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兰苕哭丧着一张俏脸,转过脑袋,试图向她家主子寻求帮助,却见姜虞扭头看天。
兰苕心存希望:“殿下?”
姜虞自言自语:“这月亮真圆呐。”
兰苕:“……殿下,今儿三十,没有月亮。”
姜虞继续自言自语:“这灯笼真亮呐。”
兰苕:“……殿下——”
姜虞:“这树真高呐。”
兰苕:……
兰苕将糊了自己一脸口水的蓉菊从身上扯下来,深深叹了一口气:“那我先失陪一会儿,把她安置好后再回来。”
兰苕于是拽着蓉菊走了,月桂与斑竹坚守岗位,攥着杯盏陪姜虞聊天。
月桂咂了口酒,笑道:“也是苦了殿下,大过年的只有我们几个陪着,怪冷清的。”
姜虞的脸被酒熏出了浅淡的绯红,然眸色清明,看不出喝了多少。她淡声道:“有你们陪着足矣,是我不想入宫。”
“往常还有沈将军陪着。”斑竹接话,“今儿沈将军在沈府吃团圆饭,想必是不会过来了。”
“怎么提起她来?”姜虞的视线从眼尾滑过去,落在菜色琳然的台面上,顿了一下,接着说,“她自是要与家人团聚,这会儿大约也在吃饭罢。”
月桂点点头,顺着话音接道:“这会子家家户户都在吃饭,将军自然也是。只是不知殿下送去的炮仗她放了没,那炮仗的声音最是好听,殿下统共才得了两抬,便送了将军一半儿。”
斑竹笑道:“将军帮了殿下良多,殿下礼尚往来也实属应当。那另一半炮仗不是你放了的?你现又有什么不满足?”
“诶呀,不是不满足……”月桂指手画脚地说不上来,想了半日,终于憋出了一句形容,“我就是感慨一下殿下与将军情谊深厚,宛如一对儿相扣的玉佩。”
斑竹的小脑袋点了点:“是了,将军与殿下相熟得如此之快,想来亦是缘分使然。咱们殿下总算不是孤身一人了,遇着事儿了也能有商有量……不过殿下——”
她将头往旁边一转,大约是酒壮怂人胆,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恕奴婢冒昧……奴婢真的好奇,您对将军有那方面的想法么?”
白梅从横斜着的枝头晃悠悠荡下来,外头的风像是陡然止住了,水面浮着薄冰,殿内呼吸声不闻。
姜虞慢条斯理地摩挲着杯盏,安静几息,面无表情地反问:“你希望我有想法么?”
“奴婢也不好说……”斑竹的声音一点点弱下去,“就是希望殿下身边能时刻有人陪着,不止我们几个。”
姜虞垂头瞅着紫檀木桌台,不甚分明的情绪隐在烛火里。
她没有答言,转而翻了一下手腕,将筷子轻巧执起来,夹了一筷子凉拌八宝丝。
斑竹自知失语,王八似的将脑袋缩回去,没有接着追问。
她眼观鼻鼻观心地吃了一筷子鲈鱼,兰苕终于姗姗来迟。
斑竹如得救星,迫不及待地期冀兰苕说几句话,以打破水面上的浮冰。
兰苕不负所望,一张口便惹得姜虞回过了神:“蓉菊方才睡下了,待子时我再将她喊醒,若醒不来便一盆冷水浇上去,必不能错过新岁的。”
姜虞挑眉道:“太残暴些。”
“殿下心软,我心硬。”兰苕叉着腰入了座,笑道,“就这么说定了,殿下且看着罢,我们四人一定陪着殿下接新年。”
结果兰苕她们三个喝多了酒,横七竖八地趴了一桌子,姜虞叫一声,三个人哼三下。
姜虞微不可闻地叹了口气,将她们轻手轻脚拖回房间,三两下扔到榻上。
她给几人擦了脸,掖好被子,自己则回到内室,坐上黄花梨木椅,随手捞过一本书,半平不淡地看了起来。
今夜大约睡不成了。她想。
府内总得有个人守夜。
夜色如水,灯笼满街,阖府蜡烛不灭,鞭炮愈演愈烈。
庆怜二十年便要这么过去了。
外头遥遥传来更漏声,和着被鞭炮惊起的犬吠,一同悠悠然飘至窗前。
子时了。姜虞心道。
现在是庆怜二十一年。
不知此时此刻沈知书在做甚……她有一搭没一搭地念着。
同娘亲与姨娘们玩笑么?那些炮仗会不会有她的影子?毕竟长公主府与将军府离得并不算远。
许是府外的炮仗实在太多太密,硝石味竟微微渗了一些进屋里。
姜虞默默对自己说了句“新春嘉福”,丢下书,正打算起身去关窗,却听另一声“新春嘉福”在那头响了起来。
姜虞一惊,猛地回过头——
沈知书带着山野间的风雪气,风尘仆仆地蹲在窗沿,又撑着窗壁往下一跃。
她动作很轻,没什么声响,又许是被完全淹在了漫天的爆竹里。
墨色的披风顺着冲劲儿被风掀开。
摇曳着的灯火中,沈知书稳稳落地,面庞被烛光勾出一圈金边。
对上自己的眼后,她笑了一下,抬手递来一根湿润的雪松枝。
第83章 “将军,我现在真的真的很开心。”
屋里疏忽间静默一瞬,呼啸的北风与连绵的爆竹被隔绝在了很远的地方。
她们的眸光隔了一小段距离,在灯火里缱绻地交融着,片刻后又错开。
摇曳着的烛光似乎明亮了一点,盈盈蜷在方寸之间。
沈知书眼里浸着笑,忽然问:“殿下怎么不关窗?”
姜虞没即刻回答。
她闷声不吭地看着,视线顺着沈知书的胸膛移到了那根雪松枝上。
……某人实在太突如其来了,以至于自己错愕过后,居然觉得有些理所应当。
抿了抿唇,姜虞想说“你怎么来了”,又想说“为何不敲门,唬我一惊”,最后出口的却是:“你来了。”
是个陈述句。语气轻浅,又稀疏平常。
姜无涯在答非所问。沈知书想。
但说到底,“为什么不关窗”这个问题也没什么可回答的,无非是“忘了”“透透气”等语,总不能是“知你会翻窗而来,特给你留的”。
屋子不大,沈知书往前迈了一小步,几乎要走到桌边。
她摇了摇手中的树枝,低低地说:“来了。本想再早些来——”
她说至此,顿了一下,并没接着往下讲。
话音就这么在炮仗里戛然而止,留出一段不明所以的空白。
姜虞本以为她想到了什么,或是看见了什么,遂安安静静地等着她吐出下半截话。
她等了一盏茶,后头的话音却始终不来。
姜虞于是开了口:“那为什么?”
沈知书像是这突如其来的问话激得惊了一下,蓦然回过神,很轻地眨了眨眼,说:“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现在才来?”
“才”这个字用得很好。沈知书想。
就好像她本就属于长公主府,或是本就该早早地在此候着。
沈知书伸手拨了一下雪松枝,慢条斯理道:“驾马去了一趟北山。”
“去北山?”
“嗯。”沈知书将被雪湿润的松枝递出去,笑着说,“为了采它。听闻一年的最后一日里,天地灵气格外充盈,吸收了灵气的松枝可保来年顺遂。”
“将军什么时候去的?”
“亥时。”
“一个人么?”
“嗯。”
姜虞施施然抬手,将雪松枝接了,点着头说:“多谢。”
沈知书挑眉问:“仅是多谢?便没旁的话与我讲么?”
“嗯?”
“殿下似乎……”沈知书低低笑了一下,“对我的到来并不惊讶。难不成殿下神机妙算,早知如此?”
姜虞踱步至门边,将雪松枝卡进门缝里。她转过身,声调一如既往没什么起伏:“不知。”
“那……”
“大约是面无表情惯了吧。”姜虞说话很慢,咬字很轻,“左右我很开心,将军瞧出来了么?”
姜虞和往常有些不一样。
往日里的姜虞虽然淡漠清冷,但说话总是条理清晰,常能一口气说一大篇话。
现如今的姜虞……思维似乎有些跳脱,一面说她自己惊讶,一面又问“为什么才来”;一面只客气地说“多谢”,一面又道“我很开心”。
……果真很开心么?
沈知书垂头看着她的发顶,继而将眸光往下移,又落到她微微起伏着的胸口上。
姜虞的呼吸似乎较平日里急了一些。
沈知书这么想着,忽然起了逗乐的心思,解了外袍挂上衣架,一本正经地说:“暂时没瞧出来。然殿下笑一下,我便瞧出来了。”
姜虞认真思忖一阵,祭出了她那传统技能——皮笑肉不笑。
肌肉走向奇怪的面庞在烛火的映照下显出了几分诡谲。
沈知书:……
沈知书忙举起手,笑道:“莫笑了莫笑了,我知晓殿下开心了。”
兰苕心存希望:“殿下?”
姜虞自言自语:“这月亮真圆呐。”
兰苕:“……殿下,今儿三十,没有月亮。”
姜虞继续自言自语:“这灯笼真亮呐。”
兰苕:“……殿下——”
姜虞:“这树真高呐。”
兰苕:……
兰苕将糊了自己一脸口水的蓉菊从身上扯下来,深深叹了一口气:“那我先失陪一会儿,把她安置好后再回来。”
兰苕于是拽着蓉菊走了,月桂与斑竹坚守岗位,攥着杯盏陪姜虞聊天。
月桂咂了口酒,笑道:“也是苦了殿下,大过年的只有我们几个陪着,怪冷清的。”
姜虞的脸被酒熏出了浅淡的绯红,然眸色清明,看不出喝了多少。她淡声道:“有你们陪着足矣,是我不想入宫。”
“往常还有沈将军陪着。”斑竹接话,“今儿沈将军在沈府吃团圆饭,想必是不会过来了。”
“怎么提起她来?”姜虞的视线从眼尾滑过去,落在菜色琳然的台面上,顿了一下,接着说,“她自是要与家人团聚,这会儿大约也在吃饭罢。”
月桂点点头,顺着话音接道:“这会子家家户户都在吃饭,将军自然也是。只是不知殿下送去的炮仗她放了没,那炮仗的声音最是好听,殿下统共才得了两抬,便送了将军一半儿。”
斑竹笑道:“将军帮了殿下良多,殿下礼尚往来也实属应当。那另一半炮仗不是你放了的?你现又有什么不满足?”
“诶呀,不是不满足……”月桂指手画脚地说不上来,想了半日,终于憋出了一句形容,“我就是感慨一下殿下与将军情谊深厚,宛如一对儿相扣的玉佩。”
斑竹的小脑袋点了点:“是了,将军与殿下相熟得如此之快,想来亦是缘分使然。咱们殿下总算不是孤身一人了,遇着事儿了也能有商有量……不过殿下——”
她将头往旁边一转,大约是酒壮怂人胆,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恕奴婢冒昧……奴婢真的好奇,您对将军有那方面的想法么?”
白梅从横斜着的枝头晃悠悠荡下来,外头的风像是陡然止住了,水面浮着薄冰,殿内呼吸声不闻。
姜虞慢条斯理地摩挲着杯盏,安静几息,面无表情地反问:“你希望我有想法么?”
“奴婢也不好说……”斑竹的声音一点点弱下去,“就是希望殿下身边能时刻有人陪着,不止我们几个。”
姜虞垂头瞅着紫檀木桌台,不甚分明的情绪隐在烛火里。
她没有答言,转而翻了一下手腕,将筷子轻巧执起来,夹了一筷子凉拌八宝丝。
斑竹自知失语,王八似的将脑袋缩回去,没有接着追问。
她眼观鼻鼻观心地吃了一筷子鲈鱼,兰苕终于姗姗来迟。
斑竹如得救星,迫不及待地期冀兰苕说几句话,以打破水面上的浮冰。
兰苕不负所望,一张口便惹得姜虞回过了神:“蓉菊方才睡下了,待子时我再将她喊醒,若醒不来便一盆冷水浇上去,必不能错过新岁的。”
姜虞挑眉道:“太残暴些。”
“殿下心软,我心硬。”兰苕叉着腰入了座,笑道,“就这么说定了,殿下且看着罢,我们四人一定陪着殿下接新年。”
结果兰苕她们三个喝多了酒,横七竖八地趴了一桌子,姜虞叫一声,三个人哼三下。
姜虞微不可闻地叹了口气,将她们轻手轻脚拖回房间,三两下扔到榻上。
她给几人擦了脸,掖好被子,自己则回到内室,坐上黄花梨木椅,随手捞过一本书,半平不淡地看了起来。
今夜大约睡不成了。她想。
府内总得有个人守夜。
夜色如水,灯笼满街,阖府蜡烛不灭,鞭炮愈演愈烈。
庆怜二十年便要这么过去了。
外头遥遥传来更漏声,和着被鞭炮惊起的犬吠,一同悠悠然飘至窗前。
子时了。姜虞心道。
现在是庆怜二十一年。
不知此时此刻沈知书在做甚……她有一搭没一搭地念着。
同娘亲与姨娘们玩笑么?那些炮仗会不会有她的影子?毕竟长公主府与将军府离得并不算远。
许是府外的炮仗实在太多太密,硝石味竟微微渗了一些进屋里。
姜虞默默对自己说了句“新春嘉福”,丢下书,正打算起身去关窗,却听另一声“新春嘉福”在那头响了起来。
姜虞一惊,猛地回过头——
沈知书带着山野间的风雪气,风尘仆仆地蹲在窗沿,又撑着窗壁往下一跃。
她动作很轻,没什么声响,又许是被完全淹在了漫天的爆竹里。
墨色的披风顺着冲劲儿被风掀开。
摇曳着的灯火中,沈知书稳稳落地,面庞被烛光勾出一圈金边。
对上自己的眼后,她笑了一下,抬手递来一根湿润的雪松枝。
第83章 “将军,我现在真的真的很开心。”
屋里疏忽间静默一瞬,呼啸的北风与连绵的爆竹被隔绝在了很远的地方。
她们的眸光隔了一小段距离,在灯火里缱绻地交融着,片刻后又错开。
摇曳着的烛光似乎明亮了一点,盈盈蜷在方寸之间。
沈知书眼里浸着笑,忽然问:“殿下怎么不关窗?”
姜虞没即刻回答。
她闷声不吭地看着,视线顺着沈知书的胸膛移到了那根雪松枝上。
……某人实在太突如其来了,以至于自己错愕过后,居然觉得有些理所应当。
抿了抿唇,姜虞想说“你怎么来了”,又想说“为何不敲门,唬我一惊”,最后出口的却是:“你来了。”
是个陈述句。语气轻浅,又稀疏平常。
姜无涯在答非所问。沈知书想。
但说到底,“为什么不关窗”这个问题也没什么可回答的,无非是“忘了”“透透气”等语,总不能是“知你会翻窗而来,特给你留的”。
屋子不大,沈知书往前迈了一小步,几乎要走到桌边。
她摇了摇手中的树枝,低低地说:“来了。本想再早些来——”
她说至此,顿了一下,并没接着往下讲。
话音就这么在炮仗里戛然而止,留出一段不明所以的空白。
姜虞本以为她想到了什么,或是看见了什么,遂安安静静地等着她吐出下半截话。
她等了一盏茶,后头的话音却始终不来。
姜虞于是开了口:“那为什么?”
沈知书像是这突如其来的问话激得惊了一下,蓦然回过神,很轻地眨了眨眼,说:“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现在才来?”
“才”这个字用得很好。沈知书想。
就好像她本就属于长公主府,或是本就该早早地在此候着。
沈知书伸手拨了一下雪松枝,慢条斯理道:“驾马去了一趟北山。”
“去北山?”
“嗯。”沈知书将被雪湿润的松枝递出去,笑着说,“为了采它。听闻一年的最后一日里,天地灵气格外充盈,吸收了灵气的松枝可保来年顺遂。”
“将军什么时候去的?”
“亥时。”
“一个人么?”
“嗯。”
姜虞施施然抬手,将雪松枝接了,点着头说:“多谢。”
沈知书挑眉问:“仅是多谢?便没旁的话与我讲么?”
“嗯?”
“殿下似乎……”沈知书低低笑了一下,“对我的到来并不惊讶。难不成殿下神机妙算,早知如此?”
姜虞踱步至门边,将雪松枝卡进门缝里。她转过身,声调一如既往没什么起伏:“不知。”
“那……”
“大约是面无表情惯了吧。”姜虞说话很慢,咬字很轻,“左右我很开心,将军瞧出来了么?”
姜虞和往常有些不一样。
往日里的姜虞虽然淡漠清冷,但说话总是条理清晰,常能一口气说一大篇话。
现如今的姜虞……思维似乎有些跳脱,一面说她自己惊讶,一面又问“为什么才来”;一面只客气地说“多谢”,一面又道“我很开心”。
……果真很开心么?
沈知书垂头看着她的发顶,继而将眸光往下移,又落到她微微起伏着的胸口上。
姜虞的呼吸似乎较平日里急了一些。
沈知书这么想着,忽然起了逗乐的心思,解了外袍挂上衣架,一本正经地说:“暂时没瞧出来。然殿下笑一下,我便瞧出来了。”
姜虞认真思忖一阵,祭出了她那传统技能——皮笑肉不笑。
肌肉走向奇怪的面庞在烛火的映照下显出了几分诡谲。
沈知书:……
沈知书忙举起手,笑道:“莫笑了莫笑了,我知晓殿下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