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乔肆脸色越发难看,想起自己了解到的剧情以及前几世无意间发现的秘密,顿时整个人都不好了。
“是。”
“糟了……”
“乔大人不必担忧,陛下已经安排妥善了一切。”
见到乔肆比方才更加紧张,甲一不得已安抚起来,将大概的情况说了一些,
“陛下对叛军的情况已经掌握,也安排了援兵在外面驻扎,如有意外,随时包围镇压,如今陛下正在前去谈判的路上,只是为了能兵不血刃。”
“兵不血刃……”
乔肆缓缓地深吸了一口气,收起了手中的匕首,转身将身上的衣衫整理好,又把屋内的行囊收拾好,竟是更加下定了要前去找殷少觉的决心,
“我知道,如非必要,陛下绝对不愿开战,到时候生灵涂炭,死伤的都是百姓,但如今情况有变,我必须亲自去看看。”
“乔大人,你不能去!”
“甲一,陛下给你留了命令,但若是如今陛下有难,你也要继续遵守他的命令行事吗?”
“什么?陛下怎么会……”
“这几日陛下乔装打扮,以寻常江湖人的身份在民间行走,看尽了百姓疾苦,他是一名仁君,所以不愿意在发现叛军后立刻派兵镇压,不愿看生灵涂炭。”
乔肆缓缓说道,一只手轻轻搭在甲一的肩膀上,眉眼间是少见的肃然,
“我也相信陛下的才能,相信他有办法说服那些被招揽的百姓放弃做叛军,有办法做到釜底抽薪,一边与他的皇叔祖谈判劝降,一边让叛军失去全部斗志,溃不成军。
“但实际的情况没有这么简单,那些百姓确实是因为地方官员不作为、是因为吃不饱饭才走投无路的,但就算是他们投降、归顺了、逃了跑了,这件事也没有结束。”
“可是,就算叛军还藏着大批高手,也逃不过陛下在外安排驻守的兵马……”
“甲一,他们还有底牌,这个底牌不是什么寻常高手,是邪门手段。”
乔肆低声道,“你可听说过不畏疼、不怕死的药人?”
“……什么?!”
“带我去找陛下,我知道能对付这些药人的解药在哪里,长什么样。”
乔肆坚定而急切地催促到,“再晚就来不及了,那些药人没有神志,身上带有剧毒,再多高手都难以镇压他们,不能让他们伤到陛下,明白吗?!”
“我去备马!”
第67章
已经是卯时, 天还没亮,马儿嘶鸣着被叫起,两人一前一后稳坐马鞍之上, 迅速从旅馆疾驰而去。
乔肆从未骑过这么快的马。
他们尽可能抄近道,在少有人走、已经长满杂草的土路上疾驰着,一路颠簸不已, 好几次乔肆感觉脑仁都要晃晕了, 胃里也跟着翻江倒海,又强行咬着牙生生忍住。
这一路走来, 每当乔肆感到有些晕车难受, 殷少觉便会将马车停下,让他充分休息,直到没有不适了, 才慢悠悠地继续前行。
但如今,他身边的人不是殷少觉,他坐的也不是不急不缓的马车,他没有时间停下休息,也不敢休息。
他其实不怕晕车,也不怕难受, 再多的难受也不会比死更可怕。
乔肆恍然中发觉,当精神高度紧张, 当心跳快到浑身战栗,好像身体的不适也变得不那么明显了。
一切都可以忍耐,一切都不如再快一些更重要。
疾驰之中,他抬起头朝着远去望去,目光在夜色中仿若穿过无数林木遮蔽,直直投向以身涉险的殷少觉。
几十里外的绿水青山中, 身着黑金轻甲骑装的殷少觉正带领一队兵马前行,率兵将叛军所在的领地包围。
殷少觉高坐马上,军队的肃杀气令林中一片寂静、虫鸟不鸣。
山势并不陡峭,但林木茂密,小路难行,有着易守难攻之势,马儿不断踏平挡路的杂草灌木时,殷少觉忽然若有所感,回首朝着来时的路遥遥望去。
“陛下,可是有什么情况?”
副将骑马跟在侧后方,见他忽然停顿,上前询问。
“无事。”
殷少觉仿佛只是随意看看,想来远山环绕之中也不会突然出现什么变故。远眺的目光一无所获,方才的心跳也似乎只是错觉,他摇了摇头,继续领兵前进,很快便来到了隐匿在山中的敌营门前。
这一片原本都是睿亲王的封地,隶属于老王爷殷淮璋,而建在这座山上,被用来囤养私兵的,就是睿亲王的行宫。
睿亲王年事已高,看似已经不问朝政多年,本来没多少存在感,直到此时此刻,这一座奢华坚固、外设院墙,如同堡垒般坚固的行宫才暴露在众人视线中。
很快,马蹄声惊起了刚刚睡醒、还未开始晨起操练的一众叛军,一盏盏灯火亮起,锣鼓喧嚣下,院墙之内的人们都看清了那一支立在高处随风飞扬、代表了陛下亲临的旗帜。
“那是、是……是皇帝的御用军旗!!”
“皇上来了!!!”
“完了,都完了……”
殷少觉此番是微服私访,所有人都以为他还因刺客的针对而躲在深宫之中,连早朝都不上了,在连日处斩世家贵族的重压之下,叛军也都纷纷起了心思,认为皇帝不过如此。
谁也没有想到,本该在数百里之外的皇帝竟然会率兵亲至!!
外面的兵马有多少?
无论多少……来的人可是陛下!
哪怕此刻来的是地方官兵,众人都不会慌乱至此,军心涣散,巨大的惊吓几乎让所有人都失了理智,畏惧着、也惶恐着陛下的天威,不需要亲自确认,便感到外面的官兵一定是数以万计,定是将整个山头都已经包围了的。
谁人不知,比起先帝,新帝的手段更是狠厉果决,登基没有多久,便运筹帷幄、以雷霆之势先后处置了原本如日中天的晋王和乔家。
没人认为皇帝会做没把握、缺胜算的事,他的出现本身便意味着胜负已分。
就在行宫内议论纷纷、逐渐陷入混乱时,皇帝派人上前喊话了。
“降者不杀!”
中气十足的声音朗朗响起,回荡在山林之间,犹如在波涛中投入巨石。
此刻,还有一队忠心于亲王的私兵守着行宫大门和四处出口,竭力维持着叛军整体的秩序,阻拦想要逃离的人们。
紧接着,殷少觉缓缓抬手,吩咐副将第二次喊话。
“今日之内,凡归顺朝廷、效忠陛下者!若能出示叛军罪证、上交敌营战利品者,重重有赏!福及三代!”
这一声下去,叛军之中顿时有半数人都决意出逃,立刻弃暗投明了。
人多势众,守在行宫门口的那些侍卫再也挡不住众人,逐渐有越来越多的私兵带着自己的家伙、行囊,顺路抢走行宫内能随手抓到的一切物资,成群地投奔朝廷队伍而来。
至此,山庄的大门敞开,叛军敌营彻底失守。
殷少觉无声垂眸,放眼望去,他的人已经按照提前的吩咐,将及时归顺的私兵们接入队伍,一时之间好不热闹。
在这些跑得最快的一群人中,男性的青壮年只占少数,他们看起来大部分并不健壮,甚至有许多是已经生了白发的中老年,有的甚至还穿着干农活的粗布麻衣,身上没有丁点铠甲护具,手中拿着的‘武器’,也不过是些寻常的农具、锄头。
上一刻,他们还是为了一口饱饭,便跟着亲王住到行宫里的叛军,这一刻,他们只是愿意弃暗投明、只要能活命、能领赏钱,便毫不犹豫归顺朝廷的普通百姓。
“老张头,走快些!”
“你等等我,诶,你真是急性子!”
“天色还早呢!要是陛下今日愿意放我们回家,就能用赏钱给我那乖孙儿买馍馍吃了!”
“买什么馍馍,你快看!我们现在就能领到!!”
陛下的亲兵后方,还有一队专门运送粮草的兵马,一大袋一大袋的饼子被装在布袋子里,只要有人愿意归降,便立刻能领到今日的第一份奖赏。
人群涌动间,想到接下来等着的是活命、是奖赏,甚至能被陛下注意到,从惊恐不安到喜从天降的巨大反差,让其中一些更乐观的百姓们说笑了起来。
他们都是看了募兵的公告来的,互相认识的老乡邻里,还并不习惯走这山中的路,彼此搭着伴、搀扶着彼此,跑得气喘吁吁,生怕归顺地晚了,奖赏也要变少。
“是。”
“糟了……”
“乔大人不必担忧,陛下已经安排妥善了一切。”
见到乔肆比方才更加紧张,甲一不得已安抚起来,将大概的情况说了一些,
“陛下对叛军的情况已经掌握,也安排了援兵在外面驻扎,如有意外,随时包围镇压,如今陛下正在前去谈判的路上,只是为了能兵不血刃。”
“兵不血刃……”
乔肆缓缓地深吸了一口气,收起了手中的匕首,转身将身上的衣衫整理好,又把屋内的行囊收拾好,竟是更加下定了要前去找殷少觉的决心,
“我知道,如非必要,陛下绝对不愿开战,到时候生灵涂炭,死伤的都是百姓,但如今情况有变,我必须亲自去看看。”
“乔大人,你不能去!”
“甲一,陛下给你留了命令,但若是如今陛下有难,你也要继续遵守他的命令行事吗?”
“什么?陛下怎么会……”
“这几日陛下乔装打扮,以寻常江湖人的身份在民间行走,看尽了百姓疾苦,他是一名仁君,所以不愿意在发现叛军后立刻派兵镇压,不愿看生灵涂炭。”
乔肆缓缓说道,一只手轻轻搭在甲一的肩膀上,眉眼间是少见的肃然,
“我也相信陛下的才能,相信他有办法说服那些被招揽的百姓放弃做叛军,有办法做到釜底抽薪,一边与他的皇叔祖谈判劝降,一边让叛军失去全部斗志,溃不成军。
“但实际的情况没有这么简单,那些百姓确实是因为地方官员不作为、是因为吃不饱饭才走投无路的,但就算是他们投降、归顺了、逃了跑了,这件事也没有结束。”
“可是,就算叛军还藏着大批高手,也逃不过陛下在外安排驻守的兵马……”
“甲一,他们还有底牌,这个底牌不是什么寻常高手,是邪门手段。”
乔肆低声道,“你可听说过不畏疼、不怕死的药人?”
“……什么?!”
“带我去找陛下,我知道能对付这些药人的解药在哪里,长什么样。”
乔肆坚定而急切地催促到,“再晚就来不及了,那些药人没有神志,身上带有剧毒,再多高手都难以镇压他们,不能让他们伤到陛下,明白吗?!”
“我去备马!”
第67章
已经是卯时, 天还没亮,马儿嘶鸣着被叫起,两人一前一后稳坐马鞍之上, 迅速从旅馆疾驰而去。
乔肆从未骑过这么快的马。
他们尽可能抄近道,在少有人走、已经长满杂草的土路上疾驰着,一路颠簸不已, 好几次乔肆感觉脑仁都要晃晕了, 胃里也跟着翻江倒海,又强行咬着牙生生忍住。
这一路走来, 每当乔肆感到有些晕车难受, 殷少觉便会将马车停下,让他充分休息,直到没有不适了, 才慢悠悠地继续前行。
但如今,他身边的人不是殷少觉,他坐的也不是不急不缓的马车,他没有时间停下休息,也不敢休息。
他其实不怕晕车,也不怕难受, 再多的难受也不会比死更可怕。
乔肆恍然中发觉,当精神高度紧张, 当心跳快到浑身战栗,好像身体的不适也变得不那么明显了。
一切都可以忍耐,一切都不如再快一些更重要。
疾驰之中,他抬起头朝着远去望去,目光在夜色中仿若穿过无数林木遮蔽,直直投向以身涉险的殷少觉。
几十里外的绿水青山中, 身着黑金轻甲骑装的殷少觉正带领一队兵马前行,率兵将叛军所在的领地包围。
殷少觉高坐马上,军队的肃杀气令林中一片寂静、虫鸟不鸣。
山势并不陡峭,但林木茂密,小路难行,有着易守难攻之势,马儿不断踏平挡路的杂草灌木时,殷少觉忽然若有所感,回首朝着来时的路遥遥望去。
“陛下,可是有什么情况?”
副将骑马跟在侧后方,见他忽然停顿,上前询问。
“无事。”
殷少觉仿佛只是随意看看,想来远山环绕之中也不会突然出现什么变故。远眺的目光一无所获,方才的心跳也似乎只是错觉,他摇了摇头,继续领兵前进,很快便来到了隐匿在山中的敌营门前。
这一片原本都是睿亲王的封地,隶属于老王爷殷淮璋,而建在这座山上,被用来囤养私兵的,就是睿亲王的行宫。
睿亲王年事已高,看似已经不问朝政多年,本来没多少存在感,直到此时此刻,这一座奢华坚固、外设院墙,如同堡垒般坚固的行宫才暴露在众人视线中。
很快,马蹄声惊起了刚刚睡醒、还未开始晨起操练的一众叛军,一盏盏灯火亮起,锣鼓喧嚣下,院墙之内的人们都看清了那一支立在高处随风飞扬、代表了陛下亲临的旗帜。
“那是、是……是皇帝的御用军旗!!”
“皇上来了!!!”
“完了,都完了……”
殷少觉此番是微服私访,所有人都以为他还因刺客的针对而躲在深宫之中,连早朝都不上了,在连日处斩世家贵族的重压之下,叛军也都纷纷起了心思,认为皇帝不过如此。
谁也没有想到,本该在数百里之外的皇帝竟然会率兵亲至!!
外面的兵马有多少?
无论多少……来的人可是陛下!
哪怕此刻来的是地方官兵,众人都不会慌乱至此,军心涣散,巨大的惊吓几乎让所有人都失了理智,畏惧着、也惶恐着陛下的天威,不需要亲自确认,便感到外面的官兵一定是数以万计,定是将整个山头都已经包围了的。
谁人不知,比起先帝,新帝的手段更是狠厉果决,登基没有多久,便运筹帷幄、以雷霆之势先后处置了原本如日中天的晋王和乔家。
没人认为皇帝会做没把握、缺胜算的事,他的出现本身便意味着胜负已分。
就在行宫内议论纷纷、逐渐陷入混乱时,皇帝派人上前喊话了。
“降者不杀!”
中气十足的声音朗朗响起,回荡在山林之间,犹如在波涛中投入巨石。
此刻,还有一队忠心于亲王的私兵守着行宫大门和四处出口,竭力维持着叛军整体的秩序,阻拦想要逃离的人们。
紧接着,殷少觉缓缓抬手,吩咐副将第二次喊话。
“今日之内,凡归顺朝廷、效忠陛下者!若能出示叛军罪证、上交敌营战利品者,重重有赏!福及三代!”
这一声下去,叛军之中顿时有半数人都决意出逃,立刻弃暗投明了。
人多势众,守在行宫门口的那些侍卫再也挡不住众人,逐渐有越来越多的私兵带着自己的家伙、行囊,顺路抢走行宫内能随手抓到的一切物资,成群地投奔朝廷队伍而来。
至此,山庄的大门敞开,叛军敌营彻底失守。
殷少觉无声垂眸,放眼望去,他的人已经按照提前的吩咐,将及时归顺的私兵们接入队伍,一时之间好不热闹。
在这些跑得最快的一群人中,男性的青壮年只占少数,他们看起来大部分并不健壮,甚至有许多是已经生了白发的中老年,有的甚至还穿着干农活的粗布麻衣,身上没有丁点铠甲护具,手中拿着的‘武器’,也不过是些寻常的农具、锄头。
上一刻,他们还是为了一口饱饭,便跟着亲王住到行宫里的叛军,这一刻,他们只是愿意弃暗投明、只要能活命、能领赏钱,便毫不犹豫归顺朝廷的普通百姓。
“老张头,走快些!”
“你等等我,诶,你真是急性子!”
“天色还早呢!要是陛下今日愿意放我们回家,就能用赏钱给我那乖孙儿买馍馍吃了!”
“买什么馍馍,你快看!我们现在就能领到!!”
陛下的亲兵后方,还有一队专门运送粮草的兵马,一大袋一大袋的饼子被装在布袋子里,只要有人愿意归降,便立刻能领到今日的第一份奖赏。
人群涌动间,想到接下来等着的是活命、是奖赏,甚至能被陛下注意到,从惊恐不安到喜从天降的巨大反差,让其中一些更乐观的百姓们说笑了起来。
他们都是看了募兵的公告来的,互相认识的老乡邻里,还并不习惯走这山中的路,彼此搭着伴、搀扶着彼此,跑得气喘吁吁,生怕归顺地晚了,奖赏也要变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