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这哪里好意思。”
“就一杯水的事情,哪有什么好不好意思的。”
茶叶清香扑鼻。
老太太自顾自坐到了柯念辞对面,问到:“闺女,你之前说这房子我要是卖给你了,想在里面住多久就能住多久,这话还做不做数?”
原来是这个。
这房子地理位置优越,毗邻燕京大学,以后房价只增不减,保守增值十倍以上。
“对,您还记得这话啊。”柯念辞道,“不过老太太,这个住只有有您在才能住,我只认您,您想带谁回来就能带谁回来,您要是不在这儿住的话,其他我可不认啊。”
“行。这个行。”
老太太子女都在国外上班,这两年老太太身体越来越差,恰巧女儿刚好在国外生了二胎,打算把老太太接过去,顺便能帮忙照顾照顾家里。
“你说我都一把年纪了,出去干什么?我说我要守着这一亩三分地,我女儿隔三差五就给我写信过来,还有我儿子,诶……我年纪大了,能帮上什么忙呢?就想在这房子里度过后半生,可我女儿哭着打电话给我……”
老太太出国的日子大概就在这两年,房子留在国内也没人住,本来想租出去,出去个几年以后再回来,可是儿子女儿坚决要求把房子卖出去。托人帮忙卖出去吧,要么嫌价格不合适,要么想要早点定居下来,等不了老太太。
她这时候就想到了柯念辞说过的话,卖出去以后不着房主人可以不着急搬出去。
老太太定的价格柯念辞打听过,在这一带不算便宜,算是适中的价格,她没有因为会继续留在这里降低价格,况且她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搬出去。
柯念辞和老太太说清楚,老太太去国外之前想住多久住多久,但是出国以后这房子她可能会另有打算,到时候就算老太太回来了,估计是住不来的。
老太太同意了。
两个人商量的结果也都拟在了协议书上。
协议书是找专门从事这方面的人草拟的,钱分两次付清,一次是正式签订合约,当着证人的面付清,另一次是老太太搬出去以后再付,如双方有违约者,率先违约者需支付对方10%放假全款作为违约费用。
下午商量的事情,晚上就找人当面起草合同,第二天早上拿去房管局登记,等到老太太搬走的时候进行物业交割。
效率很高,老太太直夸柯念辞是个爽快人。
能不爽快吗,柯念辞明面上给了老太太多少便宜,同样的价格,能让老太太多住一段时间,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合同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老太太估计也专门找了这方面的人看,占便宜的一定是她这一方,也就没有多问柯念辞为什么要买这套房子的事情。
生怕问多了柯念辞就后悔了。
老太太不问,闻一舟却问了。
当天和老太太谈完,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闻一舟抱着柯念辞,问她买那套房子做什么,还有之前买的章浩和章爷爷住的那一套。
“买这么多房子干嘛?”
用处可大了!以后等燕京发展越来越快,房子成倍成倍增值。
现在卖房子,以后回过来看心都在滴血。
反正这些房子都要卖,还不如她来买!只要有钱,她可以通通买下!
柯念辞一点都不嫌房子多。
“我要是说我有恋房情节,你信吗?”柯念辞咧着嘴。
“恋房情结,那是什么?”
“就是看到别人卖房子就会非常非常想要买下来,尤其是在燕京,你懂吗,这种感受,恨不得把燕京所有的房子都买下来!”彩票号码记不住,房价还能记不住吗?
闻一舟:“咱们又住不了那么多。”
“你傻啊,脑子还没转过弯了,你自己先想想,说不定就想通了。”
柯念辞没解释为什么。
第二天从房管局出来,回家放好东西,小李就过来了,载着柯念辞他们往老家去。
路面上有积雪,但汽车来往的通道有专门的清洁人员,开了将近三个小时的车,终于到了原主的老家。
不知怎得,明明是第一次见到的景色,柯念辞却觉得窗外的风景看了成百上千遍,莫名熟悉,心中涌起一股悲伤之情,眼里依稀有水雾弥漫。
第48章
柯念辞伸手揩了揩眼角的泪珠,到底是没有忍住,还是哭出来了。
闻济青注意到柯念辞的异样:“妈妈,你怎么了?”
“没事,太久没回来啊了,可能是近乡情更怯吧。”
原主生活了那么多年的芦花大队,诶……
“小李,咱们把车开进去吧,闻一舟给你你指路。”柯念辞和小李说完,转身问闻一舟,“你还记得我家的方向吗?”
“记得,我来指。”
最后路还是没指成,到了村口就被大雪挡住了去路,小李在原地守着车。
“闻团,你们去吧,我来守车。”
“啊?不怕不怕,到时候我把车一锁,坐车里,别人进不来的,我穿的那么厚,怎么会怕冻?你们那东西放不放便,我送你们一程吧!”
闻一舟闻济青分别拿着香烛钱纸,柯念辞手里提了点饼干糕点作贡品。
进了村口,天气冷,大家都在家里烤火取暖,路边上没有几个人。
一路走来,一个人都没有瞧见。
柯念辞对这些路莫名熟悉,哪怕是第一次走,还是凭借第六感成功找到了路。
老柯的墓地就在自家房子后面,乡里人,这时候不行火葬,柯家又没什么祖坟,大多数人都是随便找座山头,或者找个平地,埋了立块碑就行。
老柯当年意外离世,唯一舍不得的就是自己的这个宝贝闺女,只有闺女一个人,以后的日子不知道要怎么过,就想买在自家院落后面,要是人真的有幽魂一说,也能多瞧瞧自家闺女。
老柯走的时候是这么说的。
原主和大队里的人自然是遵从他的意愿,将他葬在了屋后山中,他们俩住的房子的背后就是一座小山。
“济青啊,以前我就是在这里长大的。”
走到一间墙壁已经发黄的老瓦房前时,柯念辞猛地定住,鼻子发酸。
她有预感,这就是原主住了很多年的地方,是她的家。
只见屋里灯光亮着,大门紧闭。
闻一舟问:“要进去看看吗?”
柯念辞摇头:“不去了。”
那几年还没实行改革政策,房子都是大队里的,老柯去世了,柯念辞又嫁到了燕京,对方是个有工作的,生活条件肯定差不到哪里去,柯念辞原本住着的房子就这样划分给了更有需要的家庭。
里面的东西早就搬得差不多了,进去了,也不是原来那个家了。
“走吧,我们去看看我爸。”
从屋子边上的小路绕到后山,山上春秋时候会有野菜蘑菇生长,不少人回到山里找野草蘑菇,运气好还能打到野兔子,走的人多了,就有了弯弯曲曲的小路。
白雪簌簌,山上的树木野草都挤满了雪。
“走的时候小心一点,千万别踩空了。”
柯念辞走在前面,闻济青在中间,闻一舟在最后,确保两人的安全。
顺着小路上去,走了大概十多分钟,柯念辞就找到了老柯的墓碑。
老柯的墓碑看上去很新,墓碑上有一层厚厚的白雪,柯念辞伸手拂去老柯墓碑上的雪花。
碑前杂草已经到了柯念辞的膝盖处,柯念辞鼻头酸酸的。
来的时候没想到带镰刀。
“你们在这等我一会儿,我去借把镰刀。”
闻一舟飞快到山下村民处借到了一把镰刀,三两下把墓旁的杂草割干净。
柯念辞取出香烛,这回风雪暂时停住,她点燃蜡烛,把带来的贡品摆好,在墓前磕了三个头,闻一舟跟着磕了三个头。
“济青,这是你外公,快来,给外公磕头。”
闻济青跟着磕了三个头。
烧完纸钱还有其他东西,柯念辞对闻一舟闻济青说:“你们先下去等等我,我再说说话,就过来。”
闻一舟带着闻济青下山,在一个离柯念辞有点距离,听不清柯念辞说话,但是能看到她的地方停下。
柯念辞见他们都下去了,才慢慢抚摸着墓碑上的字,心中一片酸涩。
“爸,你就是我爸。虽然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一切并非我的意愿,可能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但还是希望你能好好的,我也能好好的,你放心,我一定会珍惜现在的好日子,好好过现在的生活。”
柯念辞讲了些乱七八糟的话,好好过现在的生活,不会寻死觅活,以后与时间一定多来瞧瞧他老人家,大概站了差不多半个钟头,才下山找闻济青闻一舟会和。
“走吧,我们回去吧。”
小李把车门锁上,端坐车中,时刻注意着周边环境,坐着坐着,两只眼皮开始打架,咚咚一声响,吓得他马上回过神,一看是,闻一舟在敲车窗,小李赶紧开门。
“就一杯水的事情,哪有什么好不好意思的。”
茶叶清香扑鼻。
老太太自顾自坐到了柯念辞对面,问到:“闺女,你之前说这房子我要是卖给你了,想在里面住多久就能住多久,这话还做不做数?”
原来是这个。
这房子地理位置优越,毗邻燕京大学,以后房价只增不减,保守增值十倍以上。
“对,您还记得这话啊。”柯念辞道,“不过老太太,这个住只有有您在才能住,我只认您,您想带谁回来就能带谁回来,您要是不在这儿住的话,其他我可不认啊。”
“行。这个行。”
老太太子女都在国外上班,这两年老太太身体越来越差,恰巧女儿刚好在国外生了二胎,打算把老太太接过去,顺便能帮忙照顾照顾家里。
“你说我都一把年纪了,出去干什么?我说我要守着这一亩三分地,我女儿隔三差五就给我写信过来,还有我儿子,诶……我年纪大了,能帮上什么忙呢?就想在这房子里度过后半生,可我女儿哭着打电话给我……”
老太太出国的日子大概就在这两年,房子留在国内也没人住,本来想租出去,出去个几年以后再回来,可是儿子女儿坚决要求把房子卖出去。托人帮忙卖出去吧,要么嫌价格不合适,要么想要早点定居下来,等不了老太太。
她这时候就想到了柯念辞说过的话,卖出去以后不着房主人可以不着急搬出去。
老太太定的价格柯念辞打听过,在这一带不算便宜,算是适中的价格,她没有因为会继续留在这里降低价格,况且她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搬出去。
柯念辞和老太太说清楚,老太太去国外之前想住多久住多久,但是出国以后这房子她可能会另有打算,到时候就算老太太回来了,估计是住不来的。
老太太同意了。
两个人商量的结果也都拟在了协议书上。
协议书是找专门从事这方面的人草拟的,钱分两次付清,一次是正式签订合约,当着证人的面付清,另一次是老太太搬出去以后再付,如双方有违约者,率先违约者需支付对方10%放假全款作为违约费用。
下午商量的事情,晚上就找人当面起草合同,第二天早上拿去房管局登记,等到老太太搬走的时候进行物业交割。
效率很高,老太太直夸柯念辞是个爽快人。
能不爽快吗,柯念辞明面上给了老太太多少便宜,同样的价格,能让老太太多住一段时间,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合同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老太太估计也专门找了这方面的人看,占便宜的一定是她这一方,也就没有多问柯念辞为什么要买这套房子的事情。
生怕问多了柯念辞就后悔了。
老太太不问,闻一舟却问了。
当天和老太太谈完,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闻一舟抱着柯念辞,问她买那套房子做什么,还有之前买的章浩和章爷爷住的那一套。
“买这么多房子干嘛?”
用处可大了!以后等燕京发展越来越快,房子成倍成倍增值。
现在卖房子,以后回过来看心都在滴血。
反正这些房子都要卖,还不如她来买!只要有钱,她可以通通买下!
柯念辞一点都不嫌房子多。
“我要是说我有恋房情节,你信吗?”柯念辞咧着嘴。
“恋房情结,那是什么?”
“就是看到别人卖房子就会非常非常想要买下来,尤其是在燕京,你懂吗,这种感受,恨不得把燕京所有的房子都买下来!”彩票号码记不住,房价还能记不住吗?
闻一舟:“咱们又住不了那么多。”
“你傻啊,脑子还没转过弯了,你自己先想想,说不定就想通了。”
柯念辞没解释为什么。
第二天从房管局出来,回家放好东西,小李就过来了,载着柯念辞他们往老家去。
路面上有积雪,但汽车来往的通道有专门的清洁人员,开了将近三个小时的车,终于到了原主的老家。
不知怎得,明明是第一次见到的景色,柯念辞却觉得窗外的风景看了成百上千遍,莫名熟悉,心中涌起一股悲伤之情,眼里依稀有水雾弥漫。
第48章
柯念辞伸手揩了揩眼角的泪珠,到底是没有忍住,还是哭出来了。
闻济青注意到柯念辞的异样:“妈妈,你怎么了?”
“没事,太久没回来啊了,可能是近乡情更怯吧。”
原主生活了那么多年的芦花大队,诶……
“小李,咱们把车开进去吧,闻一舟给你你指路。”柯念辞和小李说完,转身问闻一舟,“你还记得我家的方向吗?”
“记得,我来指。”
最后路还是没指成,到了村口就被大雪挡住了去路,小李在原地守着车。
“闻团,你们去吧,我来守车。”
“啊?不怕不怕,到时候我把车一锁,坐车里,别人进不来的,我穿的那么厚,怎么会怕冻?你们那东西放不放便,我送你们一程吧!”
闻一舟闻济青分别拿着香烛钱纸,柯念辞手里提了点饼干糕点作贡品。
进了村口,天气冷,大家都在家里烤火取暖,路边上没有几个人。
一路走来,一个人都没有瞧见。
柯念辞对这些路莫名熟悉,哪怕是第一次走,还是凭借第六感成功找到了路。
老柯的墓地就在自家房子后面,乡里人,这时候不行火葬,柯家又没什么祖坟,大多数人都是随便找座山头,或者找个平地,埋了立块碑就行。
老柯当年意外离世,唯一舍不得的就是自己的这个宝贝闺女,只有闺女一个人,以后的日子不知道要怎么过,就想买在自家院落后面,要是人真的有幽魂一说,也能多瞧瞧自家闺女。
老柯走的时候是这么说的。
原主和大队里的人自然是遵从他的意愿,将他葬在了屋后山中,他们俩住的房子的背后就是一座小山。
“济青啊,以前我就是在这里长大的。”
走到一间墙壁已经发黄的老瓦房前时,柯念辞猛地定住,鼻子发酸。
她有预感,这就是原主住了很多年的地方,是她的家。
只见屋里灯光亮着,大门紧闭。
闻一舟问:“要进去看看吗?”
柯念辞摇头:“不去了。”
那几年还没实行改革政策,房子都是大队里的,老柯去世了,柯念辞又嫁到了燕京,对方是个有工作的,生活条件肯定差不到哪里去,柯念辞原本住着的房子就这样划分给了更有需要的家庭。
里面的东西早就搬得差不多了,进去了,也不是原来那个家了。
“走吧,我们去看看我爸。”
从屋子边上的小路绕到后山,山上春秋时候会有野菜蘑菇生长,不少人回到山里找野草蘑菇,运气好还能打到野兔子,走的人多了,就有了弯弯曲曲的小路。
白雪簌簌,山上的树木野草都挤满了雪。
“走的时候小心一点,千万别踩空了。”
柯念辞走在前面,闻济青在中间,闻一舟在最后,确保两人的安全。
顺着小路上去,走了大概十多分钟,柯念辞就找到了老柯的墓碑。
老柯的墓碑看上去很新,墓碑上有一层厚厚的白雪,柯念辞伸手拂去老柯墓碑上的雪花。
碑前杂草已经到了柯念辞的膝盖处,柯念辞鼻头酸酸的。
来的时候没想到带镰刀。
“你们在这等我一会儿,我去借把镰刀。”
闻一舟飞快到山下村民处借到了一把镰刀,三两下把墓旁的杂草割干净。
柯念辞取出香烛,这回风雪暂时停住,她点燃蜡烛,把带来的贡品摆好,在墓前磕了三个头,闻一舟跟着磕了三个头。
“济青,这是你外公,快来,给外公磕头。”
闻济青跟着磕了三个头。
烧完纸钱还有其他东西,柯念辞对闻一舟闻济青说:“你们先下去等等我,我再说说话,就过来。”
闻一舟带着闻济青下山,在一个离柯念辞有点距离,听不清柯念辞说话,但是能看到她的地方停下。
柯念辞见他们都下去了,才慢慢抚摸着墓碑上的字,心中一片酸涩。
“爸,你就是我爸。虽然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一切并非我的意愿,可能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但还是希望你能好好的,我也能好好的,你放心,我一定会珍惜现在的好日子,好好过现在的生活。”
柯念辞讲了些乱七八糟的话,好好过现在的生活,不会寻死觅活,以后与时间一定多来瞧瞧他老人家,大概站了差不多半个钟头,才下山找闻济青闻一舟会和。
“走吧,我们回去吧。”
小李把车门锁上,端坐车中,时刻注意着周边环境,坐着坐着,两只眼皮开始打架,咚咚一声响,吓得他马上回过神,一看是,闻一舟在敲车窗,小李赶紧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