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不是她不低调,而是这群人硬把她逼到了这个份上!
行出一二里的样子,李四晃晃悠悠抬头喊了声:“娘?”
林桃转头,伸手一按,咚的一声,直接把李四再次弄晕。
不是她狠心,而是解释实再太麻烦。
行至城隍庙前,林桃才放缓了速度,把牛车撵进旁边的小巷子里。
看了眼日头,时间有些赶。
为了不让三傻小子惹麻烦,干脆就把他们三给绑了。
末了,还把眼蒙上,嘴堵上。
这才放心下车,敲响旁边侧门。
“谁啊?”里面有人应声。
当听到里面门闩取下,林桃直接一脚踹开。
一声闷响,门开了。
侧身进去,林桃又将门给闩上了。
随着日头越发西斜,小巷子里的牛车上,背靠背坐着三个人。
他们拼尽全力发出的呜呜声,被吞没在街道里。
李四见挣扎无果,正放弃时,就听旁边传来一声声闷响和哀嚎,霎时有门打开的声音。
“求、求命啊……”
“嘭!”
李四身子随之一颤。
他不知道自己在哪,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可听到别人喊求命,足以说明,此刻他们身陷险境。
而且那个好不容易开门出来求救的人,连门都没能出来,就被歹人又拉了回去!
李四疯了一样扭动身体,想要尽可能远离这里。
没想到,一片嘈杂的喊叫声过后,眼前一亮。
突来光亮,刺得他良久没能睁眼。
“没事吧?”
林桃解开三人眼上的布条,还有捆着手脚的绳子。
李四呆若木鸡的楞在原地,连手都还是方才被捆在身后的样子。
被解开的李二,哇的一声哭出声来。
李四猛的扑进林桃怀里:“娘!娘!我还活着吗?”
“这不废话吗?”林桃把人推开。
李三伸手探了探老四的鼻息,认真道:“老四,你还有气,没死呢。”
李四拍开李三的手,和老二抱在一起哭。
看了眼已经泛黄的天,林桃撵着牛车往城门方向赶。
那两货当真是哭到哭不出眼泪时,才停下来的。
缓过劲来的李四问:“我们、我们怎么晕过去的?”
“那几个人打晕的呗!”
“那后来……”
“后来我们被他们带回去了,我被他们领到里面去,商量拿钱的事……”
林桃自己都没想到,穿越来最实用的技巧,居然是眼着眼,说瞎话。
好在,一通糊弄过后,三个傻儿子都相信,是他们运气好,被人救了。
而王麻子一伙人,也被官府抓了。
“祖宗庇佑!祖宗庇佑!”李四两手合十,左拜拜右拜拜。
适时,撵着牛车的林桃,借着月光看到前面路上的横着的人影,猛的指着天上说:“快、快看!”
李四最先抬头,李二紧随其后,最迟钝的李三也斜眼看去。
半晌,车轱辘抖了几抖。
“啥?娘,有啥?”
林桃收回指向天上的右手,感叹一句:“好圆的月亮。”
李四两眼无神,平视前方:不得不说,他娘越来越能作了!
“娘!这都啥时候了,您别一惊一乍的好不好?差点把人吓死!”李二拍着胸口责备。
李三那张凑数的嘴,依旧是别人不问,就不会张开。
没人注意到,撵着牛车的老太太,一脸庆幸的扬起了嘴角。
这也就是自己反应快,刚才要是让这仨傻小子,看到地上躺着的人,那自己之前的故事,不就穿帮了!
还好还好!
要说牛车是比脚实用。
原本要走一日的脚程,坐牛车只花了半日。
正值天光微亮,是村人们准备出门上山劳作的时候。
牛车走过,就跟水进了油锅似的,炸开了锅。
第三十六章 成了连儿子都不放过的作精老妇
“哟,牛车啊!林氏啥时候变得这么有钱了?”
“车上躺着的,像是李三啊?”
“哪是像,就是啊!”
于是村里人你一句我一句,硬是拼凑出了林桃买牛车使的银子的出处。
故事是这样的,李三一心尽孝,为了林氏的棺材本,在山里拼得一身伤痕,猎到了值钱猎物。
在镇上换得了银子,老李家才有了一架牛车。
而原本去镇上卖山鸡蛋的她,成了听说李三有钱,就一心去镇上找李三的恶娘。
在这个故事里,林桃成了那个,作天作地作死了自家男人,还成了连儿子都不放过的作精老妇。
虽然也有人站出来替她说话,可有句话叫人云亦云,说的人多了,信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林桃也懒得解释。
嘴长在人家身上,不归她管啊!
回到李家小院的时候,许氏牵着两小只,和朱氏一人分站院门一边,远处看去,就像大大小小四座石雕似的。
牛车刚停稳,李一就从院里冲了出来。
“呦呵!”这小子居然自己从山上下来了?
许氏娘仨和朱氏,一前一后,围着牛车打转。
摸车轱辘的,揪牛耳朵的,连牛尾巴也没逃过他们好奇的小手。
牛崽子都被烦得哞哞叫唤。
林桃一下车,小李干就扑进怀里。
“阿奶怎么才回来,干儿和阿娘、婶子,天天在门口等。”
林桃看向小玲兰,小丫头倒是比以前胆子大些,敢看她了。
不过还是缩在许氏身后,唤了声:“阿奶。”
身上的衣裳也换了有袖子的新衣,裙子也把脚完全遮住了。
布虽然老旧,可这衣裳倒是缝得工整。
那袖口上,还拿白线,绣了只小铃铛。
“饿了吧?阿奶给你们带了好吃的,赶紧进去。”林桃牵着小李干进了院子。
老二把老三扶进了东屋排房。
家里屋少人多,老三和老四一直住在一间屋里。
原主也就是身为婆婆,在这种时代里,再穷再苦,也能有个小单间。
若是头上有婆婆的,三十好几还和十几、二十几的儿子挤一个炕上,多了去了。
老四和朱氏合力,把买来的东西抬进院子。
“大哥,你别只站着看啊!倒是过来帮忙呀!”
李一瞅了眼石桌旁坐着的老太太,心有余悸的搭手。
林桃问起这几日他们在家吃的啥。
小李干如数家珍的,一一说了个详尽。
“娘和婶婶带我们挖了野菜,妹妹还找到了一大片的鸡腿草。”
“王阿婆前天,还往家送来了一篮子小米。我们没吃,等阿奶回来一起吃呢。”
合着,她不在的这几天,她们尽吃野菜了。
“赶紧的,把大米拿出来煮上。我们也一天没吃东西了。”
“唉?大米!!”许氏惊呼。
看着麻布袋里的大米,许氏手抖。
一把拉着李二问:“他爹,这米是买的?”
“那可不!你别站着不动,赶紧的。娘饿了一天了。”
许氏一边烧水下米,一边小声的问:“他爹啊!哪来这么多钱,又是买米又是买牛的?”
李二往灶棚地上一坐,跟个说书先生似的,把这几天经历的事,说得唾沫横飞,唯独舍去了那段被蒙眼捆在车上的事。
等他说完时,灶棚地上坐满了人。
“阿奶好厉害!”小李干拍手叫好。
“嗯嗯。”小玲兰在旁附和。
李四压低声音小声说:“不是,难道你们就没发觉,老太太好像和以前不一样了?”
“能有啥不一样?”李二说。
许氏:“我觉着娘没啥不对劲。”就算有,她也觉得现在的婆婆,比以前好。
心里也更期望,现在的婆婆,能一直这样好下去。
活了半辈子,她头一回觉得日子有盼头。
“我也和娘一样,觉得阿奶挺好。”
“嗯嗯。”
两小只一前一后发声,小玲兰永远都是哥哥的小跟屁虫。
李四白了娘仨一眼,把问题抛给朱东花。
“大嫂,你觉着呢?”
朱氏往灶里添着柴,脸上看不出情绪。
“哪儿不好?咱家锅里都煮上大米了。”
一句话,堵了李四的嘴。
“全窝在这干嘛呢?”林桃提着洗好的鱼进来。
方才还神情恍惚的众人,眼睛顿时就亮了。
想来也正常,毕竟连原主的记忆里,吃鱼的次数,不过一二。
更何况是他们这些不受原主待见的。估计连那一二次,都没他们的份。
林桃打发朱氏去把鱼鳞洗出来。
又让老二,去收拾买回来的肥肉。
李二从背篓里把肉拿出来的时候,整个院子顿时就安静了,所有人的眼睛都落到了肉上。
行出一二里的样子,李四晃晃悠悠抬头喊了声:“娘?”
林桃转头,伸手一按,咚的一声,直接把李四再次弄晕。
不是她狠心,而是解释实再太麻烦。
行至城隍庙前,林桃才放缓了速度,把牛车撵进旁边的小巷子里。
看了眼日头,时间有些赶。
为了不让三傻小子惹麻烦,干脆就把他们三给绑了。
末了,还把眼蒙上,嘴堵上。
这才放心下车,敲响旁边侧门。
“谁啊?”里面有人应声。
当听到里面门闩取下,林桃直接一脚踹开。
一声闷响,门开了。
侧身进去,林桃又将门给闩上了。
随着日头越发西斜,小巷子里的牛车上,背靠背坐着三个人。
他们拼尽全力发出的呜呜声,被吞没在街道里。
李四见挣扎无果,正放弃时,就听旁边传来一声声闷响和哀嚎,霎时有门打开的声音。
“求、求命啊……”
“嘭!”
李四身子随之一颤。
他不知道自己在哪,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可听到别人喊求命,足以说明,此刻他们身陷险境。
而且那个好不容易开门出来求救的人,连门都没能出来,就被歹人又拉了回去!
李四疯了一样扭动身体,想要尽可能远离这里。
没想到,一片嘈杂的喊叫声过后,眼前一亮。
突来光亮,刺得他良久没能睁眼。
“没事吧?”
林桃解开三人眼上的布条,还有捆着手脚的绳子。
李四呆若木鸡的楞在原地,连手都还是方才被捆在身后的样子。
被解开的李二,哇的一声哭出声来。
李四猛的扑进林桃怀里:“娘!娘!我还活着吗?”
“这不废话吗?”林桃把人推开。
李三伸手探了探老四的鼻息,认真道:“老四,你还有气,没死呢。”
李四拍开李三的手,和老二抱在一起哭。
看了眼已经泛黄的天,林桃撵着牛车往城门方向赶。
那两货当真是哭到哭不出眼泪时,才停下来的。
缓过劲来的李四问:“我们、我们怎么晕过去的?”
“那几个人打晕的呗!”
“那后来……”
“后来我们被他们带回去了,我被他们领到里面去,商量拿钱的事……”
林桃自己都没想到,穿越来最实用的技巧,居然是眼着眼,说瞎话。
好在,一通糊弄过后,三个傻儿子都相信,是他们运气好,被人救了。
而王麻子一伙人,也被官府抓了。
“祖宗庇佑!祖宗庇佑!”李四两手合十,左拜拜右拜拜。
适时,撵着牛车的林桃,借着月光看到前面路上的横着的人影,猛的指着天上说:“快、快看!”
李四最先抬头,李二紧随其后,最迟钝的李三也斜眼看去。
半晌,车轱辘抖了几抖。
“啥?娘,有啥?”
林桃收回指向天上的右手,感叹一句:“好圆的月亮。”
李四两眼无神,平视前方:不得不说,他娘越来越能作了!
“娘!这都啥时候了,您别一惊一乍的好不好?差点把人吓死!”李二拍着胸口责备。
李三那张凑数的嘴,依旧是别人不问,就不会张开。
没人注意到,撵着牛车的老太太,一脸庆幸的扬起了嘴角。
这也就是自己反应快,刚才要是让这仨傻小子,看到地上躺着的人,那自己之前的故事,不就穿帮了!
还好还好!
要说牛车是比脚实用。
原本要走一日的脚程,坐牛车只花了半日。
正值天光微亮,是村人们准备出门上山劳作的时候。
牛车走过,就跟水进了油锅似的,炸开了锅。
第三十六章 成了连儿子都不放过的作精老妇
“哟,牛车啊!林氏啥时候变得这么有钱了?”
“车上躺着的,像是李三啊?”
“哪是像,就是啊!”
于是村里人你一句我一句,硬是拼凑出了林桃买牛车使的银子的出处。
故事是这样的,李三一心尽孝,为了林氏的棺材本,在山里拼得一身伤痕,猎到了值钱猎物。
在镇上换得了银子,老李家才有了一架牛车。
而原本去镇上卖山鸡蛋的她,成了听说李三有钱,就一心去镇上找李三的恶娘。
在这个故事里,林桃成了那个,作天作地作死了自家男人,还成了连儿子都不放过的作精老妇。
虽然也有人站出来替她说话,可有句话叫人云亦云,说的人多了,信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林桃也懒得解释。
嘴长在人家身上,不归她管啊!
回到李家小院的时候,许氏牵着两小只,和朱氏一人分站院门一边,远处看去,就像大大小小四座石雕似的。
牛车刚停稳,李一就从院里冲了出来。
“呦呵!”这小子居然自己从山上下来了?
许氏娘仨和朱氏,一前一后,围着牛车打转。
摸车轱辘的,揪牛耳朵的,连牛尾巴也没逃过他们好奇的小手。
牛崽子都被烦得哞哞叫唤。
林桃一下车,小李干就扑进怀里。
“阿奶怎么才回来,干儿和阿娘、婶子,天天在门口等。”
林桃看向小玲兰,小丫头倒是比以前胆子大些,敢看她了。
不过还是缩在许氏身后,唤了声:“阿奶。”
身上的衣裳也换了有袖子的新衣,裙子也把脚完全遮住了。
布虽然老旧,可这衣裳倒是缝得工整。
那袖口上,还拿白线,绣了只小铃铛。
“饿了吧?阿奶给你们带了好吃的,赶紧进去。”林桃牵着小李干进了院子。
老二把老三扶进了东屋排房。
家里屋少人多,老三和老四一直住在一间屋里。
原主也就是身为婆婆,在这种时代里,再穷再苦,也能有个小单间。
若是头上有婆婆的,三十好几还和十几、二十几的儿子挤一个炕上,多了去了。
老四和朱氏合力,把买来的东西抬进院子。
“大哥,你别只站着看啊!倒是过来帮忙呀!”
李一瞅了眼石桌旁坐着的老太太,心有余悸的搭手。
林桃问起这几日他们在家吃的啥。
小李干如数家珍的,一一说了个详尽。
“娘和婶婶带我们挖了野菜,妹妹还找到了一大片的鸡腿草。”
“王阿婆前天,还往家送来了一篮子小米。我们没吃,等阿奶回来一起吃呢。”
合着,她不在的这几天,她们尽吃野菜了。
“赶紧的,把大米拿出来煮上。我们也一天没吃东西了。”
“唉?大米!!”许氏惊呼。
看着麻布袋里的大米,许氏手抖。
一把拉着李二问:“他爹,这米是买的?”
“那可不!你别站着不动,赶紧的。娘饿了一天了。”
许氏一边烧水下米,一边小声的问:“他爹啊!哪来这么多钱,又是买米又是买牛的?”
李二往灶棚地上一坐,跟个说书先生似的,把这几天经历的事,说得唾沫横飞,唯独舍去了那段被蒙眼捆在车上的事。
等他说完时,灶棚地上坐满了人。
“阿奶好厉害!”小李干拍手叫好。
“嗯嗯。”小玲兰在旁附和。
李四压低声音小声说:“不是,难道你们就没发觉,老太太好像和以前不一样了?”
“能有啥不一样?”李二说。
许氏:“我觉着娘没啥不对劲。”就算有,她也觉得现在的婆婆,比以前好。
心里也更期望,现在的婆婆,能一直这样好下去。
活了半辈子,她头一回觉得日子有盼头。
“我也和娘一样,觉得阿奶挺好。”
“嗯嗯。”
两小只一前一后发声,小玲兰永远都是哥哥的小跟屁虫。
李四白了娘仨一眼,把问题抛给朱东花。
“大嫂,你觉着呢?”
朱氏往灶里添着柴,脸上看不出情绪。
“哪儿不好?咱家锅里都煮上大米了。”
一句话,堵了李四的嘴。
“全窝在这干嘛呢?”林桃提着洗好的鱼进来。
方才还神情恍惚的众人,眼睛顿时就亮了。
想来也正常,毕竟连原主的记忆里,吃鱼的次数,不过一二。
更何况是他们这些不受原主待见的。估计连那一二次,都没他们的份。
林桃打发朱氏去把鱼鳞洗出来。
又让老二,去收拾买回来的肥肉。
李二从背篓里把肉拿出来的时候,整个院子顿时就安静了,所有人的眼睛都落到了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