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好在唐母娘家还有两个兄弟,她亲妈也在世。最后是大伯母道了歉,作为赔礼,丧宴礼金也是二房分的多一些。
不过两家还是产生了隔阂。
也就是这两年,他们的关系才渐渐缓和。
主要是大伯母逮到机会就到唐母面前嘚瑟,炫耀自己那两个女儿多优秀、多孝顺,顺便表示一下同情——唐母有唐炘这样的儿子该多糟心啊,甚至到了老年都可能没有依靠……
当然,这些纠纷都是站在唐炘角度的所见所闻,或许换大伯母一家来讲述,又是另一番说法了。
只是,贺明隽又不是来讲道理的。
他自然更偏向唐父唐母。
今天大伯母看到了热搜,不知道是好奇,还是有别的想法,邀请二房一家三口去吃饭。
两家又没有真的绝交,对面盛情难却,唐母只好答应了。
没想到唐炘的大舅那边也很热情,在家庭群里询问,往年可不见他这么主动。
这就是俗话说的“富在深山有远亲”吗?
唐母只好回了电话。
对于伯舅两家的表现,贺明隽并没有给出什么特别的反应,也不觉得需要提前准备。
他的确不是那种长袖善舞的性格,但他也不是社恐。更重要的是,他对这些亲友无所求,自然也不用处处小心避免得罪人。
“明天上午先去探望外婆,吃过午饭,再去大伯家就行了。”贺明隽很随意地说。
都住在本地,时间完全赶得及。
难道还需要他再多空出一天时间吗?
对于贺明隽提出的安排,唐父唐母都没有意见。不管是来回坐车,还是逛街、走亲戚,都挺累人的,总要给他留一天好好休息。
接着,唐母就去挑选礼品,而唐父则把新买的衣服该洗的洗、还有几件先收起来。
这时唐父才发现贺明隽买的金饰。
唐父也在热搜上看到了贺明隽站在金饰品柜台前的照片,只是没想到,才那么一会儿时间,贺明隽就买了这么多。
唐父忙喊唐母过来看。
他们把那些盒子都打开摆在茶几上。
虽然其中只有一件是唐父的,但老父亲已经很满足了。
哪怕唐母眼中含泪、笑着抱怨:“还是儿子知道心疼我,眼光也好。哪像你,除了结婚戒指,还给我送过啥首饰?就是他也买太多了,我哪儿戴的了啊……”
唐父闻言也只是乐呵呵地转着自己的手串,小声反驳:“咱家的钱不都是你管着呢吗?”
*
第二天,吃完早饭,唐父把厨房收拾妥当,又换上新衣服在沙发上等了半个小时,依旧不见唐母出来,一问才知道她在纠结穿什么衣服。
唐父无语:“随便哪件都好看。”
“那还要搭首饰和发型呢!”唐母本来就烦,一听他这没有内涵的废话更是火大。
最后还是贺明隽给出建议,又说:“再顺路去做个发型就可以了。”
因为贺明隽已经让助理放假了,他们今天出门只能打车。
这让唐父更坚定了要去学车的想法。
其实他们家也不算穷,至少十几万的车肯定是能买得起的,只是因为唐炘进了他们全然陌生的娱乐圈,他们总担心出什么变故,就很有存钱的意识。
可现在,他们攒的那点钱,贺明隽大概是不放在眼里了。
贺明隽回来两天了,但他们从未详细过问他的资金状况,只提醒他不管怎样还是要存点钱备用。
然而,别的亲戚就没唐父唐母这么有分寸感了。
今天的大舅家格外热闹,除了外婆、大舅一家、小舅家的表妹(小舅和小舅妈外出打工没回来),还有些别的不那么近的亲戚。
贺明隽三人一进门,这些人先是热情地打招呼,接着把他们一家三口,主要是唐母,结结实实地恭维了一通,然后就开始把贺明隽当成什么稀罕物件一样仔细打量,向他打听圈内八卦,问他为什么改艺名要姓贺是不是找大师算了,问他到底发了多少财……
别的问题贺明隽很容易敷衍过去,但涉及到钱了,他们就十分有探究欲。
贺明隽被问得不耐烦,语气中的嘲讽便也没有遮掩:“不管我挣多少钱,也落不到你口袋里啊。”
“你这孩子怎么说话的?”唐母作为自家人,先骂了一句。
但其余人并没因此放过贺明隽——
“真成大明星了,被粉丝捧着,就张狂得不知道东南西北了。”
“你那什么人设,在镜头前演演就算了,在生活中可不能这样。我们是亲戚,能不和你计较,如果是别人,你这不是得罪人吗?”
“我们就是问问,也不想贪你的便宜。不过,你现在这么能赚钱,肯定会好好孝顺长辈吧。过中秋节,你给你外婆包了多少的红包?”
贺明隽认出问红包的事大舅母那边的亲戚,他没有回答,只祸水东引:“我记得大表哥二十岁还在拿压岁钱?不能因为我是外孙,就这么区别对待吧。”
他们家的规矩是没工作都有压岁钱领,可唐炘十六岁就去闯娱乐圈了,前年回来,哪怕都知道他混得不怎么样,也没人给他发红包呀。
遭到贺明隽反问的人,梗着脖子道:“真是越有钱越扣门,你都给你爸妈买那么大的房子,就不念着点你外婆?”
贺明隽没再争辩,只“啧”了一声,略带着笑,嘲弄地看向对方。
眼见着氛围不对,大舅几人出来打圆场,又岔开话题。
但很快被围着询问的对象又变成了贺明隽。
有人用玩笑的口吻问贺明隽能不能带亲戚一起发财,听说娱乐圈那些明星的助理月薪都好几万,他应该也需要人帮忙跑腿之类的。
贺明隽就直说不缺人手,他已经不是艺人了,而且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干,他请了职业经理人帮忙管公司,招聘也有hr负责。
“……我倒是翻看过简历,除了后勤,其余员工的学历都是研究生,而且是名校毕业的。”
他就差明说,你们看看自己的条件配不配。
听到贺明隽这内涵满满的话,知道他不打算做这个人情了,就有人酸里酸气地说:“你连大学都没上过,对员工要求倒是高。”
贺明隽:“没办法,谁让我长得好,敢冒险,运气又好,真让我在娱乐圈闯出头了呢?”
别说同辈的兄弟姐妹了,就是所有亲戚加起来,也是唐炘的外貌最出色,所以他才有勇气尝试进入娱乐圈。
国人讲究谦逊,贺明隽自夸的话这样淡定地说出来,让在场的长辈都有点无语。
尤其是之前劝过唐炘做人要踏实一点、别做明星梦的人,脸色更是精彩纷呈。
唐炘的大表哥见状,很是亲热地对贺明隽道:“我还以为你录节目都是有台本的,没想到你真变得这么毒舌了。快让我仔细看看,这还是我那个不爱说话的表弟吗?该不会让人夺舍了吧?”
比起人精一样的大表哥,以前的唐炘就像是一头嘴笨的倔驴。
即便在娱乐圈混了两年,唐炘变得圆滑了些,可他依旧不会在亲戚面前“表演”对他们各种体贴、恭维、讨好,甚至他连关系都懒得维护。
而贺明隽……一向都是别人讨好他。
贺明隽同样笑着对大表哥道:“以前?以前我也没被大家这么众星捧月过啊。”
他一副“我红了、发财了,所以我也飘了”的架势。
比起大表哥笑得灿烂又真诚,贺明隽的笑何止是笑意不达眼底,他连唇角勾起的弧度都满是嘲讽。
他的反应,衬得其余人像跳梁小丑。
这不就是影视剧中那句经典台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真实写照吗?
以前他们对唐炘爱搭不理,现在来套近乎、要好处?晚了!
谁能想到他这么难拿捏。
于是就有人转向唐父唐母。
“你们也不管管他?”
唐父唐母早就退出了战场,坐到一边吃石榴。他们还特意找了个小碗,给贺明隽剥了半碗石榴籽。
听到这话,唐母只是叹气:“我要是能管得住他,他根本没机会进娱乐圈了。他从小就有主意,也不听我的。”
周围听到唐母话的几人:“……”
这就是凡尔赛吧?
他们又把目光移向唐父。
唐父还是那副老实巴交的模样,他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我和他妈都失业了,赚不了钱,说话都不敢大声。”
不过两家还是产生了隔阂。
也就是这两年,他们的关系才渐渐缓和。
主要是大伯母逮到机会就到唐母面前嘚瑟,炫耀自己那两个女儿多优秀、多孝顺,顺便表示一下同情——唐母有唐炘这样的儿子该多糟心啊,甚至到了老年都可能没有依靠……
当然,这些纠纷都是站在唐炘角度的所见所闻,或许换大伯母一家来讲述,又是另一番说法了。
只是,贺明隽又不是来讲道理的。
他自然更偏向唐父唐母。
今天大伯母看到了热搜,不知道是好奇,还是有别的想法,邀请二房一家三口去吃饭。
两家又没有真的绝交,对面盛情难却,唐母只好答应了。
没想到唐炘的大舅那边也很热情,在家庭群里询问,往年可不见他这么主动。
这就是俗话说的“富在深山有远亲”吗?
唐母只好回了电话。
对于伯舅两家的表现,贺明隽并没有给出什么特别的反应,也不觉得需要提前准备。
他的确不是那种长袖善舞的性格,但他也不是社恐。更重要的是,他对这些亲友无所求,自然也不用处处小心避免得罪人。
“明天上午先去探望外婆,吃过午饭,再去大伯家就行了。”贺明隽很随意地说。
都住在本地,时间完全赶得及。
难道还需要他再多空出一天时间吗?
对于贺明隽提出的安排,唐父唐母都没有意见。不管是来回坐车,还是逛街、走亲戚,都挺累人的,总要给他留一天好好休息。
接着,唐母就去挑选礼品,而唐父则把新买的衣服该洗的洗、还有几件先收起来。
这时唐父才发现贺明隽买的金饰。
唐父也在热搜上看到了贺明隽站在金饰品柜台前的照片,只是没想到,才那么一会儿时间,贺明隽就买了这么多。
唐父忙喊唐母过来看。
他们把那些盒子都打开摆在茶几上。
虽然其中只有一件是唐父的,但老父亲已经很满足了。
哪怕唐母眼中含泪、笑着抱怨:“还是儿子知道心疼我,眼光也好。哪像你,除了结婚戒指,还给我送过啥首饰?就是他也买太多了,我哪儿戴的了啊……”
唐父闻言也只是乐呵呵地转着自己的手串,小声反驳:“咱家的钱不都是你管着呢吗?”
*
第二天,吃完早饭,唐父把厨房收拾妥当,又换上新衣服在沙发上等了半个小时,依旧不见唐母出来,一问才知道她在纠结穿什么衣服。
唐父无语:“随便哪件都好看。”
“那还要搭首饰和发型呢!”唐母本来就烦,一听他这没有内涵的废话更是火大。
最后还是贺明隽给出建议,又说:“再顺路去做个发型就可以了。”
因为贺明隽已经让助理放假了,他们今天出门只能打车。
这让唐父更坚定了要去学车的想法。
其实他们家也不算穷,至少十几万的车肯定是能买得起的,只是因为唐炘进了他们全然陌生的娱乐圈,他们总担心出什么变故,就很有存钱的意识。
可现在,他们攒的那点钱,贺明隽大概是不放在眼里了。
贺明隽回来两天了,但他们从未详细过问他的资金状况,只提醒他不管怎样还是要存点钱备用。
然而,别的亲戚就没唐父唐母这么有分寸感了。
今天的大舅家格外热闹,除了外婆、大舅一家、小舅家的表妹(小舅和小舅妈外出打工没回来),还有些别的不那么近的亲戚。
贺明隽三人一进门,这些人先是热情地打招呼,接着把他们一家三口,主要是唐母,结结实实地恭维了一通,然后就开始把贺明隽当成什么稀罕物件一样仔细打量,向他打听圈内八卦,问他为什么改艺名要姓贺是不是找大师算了,问他到底发了多少财……
别的问题贺明隽很容易敷衍过去,但涉及到钱了,他们就十分有探究欲。
贺明隽被问得不耐烦,语气中的嘲讽便也没有遮掩:“不管我挣多少钱,也落不到你口袋里啊。”
“你这孩子怎么说话的?”唐母作为自家人,先骂了一句。
但其余人并没因此放过贺明隽——
“真成大明星了,被粉丝捧着,就张狂得不知道东南西北了。”
“你那什么人设,在镜头前演演就算了,在生活中可不能这样。我们是亲戚,能不和你计较,如果是别人,你这不是得罪人吗?”
“我们就是问问,也不想贪你的便宜。不过,你现在这么能赚钱,肯定会好好孝顺长辈吧。过中秋节,你给你外婆包了多少的红包?”
贺明隽认出问红包的事大舅母那边的亲戚,他没有回答,只祸水东引:“我记得大表哥二十岁还在拿压岁钱?不能因为我是外孙,就这么区别对待吧。”
他们家的规矩是没工作都有压岁钱领,可唐炘十六岁就去闯娱乐圈了,前年回来,哪怕都知道他混得不怎么样,也没人给他发红包呀。
遭到贺明隽反问的人,梗着脖子道:“真是越有钱越扣门,你都给你爸妈买那么大的房子,就不念着点你外婆?”
贺明隽没再争辩,只“啧”了一声,略带着笑,嘲弄地看向对方。
眼见着氛围不对,大舅几人出来打圆场,又岔开话题。
但很快被围着询问的对象又变成了贺明隽。
有人用玩笑的口吻问贺明隽能不能带亲戚一起发财,听说娱乐圈那些明星的助理月薪都好几万,他应该也需要人帮忙跑腿之类的。
贺明隽就直说不缺人手,他已经不是艺人了,而且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干,他请了职业经理人帮忙管公司,招聘也有hr负责。
“……我倒是翻看过简历,除了后勤,其余员工的学历都是研究生,而且是名校毕业的。”
他就差明说,你们看看自己的条件配不配。
听到贺明隽这内涵满满的话,知道他不打算做这个人情了,就有人酸里酸气地说:“你连大学都没上过,对员工要求倒是高。”
贺明隽:“没办法,谁让我长得好,敢冒险,运气又好,真让我在娱乐圈闯出头了呢?”
别说同辈的兄弟姐妹了,就是所有亲戚加起来,也是唐炘的外貌最出色,所以他才有勇气尝试进入娱乐圈。
国人讲究谦逊,贺明隽自夸的话这样淡定地说出来,让在场的长辈都有点无语。
尤其是之前劝过唐炘做人要踏实一点、别做明星梦的人,脸色更是精彩纷呈。
唐炘的大表哥见状,很是亲热地对贺明隽道:“我还以为你录节目都是有台本的,没想到你真变得这么毒舌了。快让我仔细看看,这还是我那个不爱说话的表弟吗?该不会让人夺舍了吧?”
比起人精一样的大表哥,以前的唐炘就像是一头嘴笨的倔驴。
即便在娱乐圈混了两年,唐炘变得圆滑了些,可他依旧不会在亲戚面前“表演”对他们各种体贴、恭维、讨好,甚至他连关系都懒得维护。
而贺明隽……一向都是别人讨好他。
贺明隽同样笑着对大表哥道:“以前?以前我也没被大家这么众星捧月过啊。”
他一副“我红了、发财了,所以我也飘了”的架势。
比起大表哥笑得灿烂又真诚,贺明隽的笑何止是笑意不达眼底,他连唇角勾起的弧度都满是嘲讽。
他的反应,衬得其余人像跳梁小丑。
这不就是影视剧中那句经典台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真实写照吗?
以前他们对唐炘爱搭不理,现在来套近乎、要好处?晚了!
谁能想到他这么难拿捏。
于是就有人转向唐父唐母。
“你们也不管管他?”
唐父唐母早就退出了战场,坐到一边吃石榴。他们还特意找了个小碗,给贺明隽剥了半碗石榴籽。
听到这话,唐母只是叹气:“我要是能管得住他,他根本没机会进娱乐圈了。他从小就有主意,也不听我的。”
周围听到唐母话的几人:“……”
这就是凡尔赛吧?
他们又把目光移向唐父。
唐父还是那副老实巴交的模样,他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我和他妈都失业了,赚不了钱,说话都不敢大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