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陆行舟觉得轻功学不好,他总可以先学拳脚吧,岂料他的手脚都软绵绵的没有力气,扎马步才刚开始呢,他就已经一屁股坐到了地上。旁边的学生都笑起来,觉得陆行舟是在自找苦吃。
好好好,陆行舟承认自己跑不动,也蹲不住,但他总可以练练基础内功吧,可他没想到他连内功都练不了,因为他根本找不到自己的“气”。
武馆师父是这样教的:“务培其元气,守其中气,保其正气。护其肾气,养其肝气,调其肺气,理其脾气,升其清气,降其浊气,闭其邪恶不正之气。勿伤于气,勿逆于气,勿忧思悲怒以损其气。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3
陆行舟听不懂。
武馆师父终于说人话了:“你好好领悟一下,找找‘气’,找找气沉丹田、流转全身的感觉。”
陆行舟用打坐的姿势坐着,拼命地找“气沉丹田”的感觉,可让他沮丧的是,他既找不到“气”,也找不到“丹田”。
难道他天生就不适合练武吗?
不、不能有这样的怀疑,陆行舟想,他是主角,在《三尺青锋》这个游戏中,他不可能没有练武的天赋。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陆行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他只能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那就是走路,他每天下午都在武馆走路,实在累得走不动了才会停下来,休息一下再继续走。陆行舟一开始一天只能走五千步,后来他可以走八千步,再后来他可以走一万步。
慢慢来,陆行舟安慰自己,他一定可以完成任务的,这只是迟早的事情。
武馆里的人都不大看得起陆行舟,他们觉得陆行舟坚持不了多久,很快就会哭爹喊娘地回家。武馆中只有于为杰肯跟陆行舟说话。奇怪的是,于为杰也不怎么跟其他人说话,他基本只跟陆行舟说话。
于为杰问他:“陆行舟,你这是何苦呢?”
陆行舟说:“你这个问题问错了,不苦。”
“武馆的人都看不起你,你不要放在心上。如果觉得不舒服,就回家去吧。”
“没事,我不在乎他们的看法,我不会因为这种原因回家的。”
“我以前不知,你竟这么固执。”
“无论如何,我的身体确实好起来了。再多练一段时间,我应该就可以练轻功和拳脚了。”
难得有个可以说话的人,陆行舟问于为杰:“你到底是怎么练内功的?”
于为杰说:“凭感觉练。”
陆行舟问:“感觉从哪里来?”
于为杰想了想:“我也不知道,就是突然间悟到了,突然间明白了。”
“你也没法告诉我。是吧?”陆行舟低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于为杰说:“没事,反正你的身体已经好了很多,能不能练内功,也没那么重要。实在悟不了,就回家去吧。”
他的本意也许是安慰自己,可陆行舟窝着火,也不想领悟他的好意:“小于哥,我不明白,你为什么总是要我回家去?你是觉得我这种没有天赋的人,根本不应该在这里浪费时间。还是觉得你认识我,我留在这里的每一天,都会丢你的脸?”
于为杰呼吸一滞:“……我不是这个意思。”
陆行舟也不想深究他是什么意思,只说:“既然如此,以后就不要再提让我离开武馆这种话了,如果我想离开,也不需要你说,我自己会走。”
于为杰沉默片刻,问:“行舟,你是不是生气了?”
陆行舟说:“是。”
他不是口是心非的人,他跟于为杰一没多少感情,二没利益关系,他宁愿让真话伤害于为杰,也不愿意将撒着谎将气都吞进自己的肚子里。
“对不起。我只是把你当成我的弟弟,不希望你……”于为杰咬了咬唇,没找到合适的词,就没说下去了。
“总而言之,你以后不要再说了。”陆行舟想,他刚刚是否太过分了?
夜里,陆行舟抄了几页《易筋经》,一边练字一边思考。
困意来袭之后,陆行舟躺在床上,一时想想今天谢歇讲的内容,一时想想气沉丹田,一时想想于为杰。
他想,他可能明白于为杰为什么喜欢跟原主当玩伴了。他以前有个同学也是这样的,那同学是家中的独生子,很羡慕有兄弟姐妹的人,恰好陆行舟也是独生子,那同学就总是缠着他玩,把陆行舟当成自己的亲弟弟。
那同学每次看见陆行舟跟别人玩的时候,就会很生气,他把陆行舟当成自己的东西,不允许陆行舟跟别人的关系比跟他的关系更亲密。
陆行舟觉得于为杰也是一样的,于为杰把原主当成了他的私有物,因此陆行舟提出要去武馆的时候,于为杰害怕陆行舟会交到新的朋友,更好的朋友。所以他希望陆行舟不要去,在陆行舟去了之后,他也希望陆行舟早点离开。
陆行舟觉得他们都不对劲,他只有在读小学的时候,才会希望朋友都把自己当成最好的朋友,才会给朋友排序,最好的朋友,第二好的朋友,第三好的朋友……到了初中,他才知道以前的自己是多么幼稚,给友情打分就是友情毁灭的开始,给友情界定唯一性的都是变态。
陆行舟决定给自己加一个任务——跟于为杰讲道理,让他多去交几个朋友,别总围着自己打转了!
【作者有话说】
1《三字经》
2《论衡》
3《易筋经》
第5章 一寸光阴-2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1
陆行舟昨晚没睡好,今日听谢歇讲课的时候,撑着头昏昏欲睡。
“行舟,你来说说,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谢歇点了陆行舟的名字,陆行舟整个人一激灵,瞬间清醒过来。
他只记住了“天尊地卑”四个字,后面的记忆都被瞌睡虫给吃了,陆行舟站起身,硬着头皮道:“意思就是,天是很尊贵的,地是很卑微的,所以叫做天尊地卑……”
“错了。”谢歇道,“在这句话里,卑不是卑微的意思,是亲近的意思。因为天离我们很远,所以我们觉得天很尊贵,而地离我们很近,所以我们觉得地很亲近。大地踏实亲切,厚实和顺,《易经》中也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2,地怎么可能是卑贱的?”
陆行舟点头道:“先生说得对。”
谢歇道:“坐下吧,再好好想一想。”
陆行舟松了一口气,幸好谢歇没让他继续往下说,不然他就不知道该怎么扯了。他考试的时候最怕遇上的就是文言文,许是因为没有古人的心境,他记不住,也很难理解。
但来到《三尺青锋》这个世界后,陆行舟记住了许多古人的东西,虽总还是不理解,但起码是记住了。谢歇教的东西很多,《论语》《孟子》《老子》《易经》《后汉书》《了凡四训》等书籍,他都会讲一讲。
陆行舟觉得他还挺能适应环境的,刚开始接触这些书的时候,他要背一天才能背下一页,后来他读得多了,半个时辰就能背下两页。而且他从咀嚼这些句子中,也渐渐体会到了乐趣,他有时会幻想自己就是古代大文豪,站在江边,壮志满怀地吟诵这些名言名句。
靠着这样的幻想,陆行舟的背书速度哐哐加快。
陆行舟并不总觉得古人的话都是对的。
比如在读《了凡四训》的时候,陆行舟不喜欢这段话:“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当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他想,命运既然是显贵的,为什么总要想落寞的时候。眼下既然是顺利的,为什么要觉得自己身在逆境?明明丰衣足食,却要常常担忧缺衣少食。明明与别人相亲相爱相敬,又在恐惧什么呢?……总而言之,陆行舟觉得,快乐就是快乐,满足就是满足,享受就是享受,如果他眼下过得很幸福,那么他不要活在忧虑当中,他要活在当下,乐在当下。
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烦恼占据了陆行舟的内心,使得他没办法去体验这个世界的美好,也没办法把自己当成真正的“陆行舟”,去跟陆家人产生真正的情感链接。他总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局外魂,就应该尽早出局。
可来都来了,一时半会他也走不了,何不放下心来,在这个世界寻觅另一番快乐?反正痛苦一天也是一天,快乐一天也是一天,他何不让自己过得舒坦些?只要他知道,他终究会回到现实世界去,那就足够了。
一天,陆行舟耐下性子,数自己一次性能走多少步,也就是他的极限。等他再也迈不动脚步的时候,他记住的数字是一万二千三百七十四步。这是巨大的进步,现代那个他都未必能走那么多路,陆行舟很高兴,也许,不需要再过多少时日,他就能开始练基础拳脚和基础轻功了。
好好好,陆行舟承认自己跑不动,也蹲不住,但他总可以练练基础内功吧,可他没想到他连内功都练不了,因为他根本找不到自己的“气”。
武馆师父是这样教的:“务培其元气,守其中气,保其正气。护其肾气,养其肝气,调其肺气,理其脾气,升其清气,降其浊气,闭其邪恶不正之气。勿伤于气,勿逆于气,勿忧思悲怒以损其气。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3
陆行舟听不懂。
武馆师父终于说人话了:“你好好领悟一下,找找‘气’,找找气沉丹田、流转全身的感觉。”
陆行舟用打坐的姿势坐着,拼命地找“气沉丹田”的感觉,可让他沮丧的是,他既找不到“气”,也找不到“丹田”。
难道他天生就不适合练武吗?
不、不能有这样的怀疑,陆行舟想,他是主角,在《三尺青锋》这个游戏中,他不可能没有练武的天赋。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陆行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他只能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那就是走路,他每天下午都在武馆走路,实在累得走不动了才会停下来,休息一下再继续走。陆行舟一开始一天只能走五千步,后来他可以走八千步,再后来他可以走一万步。
慢慢来,陆行舟安慰自己,他一定可以完成任务的,这只是迟早的事情。
武馆里的人都不大看得起陆行舟,他们觉得陆行舟坚持不了多久,很快就会哭爹喊娘地回家。武馆中只有于为杰肯跟陆行舟说话。奇怪的是,于为杰也不怎么跟其他人说话,他基本只跟陆行舟说话。
于为杰问他:“陆行舟,你这是何苦呢?”
陆行舟说:“你这个问题问错了,不苦。”
“武馆的人都看不起你,你不要放在心上。如果觉得不舒服,就回家去吧。”
“没事,我不在乎他们的看法,我不会因为这种原因回家的。”
“我以前不知,你竟这么固执。”
“无论如何,我的身体确实好起来了。再多练一段时间,我应该就可以练轻功和拳脚了。”
难得有个可以说话的人,陆行舟问于为杰:“你到底是怎么练内功的?”
于为杰说:“凭感觉练。”
陆行舟问:“感觉从哪里来?”
于为杰想了想:“我也不知道,就是突然间悟到了,突然间明白了。”
“你也没法告诉我。是吧?”陆行舟低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于为杰说:“没事,反正你的身体已经好了很多,能不能练内功,也没那么重要。实在悟不了,就回家去吧。”
他的本意也许是安慰自己,可陆行舟窝着火,也不想领悟他的好意:“小于哥,我不明白,你为什么总是要我回家去?你是觉得我这种没有天赋的人,根本不应该在这里浪费时间。还是觉得你认识我,我留在这里的每一天,都会丢你的脸?”
于为杰呼吸一滞:“……我不是这个意思。”
陆行舟也不想深究他是什么意思,只说:“既然如此,以后就不要再提让我离开武馆这种话了,如果我想离开,也不需要你说,我自己会走。”
于为杰沉默片刻,问:“行舟,你是不是生气了?”
陆行舟说:“是。”
他不是口是心非的人,他跟于为杰一没多少感情,二没利益关系,他宁愿让真话伤害于为杰,也不愿意将撒着谎将气都吞进自己的肚子里。
“对不起。我只是把你当成我的弟弟,不希望你……”于为杰咬了咬唇,没找到合适的词,就没说下去了。
“总而言之,你以后不要再说了。”陆行舟想,他刚刚是否太过分了?
夜里,陆行舟抄了几页《易筋经》,一边练字一边思考。
困意来袭之后,陆行舟躺在床上,一时想想今天谢歇讲的内容,一时想想气沉丹田,一时想想于为杰。
他想,他可能明白于为杰为什么喜欢跟原主当玩伴了。他以前有个同学也是这样的,那同学是家中的独生子,很羡慕有兄弟姐妹的人,恰好陆行舟也是独生子,那同学就总是缠着他玩,把陆行舟当成自己的亲弟弟。
那同学每次看见陆行舟跟别人玩的时候,就会很生气,他把陆行舟当成自己的东西,不允许陆行舟跟别人的关系比跟他的关系更亲密。
陆行舟觉得于为杰也是一样的,于为杰把原主当成了他的私有物,因此陆行舟提出要去武馆的时候,于为杰害怕陆行舟会交到新的朋友,更好的朋友。所以他希望陆行舟不要去,在陆行舟去了之后,他也希望陆行舟早点离开。
陆行舟觉得他们都不对劲,他只有在读小学的时候,才会希望朋友都把自己当成最好的朋友,才会给朋友排序,最好的朋友,第二好的朋友,第三好的朋友……到了初中,他才知道以前的自己是多么幼稚,给友情打分就是友情毁灭的开始,给友情界定唯一性的都是变态。
陆行舟决定给自己加一个任务——跟于为杰讲道理,让他多去交几个朋友,别总围着自己打转了!
【作者有话说】
1《三字经》
2《论衡》
3《易筋经》
第5章 一寸光阴-2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1
陆行舟昨晚没睡好,今日听谢歇讲课的时候,撑着头昏昏欲睡。
“行舟,你来说说,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谢歇点了陆行舟的名字,陆行舟整个人一激灵,瞬间清醒过来。
他只记住了“天尊地卑”四个字,后面的记忆都被瞌睡虫给吃了,陆行舟站起身,硬着头皮道:“意思就是,天是很尊贵的,地是很卑微的,所以叫做天尊地卑……”
“错了。”谢歇道,“在这句话里,卑不是卑微的意思,是亲近的意思。因为天离我们很远,所以我们觉得天很尊贵,而地离我们很近,所以我们觉得地很亲近。大地踏实亲切,厚实和顺,《易经》中也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2,地怎么可能是卑贱的?”
陆行舟点头道:“先生说得对。”
谢歇道:“坐下吧,再好好想一想。”
陆行舟松了一口气,幸好谢歇没让他继续往下说,不然他就不知道该怎么扯了。他考试的时候最怕遇上的就是文言文,许是因为没有古人的心境,他记不住,也很难理解。
但来到《三尺青锋》这个世界后,陆行舟记住了许多古人的东西,虽总还是不理解,但起码是记住了。谢歇教的东西很多,《论语》《孟子》《老子》《易经》《后汉书》《了凡四训》等书籍,他都会讲一讲。
陆行舟觉得他还挺能适应环境的,刚开始接触这些书的时候,他要背一天才能背下一页,后来他读得多了,半个时辰就能背下两页。而且他从咀嚼这些句子中,也渐渐体会到了乐趣,他有时会幻想自己就是古代大文豪,站在江边,壮志满怀地吟诵这些名言名句。
靠着这样的幻想,陆行舟的背书速度哐哐加快。
陆行舟并不总觉得古人的话都是对的。
比如在读《了凡四训》的时候,陆行舟不喜欢这段话:“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当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他想,命运既然是显贵的,为什么总要想落寞的时候。眼下既然是顺利的,为什么要觉得自己身在逆境?明明丰衣足食,却要常常担忧缺衣少食。明明与别人相亲相爱相敬,又在恐惧什么呢?……总而言之,陆行舟觉得,快乐就是快乐,满足就是满足,享受就是享受,如果他眼下过得很幸福,那么他不要活在忧虑当中,他要活在当下,乐在当下。
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烦恼占据了陆行舟的内心,使得他没办法去体验这个世界的美好,也没办法把自己当成真正的“陆行舟”,去跟陆家人产生真正的情感链接。他总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局外魂,就应该尽早出局。
可来都来了,一时半会他也走不了,何不放下心来,在这个世界寻觅另一番快乐?反正痛苦一天也是一天,快乐一天也是一天,他何不让自己过得舒坦些?只要他知道,他终究会回到现实世界去,那就足够了。
一天,陆行舟耐下性子,数自己一次性能走多少步,也就是他的极限。等他再也迈不动脚步的时候,他记住的数字是一万二千三百七十四步。这是巨大的进步,现代那个他都未必能走那么多路,陆行舟很高兴,也许,不需要再过多少时日,他就能开始练基础拳脚和基础轻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