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还不是因为那都是皇帝在乎的人,他是既想要皇位,又想要在自家父皇的面前得到一个好的名声。
可天底下哪里有那么好的事情,皇帝不爱他这个儿子,就是不爱,此事本来在当初皇帝为萧明章指婚时,他们就该看清,却都因为萧劭的一叶障目,他们全家都选择了自我麻痹。
如今应氏到了金陵,总算是再也不用麻痹自己了,可偏偏萧劭还要在这里自我催眠。
一个天生便不得自家父亲喜爱之人,便是做再多的努力,也不可能越过那个天然便得到偏爱的孩子。
“你在胡说些什么!”
萧劭吹胡子瞪眼,果然最知道如何伤害人的,永远都是自己的枕边人。
翊王的死讯再令他愤怒,也没有到双目赤红的地步,可是如今应氏轻飘飘的几句话,便叫萧劭双眸充血,甚是可怖。
应氏为他的反应感觉到不耻。
“难道不是吗?”她反问,“与其在此处发疯,不如好好想想马上朝堂上要应对的策略,明章都在信中写清楚了,老十一私自扣押了雍县县衙当中的许多官差,换成了自己的人马;他还拿咱们家的孙女要挟明章,要他去同西域求和,这桩桩件件,定他一个通敌叛国的罪名都已经是轻的了!”
萧劭重喘一口气。
萧明章荒唐是真的,但是翊王愚蠢,也是真的。
也的确是万幸,他愚蠢,于是父皇偏爱了他这么多年,也没有光明正大地让他坐上东宫之位;
也万幸,他愚蠢,所以他如今即便是被萧明章给直接杀了,他们也有充分杀他的理由。
从伊始的暴怒当中逐渐冷静下来,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那萧劭便自然是该如应氏所言,得开始思索过几日朝堂上的说法。
如今翊王去世的消息虽然已在西境小范围地传开,但还没有传到金陵,他的消息是萧明章特地喊人快马加鞭送来的,若要闹到人尽皆知,只怕得等后日?还是大后日?
萧劭算不准时间,但不妨碍他如今便开始做准备,等到不论是后日还是大后日,事情爆发,他也可以满是应对之策。
他有信心,可以用事实堵住满朝文武的嘴,只是他的父皇……
应氏的话还在他的耳边萦绕不绝,萧劭有些焦躁、不安。
他不愿承认应氏说的话全是事实,更不愿承认,自己是那个不被偏爱的孩子。
从小到大,为了得到父皇的肯定,没人知晓他做了多少的努力。他在封王之后没多久,便领命去戍守了边关,为国朝边疆的安宁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以为自己的辛勤换来的会是父皇的嘉奖,到最后,却是忌惮,还有打压。
应氏说的事情,他难道自己看不清吗?但是看清了之后,得到的又是什么呢……
萧劭不敢细想。
是夜,萧明章的事情本就叫他睡不着,应氏的话,又叫他在厅中坐了一宿,也不愿意回房。
应氏也没有再过多地劝他。
身为夫妻,有些事情她能帮萧劭解决,有些心事,却只有他自己知晓该如何解决。
眼见着天光逐渐亮起,萧劭枯坐一晚的僵硬身躯在下人的通报下,才终于动了动。
下人提醒道,再有一个时辰,便该去上早朝了。
还有一个时辰……萧劭恍惚回神,掐着手指头算了算时间,是够用的。
他于是起身,更换了一身上早朝需要穿的衣裳,便提前朝着皇宫而去。
他没有告诉任何人。
在厅中坐了一整晚,他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他打算亲自去告诉他的父皇,翊王去世的消息。
第77章
这在宫人们看来, 并非是什么异常之事。自从这位桓王大人重新回到金陵之后,朝中对他的拥护之声四起,远超其他所有的皇子。陛下即便是再不喜欢这个儿子, 也不得不一日复一日地给他更多的权力, 叫他可以自由地出入宫帏,成为如今朝堂之上,势力最大的储君人选。
身为陛下身边之人,勤政殿的宫人们平日里只需对陛下马首是瞻,但是面对着桓王, 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得罪,于是仍旧是卑躬屈膝的, 面带笑意将他给引到了皇帝的面前。
皇帝尚在晨起。
听见消息,不得不披着一件外衣, 先来接见这个儿子。
身为雍朝如今的皇帝, 临渊帝五十岁才登基,身处帝位十九载,马上便将满二十年, 岁至古稀。
他坐在上首, 虽然身体的状况已经很差, 可独属于天家的威严仍在。
“这一大早的, 你又有何事要说?”他问萧劭道。
“父皇, 有一桩关于十一弟的消息,儿臣今早得知,不敢怠慢,立马便觉该告诉父皇,是以,这才快马加鞭, 先行进宫,还望父皇莫怪!”身为人子,又为君臣,萧劭每回见自家的父皇,头总是载得很低。
“哦?”皇帝眯起了本就睁不太开的眼睛,“翊王有何事需要你来禀报?”
自从被逼着不得不将萧劭喊回到京城开始,临渊帝对于眼前的这个儿子,每日想的最多的事情便其实是眼不见为净。
他不喜萧劭这个儿子,在他小的时候,他根本不记得有这个儿子;到了他再大一些的时候,他成长了,能立战功了,他便觉得这个儿子还算有点用处;再到后来,他登基了,萧劭的战功越来越多,朝中声望也越来越大,他便意识到,自己需要打压这个儿子,于是为他们王府指了一桩无法拒绝的婚事。
他以为,事情到这里便算结束了,不想三年过去,萧劭突然便叫这门婚事变为了废纸,叫原本的新娘,变成了一捧尘土。
眨眼间,他又成了朝中人人爱戴的桓王,回到了他的跟前,和他最爱的小儿子争起了皇位。
临渊帝如何能看得顺眼他。
但是如今的萧劭,也不是他想不让他留在京城就能不让他留在京城的了。
他于是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父皇,关于十一弟最近发生的事情,您还不知道吧?”
明知道他在乎老十一,他还在这里故意问些玄虚的话,临渊帝心下越发不满,道:“你到底想说什么?老十一到底怎么了?”
临渊帝虽然马上便至古稀,但他其实自己也不知,自己是否还能顺利活到古稀。
近几年,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尤其到了今年,大大小小已病了七八回,上个月甚至有一半的时间都躺在病榻上,他也不知自己到底还有多少的时日可以熬,只是在一切局面都没有彻底定下来之前,他还是想尽力,叫自己再撑一撑,保不齐,保不齐他还可以为老十一争点机会……
他不过是一早这么过来说了两句,皇帝便已经不耐烦极了。
萧劭用力握紧捧在身前的拳头,忍不住去想,若是如今是翊王在父皇的面前,他们父子该是何等的相处场景。
必定是父慈子孝的吧?
毕竟若不是老十一实在烂泥扶不上墙,这个储君之位,早已经被他牢牢地握在手里了,还有他什么事情。
越想到此处,萧劭的眼睛便也忍不住跟着变红。
但他好歹还是知晓冷静,面色平静,同皇帝道:“父皇,据我的人称,十一弟近来去了边境雍县,强占了雍县的县衙,欺压当地县衙数十人……”
萧劭并未将翊王的死讯直接地告知给皇帝,而是从他强占雍县县衙,绑架穆昭稚开始说起。
皇帝虽然觉得这个儿子荒谬,但这些事情,伊始还能听得冷静,直至他听到翊王绑架的是萧明章的孩子。
“明章的孩子?”他打起精神问。
“是。”萧劭握紧的拳头更加用力了几分,上面毫不避讳地露出了粗壮盘虬的青筋。
今日他之所以将翊王的死讯做如此之多的铺垫,便是再想有个机会,再想有个机会,观察他这位父皇的神情……
依照萧明章的态度,云珠的事情事到如今,肯定是会瞒不住的,既然迟早要叫皇帝知晓,不如直接由他自己开口。
萧劭抬头,紧紧盯着临渊帝的神情,不敢有一丝的松懈,将云珠与那孩子的事情,真话假话参半,说给了皇帝。
临渊帝听罢,整个人精神与片刻之前大为不同。
原来当初指给萧明章的那个西域女人没死?没死,那岂不是意味着,她还是萧明章的世子妃,他们桓王府,还是有一个西域而来的世子妃?
他的欣喜,他的振奋,他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全部都与这灰蒙蒙的清晨大相径庭,也全部都被萧劭看在眼里。
“那个女人和孩子如今都怎么样了?老十一现下人在何处?身为叔父,他怎能干出如此荒唐的事情来?”
这话看似是在责备翊王,看似是在关心云珠和孩子,但临渊帝明白,萧劭也明白,他在意的到底是什么。
萧劭终于死心了。
这么多年,一次又一次的试探,换来的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与心碎。
可天底下哪里有那么好的事情,皇帝不爱他这个儿子,就是不爱,此事本来在当初皇帝为萧明章指婚时,他们就该看清,却都因为萧劭的一叶障目,他们全家都选择了自我麻痹。
如今应氏到了金陵,总算是再也不用麻痹自己了,可偏偏萧劭还要在这里自我催眠。
一个天生便不得自家父亲喜爱之人,便是做再多的努力,也不可能越过那个天然便得到偏爱的孩子。
“你在胡说些什么!”
萧劭吹胡子瞪眼,果然最知道如何伤害人的,永远都是自己的枕边人。
翊王的死讯再令他愤怒,也没有到双目赤红的地步,可是如今应氏轻飘飘的几句话,便叫萧劭双眸充血,甚是可怖。
应氏为他的反应感觉到不耻。
“难道不是吗?”她反问,“与其在此处发疯,不如好好想想马上朝堂上要应对的策略,明章都在信中写清楚了,老十一私自扣押了雍县县衙当中的许多官差,换成了自己的人马;他还拿咱们家的孙女要挟明章,要他去同西域求和,这桩桩件件,定他一个通敌叛国的罪名都已经是轻的了!”
萧劭重喘一口气。
萧明章荒唐是真的,但是翊王愚蠢,也是真的。
也的确是万幸,他愚蠢,于是父皇偏爱了他这么多年,也没有光明正大地让他坐上东宫之位;
也万幸,他愚蠢,所以他如今即便是被萧明章给直接杀了,他们也有充分杀他的理由。
从伊始的暴怒当中逐渐冷静下来,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那萧劭便自然是该如应氏所言,得开始思索过几日朝堂上的说法。
如今翊王去世的消息虽然已在西境小范围地传开,但还没有传到金陵,他的消息是萧明章特地喊人快马加鞭送来的,若要闹到人尽皆知,只怕得等后日?还是大后日?
萧劭算不准时间,但不妨碍他如今便开始做准备,等到不论是后日还是大后日,事情爆发,他也可以满是应对之策。
他有信心,可以用事实堵住满朝文武的嘴,只是他的父皇……
应氏的话还在他的耳边萦绕不绝,萧劭有些焦躁、不安。
他不愿承认应氏说的话全是事实,更不愿承认,自己是那个不被偏爱的孩子。
从小到大,为了得到父皇的肯定,没人知晓他做了多少的努力。他在封王之后没多久,便领命去戍守了边关,为国朝边疆的安宁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以为自己的辛勤换来的会是父皇的嘉奖,到最后,却是忌惮,还有打压。
应氏说的事情,他难道自己看不清吗?但是看清了之后,得到的又是什么呢……
萧劭不敢细想。
是夜,萧明章的事情本就叫他睡不着,应氏的话,又叫他在厅中坐了一宿,也不愿意回房。
应氏也没有再过多地劝他。
身为夫妻,有些事情她能帮萧劭解决,有些心事,却只有他自己知晓该如何解决。
眼见着天光逐渐亮起,萧劭枯坐一晚的僵硬身躯在下人的通报下,才终于动了动。
下人提醒道,再有一个时辰,便该去上早朝了。
还有一个时辰……萧劭恍惚回神,掐着手指头算了算时间,是够用的。
他于是起身,更换了一身上早朝需要穿的衣裳,便提前朝着皇宫而去。
他没有告诉任何人。
在厅中坐了一整晚,他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他打算亲自去告诉他的父皇,翊王去世的消息。
第77章
这在宫人们看来, 并非是什么异常之事。自从这位桓王大人重新回到金陵之后,朝中对他的拥护之声四起,远超其他所有的皇子。陛下即便是再不喜欢这个儿子, 也不得不一日复一日地给他更多的权力, 叫他可以自由地出入宫帏,成为如今朝堂之上,势力最大的储君人选。
身为陛下身边之人,勤政殿的宫人们平日里只需对陛下马首是瞻,但是面对着桓王, 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得罪,于是仍旧是卑躬屈膝的, 面带笑意将他给引到了皇帝的面前。
皇帝尚在晨起。
听见消息,不得不披着一件外衣, 先来接见这个儿子。
身为雍朝如今的皇帝, 临渊帝五十岁才登基,身处帝位十九载,马上便将满二十年, 岁至古稀。
他坐在上首, 虽然身体的状况已经很差, 可独属于天家的威严仍在。
“这一大早的, 你又有何事要说?”他问萧劭道。
“父皇, 有一桩关于十一弟的消息,儿臣今早得知,不敢怠慢,立马便觉该告诉父皇,是以,这才快马加鞭, 先行进宫,还望父皇莫怪!”身为人子,又为君臣,萧劭每回见自家的父皇,头总是载得很低。
“哦?”皇帝眯起了本就睁不太开的眼睛,“翊王有何事需要你来禀报?”
自从被逼着不得不将萧劭喊回到京城开始,临渊帝对于眼前的这个儿子,每日想的最多的事情便其实是眼不见为净。
他不喜萧劭这个儿子,在他小的时候,他根本不记得有这个儿子;到了他再大一些的时候,他成长了,能立战功了,他便觉得这个儿子还算有点用处;再到后来,他登基了,萧劭的战功越来越多,朝中声望也越来越大,他便意识到,自己需要打压这个儿子,于是为他们王府指了一桩无法拒绝的婚事。
他以为,事情到这里便算结束了,不想三年过去,萧劭突然便叫这门婚事变为了废纸,叫原本的新娘,变成了一捧尘土。
眨眼间,他又成了朝中人人爱戴的桓王,回到了他的跟前,和他最爱的小儿子争起了皇位。
临渊帝如何能看得顺眼他。
但是如今的萧劭,也不是他想不让他留在京城就能不让他留在京城的了。
他于是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父皇,关于十一弟最近发生的事情,您还不知道吧?”
明知道他在乎老十一,他还在这里故意问些玄虚的话,临渊帝心下越发不满,道:“你到底想说什么?老十一到底怎么了?”
临渊帝虽然马上便至古稀,但他其实自己也不知,自己是否还能顺利活到古稀。
近几年,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尤其到了今年,大大小小已病了七八回,上个月甚至有一半的时间都躺在病榻上,他也不知自己到底还有多少的时日可以熬,只是在一切局面都没有彻底定下来之前,他还是想尽力,叫自己再撑一撑,保不齐,保不齐他还可以为老十一争点机会……
他不过是一早这么过来说了两句,皇帝便已经不耐烦极了。
萧劭用力握紧捧在身前的拳头,忍不住去想,若是如今是翊王在父皇的面前,他们父子该是何等的相处场景。
必定是父慈子孝的吧?
毕竟若不是老十一实在烂泥扶不上墙,这个储君之位,早已经被他牢牢地握在手里了,还有他什么事情。
越想到此处,萧劭的眼睛便也忍不住跟着变红。
但他好歹还是知晓冷静,面色平静,同皇帝道:“父皇,据我的人称,十一弟近来去了边境雍县,强占了雍县的县衙,欺压当地县衙数十人……”
萧劭并未将翊王的死讯直接地告知给皇帝,而是从他强占雍县县衙,绑架穆昭稚开始说起。
皇帝虽然觉得这个儿子荒谬,但这些事情,伊始还能听得冷静,直至他听到翊王绑架的是萧明章的孩子。
“明章的孩子?”他打起精神问。
“是。”萧劭握紧的拳头更加用力了几分,上面毫不避讳地露出了粗壮盘虬的青筋。
今日他之所以将翊王的死讯做如此之多的铺垫,便是再想有个机会,再想有个机会,观察他这位父皇的神情……
依照萧明章的态度,云珠的事情事到如今,肯定是会瞒不住的,既然迟早要叫皇帝知晓,不如直接由他自己开口。
萧劭抬头,紧紧盯着临渊帝的神情,不敢有一丝的松懈,将云珠与那孩子的事情,真话假话参半,说给了皇帝。
临渊帝听罢,整个人精神与片刻之前大为不同。
原来当初指给萧明章的那个西域女人没死?没死,那岂不是意味着,她还是萧明章的世子妃,他们桓王府,还是有一个西域而来的世子妃?
他的欣喜,他的振奋,他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全部都与这灰蒙蒙的清晨大相径庭,也全部都被萧劭看在眼里。
“那个女人和孩子如今都怎么样了?老十一现下人在何处?身为叔父,他怎能干出如此荒唐的事情来?”
这话看似是在责备翊王,看似是在关心云珠和孩子,但临渊帝明白,萧劭也明白,他在意的到底是什么。
萧劭终于死心了。
这么多年,一次又一次的试探,换来的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与心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