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山中的一切都令沈遥觉着新奇,她拿出记载草本植物的医书,细致地对比植株的形状,叶片的大小,眼神闪烁着晶莹的光芒,欣喜道:“就是它了。”
江潮背着竹篓,拿着小锄具蹲下帮她锄土拔出,说道:“沈小姐修习医术多久了?”
沈遥挠挠头,盯着医书,心虚道:“只是数月罢了。”
“有志者,事竟成。”江潮将草药放入竹筐中,诚恳道:“在下相信,沈小姐用功至此,有一日定然学成,成为医术大家。”
沈遥指导着李婶辨认草药,回首笑道:“承蒙江统领笃信,我一定勤加修习。”
山间气爽,鸟语作响,树影斑驳,偶来一阵山风,清凉沁心,佳人回首盈盈一笑,与山风相似,却更胜山风。
江潮不由自主地跟着笑了。
许管家在门口焦急地来回张望,脖子快伸出了二里地。
“行!日后你暂住田庄,教我多练几招武艺。”沈遥有模有样地挥舞着手。
许管家小跑上前:“二小姐,您总算回来了!”
“何事?”
外人在场,许管家示意沈遥移步说话。
“当真?”沈遥狐疑地打量着他,“许管家,莫非你收了我阿娘的好处,联合起来诓骗我?”
许管家拍着手,恳切道:“二小姐,千真万确!皇后娘娘即将回府省亲!老爷与姨娘催促您赶紧启程回京!”
沈遥开心地搓搓手,说道:“那你赶紧去套车啊。”
江潮被沈遥安置在田庄,各地的饱学之士,举人入住风雪小楼,已无空房,他不能通过替蒙掌柜训练小厮抵消房费了。
马车停在城门口,排队等候入城。
沈遥热不可耐,掀开车帘乘凉,前方的队伍熙熙攘攘,守城门的士兵说道:“请出示你们的路引。”
“什么路引?我们是京城人士!”
守城的士兵听他的口音不似京城人士,要求他出示册籍证明。
身后的百姓亦是京城人士,不过是清晨出了一趟城门,此刻还需册籍证明才能回家,心中升腾起万分不悦,吵闹道:“谁出门干活会将册籍证明揣在身上?你们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
“是不是想从我们老百姓身上搜刮好处?当心我们告到京兆衙门!”
“你们为了搜刮民脂民膏,当真是手段多得很!”
聚集的人群越来越多,嚷嚷道:“怎么回事啊?天色快黑了,我们还等着入京找客栈呢。”
“我们要回家!家中老人,孩童这会儿不见人归家,着急了怎么办?”
“我们什么都没有,你们再不放行,我们就聚众去京兆衙门状告你们!”
百姓的情绪越来越激烈,甚至开始推搡起守城的士兵。
守城的士兵拔出剑,相互低语道:“不要闹大了,当真闹到京兆衙门,我们也会被刮一道,罢了罢了。”
守城士兵仔细查看他们衣着和背篓,不过是些鲜果青菜,生麻等物,打消了心中的疑虑,摆摆手道:“前方挨个登记你们家的位置,回头我们着人一一上门核查!”
木箱里满满当当都是陆理的赏赐,他斜靠着紫檀椅子,握着扇子轻指道:“来人呐,将这些赏赐抬到安庆殿去。”
夏疏奉承道:“陛下出手阔卓,沈府荣光无上啊!”
陆理傲慢道:“朕虽不喜……”他对上夏疏的目光,“你们懂朕的心意,但朕是一国之君,岂能失了面子!”
几个箱子抬进了安庆殿,碎玉惊叹道:“陛下天恩!老爷若是看到这些,只怕是半夜三更也要从梦中笑醒。”
沈芜欣慰地看着上赏赐,腹诽道:“他虽平日里不着调,但此事却办得大方妥帖。”
“碎玉,带上医药箱。”
“娘娘,去哪儿啊?”
陆理拿着扇子在殿中模仿伶人的身姿,夹着嗓子唱着戏腔,沉浸在自娱自乐中。
夏四九端奉着许多奏折进来,夏疏劝道:“陛下,这些都是近日呈递上来的奏折,老奴已仔细审阅,归整了要点,做了批红,望您批阅。”
“他唱着……”唱腔戛然而止,陆理说道:“夏卿办事,朕放心,就按照夏卿的意思即可。”
夏疏惶恐道:“陛下,此举恐是不妥,您身为一国之君,须知晓国中之事,朝臣之意啊。
陆理无视他的劝阻,问道:“皇后在作甚?”
“啊?”话题急转,夏疏只得应道:“赏赐已送到安庆殿,皇后娘娘很是欣悦,感念陛下的厚恩。”
“朕知道了。”
陆理无意地张望着殿外,却毫无动静。
陆理内心傲娇道:“愉悦?愉悦怎不亲自过来道谢?难道还要朕亲自去安庆殿不成?”
殿中再次唱起了戏曲。
林暄抠抠耳朵,不禁揶揄道:“陛下这唱功也是异于常人啊。”
沈芜在德政殿的转角处听到了一阵类似鬼哭狼嚎的声音,顿时停下脚步,细听片刻。
碎玉说道:“娘娘,是陛下的声音。”
沈芜说道:“陛下难道在唱曲?甚是难听!令人不觉身处暗夜惊悚之中。”
左等右等,嗓子已快唱得嘶哑,竟等不到人,陆理有些烦躁,寻了个由头,说道:“殿中闷热,朕出去透透气。”
晚风拂过,陆理踏出殿门,望着林暄,愈是烦躁,烦了个白眼。
林暄不明所以,瞳孔微张,指着自己,低语道:“我作甚了我?”
陆理朝着安庆殿的方向去,一副找人算账的模样,可没踏出几步,沈芜提灯而来。
“臣妾见过陛下,不知陛下欲去哪里?”
陆理一时语塞,扯谎道:“朕去清梧殿,皇后怎么来了?”
沈芜的眼底闪过一丝令人难以察觉的失落,她欲感谢他,特意来为他针灸舒缓筋骨。
“臣妾多谢陛下的隆恩!”
“哦?原来皇后是为了此事而来,现下已谢过朕了。”
沈芜瞧他行色匆匆,他急着前往清梧殿。
“臣妾恭送陛下!”随即让开了道。
“恭送?”陆理内心气道:“她竟急着恭送朕去清梧殿?连话也不愿与朕多说几句!”
陆理不悦道:“这般,皇后请回吧!”甩袖从她身旁走过。
沈芜回身看着他急匆匆的背影,委屈道:“不过耽误了他片刻,何至于如此生气!”
气闷不已,陆理停住脚步,吩咐道:“给朕拿酒来!再唤乐监来几个人唱上一曲。”
林暄疑惑,但照做,心中悻悻道:“幸好不是陛下您亲自登台唱。”
夜空漆黑,无半点星辰。
陆理捻着酒杯,半眯着眼欢享。
翌日早朝,却被大臣直谏批评。
王松鹤借机拿出几本奏折,直谏道:“陛下!为君者须亲力亲为,通晓四境家国民生之事,而今老臣仔细比对这几本的批阅字迹,与您的御笔字迹大相径庭,反而有点像司礼监掌印太监夏疏公公的字迹,老臣斗胆请问,夏疏公公可是代笔抄写?还是陛下不曾看过这些奏折?全权交给了司礼监掌印太监?”
站立在阶下一侧的夏疏无畏五惧,挺直了腰板,批红之权乃圣上三番五次交予他的权力,他当着所有人的面再三劝阻且推辞,这笔账内阁可算不到他的头上。
陆理说道:“先帝在位之时,司礼监掌印太监握有批红之权,朕不过是循旧规而已。”
王松鹤极力劝阻道:“如今是陛下当权,理应革新陈规,若帝王不通社稷,如何能使国家欣欣向荣?”
陆理说道:“阁老,此事您言重了。”
“陛下!三思啊!”
众多位大臣站了出来,劝阻皇帝革新陈规,收回司礼监掌印太监批红之权,朝堂之中,双方逐渐演变成了辩论之势。
第23章
陆理怒甩衣袖离开了德政殿。
夏疏小心翼翼地为他奉茶,跪下请罪道:“陛下,今日之事奴才是罪魁祸首,求陛下收回批红之权。”
茶盏摔裂在地,发出清脆的响声,温热的茶会溅到夏四九的衣摆上,吓得立刻跪地,夏疏惶恐不已,额头快贴至地上了。
“不过是区区批红之权,难道朕还不能做主吗?”陆理怒声道:“朕要怎么做,他们才会满意?”
“陛下息怒!”
“朕不革新!司礼监掌印太监仍有批红之权!”
王松鹤在内阁院当即急得站起身质问道:“陛下当真实是这么说的?”
“阁老,千真万确,小的不敢欺瞒您,且小的还打听到,夏疏公公跪在陛下面前,委屈巴巴地泣声诉尽委屈,求陛下收回批红之权!”
王松鹤哼声道:“夏疏公公以进为退,当真手段了得!”
菱霜遣退了宫女,关上殿门,低声道:“娘娘,大事不好了,奴婢方才打听到,老爷今日在朝堂上与陛下起了争执,怒气冲冲地散了朝!”
王音殊停笔,抬眸问道:“为了何事?”
“内宦批红之事。”
“我依稀记得,先帝在位时,父亲也曾提起过此事,亦是无果。”
江潮背着竹篓,拿着小锄具蹲下帮她锄土拔出,说道:“沈小姐修习医术多久了?”
沈遥挠挠头,盯着医书,心虚道:“只是数月罢了。”
“有志者,事竟成。”江潮将草药放入竹筐中,诚恳道:“在下相信,沈小姐用功至此,有一日定然学成,成为医术大家。”
沈遥指导着李婶辨认草药,回首笑道:“承蒙江统领笃信,我一定勤加修习。”
山间气爽,鸟语作响,树影斑驳,偶来一阵山风,清凉沁心,佳人回首盈盈一笑,与山风相似,却更胜山风。
江潮不由自主地跟着笑了。
许管家在门口焦急地来回张望,脖子快伸出了二里地。
“行!日后你暂住田庄,教我多练几招武艺。”沈遥有模有样地挥舞着手。
许管家小跑上前:“二小姐,您总算回来了!”
“何事?”
外人在场,许管家示意沈遥移步说话。
“当真?”沈遥狐疑地打量着他,“许管家,莫非你收了我阿娘的好处,联合起来诓骗我?”
许管家拍着手,恳切道:“二小姐,千真万确!皇后娘娘即将回府省亲!老爷与姨娘催促您赶紧启程回京!”
沈遥开心地搓搓手,说道:“那你赶紧去套车啊。”
江潮被沈遥安置在田庄,各地的饱学之士,举人入住风雪小楼,已无空房,他不能通过替蒙掌柜训练小厮抵消房费了。
马车停在城门口,排队等候入城。
沈遥热不可耐,掀开车帘乘凉,前方的队伍熙熙攘攘,守城门的士兵说道:“请出示你们的路引。”
“什么路引?我们是京城人士!”
守城的士兵听他的口音不似京城人士,要求他出示册籍证明。
身后的百姓亦是京城人士,不过是清晨出了一趟城门,此刻还需册籍证明才能回家,心中升腾起万分不悦,吵闹道:“谁出门干活会将册籍证明揣在身上?你们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
“是不是想从我们老百姓身上搜刮好处?当心我们告到京兆衙门!”
“你们为了搜刮民脂民膏,当真是手段多得很!”
聚集的人群越来越多,嚷嚷道:“怎么回事啊?天色快黑了,我们还等着入京找客栈呢。”
“我们要回家!家中老人,孩童这会儿不见人归家,着急了怎么办?”
“我们什么都没有,你们再不放行,我们就聚众去京兆衙门状告你们!”
百姓的情绪越来越激烈,甚至开始推搡起守城的士兵。
守城的士兵拔出剑,相互低语道:“不要闹大了,当真闹到京兆衙门,我们也会被刮一道,罢了罢了。”
守城士兵仔细查看他们衣着和背篓,不过是些鲜果青菜,生麻等物,打消了心中的疑虑,摆摆手道:“前方挨个登记你们家的位置,回头我们着人一一上门核查!”
木箱里满满当当都是陆理的赏赐,他斜靠着紫檀椅子,握着扇子轻指道:“来人呐,将这些赏赐抬到安庆殿去。”
夏疏奉承道:“陛下出手阔卓,沈府荣光无上啊!”
陆理傲慢道:“朕虽不喜……”他对上夏疏的目光,“你们懂朕的心意,但朕是一国之君,岂能失了面子!”
几个箱子抬进了安庆殿,碎玉惊叹道:“陛下天恩!老爷若是看到这些,只怕是半夜三更也要从梦中笑醒。”
沈芜欣慰地看着上赏赐,腹诽道:“他虽平日里不着调,但此事却办得大方妥帖。”
“碎玉,带上医药箱。”
“娘娘,去哪儿啊?”
陆理拿着扇子在殿中模仿伶人的身姿,夹着嗓子唱着戏腔,沉浸在自娱自乐中。
夏四九端奉着许多奏折进来,夏疏劝道:“陛下,这些都是近日呈递上来的奏折,老奴已仔细审阅,归整了要点,做了批红,望您批阅。”
“他唱着……”唱腔戛然而止,陆理说道:“夏卿办事,朕放心,就按照夏卿的意思即可。”
夏疏惶恐道:“陛下,此举恐是不妥,您身为一国之君,须知晓国中之事,朝臣之意啊。
陆理无视他的劝阻,问道:“皇后在作甚?”
“啊?”话题急转,夏疏只得应道:“赏赐已送到安庆殿,皇后娘娘很是欣悦,感念陛下的厚恩。”
“朕知道了。”
陆理无意地张望着殿外,却毫无动静。
陆理内心傲娇道:“愉悦?愉悦怎不亲自过来道谢?难道还要朕亲自去安庆殿不成?”
殿中再次唱起了戏曲。
林暄抠抠耳朵,不禁揶揄道:“陛下这唱功也是异于常人啊。”
沈芜在德政殿的转角处听到了一阵类似鬼哭狼嚎的声音,顿时停下脚步,细听片刻。
碎玉说道:“娘娘,是陛下的声音。”
沈芜说道:“陛下难道在唱曲?甚是难听!令人不觉身处暗夜惊悚之中。”
左等右等,嗓子已快唱得嘶哑,竟等不到人,陆理有些烦躁,寻了个由头,说道:“殿中闷热,朕出去透透气。”
晚风拂过,陆理踏出殿门,望着林暄,愈是烦躁,烦了个白眼。
林暄不明所以,瞳孔微张,指着自己,低语道:“我作甚了我?”
陆理朝着安庆殿的方向去,一副找人算账的模样,可没踏出几步,沈芜提灯而来。
“臣妾见过陛下,不知陛下欲去哪里?”
陆理一时语塞,扯谎道:“朕去清梧殿,皇后怎么来了?”
沈芜的眼底闪过一丝令人难以察觉的失落,她欲感谢他,特意来为他针灸舒缓筋骨。
“臣妾多谢陛下的隆恩!”
“哦?原来皇后是为了此事而来,现下已谢过朕了。”
沈芜瞧他行色匆匆,他急着前往清梧殿。
“臣妾恭送陛下!”随即让开了道。
“恭送?”陆理内心气道:“她竟急着恭送朕去清梧殿?连话也不愿与朕多说几句!”
陆理不悦道:“这般,皇后请回吧!”甩袖从她身旁走过。
沈芜回身看着他急匆匆的背影,委屈道:“不过耽误了他片刻,何至于如此生气!”
气闷不已,陆理停住脚步,吩咐道:“给朕拿酒来!再唤乐监来几个人唱上一曲。”
林暄疑惑,但照做,心中悻悻道:“幸好不是陛下您亲自登台唱。”
夜空漆黑,无半点星辰。
陆理捻着酒杯,半眯着眼欢享。
翌日早朝,却被大臣直谏批评。
王松鹤借机拿出几本奏折,直谏道:“陛下!为君者须亲力亲为,通晓四境家国民生之事,而今老臣仔细比对这几本的批阅字迹,与您的御笔字迹大相径庭,反而有点像司礼监掌印太监夏疏公公的字迹,老臣斗胆请问,夏疏公公可是代笔抄写?还是陛下不曾看过这些奏折?全权交给了司礼监掌印太监?”
站立在阶下一侧的夏疏无畏五惧,挺直了腰板,批红之权乃圣上三番五次交予他的权力,他当着所有人的面再三劝阻且推辞,这笔账内阁可算不到他的头上。
陆理说道:“先帝在位之时,司礼监掌印太监握有批红之权,朕不过是循旧规而已。”
王松鹤极力劝阻道:“如今是陛下当权,理应革新陈规,若帝王不通社稷,如何能使国家欣欣向荣?”
陆理说道:“阁老,此事您言重了。”
“陛下!三思啊!”
众多位大臣站了出来,劝阻皇帝革新陈规,收回司礼监掌印太监批红之权,朝堂之中,双方逐渐演变成了辩论之势。
第23章
陆理怒甩衣袖离开了德政殿。
夏疏小心翼翼地为他奉茶,跪下请罪道:“陛下,今日之事奴才是罪魁祸首,求陛下收回批红之权。”
茶盏摔裂在地,发出清脆的响声,温热的茶会溅到夏四九的衣摆上,吓得立刻跪地,夏疏惶恐不已,额头快贴至地上了。
“不过是区区批红之权,难道朕还不能做主吗?”陆理怒声道:“朕要怎么做,他们才会满意?”
“陛下息怒!”
“朕不革新!司礼监掌印太监仍有批红之权!”
王松鹤在内阁院当即急得站起身质问道:“陛下当真实是这么说的?”
“阁老,千真万确,小的不敢欺瞒您,且小的还打听到,夏疏公公跪在陛下面前,委屈巴巴地泣声诉尽委屈,求陛下收回批红之权!”
王松鹤哼声道:“夏疏公公以进为退,当真手段了得!”
菱霜遣退了宫女,关上殿门,低声道:“娘娘,大事不好了,奴婢方才打听到,老爷今日在朝堂上与陛下起了争执,怒气冲冲地散了朝!”
王音殊停笔,抬眸问道:“为了何事?”
“内宦批红之事。”
“我依稀记得,先帝在位时,父亲也曾提起过此事,亦是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