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我看你才是胡说八道吧?
应氏所说之事,萧劭根本不在乎,什么不仁不义不忠不孝,在他看来,不过是败者对于胜者的诟病。
是,他是没得到他想要的先帝的亲笔诏书,封为太子再即位,但那都是因为齐王以及何家最后的起兵。
先帝在病榻上听到消息,原本还有的孱弱呼吸,直接便给气没了,他根本没来得及动任何的手脚。
如今朝堂上对他的争议,不过源于几个从始至终都只忠于先帝的老臣顽固,只要那几个老顽固的嘴巴闭上,哪里还有人敢再骂他一句。
“战败求和之国,还有什么态度需要给?”虽然心中这么想,但反驳之时,萧劭还是只嘀咕了这么一句。
应氏听罢,嗤笑一声。她早知萧劭的软肋,不论何事,只要一提到先皇,他便总是会犹豫几分,犹豫着犹豫着,等他退让,便是时间的问题。
她得意地又朝着穆昭稚瞥了一眼,看着自家的小孙女,应氏又道:“事已至此,说到身份,咱们家阿稚的姓是不是得改过来了?穆昭稚这个名字虽好,但终归不是皇家的姓氏。”
“这倒是。”应氏提起这个,萧劭便也跟着在意起了此事。
穆昭稚这个名字,是当初云珠在瀚则镇上为女儿起的,虽然名字的确是不错,一听便知出自离骚,“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但身为皇室正统的孩子,在外流落了三年也就罢了,还随母姓,这在萧劭眼中看来,是绝对不行的。
他得为穆昭稚重新改一个符合大雍皇室的名字。
“名字我同云珠已经商量好了,若是阿稚愿意改名,就叫萧映。”萧劭正待动脑筋,为自己这第一个孙女起一个大气又吉利的名字,萧明章冷不丁出声,打乱了他的思绪。
“萧映?”萧劭眯眼。
大雍皇室对于女孩子的名讳,通常没有什么规定,只照好听的起就行,但是男丁,只要皇帝赐了字,后面再出生的孩子,便一定得严格按照皇室安排的字序来。
譬如萧明章这一辈,男丁所带的“明”字,便是由萧劭的皇祖父所赐的字,所有的男丁都必须名中带有此字;而到了再下一辈,先皇也已经为男丁们赐了字,是必须得带日字偏旁的字。
萧映,恰巧便带日字。
要立云珠为太子妃也便罢了,还要把她诞下的女儿名中也塞入日字,萧明章能蛰伏三年从他手里接过去兵权才将云珠的事情昭告天下,萧劭自认为,自己不会再低估他对云珠的重视,但如今,他似乎还是低估了。
“这是你们商量好的字?”他又同萧明章确认了一遍。
“是,昭如日月临世,天地映玄黄,儿臣和云珠都很满意这个名字。”
“哼。”萧劭冷哼。
他们自然是满意,萧映,看似是将从前的名字全都换了,可他起名的意思,还有对女儿的期望,可都比从前要大多了。
“不过是一个女孩子……”
“父皇,这是儿臣第一个孩子,是长女。”
萧劭还要再说,萧明章的强调,却又叫他突然噤声。
萧劭蹙眉,略有不满,长女又如何,还不是女儿,萧明安是因为出生在先皇恰好登基那一日,是以,才有机会同男丁们同字,穆昭稚到底凭什么?凭她跟她娘一样,有一副好看的皮囊吗?
萧劭正要再开口,忽而,便听有一道稚嫩的声响,又打断了他。
“阿娘,我不想改名字!”
萧劭朝着声音传出的方向望去,见到那个奶乎乎的小娃娃。
穆昭稚正一本正经,拽着自家阿娘的衣袖。
“阿稚……”云珠听着穆昭稚的声音,不无惊喜,却还要在所有人面前按捺住神态,假意平静地问道,“这个名字的确是阿娘同你……阿爹先前一块儿想的,但是想不想换,阿娘和阿爹都听你的。”
自从决心要和萧明章回来之后,云珠便猜测,萧劭以及应氏或许会想要穆昭稚改姓。
毕竟在他们眼中,萧是他们中原皇室的大姓,皇室的孩子,想要入族谱,必定是要姓萧的。
但云珠实在不愿意穆昭稚改姓,也不愿意她改名,于是在前往金陵前,她便和萧明章提出了最后一个条件——
她要穆昭稚不论发生什么,都得和自己姓,维持着她起的名字。
萧明章听到这个要求时,着实愣了一瞬,但不过一瞬,他便答应了云珠这个条件。
穆昭稚对于云珠而言意味着什么,不消多说,只要她肯带着孩子回到他的身边,不管她提什么要求,他都会答应。
但是为了能够顺利地叫应氏和萧劭也接受这个名字,萧明章在回程的路上,还是想了一个招数。
他们得先为穆昭稚起一个姓萧的名字,将这个名字与穆昭稚这个名字放在一块儿,在萧劭以及应氏的面前,交给穆昭稚,叫她自己选择。
名字一事,估计不管他们怎么说,萧劭和应氏都会很难松口,但在萧明章看来,孩子或许会不一样。
穆昭稚能说会道,口齿伶俐,应氏本就对穆昭稚多有挂心,满是愧疚,若是能由她的口亲自去告诉她的祖父和祖母,说不定,会比他们管用。
云珠接受了他的主意,于是和他一起,为女儿又想了一个寓意十分丰富的名字,萧映。
穆昭稚扭头,去看那个坐在龙椅上的老男人。
这个老男人,穆昭稚直觉不喜欢。
依照如今的形势,她大抵可以分辨出,此人是自己的祖父,可他的样子实在凶得厉害,见到她和她的阿娘,也从来没有过一个好的脸色。
这里的皇宫是很大,是金碧辉煌,可穆昭稚觉得,自己并非一定要住在此处,寄人篱下,看人脸色。
她便道:“阿娘,我不喜此地,我想回凉州,回瀚则。”
“这怎么可以呢!”一听到小孙女要回到凉州那等地方,应氏自是第一个不同意。
她忙起身,又到穆昭稚的跟前,哄道:“阿稚,凉州那地方太远了,又冷,往后咱们都不回去了,你得习惯住在金陵,往后,金陵便是你的家,皇宫便是你的家。”
“可我不喜这样的家!瀚则镇上的人也有祖父和祖母,他们的祖父和祖母都很是仁慈、和蔼,并不会凶巴巴着脸,这里的祖父和祖母不好,我不要这般的祖父和祖母!”
“阿稚!”
虽说童言无忌,云珠也并不在乎女儿在萧劭同应氏夫妇面前如何摆脸,但这般难听的话,她多少还是惊讶地拉了女儿一把。
她轻轻地抚着穆昭稚的后背,怕她气着。
“阿娘……”
穆昭稚倔着一张脸,朝着萧劭发完脾气,她便整个人都舒服多了。
她睁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睛,去看自家阿娘。
应氏怔怔地看着这一切,脸色神情瞧来,实在是割裂极了。
到了她这个年纪,便没有会不想要孙子和孙女的,以为云珠真的死了之后,这些年,她也一直有意为萧明章另娶,想他早些诞下孩子,自己可以早些享受天伦之乐,可那些她挑选中的女子,全都被萧明章以公务繁忙为由给拒绝了。
应氏不是不知道,萧明章心中还想着云珠,他忘不掉那个女人,也罢,她便也不急着逼他,想着等到了时候,日子过得久了,他自然就会想明白了。
可她不想,日子过着过着,云珠又活回来了,还带回来了一个她心心念念的孙女,这孙女生得玉雪可爱,口齿伶俐,她如何会不疼爱?
“阿稚……”应氏一边想要和穆昭稚解释如今的情形,一边又实在忍不住,回头瞪了眼还端坐在上首的萧劭。
若非是他,穆昭稚又何至于会对金陵的印象这般差劲?
她和穆昭稚道:“祖母不曾有凶你的意思,你的祖父也只是瞧起来凶,实则我们都可期待你了……”
“一个女娃娃,到底有什么好期待的?”不帮着哄孩子也就罢了,萧劭老神在在地坐在上首,特地在应氏解释之时,又追加了一句。
“……”应氏终于解释不下去了,她丢下穆昭稚,打算好好和萧劭理论理论。
可是萧劭并未将她放在眼里,他只盯着穆昭稚这个他口中并不值得期待的女娃娃。
他看着穆昭稚的神情,看着她仰面虽然没有再说话,眼眸之中却也根本没有任何畏惧的模样。
她的眼神澄净,天然带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息。
萧劭预感她憋不住。
果然,不出多时,穆昭稚便收回了与他相视的目光,她去看云珠,似乎是在询问,自己能不能继续说话。
云珠自然是允许女儿继续说话的。
她给穆昭稚选择自己名字的权力,同时,也给她可以反驳萧劭的权力,反正在来到金陵之前,她便已经想好了一切也许会发生的结果。无论如何,她都不会让自己再受气。
得到阿娘肯定的指示之后,穆昭稚再度面对着萧劭,瞬间便又有了许多的底气。
应氏所说之事,萧劭根本不在乎,什么不仁不义不忠不孝,在他看来,不过是败者对于胜者的诟病。
是,他是没得到他想要的先帝的亲笔诏书,封为太子再即位,但那都是因为齐王以及何家最后的起兵。
先帝在病榻上听到消息,原本还有的孱弱呼吸,直接便给气没了,他根本没来得及动任何的手脚。
如今朝堂上对他的争议,不过源于几个从始至终都只忠于先帝的老臣顽固,只要那几个老顽固的嘴巴闭上,哪里还有人敢再骂他一句。
“战败求和之国,还有什么态度需要给?”虽然心中这么想,但反驳之时,萧劭还是只嘀咕了这么一句。
应氏听罢,嗤笑一声。她早知萧劭的软肋,不论何事,只要一提到先皇,他便总是会犹豫几分,犹豫着犹豫着,等他退让,便是时间的问题。
她得意地又朝着穆昭稚瞥了一眼,看着自家的小孙女,应氏又道:“事已至此,说到身份,咱们家阿稚的姓是不是得改过来了?穆昭稚这个名字虽好,但终归不是皇家的姓氏。”
“这倒是。”应氏提起这个,萧劭便也跟着在意起了此事。
穆昭稚这个名字,是当初云珠在瀚则镇上为女儿起的,虽然名字的确是不错,一听便知出自离骚,“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但身为皇室正统的孩子,在外流落了三年也就罢了,还随母姓,这在萧劭眼中看来,是绝对不行的。
他得为穆昭稚重新改一个符合大雍皇室的名字。
“名字我同云珠已经商量好了,若是阿稚愿意改名,就叫萧映。”萧劭正待动脑筋,为自己这第一个孙女起一个大气又吉利的名字,萧明章冷不丁出声,打乱了他的思绪。
“萧映?”萧劭眯眼。
大雍皇室对于女孩子的名讳,通常没有什么规定,只照好听的起就行,但是男丁,只要皇帝赐了字,后面再出生的孩子,便一定得严格按照皇室安排的字序来。
譬如萧明章这一辈,男丁所带的“明”字,便是由萧劭的皇祖父所赐的字,所有的男丁都必须名中带有此字;而到了再下一辈,先皇也已经为男丁们赐了字,是必须得带日字偏旁的字。
萧映,恰巧便带日字。
要立云珠为太子妃也便罢了,还要把她诞下的女儿名中也塞入日字,萧明章能蛰伏三年从他手里接过去兵权才将云珠的事情昭告天下,萧劭自认为,自己不会再低估他对云珠的重视,但如今,他似乎还是低估了。
“这是你们商量好的字?”他又同萧明章确认了一遍。
“是,昭如日月临世,天地映玄黄,儿臣和云珠都很满意这个名字。”
“哼。”萧劭冷哼。
他们自然是满意,萧映,看似是将从前的名字全都换了,可他起名的意思,还有对女儿的期望,可都比从前要大多了。
“不过是一个女孩子……”
“父皇,这是儿臣第一个孩子,是长女。”
萧劭还要再说,萧明章的强调,却又叫他突然噤声。
萧劭蹙眉,略有不满,长女又如何,还不是女儿,萧明安是因为出生在先皇恰好登基那一日,是以,才有机会同男丁们同字,穆昭稚到底凭什么?凭她跟她娘一样,有一副好看的皮囊吗?
萧劭正要再开口,忽而,便听有一道稚嫩的声响,又打断了他。
“阿娘,我不想改名字!”
萧劭朝着声音传出的方向望去,见到那个奶乎乎的小娃娃。
穆昭稚正一本正经,拽着自家阿娘的衣袖。
“阿稚……”云珠听着穆昭稚的声音,不无惊喜,却还要在所有人面前按捺住神态,假意平静地问道,“这个名字的确是阿娘同你……阿爹先前一块儿想的,但是想不想换,阿娘和阿爹都听你的。”
自从决心要和萧明章回来之后,云珠便猜测,萧劭以及应氏或许会想要穆昭稚改姓。
毕竟在他们眼中,萧是他们中原皇室的大姓,皇室的孩子,想要入族谱,必定是要姓萧的。
但云珠实在不愿意穆昭稚改姓,也不愿意她改名,于是在前往金陵前,她便和萧明章提出了最后一个条件——
她要穆昭稚不论发生什么,都得和自己姓,维持着她起的名字。
萧明章听到这个要求时,着实愣了一瞬,但不过一瞬,他便答应了云珠这个条件。
穆昭稚对于云珠而言意味着什么,不消多说,只要她肯带着孩子回到他的身边,不管她提什么要求,他都会答应。
但是为了能够顺利地叫应氏和萧劭也接受这个名字,萧明章在回程的路上,还是想了一个招数。
他们得先为穆昭稚起一个姓萧的名字,将这个名字与穆昭稚这个名字放在一块儿,在萧劭以及应氏的面前,交给穆昭稚,叫她自己选择。
名字一事,估计不管他们怎么说,萧劭和应氏都会很难松口,但在萧明章看来,孩子或许会不一样。
穆昭稚能说会道,口齿伶俐,应氏本就对穆昭稚多有挂心,满是愧疚,若是能由她的口亲自去告诉她的祖父和祖母,说不定,会比他们管用。
云珠接受了他的主意,于是和他一起,为女儿又想了一个寓意十分丰富的名字,萧映。
穆昭稚扭头,去看那个坐在龙椅上的老男人。
这个老男人,穆昭稚直觉不喜欢。
依照如今的形势,她大抵可以分辨出,此人是自己的祖父,可他的样子实在凶得厉害,见到她和她的阿娘,也从来没有过一个好的脸色。
这里的皇宫是很大,是金碧辉煌,可穆昭稚觉得,自己并非一定要住在此处,寄人篱下,看人脸色。
她便道:“阿娘,我不喜此地,我想回凉州,回瀚则。”
“这怎么可以呢!”一听到小孙女要回到凉州那等地方,应氏自是第一个不同意。
她忙起身,又到穆昭稚的跟前,哄道:“阿稚,凉州那地方太远了,又冷,往后咱们都不回去了,你得习惯住在金陵,往后,金陵便是你的家,皇宫便是你的家。”
“可我不喜这样的家!瀚则镇上的人也有祖父和祖母,他们的祖父和祖母都很是仁慈、和蔼,并不会凶巴巴着脸,这里的祖父和祖母不好,我不要这般的祖父和祖母!”
“阿稚!”
虽说童言无忌,云珠也并不在乎女儿在萧劭同应氏夫妇面前如何摆脸,但这般难听的话,她多少还是惊讶地拉了女儿一把。
她轻轻地抚着穆昭稚的后背,怕她气着。
“阿娘……”
穆昭稚倔着一张脸,朝着萧劭发完脾气,她便整个人都舒服多了。
她睁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睛,去看自家阿娘。
应氏怔怔地看着这一切,脸色神情瞧来,实在是割裂极了。
到了她这个年纪,便没有会不想要孙子和孙女的,以为云珠真的死了之后,这些年,她也一直有意为萧明章另娶,想他早些诞下孩子,自己可以早些享受天伦之乐,可那些她挑选中的女子,全都被萧明章以公务繁忙为由给拒绝了。
应氏不是不知道,萧明章心中还想着云珠,他忘不掉那个女人,也罢,她便也不急着逼他,想着等到了时候,日子过得久了,他自然就会想明白了。
可她不想,日子过着过着,云珠又活回来了,还带回来了一个她心心念念的孙女,这孙女生得玉雪可爱,口齿伶俐,她如何会不疼爱?
“阿稚……”应氏一边想要和穆昭稚解释如今的情形,一边又实在忍不住,回头瞪了眼还端坐在上首的萧劭。
若非是他,穆昭稚又何至于会对金陵的印象这般差劲?
她和穆昭稚道:“祖母不曾有凶你的意思,你的祖父也只是瞧起来凶,实则我们都可期待你了……”
“一个女娃娃,到底有什么好期待的?”不帮着哄孩子也就罢了,萧劭老神在在地坐在上首,特地在应氏解释之时,又追加了一句。
“……”应氏终于解释不下去了,她丢下穆昭稚,打算好好和萧劭理论理论。
可是萧劭并未将她放在眼里,他只盯着穆昭稚这个他口中并不值得期待的女娃娃。
他看着穆昭稚的神情,看着她仰面虽然没有再说话,眼眸之中却也根本没有任何畏惧的模样。
她的眼神澄净,天然带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息。
萧劭预感她憋不住。
果然,不出多时,穆昭稚便收回了与他相视的目光,她去看云珠,似乎是在询问,自己能不能继续说话。
云珠自然是允许女儿继续说话的。
她给穆昭稚选择自己名字的权力,同时,也给她可以反驳萧劭的权力,反正在来到金陵之前,她便已经想好了一切也许会发生的结果。无论如何,她都不会让自己再受气。
得到阿娘肯定的指示之后,穆昭稚再度面对着萧劭,瞬间便又有了许多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