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得,商量这么半天才想起来还有个爹,看着阿满一脸狡黠和骄矜,满脸都写着‘爹爹你快来哄我,哄高兴了我我就也带你出去玩儿’的样子,满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
  有这么个机灵又不怕生的小孩儿在,本来就热闹的接风宴就更加热闹了。
  入席之后男女分了左右,中间置一屏风隔开,谢九九坐在女席这边,身边坐着大房的两个表嫂:金氏和小冯氏。
  阿满有珍珠和关家的嬷嬷们看着,自去跟她小表舅关继业,和金氏所生的两个儿子川哥儿和林哥儿,小冯氏所生的女儿福姐儿同坐一桌小席,其中岁数最大的是长房的庶女关玉凤,由她看着几个小的。
  “这京城的冬天虽冷得厉害,也着实有些好玩的地方。五老爷说要带阿满去冰嬉,到时候说不得我们也要跟着去松快松快,要不然真到了年根底下,就更加忙得腾不开手了。”
  说话的是小冯氏,大太太冯氏是她的亲姑妈,只不过冯氏这个冯家女儿是庶出,她却是冯家正经的长房嫡女。
  嫁到京城关家之前,小冯氏对未来颇有一番展望。谁知嫁过来之后,丈夫关宁业却弃了正经的科举仕途不走,反而入了锦衣卫。
  锦衣卫建立初期,是专门为了保卫圣上安全,维护朝堂稳定。但时间一长,锦衣卫下又分出南镇抚司和北镇抚司,南镇抚司对内,北镇抚司对外。
  尤其北镇抚司直接隶属于圣上,权力相对独立,即便是内阁、六部和大理寺也很难制衡他们,平时又专管皇帝钦定的大案要案,就连臭名昭著的昭狱也在他们手中。
  近些年他们手里的权利有多大,名声自然就有多臭。关宁业如今的职位便是北镇抚司的副镇抚使,从五品的官职不算高,但手里的实权极大。
  负责掌管昭狱的五个百户,有三个都由关宁业领着。他如今进出皇宫比关如琅还要频繁,就更不要提关如璋这个亲爹了。
  恰恰因为这样,不管在府里还是府外,小冯
  氏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府里的管家大权是在自己的婆婆也是自己的亲姑姑大太太手里,可帮着冯氏管家的一直都是嫂子金氏。
  这两年颐寿堂的事很多都是关令仪管着,西院那边的事又有杨氏说了算,感情这个府里算来算去就只有自己这个长房的二奶奶说什么都不算。
  府外呢,人家有多忌讳北镇抚司,就有多忌讳自己。出门交际谁跟自己看上去都熟络亲昵,但其实谁都不敢跟自己交心。生怕哪句话没说好,回头再被北镇抚司给盯上。
  “天气这么冷,要我说还是猫在家里最舒服。这还没到过年,我老家那边怕是还没下第一场雪。小孩子皮得很,这会儿说着要出去玩儿,等到了要出门的时候再看,说不定又哭着不肯出去了。”
  小冯氏是大房的儿媳妇,二房的老爷要带阿满出去玩儿,你非要跟着去当然可以,本来你们就才是一家人,自己不过是来做客的。
  可要去就去,大不了差人跟杨氏说一声,何必露出想要去的意思,引着自己把邀她一起去的话说出来。谁知道你们家背地里还有什么复杂关系扯不清,自己干嘛掺和进来。
  打定主意不掺和的谢九九,死活不接小冯氏的话。她说冰嬉谢九九就感慨京城真的冷,她说过年忙谢九九就一个劲的问过年怎么忙。
  要是说到孩子身上,那谢九九就更有说不完的话。说着说着关令仪这个当祖母的也凑过来听,至于小冯氏到底想干嘛,就真的没人在意了。
  “怎么样,今天在老太太那里还行?有没有人难为你和阿满。”
  “才第一次见面,谈不上为难不为难,就是说些客气话热闹着,大舅母能干小舅母端庄,两个表嫂说什么都捧着我,能有什么不好的。”
  裴元比谢九九晚回来,吃过晚饭他就又被关如琅带去他那边的前院书房去了,而自己自然又陪着老太太说了好一会儿的话,才回来。
  关家对自己没什么不周到的地方,要说不好,唯一的不好可能就是谢九九觉得关家对自己热情得有些过分,老太太也有种非要把自家一家三口接进府里来住的念头太重。
  “我也不是那等没个自知之明的人,你说咱们到底有个什么稀罕的,关家非要把咱们拉拢了。”
  裴元是解元,可也仅仅才是个解元。两京十三省,光是今年乡试就有十五个解元。
  每省的解元比起别的举人考中会试的机会当然大很多,但也不是说每个解元就一定能中进士。
  再把往年没中进士的解元加起来,明年春闱光是要考试的解元,起码也有二三十个。真就那么稀罕吗,倒是也未必吧。
  “这个府里看着煊赫峥嵘,但两个舅舅都觉得家里有些青黄不接。子侄总比学生靠得住,我没本事便罢,如今眼看我就差临门一脚了,哪能不在意。”
  关家是在圣上和东宫跟前都挂了号的人家,关家在外流落多年的女儿生的儿子考中解元,说不定自己的名声现在就已经传言开了。
  之后只要能考中进士,等到了殿试的时候,自己的名次应该不会低。
  自己是关家的外甥,到时候也能被关家托举成下一代的中流砥柱。世家本就是这么一代一代往下传的,只要自己能在京城站住脚跟,不用太长时间,十来年?
  只要等到关继业或是关家大房两个孙子辈儿成长起来,这家里的传承不就又续上了嘛。
  关如璋二子一女,长子关平业比裴元年长十岁,眼下在苏州府府衙任同知。据说他是六年前放的外任,六年里除了回京述职,就只有去年老太太大寿,他赶回来了一趟。
  京官和地方官即便是同品级,两者之间也一向不好一概而论。
  关平业不到四十的年纪就做了同知,在寻常人眼里日后肯定是官运亨通,但在京城这些大户人家看来,他这条路走得还是曲折了些。
  而且要么不外放为官,出去了想回来就不容易,哪怕你爹是关如璋也一样。人家背后就没人了?谁家还没几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少爷公子呢。
  关宁业就不用说了,当初他入了锦衣卫,哪怕他日后当上锦衣卫指挥使,对于关家这个时代清流的家族来说,也不是多么露脸的事。
  至于关继业,这不关如琅还在跟他死磕来着,什么时候能开窍还说不好。这么一扒拉,是不是自己这个等同于没有父族的外甥,是眼下最好的选择。
  关家是那苍天大树,裴元就是刚抽出嫩芽来的枝条。关家要借裴元的本事继续存活下去谋以后,裴元更要借关家的势,才能在往后越发艰难才能出头的朝廷里站稳脚跟。
  第87章
  春儿已经带着阿满睡觉去了,珍珠回娘家去了。她没跟关杰成亲之前本就是老太太跟前的三等丫鬟,也是关家的家生子。
  之前跟着关杰去了城西的宅子,裴元和谢九九没到之前他们忙着收拾宅子,他们到了又忙着帮这些人安置下来。
  家里缺了什么少了什么,都是他们夫妻带着曹勇他们出门采买。
  作为连身契都给了裴元和谢九九的奴仆,他们必须得尽快融入到这个家里,那么跟曹勇高义几人把关系处好,自然也成了重中之重。
  况且眼下潘掌柜他们还都在家里住着,这些人都是跟着谢九九来京城闯天下的,他们跟谢九九的关系是东家和干活的。虽要尊着东家些,却绝不能把他们当奴仆看待。
  为此关杰还专门去问过他大哥关文,跟这些人该如何打交道。
  关文琢磨半天,想说如何对待府里那些管着铺子的管事就如何对待他们,可转念一想,外头的管事和掌柜不还是关家的奴仆,也不对啊。
  所以,从关家送来的两房奴仆该怎么在谢家适应下来,这段时间他们也不好过。
  或许他们的态度里偶尔还带着‘关家’与生俱来的傲气,但事情他们办了,来关府之前,家里那边厨房里该留下多少米面菜肉,都是关杰赶着车带着人出去买来的。
  谢九九对此看在眼里,等晚上在停云斋安顿好以后,谢九九就主动让珍珠回家去一趟看看爹娘兄弟,只要明天早上回来别误了事就行。
  春儿和珍珠都不在,原本被安排在停云斋里伺候的丫鬟们更加不可能留在屋里伺候。
  谢九九和裴元都不是离不了人伺候的主儿,这会儿屋里就他们俩,才方便说话呢。
  晚上的席面挺好,可那就不是个吃饭的地方。谢九九让丫鬟去厨房端了个羊肉锅子回来当宵夜,一个锅子一壶酒,再加上火室里种出来的小白菜,这就算很丰盛的夜宵了。
  刚到京城的时候谢九九还不习惯,哪怕云客来也做鱼头火锅,也没有天天吃锅子的吧,人都快要被锅子腌入味儿了。
  可到了京城不吃也得吃,尤其关家这样的大户人家,停云斋里又没有小厨房,即便有,自己一个上门做客的客人,难道还能自己天天开火?那也太不像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