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对面开始显示“对方正在输入中……”足足输入了半分钟。沈亭文在这半分钟里预想了不下十种对方可能会讲的夸赞,包括但不限于身材不错,还会做饭等等。结果半分钟后,新消息来了:[那这个月不需要我给你生活费了吧?]
沈亭文:[???]
[忙]对面理所当然,[追人的话另说,有额外需要用钱的地方再找我]
沈亭文跪了,心觉自己没拉黑名单,已经完完全全是出于亲兄弟之间的仁慈了。他“啧”一声,垂手让手机滑到桌子上,大大方方去看花涧的身影了。
十几分钟后,花涧端着两碗面,放到了沈亭文面前。
他说简单吃一点,就真的只是简单吃一点,一点花哨没有那种。甚至他下的面,还是沈亭文哪辈子脑子抽了的时候,从超市买来的最普通的鸡蛋挂面。
不过花涧手艺确实不错,西红柿几乎被熬成了酱,提前加了调料的鸡蛋炒的鲜嫩,又浸透了汁水,口感层次丰富。工业流水线量产的挂面虽然没太多的发挥余地,但胜在煮的时间正好,又有配菜加分。从一顿家常饭的角度而言,拿下满分没有任何问题。
不过……
“有点淡,你吃盐轻?”沈亭文问。
“嗯?”花涧疑问一声,半信半疑地尝了口,“梧城基本这样吧?”
沈亭文点头,点完又觉得哪里不对。
可你不是本地人啊?
“你选择的参照……太容易让人出现疑问。”花涧似乎有点一言难尽,好脾气地走进厨房取出盐罐,给沈亭文碗里加了小半勺。
“虽然我是梧城人,”沈亭文边搅和面条边说,“但大学期间被改变了饮食偏好。”
花涧示意他说。
“我大学在中大,你应该知道,就是你隔壁省份。”
花涧确实知道,中大出名的专业还是有几个的,就近上大学的话选择的人不在少数。他点了下头,听沈亭文继续说下去:“你不会也是大学时候被改变了口味吧?”
反正自己大学已经被意外到访的顾客卖了,花涧没否认也没承认:“我口淡。”
与沈亭文不同,哪怕有洗碗机,花涧也秉持着谁不做饭谁洗碗的原则。他丢下餐桌和没收拾锅碗,洗完手便继续去画画去了。而等沈亭文收拾完,摊在旁边打了半局游戏,他又把画具收拾到一边,准备回屋午睡了。
这人的消遣方式跟常人还不太一样,沈亭文想,凑过去看画家画了一半的画。
不同的颜料上色方法不同,水粉需要一层一层覆盖,最终迭加出想要的效果。现在从沈亭文的视角看过去,只能看出来画的是半掩的花窗,还有檐下被风吹得不住晃荡的垂丝茉莉。微亮的天光从天幕的尽头落下,照亮枝条些许。乍一眼看去,很有一番闲情逸致。
沈亭文从前不知道在哪里看到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对于创作者而言,“在我与你相遇之前,早已与你的全世界相遇。”
如果花涧现在在场的话,大概会没情趣地将一切外在表现与内心世界变成理论。如果沈亭文瑶继续论证,他甚至有可能现场找出相应的心理学理论来左证。
——但他明明是个相当闲散相当具有浪漫主义气质的人,偏偏对上具有浪漫意义的事物时,表现出令人难以理解的现实主义。
啧,沈亭文暗叹,只是短短两天,自己在花涧身上投入的精力已经远远超出自己预料。而换个角度想,也可能是因为这个人实在有太多东西可以让人挖掘。他一边想着,一边按了按眼睛,淡淡笑了下。
第 8 章
花涧画了两天才将这幅画完全画完,小心装了画框,挂到书店一进门就能看到的地方。
沈亭文没事做,倚在门边看花涧摆弄:“你以后是想兼顾卖画吗?”
“嗯?”花涧疑问了一声。
“之前这边也有家卖挂画的,就是现在咖啡店的位置,”沈亭文说,“去年九月搬走了。”
花涧退开一步,最后确认挂画的角度:“书画店的业务范围并不限定在书画上,只画画还好,兼营业务算了。”
沈亭文开起玩笑:“为什么?多一个营收项目不好吗?”
“你确定是想建议我增加营收项目,而不是想让我雪上加霜?”花涧慢悠悠地说,走到柜台边,坐下来摸出本书。
“怎么会?”沈亭文跟着进屋,撑在柜台边,“所以是为什么?”
“书画店的兼营业务,通常有裱画,国画裱轴等等。如果你想要定制大幅的相框,去书画店卖会比摄影店便宜很多。”花涧抬起手,中指虚虚画了条线,比出个约莫等身的高度。沈亭文看那修长的手指收回桌面,自以为明白了花涧的意思:“是因为地方太小?”
“……不是,”花涧扶额,“是因为不挣钱。”
“但书画店的营收大头不在这些上面吧?”
思路正确。花涧用一种孺子可教,但又十分不理解他为什么还没想通的目光望着沈亭文:“同理,你店面的营收不靠卖茶叶,更不靠卖茶壶。”
所以书画店不靠卖画框,也不太靠卖书画。
好像哪里不对,又好像没有任何问题。
沈亭文“嘶”一声,又被绕进去了。
“一言以蔽之,人脉。中间商能赚差价,不正因为中间商能沟通上下游吗?不过书画还要更复杂一些,毕竟除却基本装饰作用,也是古董的一类,承担一定经济意义,名声也是很重要的。”
沈亭文:[???]
[忙]对面理所当然,[追人的话另说,有额外需要用钱的地方再找我]
沈亭文跪了,心觉自己没拉黑名单,已经完完全全是出于亲兄弟之间的仁慈了。他“啧”一声,垂手让手机滑到桌子上,大大方方去看花涧的身影了。
十几分钟后,花涧端着两碗面,放到了沈亭文面前。
他说简单吃一点,就真的只是简单吃一点,一点花哨没有那种。甚至他下的面,还是沈亭文哪辈子脑子抽了的时候,从超市买来的最普通的鸡蛋挂面。
不过花涧手艺确实不错,西红柿几乎被熬成了酱,提前加了调料的鸡蛋炒的鲜嫩,又浸透了汁水,口感层次丰富。工业流水线量产的挂面虽然没太多的发挥余地,但胜在煮的时间正好,又有配菜加分。从一顿家常饭的角度而言,拿下满分没有任何问题。
不过……
“有点淡,你吃盐轻?”沈亭文问。
“嗯?”花涧疑问一声,半信半疑地尝了口,“梧城基本这样吧?”
沈亭文点头,点完又觉得哪里不对。
可你不是本地人啊?
“你选择的参照……太容易让人出现疑问。”花涧似乎有点一言难尽,好脾气地走进厨房取出盐罐,给沈亭文碗里加了小半勺。
“虽然我是梧城人,”沈亭文边搅和面条边说,“但大学期间被改变了饮食偏好。”
花涧示意他说。
“我大学在中大,你应该知道,就是你隔壁省份。”
花涧确实知道,中大出名的专业还是有几个的,就近上大学的话选择的人不在少数。他点了下头,听沈亭文继续说下去:“你不会也是大学时候被改变了口味吧?”
反正自己大学已经被意外到访的顾客卖了,花涧没否认也没承认:“我口淡。”
与沈亭文不同,哪怕有洗碗机,花涧也秉持着谁不做饭谁洗碗的原则。他丢下餐桌和没收拾锅碗,洗完手便继续去画画去了。而等沈亭文收拾完,摊在旁边打了半局游戏,他又把画具收拾到一边,准备回屋午睡了。
这人的消遣方式跟常人还不太一样,沈亭文想,凑过去看画家画了一半的画。
不同的颜料上色方法不同,水粉需要一层一层覆盖,最终迭加出想要的效果。现在从沈亭文的视角看过去,只能看出来画的是半掩的花窗,还有檐下被风吹得不住晃荡的垂丝茉莉。微亮的天光从天幕的尽头落下,照亮枝条些许。乍一眼看去,很有一番闲情逸致。
沈亭文从前不知道在哪里看到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对于创作者而言,“在我与你相遇之前,早已与你的全世界相遇。”
如果花涧现在在场的话,大概会没情趣地将一切外在表现与内心世界变成理论。如果沈亭文瑶继续论证,他甚至有可能现场找出相应的心理学理论来左证。
——但他明明是个相当闲散相当具有浪漫主义气质的人,偏偏对上具有浪漫意义的事物时,表现出令人难以理解的现实主义。
啧,沈亭文暗叹,只是短短两天,自己在花涧身上投入的精力已经远远超出自己预料。而换个角度想,也可能是因为这个人实在有太多东西可以让人挖掘。他一边想着,一边按了按眼睛,淡淡笑了下。
第 8 章
花涧画了两天才将这幅画完全画完,小心装了画框,挂到书店一进门就能看到的地方。
沈亭文没事做,倚在门边看花涧摆弄:“你以后是想兼顾卖画吗?”
“嗯?”花涧疑问了一声。
“之前这边也有家卖挂画的,就是现在咖啡店的位置,”沈亭文说,“去年九月搬走了。”
花涧退开一步,最后确认挂画的角度:“书画店的业务范围并不限定在书画上,只画画还好,兼营业务算了。”
沈亭文开起玩笑:“为什么?多一个营收项目不好吗?”
“你确定是想建议我增加营收项目,而不是想让我雪上加霜?”花涧慢悠悠地说,走到柜台边,坐下来摸出本书。
“怎么会?”沈亭文跟着进屋,撑在柜台边,“所以是为什么?”
“书画店的兼营业务,通常有裱画,国画裱轴等等。如果你想要定制大幅的相框,去书画店卖会比摄影店便宜很多。”花涧抬起手,中指虚虚画了条线,比出个约莫等身的高度。沈亭文看那修长的手指收回桌面,自以为明白了花涧的意思:“是因为地方太小?”
“……不是,”花涧扶额,“是因为不挣钱。”
“但书画店的营收大头不在这些上面吧?”
思路正确。花涧用一种孺子可教,但又十分不理解他为什么还没想通的目光望着沈亭文:“同理,你店面的营收不靠卖茶叶,更不靠卖茶壶。”
所以书画店不靠卖画框,也不太靠卖书画。
好像哪里不对,又好像没有任何问题。
沈亭文“嘶”一声,又被绕进去了。
“一言以蔽之,人脉。中间商能赚差价,不正因为中间商能沟通上下游吗?不过书画还要更复杂一些,毕竟除却基本装饰作用,也是古董的一类,承担一定经济意义,名声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