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陶昕玉穿着这样的睡衣,做什么事都不方便,光是刷牙就甩着袖子花费了将近十分钟。
周闯看不下去,索性帮陶昕玉洗了脸、涂了润肤霜,又蹲在他面前给他洗脚。
他住的这间屋子是家属院里别人挑剩下的,条件简陋,要用热水只能一壶一壶地烧开。周闯在木盆里兑完热水用手试了下温度,又想起小孩子皮肤嫩,继续加了些冷水进去。
“可以吗?”他仰脸看向陶昕玉。
陶昕玉困得上下眼皮打架,脑袋歪靠着椅背,轻轻点了点头。
洗到一半他就睡着了,又是被周闯抱着放在卧室床上。关掉灯房间陷入一片漆黑,周闯边往外走边思忖着,好像小孩子都会怕黑,应该再买一盏台灯放在这里;除了台灯,还有许多需要添置的东西……最好列个单子。
两天后陶昕玉就适应了在家属院里的生活。
联系学校需要时间,他这两天便无事可做,在家属院里四处游荡,但是也走不远,大多还是蹲在周闯院子门口,用石头和树叶自己玩过家家。
周闯之前虽说只能抽空一天回来陪他吃一顿饭,可这两天好像是不太忙,每天都余裕颇多,早晨陪着吃了早饭才出去,中午和晚上则是直接去食堂,或者把打包好的饭菜带回来吃。
他教陶昕玉用了客厅里的那部座机电话,需要什么东西,可以随时打电话告诉那天接他来这里的司机。
陶昕玉并不任性,提出的要求都在合理范围之内,只要了些外面的课本、作业题,自己安排着每天按时完成,订正。
呆了短短一个星期,陶昕玉简直成了家属院里的团宠。
塔里本来就很难见到这么小的孩子,再加上他生得漂亮乖巧,嘴巴又甜会说话,哄得家属院一帮大人每天排着队拉他去家里吃饭。
周闯从食堂打了饭菜回来,一进家门就发现陶昕玉不在,低头看看手里的饭盒,竟觉得有些不习惯了。
明明之前一直过着孤身一人的生活。
“哥哥……”院门口,陶昕玉捧着个大碗朝他跑过来。周闯看得心惊,忙上前迎接:“玉儿,跑慢点!”
陶昕玉来到他面前,将大碗举起:“哥哥你看。”
碗里装满了糖醋排骨、干炸小黄鱼,还有红烧狮子头,西红柿牛腩……菜色看着比食堂的盒饭要丰富得多。
陶昕玉跑得急了,还微微喘着气,把碗递到周闯手里才得意地解释:“这都是叔叔阿姨送给我的,我们一起吃吧。”
“食堂的饭吃腻了?”周闯按着他的脑袋。
陶昕玉摇摇头:“没有啊。但这是叔叔阿姨的心意,不收下的话,他们会伤心的。”
周闯沾了他的光,在塔里呆了十几年,还是头一回吃上同事家里的饭菜。
原本散发着陈旧木头味的屋子也不知不觉发生了许多变化。客厅坏掉的灯修好了,冰箱里堆满了新鲜水果和面包、牛奶,长出霉斑的窗帘也全部换成了新的。
最大的变化还是氛围。不知道从哪天开始,先前的冰冷和阴沉被一扫而空,这间老屋,越来越有了属于家的温馨舒适。
周闯也习惯了每天回到这里的时候,看到客厅里的灯为自己亮着。
家里有人在等他,依赖着他。
忽然之间在这个世界上就多了个小小的牵绊。没有想象中那么烦恼,反而有种奇妙的愉悦感。
这种愉悦持续了半个月。
在塔外的房子,学校,都已经安排好了。这天早晨司机再次出现在院子门口,来接陶昕玉离开。
除非是休息日或者有任务在身,周闯不能脱离塔的管辖范围。所以这次分别后,两个人就没办法再每天见面了。
陶昕玉年幼懵懂,又期待着新的学校生活,早晨起床换好衣服,拎着书包来到客厅里,如常地和周闯一起吃着早饭。
“慢点吃。”周闯帮他剥开鸡蛋。
陶昕玉啃了一小口水煮蛋,仰脸对他笑:“哥哥,我在外面会想你的。”
周闯眉头皱了下,没有说话。
“你要经常去看我,好吗?”陶昕玉天真地请求着。
沉默许久后,周闯点点头:“好。”
第三十三章 哨向番外
陶昕玉被保姆照顾着,生活在槐东市中心的一间公寓里。
他的适应能力很强,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吃苦也没关系,到了更舒适的环境里又会自然而然变得有点娇气。
周闯每天都会收到下属发来的报告,记录着陶昕玉当天的状态。
于是他知道了陶昕玉早晨被叫醒后,会赖一小会儿床,但是又好乖,到了和保姆约定的时间,自己就会爬起来穿衣服洗漱。从来不用催促第二遍。
陶昕玉学习很认真,回家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洗手写作业。他讲卫生爱干净,从不会把衣服弄得脏兮兮,有时还会给保姆帮忙,一起叠衣服,收拾屋子。
陶昕玉在学校里很快就交到了好朋友,从来不会落单。休息日也会和朋友打电话,一起出去玩。
不管生活在哪里,陶昕玉都实在是个很受欢迎,很让人喜欢的小孩。
渐渐地,周闯觉得自己这个哥哥,对于陶昕玉来说好像也不是特别重要了。
这样其实是最好的。哨兵和普通人本来就应该保持距离,他当时将陶昕玉接到身边来照顾,想的也只是念及多年好友的情谊,只要把这个孩子平安顺遂地养大就可以了。
但是短暂的相处时间里,他竟然迅速习惯了陶昕玉在家属院等着自己的感觉。
当这种习惯突然间被迫中断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更深刻的孤独感。
陶昕玉白天上课,晚上休息,周末和朋友出去玩,每天生活得很规律。
周闯就藏在不远处,看着陶昕玉上课,放学,出去玩。他突然觉得养着陶昕玉的感觉,像是养了一只很会照顾自己的小猫。
小猫有小猫的生活,他当然没办法融入进去。
周闯很快就把之前攒下来的休息日全部用完了。于是出任务的时候,他也会尽量挤出一点时间,去看陶昕玉。
再次正式见面,是在陶昕玉的生日。
保姆那边说陶昕玉最近闷闷不乐的,她问了好久才知道,原来是想周闯去陪他过十一岁生日。
周闯甚至没想到陶昕玉还会挂念着自己。他以为小孩子忘性大,身边又每天有那么多同龄人围着,怎么可能还会眷恋他这个不熟的长辈。
周闯买了个蛋糕,带着礼物去给陶昕玉过生日。
公寓大门打开之后,陶昕玉看到他的一瞬间,眼睛就亮了,但是又有点害羞,好像是也怕他不记得自己。别别扭扭地等到保姆开口提醒,陶昕玉才将双手藏在身后紧张地绞着,慢慢走到周闯面前,叫了声:“哥哥。”
“怎么没有邀请朋友?”周闯看着空荡的客厅。
他让下属找人来布置过,装饰了些气球彩带,陶昕玉想要什么也都会竭尽所能地提供。但是现在,被装点得十分热闹,随时可以开派对的屋子里,只站着他面前这一只小小猫。
陶昕玉小声说:“我就想让你陪我过……”
保姆提前下班了。周闯和陶昕玉面对面坐着,两个人拍着手唱了生日歌。
陶昕玉忽然把头顶的纸皇冠取下来,站起身戴到周闯头上。周闯察觉到他的动作便微微俯首,但不理解他这么做的用意。
陶昕玉捧着脸说:“我妈妈说过,在塔里面过生日的时候,没有蛋糕可以吃。哥哥,今天的生日我们一起过吧。你帮我吹蜡烛。”
烛光映照,陶昕玉眼里的神采,比周闯见过的所有春日都要温暖明艳。
他不禁开始希望这双眼睛更长久地望着自己,希望这份温暖能够永远留在身边。
不要离开。
*
十五岁这年,陶昕玉觉醒,成为了隶属于槐东塔的一名见习向导。
他进入塔内生活,几乎走到哪里都能和周闯碰面,可两个人的关系反而变得疏离了。
主动拉开距离的人是陶昕玉。他要跟着导师呆在塔里进行为期半年的学习,又不希望身边的人因为周闯的关系对自己有特殊照顾。所以每次相遇,陶昕玉都会率先别过头假装看不到,或者是和同事异口同声,冷淡地打招呼:“首席下午好。”
尽管每天结束学习之后,晚上他还是要去周闯那里睡觉。
这几年里因为陶昕玉不常住,院子变得冷清了很多。但是他搬进来才过了短短半个多月,就俨然又有了家的样子,从客厅,卧室,厨房到洗手间全部都焕然一新。周闯还把原本的空屋子收拾出来,给陶昕玉当书房,方便他放置成堆成堆的学习资料。
他的到来似乎带着魔力,让习惯了不修边幅的哨兵,鬼使神差地进行着一种类似于雄鸟装饰巢穴的行为。
陶昕玉进入槐东塔两个月后,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节奏。周闯也由此变得忙碌了许多,三天两头出任务,两个人很难再经常见面。
周闯看不下去,索性帮陶昕玉洗了脸、涂了润肤霜,又蹲在他面前给他洗脚。
他住的这间屋子是家属院里别人挑剩下的,条件简陋,要用热水只能一壶一壶地烧开。周闯在木盆里兑完热水用手试了下温度,又想起小孩子皮肤嫩,继续加了些冷水进去。
“可以吗?”他仰脸看向陶昕玉。
陶昕玉困得上下眼皮打架,脑袋歪靠着椅背,轻轻点了点头。
洗到一半他就睡着了,又是被周闯抱着放在卧室床上。关掉灯房间陷入一片漆黑,周闯边往外走边思忖着,好像小孩子都会怕黑,应该再买一盏台灯放在这里;除了台灯,还有许多需要添置的东西……最好列个单子。
两天后陶昕玉就适应了在家属院里的生活。
联系学校需要时间,他这两天便无事可做,在家属院里四处游荡,但是也走不远,大多还是蹲在周闯院子门口,用石头和树叶自己玩过家家。
周闯之前虽说只能抽空一天回来陪他吃一顿饭,可这两天好像是不太忙,每天都余裕颇多,早晨陪着吃了早饭才出去,中午和晚上则是直接去食堂,或者把打包好的饭菜带回来吃。
他教陶昕玉用了客厅里的那部座机电话,需要什么东西,可以随时打电话告诉那天接他来这里的司机。
陶昕玉并不任性,提出的要求都在合理范围之内,只要了些外面的课本、作业题,自己安排着每天按时完成,订正。
呆了短短一个星期,陶昕玉简直成了家属院里的团宠。
塔里本来就很难见到这么小的孩子,再加上他生得漂亮乖巧,嘴巴又甜会说话,哄得家属院一帮大人每天排着队拉他去家里吃饭。
周闯从食堂打了饭菜回来,一进家门就发现陶昕玉不在,低头看看手里的饭盒,竟觉得有些不习惯了。
明明之前一直过着孤身一人的生活。
“哥哥……”院门口,陶昕玉捧着个大碗朝他跑过来。周闯看得心惊,忙上前迎接:“玉儿,跑慢点!”
陶昕玉来到他面前,将大碗举起:“哥哥你看。”
碗里装满了糖醋排骨、干炸小黄鱼,还有红烧狮子头,西红柿牛腩……菜色看着比食堂的盒饭要丰富得多。
陶昕玉跑得急了,还微微喘着气,把碗递到周闯手里才得意地解释:“这都是叔叔阿姨送给我的,我们一起吃吧。”
“食堂的饭吃腻了?”周闯按着他的脑袋。
陶昕玉摇摇头:“没有啊。但这是叔叔阿姨的心意,不收下的话,他们会伤心的。”
周闯沾了他的光,在塔里呆了十几年,还是头一回吃上同事家里的饭菜。
原本散发着陈旧木头味的屋子也不知不觉发生了许多变化。客厅坏掉的灯修好了,冰箱里堆满了新鲜水果和面包、牛奶,长出霉斑的窗帘也全部换成了新的。
最大的变化还是氛围。不知道从哪天开始,先前的冰冷和阴沉被一扫而空,这间老屋,越来越有了属于家的温馨舒适。
周闯也习惯了每天回到这里的时候,看到客厅里的灯为自己亮着。
家里有人在等他,依赖着他。
忽然之间在这个世界上就多了个小小的牵绊。没有想象中那么烦恼,反而有种奇妙的愉悦感。
这种愉悦持续了半个月。
在塔外的房子,学校,都已经安排好了。这天早晨司机再次出现在院子门口,来接陶昕玉离开。
除非是休息日或者有任务在身,周闯不能脱离塔的管辖范围。所以这次分别后,两个人就没办法再每天见面了。
陶昕玉年幼懵懂,又期待着新的学校生活,早晨起床换好衣服,拎着书包来到客厅里,如常地和周闯一起吃着早饭。
“慢点吃。”周闯帮他剥开鸡蛋。
陶昕玉啃了一小口水煮蛋,仰脸对他笑:“哥哥,我在外面会想你的。”
周闯眉头皱了下,没有说话。
“你要经常去看我,好吗?”陶昕玉天真地请求着。
沉默许久后,周闯点点头:“好。”
第三十三章 哨向番外
陶昕玉被保姆照顾着,生活在槐东市中心的一间公寓里。
他的适应能力很强,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吃苦也没关系,到了更舒适的环境里又会自然而然变得有点娇气。
周闯每天都会收到下属发来的报告,记录着陶昕玉当天的状态。
于是他知道了陶昕玉早晨被叫醒后,会赖一小会儿床,但是又好乖,到了和保姆约定的时间,自己就会爬起来穿衣服洗漱。从来不用催促第二遍。
陶昕玉学习很认真,回家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洗手写作业。他讲卫生爱干净,从不会把衣服弄得脏兮兮,有时还会给保姆帮忙,一起叠衣服,收拾屋子。
陶昕玉在学校里很快就交到了好朋友,从来不会落单。休息日也会和朋友打电话,一起出去玩。
不管生活在哪里,陶昕玉都实在是个很受欢迎,很让人喜欢的小孩。
渐渐地,周闯觉得自己这个哥哥,对于陶昕玉来说好像也不是特别重要了。
这样其实是最好的。哨兵和普通人本来就应该保持距离,他当时将陶昕玉接到身边来照顾,想的也只是念及多年好友的情谊,只要把这个孩子平安顺遂地养大就可以了。
但是短暂的相处时间里,他竟然迅速习惯了陶昕玉在家属院等着自己的感觉。
当这种习惯突然间被迫中断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更深刻的孤独感。
陶昕玉白天上课,晚上休息,周末和朋友出去玩,每天生活得很规律。
周闯就藏在不远处,看着陶昕玉上课,放学,出去玩。他突然觉得养着陶昕玉的感觉,像是养了一只很会照顾自己的小猫。
小猫有小猫的生活,他当然没办法融入进去。
周闯很快就把之前攒下来的休息日全部用完了。于是出任务的时候,他也会尽量挤出一点时间,去看陶昕玉。
再次正式见面,是在陶昕玉的生日。
保姆那边说陶昕玉最近闷闷不乐的,她问了好久才知道,原来是想周闯去陪他过十一岁生日。
周闯甚至没想到陶昕玉还会挂念着自己。他以为小孩子忘性大,身边又每天有那么多同龄人围着,怎么可能还会眷恋他这个不熟的长辈。
周闯买了个蛋糕,带着礼物去给陶昕玉过生日。
公寓大门打开之后,陶昕玉看到他的一瞬间,眼睛就亮了,但是又有点害羞,好像是也怕他不记得自己。别别扭扭地等到保姆开口提醒,陶昕玉才将双手藏在身后紧张地绞着,慢慢走到周闯面前,叫了声:“哥哥。”
“怎么没有邀请朋友?”周闯看着空荡的客厅。
他让下属找人来布置过,装饰了些气球彩带,陶昕玉想要什么也都会竭尽所能地提供。但是现在,被装点得十分热闹,随时可以开派对的屋子里,只站着他面前这一只小小猫。
陶昕玉小声说:“我就想让你陪我过……”
保姆提前下班了。周闯和陶昕玉面对面坐着,两个人拍着手唱了生日歌。
陶昕玉忽然把头顶的纸皇冠取下来,站起身戴到周闯头上。周闯察觉到他的动作便微微俯首,但不理解他这么做的用意。
陶昕玉捧着脸说:“我妈妈说过,在塔里面过生日的时候,没有蛋糕可以吃。哥哥,今天的生日我们一起过吧。你帮我吹蜡烛。”
烛光映照,陶昕玉眼里的神采,比周闯见过的所有春日都要温暖明艳。
他不禁开始希望这双眼睛更长久地望着自己,希望这份温暖能够永远留在身边。
不要离开。
*
十五岁这年,陶昕玉觉醒,成为了隶属于槐东塔的一名见习向导。
他进入塔内生活,几乎走到哪里都能和周闯碰面,可两个人的关系反而变得疏离了。
主动拉开距离的人是陶昕玉。他要跟着导师呆在塔里进行为期半年的学习,又不希望身边的人因为周闯的关系对自己有特殊照顾。所以每次相遇,陶昕玉都会率先别过头假装看不到,或者是和同事异口同声,冷淡地打招呼:“首席下午好。”
尽管每天结束学习之后,晚上他还是要去周闯那里睡觉。
这几年里因为陶昕玉不常住,院子变得冷清了很多。但是他搬进来才过了短短半个多月,就俨然又有了家的样子,从客厅,卧室,厨房到洗手间全部都焕然一新。周闯还把原本的空屋子收拾出来,给陶昕玉当书房,方便他放置成堆成堆的学习资料。
他的到来似乎带着魔力,让习惯了不修边幅的哨兵,鬼使神差地进行着一种类似于雄鸟装饰巢穴的行为。
陶昕玉进入槐东塔两个月后,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节奏。周闯也由此变得忙碌了许多,三天两头出任务,两个人很难再经常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