不时就有人说出“腐国”、“天腐之国”、“英gay兰”等攻击性和侮辱性拉满的词汇,毕竟,英法之间可是一对相爱相杀的冤家,相互之间嘲笑已是家常便饭。
  教室内外,不一会儿就充满着快活的空气。
  “好了,我们赶紧去买报纸吧,这可是教授布置的作业,你们敢不看吗?”
  “走吧走吧,我们一起去买吧!”
  有人带头离开教室,紧接着就有第二个、第三个,然后是乌泱泱一片人涌向最近的报刊亭。
  在法国留学的的华夏公费生,又或者是华裔华侨们,也出于好奇地买了一份报纸回到宿舍。
  三三两两,围坐成一圈,人手一份报纸,捧读着《大国崛起》的一字一句。
  陈荣捷迫不及待地翻开阅读,结果这么一读,便一发不可收拾。
  上面的内容简直字字珠玑,字里行间虽然在科普法国崛起的历史和深层原因,但却也时不时地点出法国的地理,概括法国人的性格,甚至还“大放厥词”地表示,今日之法兰西已经不复旧日荣光!
  而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今日之法兰西人不复当年崛起时期之智勇!
  陈荣捷心中大受震撼,诸多的问题都能从《大国崛起》中寻到答案,就仿佛拨云见日一般。
  “真没想到这竟然会是我们国家的人写出来的!”
  “太精辟!太透彻了!就是可惜有的地方写的太简略了,没能深入地探讨下去。”
  “是不是有一种隔靴搔痒、如鲠在喉的感觉?”
  “对对,关键是开篇写了9个国家,可现在却只有一部法国篇,真不知道会怎么写其他国家?”
  就在众多学生畅想华夏复兴的那一天时,文章已经在整个媒体界,乃至整个法国引发轩然大波。
  法国大大小小的媒体都参与到了《大国崛起》的评论中,紧紧围绕着“法国篇”里所提到的“如何让法兰西再次伟大”的问题,从政zhi、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分析讨论,激情开麦。
  而伴随着大统领在一次采访中多次提到《大国崛起》后,整个议论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消息渐渐地传到乔治五世大街11号的驻法大使馆,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把《大国崛起》的文章翻译回中文,用电报的形式发回到国内,同时还附上了方言的《大国崛起》在法国引发了多么大的轰动。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场大论战之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当面采访《大国崛起》的作者。
  想要当面地问一问这个提出“让法兰西再次伟大”的方言,究竟法兰西该怎么再次伟大?
  于是,《世界报》、《费加罗报》等报纸的编辑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克琳娜·迪勃瓦,希望她帮忙跟方言约一个时间,只可惜克琳娜·迪勃瓦也爱莫能助,她倒是想立刻给方言做一个电视专访。
  可是方言这个当事人已经离开法国,正在回香江的路上!
  此时此刻,飞机抵达到了启德机场。
  方言拿着行李箱,优哉游哉地从vip通道走了出来。
  就见人群中,龚樰穿着一袭风衣,脖子上围着丝巾,笑容满面地朝自己这边挥舞着手。
  “你可算是回来了。”
  “怎么了?”
  “还怎么了。”
  龚樰不禁失笑说,自从《霸王别姬》获得金棕榈的消息传回到香江,张国榕、姜闻他们一下飞机,就被各路狗仔记者围追堵截,tvb、亚视、《明报》、香江电台等媒体的采访邀请数不胜数。
  “你得要学会适应才行,你可是堂堂的金棕榈得主,是华语电影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导演!”
  方言半开玩笑道:“是世界级的名导演,这种曝光对你来说也就洒洒水啦,以后只会更多。”
  “你这张嘴啊,我反正是说不过你。”
  龚樰嘴角越发地上扬。
  “说不过的话,那你干脆就找东西把我堵上吧。”
  方言一边上车,一边说。
  “好呀,我拿这个塞子给你堵住!”
  龚樰才调侃了一句,不曾想他突然把脸凑了过来,反倒是把她的嘴唇给堵上了。
  夕阳的余晖透过后车窗玻璃,洒在两人的侧脸上,熠熠生辉,像是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第685章 载誉而归
  晚风吹过窗帘,冲淡了屋内的一股石楠花味。
  龚樰慵懒地躺在浴缸里,方言坐在她的对面,正仰头望着天花板。
  方言只觉得大腿被轻轻地掐了一下,漫不经心地来了句:“怎么了?”
  “你不在的这些天里,有好多媒体都想要采访你。”
  龚樰回答说,甚至于tvb和亚视的电话都打到她这里。
  “我看采访就不必了,我在法国已经采访得够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