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肚子咕噜噜响到衙役跟前,汤圆的圆脸也不见了,冲盛粥的衙役笑笑,几人领了粥被后边的人快速拨开。
  今天有了力气,汤圆打听到这是个叫富平县的地方,县令姓张,是个为民做主的好官。只是脾气倔,多年来不得上峰喜欢,一直窝在富平县做了十几年的县令。
  几个人头碰头分析,富平县父母官虽然好,但是流民停留的第一处地方,一定会有很多人不想再往前。
  他们七个加在一起,没有一个成年的大人不说,还没有一技之长,跟青壮比根本没有优势。
  富平县虽好,但不是他们的终点。
  可是实在太饿了,不知道县令能坚持施粥多久,也不知道前方什么时候能遇到一个有粥的城镇,所以几人打算好了,在富平县多停留几天,稍微攒点力气再出发。
  跟他们想法一致的也有很多,眼看聚集的人越来越多,第一批每天能领三顿粥,现在一天只能轮上两顿,这么下去只能是吊着一口气,县令老爷不可能一直放粮养着他们一群闲人。
  竹叶青他们在富平县停留的第三天,传说中的张县令站到城墙上,衙役捕快齐齐出动,大声喊话。
  意思是从今天起,施粥改成一天一顿,所有人不可多领冒领,富平县可以收容一百五十人,有愿意留下的,去找文书登记,有一技之长者优,有读书识字者优,有功名在身者可以在富平县直接落户。
  县城外,人群中都是嗡嗡声,吵得人心烦。这世上,有明白人,就会有糊涂人。
  平日就喜欢钻营的,此时闪烁着眼睛想办法怎么能留下,什么也没有还想平白靠县里养着的,一下子断了半天粮,撒泼打滚跳脚咒骂县令狗官私占百姓米粮,各种难听的词不知道是怎么被发明的,总之张县令听着污蔑之言入耳,脸色青了又白。
  竹叶青盯着柳承似笑非笑,七个人,只有柳承读书识字,按照县令的要求,柳承能留下的机会很大,端看他怎么选了。
  柳承心中计较的却是另一宗。一天一碗粥,孩子能活命,半大孩子或者成年人根本吃不饱,看来富平县的余粮也不多,县令这是在委婉的赶人呢。
  他们呢?是按照计划待上几天,还是过了今天就继续向前?
  “老大,咱们不好判断受灾的有多少人,就目前来看,人越聚越多,富平县不可能天天施粥,咱们得早点计划。”
  竹叶青看着面色严肃的柳承,小小少年非要装出老成像,唉……怎么就那么顺眼呢!
  他说了,咱们!
  汤圆眼睛虽然斜斜的看着天,实际上支棱着耳朵等着柳承提出留下。到时候把攒了一路的讥讽全都送给柳承,看汤圆爷爷不让你自己挖一条地缝钻进去躲羞!
  欸?他刚才说什么?刚才就想着整理损人的话了,好像没听清呢~
  第12章 中秋
  菱角跟人打交道,也讲究个义气。柳承这样的,对她脾气。啪啪两下,使劲儿拍着柳承的肩膀。
  柳承原本是蹲在竹叶青对面,这两下,人直接坐在地上。主要是他不知道菱角为啥拍他,呆愣愣的偏头看着菱角。
  难得的,菱角哈哈大笑,边笑边捶地,又把柳芽儿和盼弟搂进怀里。
  听着菱角的笑,竹叶青和汤圆也笑了,笑声在胸膛里震颤,传上青天。
  葫芦还是闷闷的,只是露出两排黄黄的牙,显得有点憨。
  被菱角拐在臂弯里的盼弟僵硬着身子,从小到大,从没人如此跟她近过,只觉得,那天的菱角,很温暖很温暖。
  柳承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也跟着咧了嘴,笑着笑着,就想哭。
  “承儿,把那点儿猫尿给老子憋回去,商量正事儿。”
  汤圆平时就是个活跃的,故意笑话柳承,嗷嗷怪叫。柳承瞪了一眼汤圆,收拾了情绪,顺势盘腿坐下。
  “说正事儿,我先说说我的想法。我要是没记错,明儿该是中秋了吧?咱们这一路,还不一定有多少沟沟坎坎,不如,就在富平县喝上一碗月圆粥,在上路不迟。”
  中秋啊,曾经讨饭时,中秋时候他们能混到一天饱饭,运气好的时候,还能得个月饼的碎渣。
  平常人过节,叫花子也能沾沾光,就是夜晚赏月时,他们没有家罢了。
  菱角没意见,之前她只听老大的,后来柳承跟老大有商有量,打架她能上,动脑子多累啊,走哪儿跟哪儿就是了。
  竹叶青看向汤圆和葫芦,这两个是一直跟着他的,柳芽儿肯定会跟着柳承,新来的小丫头不算。
  葫芦沉默点点头,汤圆拿眼睛溜了一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干脆的同意,节省时间好干点别的。
  于是计划就这么定下来,等着放粥的这段时间,柳承带上柳芽儿在附近找点用得上的草药,汤圆钻进人堆里打听消息,葫芦跟盼弟去收集点稻草芦苇。
  这天看着晴爽,指不定什么时候又要下雨,趁着有空,大家一起伸手编上点席子。
  留下菱角守着东西,竹叶青也进了旁边林子转转,虽然心知周边肯定被搜刮不止一遍,还是心存侥幸想着个万一。
  菱角也没闲着,盼弟的鞋已经穿不得了,之前芽儿编的都不合适她穿,正好给她编一双草鞋。
  这孩子原来在家也不知是怎么过的,碰一下就惊一下。谁都有故事,她不说,他们也不问。
  最先回来的是汤圆,叫花子最擅长的就是打听消息,如果豆子还在,他更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