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第101章
  鼎盛时
  “咱们这位赵王殿下在朝政上没什么建树,但对玩乐宴饮之事倒是十分擅长。”
  文妃身边年岁稍长的婢女笑道,文妃闻言瞪她一眼,婢女笑笑,转变语气,“奴婢是说,赵王殿下待咱们大皇子真是用心呢。”
  陈照夜别过头,隔着花池,远远看见书斋半卷竹帘下,一位六七岁的男孩正聚精会神地念书。
  窗外阳光晴好,鸟鸣清脆,戏台小旦耍枪弄棍与来往宫女的说笑声完全入不了他的耳朵。光线将男孩精雕细琢的脸颊映得有些透明,如同一尊精致的玉石娃娃,他低着头,偶尔轻轻将笔往砚台里舔几下,背脊挺得笔直。
  大皇子怀彻,生于深秋,正逢天气转冷,黄叶纷纷,便造就了他一副清清冷冷的性子。
  第一个孩子就这样优秀,实在是上天的恩赐,也怪不得景帝器重他们母子。
  陈照夜复而看了看文妃,心中暗道。
  早在成帝在位时,嫡出的三皇子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可惜早早夭亡,余下几位皇子皆是庶出,为避免惹王皇后不快,很少选择大肆操办生辰宴。宣贵妃与其他嫔妃关系平平,都是随便送点礼物应付,因此,陈照夜陪同去赴皇嗣生辰宴的机会极少,也没什么印象。
  而怀彻庆生的规模之盛大显然让她咂舌。
  景帝嫌青芜宫宴厅太小,且不够精致,数月前就专程派人在青芜宫南殿外的空地上搭建起一座两层高的小楼,正对着花池前搭建的戏台。一层开宴,二层可另供帝妃与太后看戏。工匠日夜赶工,所用材料装饰皆是最好。
  “奴婢那时好奇,很想走进去一观究竟,可小楼前的守卫很严,说是陛下的意思,到开宴当日方可开门。”
  妆台前,陈照夜细心替卫茉整理好头冠,笑吟吟在她耳边催促道,“娘娘快些走吧,奴婢真是有些迫不及待了。”
  卫茉望向镜子里的自己:云鬓乌黑,香腮胜雪,额间贴着熠熠夺目的金花钿,对襟衣刺绣华丽如同天边最绚烂的云霞。
  “娘娘不必担心,现在宫中位份在您之上的只有柳贤妃与文妃娘娘,而柳贤妃经过皇后娘娘宫中那件事后,已经不会再对您抱有敌意了。”
  陈照夜以为卫茉是担心装扮太过张扬。
  卫茉摇摇头,笑道:“不,我只是有点感慨。”
  “娘娘感慨什么?”
  卫茉拉过陈照夜的手,少女的手指修长而纤细,肌肤细腻,指尖微凉,掌心透出柔软的温度。卫茉不由得轻轻按了按,顺势将自己手腕上一枚金镶嵌绿玛瑙的手镯褪下来滑到陈照夜腕上。
  “收着吧,就是想送你东西。”她食指一点陈照夜嘴唇,止住对方想要推辞的话,“现在日子好过了,咱们宫里这些东西也是随手可得的。”
  “好,奴婢谢娘娘赏赐。”
  陈照夜遂笑眯眯地接了,并没有注意到卫茉笑意柔和的眼睛里有一闪而过的失落。
  “娘娘,步辇就在殿外等着,木樨已经带淑宁公主过去了。”
  “嗯。”
  卫茉应着。陈照夜穿着寻常鹅黄色宫装,步履轻快,走在先她半人的位置,她能看见少女细碎的刘海随她的动作起伏。
  傍晚金灿灿的霞光映照着她的侧影,风吹过,依然能够嗅到深秋残留的桂花香。
  卫茉知道她大概是要走了。
  就在不远的将来,祁溪回京之后,她会离开这个复杂的皇宫。
  她陪伴自己度过最艰难的时光,步步登高,立于鼎盛处,可她终究不属于这里。
  越光明耀眼,便越接近她们的分别。
  婢女放下帷幔。
  卫茉揽着淑宁坐在步辇中,听见宫人步伐整齐地迈过甬道数不尽的方砖,而视线尽头红日正在西落,夜色渐浓,青芜宫的璀璨灯火映得那一片天空有如白昼。
  “给贵嫔娘娘请安,娘娘请这边走。”
  小楼前,文妃的贴身婢女亲自来为她们引路。
  “宫正司与尚食局那边都是依照您的意思置办的,除了惯例的那些之外,还添了太后娘娘最喜欢的菜肴。陛下与太后娘娘坐在正中,文妃娘娘坐在陛下左侧,再下首是柳贤妃,淑月淑宁二位公主与大皇子安排在一处,也方便他们说话……”
  婢女小声向卫茉回禀,卫茉边听边点头。
  “宗室那边请了平王、赵王与礼王,赵王殿下早早到了,此时与教坊司女官一同在查验今晚的戏班子。教坊司的歌舞安排在开宴时,等陛下他们浅酌一会后再请太后点戏,上的是民间戏班子,都是些十几岁的小旦,说是专程为了大皇子与太后娘娘准备了惊喜,至于是什么,赵王殿下一直守口如瓶。”
  “还有,先前您吩咐过的,安排机会让陛下与太后娘娘解开心结,因此各位娘娘的位置与他们之间都有些距离,若声音轻,再加上丝竹乐器,旁人是听不见他们说话的。”
  “好,辛苦你了。”卫茉往她手里轻轻塞了一枚银锭,婢女本想推辞,却听见卫茉道,“本宫没为大皇子准备什么好礼物,还劳烦姑娘在文妃娘娘面前说说好话。”
  “这是自然,请贵嫔放心。”
  夜风清凉,裹挟着花池涟漪荡漾出的水汽,轻轻吹开楼前月白色轻纱。
  丝竹声起,人影重叠,宾客说笑间渐渐坐满席面。景帝携柳贤妃同来,方坐定,忽然听见外面内监通传道:“太后娘娘到。”慌忙起身,带着在座嫔妃齐齐向门口迎几步。
  “母后来了,母后今日身体可好?”景帝看样子很高兴,曜黑的眸子明亮如灯火。
  太后淡淡应了一声,看了看他。
  “陛下近来倒是清减了
  些。”
  莲禾适时退后,景帝上前搀扶住太后胳膊,笑道:“什么都瞒不过母后。朕这几日被朝中那帮老臣气得火气重,吃什么都不香。”
  “嗯,陛下还年轻,但也要注意身子,回头让太医院的人过来看看。”
  “是是是,都听母后的。”
  太后难得肯跟他说几句,景帝顿时喜笑颜开,将太后送到席面上,一敛衣摆在她旁边坐下,又亲自替太后布菜,“母后尝尝,这些都是您爱吃的。”
  “今日是怀彻生辰,不必顾着哀家。”太后眼帘微垂,示意那边的大皇子过来,“好孩子,皇祖母送去的礼物你可喜欢?”
  怀彻礼数周全地谢恩,声音稚嫩,举止却老沉,看得太后不住点头。
  “听说……今日是定贵嫔操办的?”
  台下,一众芍药色衣衫少女正在起舞,太后低声问莲禾,“定贵嫔呢?”
  莲禾看看那侧,道:“方才还在这里,或许是带淑宁公主出去走走吧。”
  “嗯。”太后皱眉。
  虽然卫茉不在,可她那位掌事宫女却称职地守在她的座位边,不时与身旁宫人交待着什么,眉头微蹙,神色郑重,说话时手臂会不由自主地抱在胸前,手指无意识地绕动一缕黑发。
  这神态……
  太后忽然有一瞬间的恍惚。
  明明这位女官只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女,不知为何,她的背影竟会让自己想起另外一人。
  一定是因为这座青芜宫吧。
  毕竟,这里曾住过她最讨厌的人啊……
  太后心想。
  第102章
  骤生变(一)
  “太后娘娘,请点戏。”
  恍惚间面前映入一张圆胖的脸,太后定了定神,见赵王双手捧着装帧精美的戏单躬身等待她的答复。
  “赵王好意,哀家心领了,今日主角并非哀家,拿过去给怀彻看吧。”
  赵王笑态可掬,依旧弯着腰,“臣已经问过他了,大皇子仁孝,让臣先请您的意思呢。”
  “原来如此。”太后这才接过戏单,视线瞥过宴厅另一端,与宗室安排坐在一起的太妃吴氏正巧看向他们。
  “你们母子难得见一面,多陪陪你母妃说说话吧。”
  就算是当年成帝在位时,太后也没留意过这位以才华闻名的吴氏,而今成了太妃,膝下赵王安分守己,太后也不曾为难他们母子。
  “多谢太后娘娘。”赵王接过戏单,似漫不经心朝座位上瞥过一眼,赵王妃与他对视后,快速地低下了头。
  “哀家那不争气的弟弟呢,今夜可有异常?”太后压低声音问身旁莲禾。
  “娘娘放心,王大人并没有什么动静。”
  那一侧,今夜国丈王观倒是泰然坐在席面上,有宗室小辈向他敬酒,还问他身体状况如何。
  “无碍。”王观淡淡道。两个女儿都没了下文,他反倒对景帝不在意起来,整场宴席只与景帝说了几句话,其他时间眼神飘忽,手指缩在袖子里,似乎有什么心事。
  宗室小辈见他不搭理,自觉没趣,转身朝礼王敬酒去了。
  一轮明月挂上树梢,楼外长夜寂静,无人在意青芜宫外交班的第二波守卫尽是些生面孔。
  舞台上,戏演得正精彩。几名少年嗓音宏亮,木剑舞得生风,跳上高台旋转几下,再接两个利落干脆的跟斗,足尖点地直接从梯子上翻下来,快步朝宾客这边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