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钟氏先前并不知楚洵的计划,是昌平将太子带回英国公府,她这才知晓她这个孙儿,竟然如此胆大包天,全然弃性命于不顾,做了这样一个局。
  寄予厚望的孙儿,如今奄奄一息,气得老夫人直吐血。但事已至此,她又能怎么办,做孙辈的尚且可为顾全大局而牺牲自己,更遑论她这个半截入土的老婆子。
  “来人,把我那朝服找出来,老身明日要上朝。”
  钟氏是一品诰命夫人,即便是夫君亡故,朝廷也并不会收回这份荣誉,她有在金銮殿直面皇帝的资格,但这么多年来,她拢共就上过两次朝会。
  一次是当年为了给老国公洗刷冤屈,这一次是为给楚家再挣下个几十年的荣光。
  隔天,大朝会上,当满朝文武看到英国公府那位传闻中的将门虎女,分明手拄着拐杖、头发也花白,该是个垂垂老矣的老太太,然而她那走路的气势,眼中的锐利,却丝毫不输给诸位浸染官场多年的官爷。
  众人一见这架势,便知道今日定然是有热闹可看。
  当楚洵被担架抬进金銮殿的那一个,更是确定这一点。
  但是谁都没想到,这位老封君竟然有胆量,直接叫板天子。
  行过礼后,钟氏不卑不亢地质问皇帝:
  “老身今日有一事想要请教皇上。”
  “老夫人但说无妨。”楚洵遇刺,皇上是知道的,昨儿夜里太子已同他坦白过了。这些日子,皇上也看出来了,这个儿子和前头那个一样,都是惹事的主,不过他倒也觉得无妨,将来要做皇帝的人,若是太好性儿,岂非被满朝文武欺负到头上。而至于太子惹出的祸,哪怕是天大的祸事,自有他这个当爹的兜着就是了。
  本以为钟老夫人不过是想要他责罚太子夜闯甜水巷的过错。毕竟,楚洵遇刺并未抓到现行。哪想她竟将矛头对准了自己。
  “我楚家从跟着太祖打天下起,便立下不少汗马功劳,近百年来更是为稳固朝廷的北疆,不知牺牲了多少子侄,我楚家不说满门忠烈,那也是世世代代为大梁抛头颅、洒热血,到底是哪里对不住皇上,对不住朝廷,以至于皇上容不下我那孙儿的性命?”
  满堂轰然,这怎么成了皇上派人刺杀的了?
  这要是传出去,皇帝派人刺杀世代忠诚的英国公府当家人,那还了得?
  李公公当即便站了出来,“钟老夫人,英国公遇刺,如今身负重伤,老夫人悲恸伤心,大家都能理解,但老夫人怎能说是皇上
  做的呢?这样的玩笑可开不得。”
  一句话,却是将这定性为了玩笑。
  然而,钟氏那是历经风雨的人,自然不会无的放矢,只见她将紫檀木拐杖往金砖铺就得地面狠狠一敲,对着李公公就是一顿劈头盖脸地呵骂。
  “那我倒是想问问李公公,我那孙儿昨儿出城去办案,太子怎地半道要截杀他?后来,我那孙儿侥幸被侍卫救回,却为何太子半夜三更闯入我那孙儿的私宅,欲治他于死地?”
  “太子如此无法无天,难道不是因为皇上授意的缘故?”
  而后,她那满是精光的老眼,抖擞地盯向皇上,“可千万别说皇上您并不知情。”
  说罢,让昌平将提前吃了汤药,人事不省的楚洵抬至金銮殿中央。
  钟氏指了指楚洵脖子上的指印,“诸位且看看,这就是太子昨儿夜里犯下的恶行。我家的侍卫,因为这事儿,将太子请入英国公府,左右四邻都是有耳闻的,并非我老婆子胡乱攀扯。”
  一众官员面面相觑,皆叹这太子也太过分了,竟然如此不把英国公放在眼里。
  而后,钟氏使了一个眼色,昌平又将一本卷宗递给李公公。
  李公公不解地看向钟氏。
  钟氏解释道:“昨儿我那孙儿逃命时,手下侍卫抓获一个刺客,这是那刺客签字画押的认罪书,这份证词足以证明,他是受到太子的指使,如今那刺客就在宫外,皇上若是想要提人,随时方便。”
  这所谓的刺客,便是从前楚洵安插在东宫的暗桩,如今也算是养军千日,用兵一时。
  听到这里,皇帝眯了眯眼,这个老太婆还是一如既往地难缠啊。
  一夜之间,竟然将关键的证人给控制了。
  看来,他不发落太子都不行了。
  但皇帝对淑妃的执念,最终还是压倒一切,最终也不过是轻飘飘地罚太子一个月禁闭而已,而对于楚洵,则给予了许多赏赐,算是补偿。
  在场所有人,都为英国公府感到唏嘘,英国公险些一条命交代了,结果皇上的处罚却如此不痛不痒。
  然而钟氏却见好就收,并没有继续闹下去。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
  钟氏在金銮殿上这一闹,不论太子结果如何,反正是坐实了太子刺杀楚洵一事。
  这天以后,就有一则流言传至民间,太子先是抢了英国公的妻子,而今又因为未婚妻的死,迁怒英国公,因而刺杀英国公。
  楚洵本就是金陵第一贵公子,不论才学、样貌、出身都是一等一的,从来牵动万千少女的心,这事又以桃色事件出现,几乎是一夕之间,就透过金陵女子的口口相传,抵达了每一个金陵人的耳中。
  只这流言,传着传着就变了味,到最后成了楚家历代英国公,捍卫大梁国土的英勇事迹来,而如此忠勇之家的子侄,竟被皇权如此倾轧,实乃天道不公,一时间,民众对楚家的同情达到顶峰。短短半个月,楚家的声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楚洵遇刺后的第十五天,北地又败一城。
  楚洵遇刺后的第十八天,秦王得知楚家军再败,趁火打劫,朝嘉禾发起猛攻。
  嘉禾乃是天下粮仓,若嘉禾一失,秦王简直如虎添翼,下一步便要直指金陵。
  皇帝如今才真的慌了。
  先是派了镇南侯世子前往嘉禾镇压叛军,而后赶紧将镇南侯从北边调回来,同禁军一起防守金陵。
  而将镇南候调回来,普天之下却再也没有人,能够接手这个重任。
  除非是当年的威远大将军。
  大将军虽然年迈,却声威仍在,楚家军有好些个将领,就比如如今楚家军中风头最盛的一个名唤金闽的,便曾在威远大将军麾下历练过,便是其余楚家军,对大将军也都敬佩有加,他若是肯出马,旁的不说,至少能够全军一心。
  只可惜,他曾是秦王的岳父。
  否则,皇上也不会这么多年,放着这尊大佛不用。
  皇上焦头烂额之际,楚家军的飞鸽传书也到了。
  原来是楚家军听闻朝廷卸任了镇南侯的主帅一职,如今正在考虑新的主帅人选,便联名提议由楚家大爷楚烨担任主帅。楚家军自也收到了风声,自家侄儿在金陵被太子如此折辱,如今皇上还想要楚家军改姓,做梦,他们这些老家伙第一个不答应。
  皇上忌讳楚家人,并不愿意答应,可秦王都打到家门口了,这个时候如果楚家军再反,那可就真的没指望了,更何况,如今楚家在民间的声望太盛,也的确不好拒绝,只能先应下,以后在改弦易张。
  却不想,这个从前不显山不露水的后生,竟然会在一个月之内直接拿回两城,直逼得他再不敢更换主帅。
  当然,这其中少不了楚洵的功劳,他虽不在战场,却是个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的军师,早在皇帝下达旨意之前,便已将自己对这场仗的打法以及对大梁将领的研究,整整几十本卷宗,提早送到了楚烨手中。
  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表。
  却说谢卿山被禁东宫,倒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他开始想明白很多事情。
  那日在大理寺,像是故意激怒他。而后刺杀那天夜里,他分明是被引君入瓮,后来被捉住去见英国公府老夫人也不过是幌子,招摇过市让左右街坊佐证才是真。
  桩桩件件,仔细想想,都是玄而又玄。
  但他始终不明白,楚洵绕这么大一个圈子是要做什么。
  直到这天,他的属下来东宫禀事,说起他父皇被迫点了楚烨为楚家军的主帅。
  这才恍然大悟——让楚烨任楚家军主帅,这才是这厮真正的目的。
  谢卿山不是个好脾性的,被如此利用,那还能有好的,哪里还顾得上在关禁闭,当即自马厩牵了匹汗血宝马,一路策马狂奔,杀到了甜水巷的宅子。
  谢卿山站在宅门前,将长鞭甩得虎虎生威,“阮蓁,你出来,我有事同你说。”
  “阮蓁,你别被他骗了,他不是个好东西。”
  彼时昌平在外办事,宅子是由裴阆护卫,赶忙派了四个侍卫前去阻拦。
  然而,谢卿山又岂是好阻拦的,一鞭子一个,没有一个不皮开肉绽的。而他们,又不能真同太子动手,以皇帝对太子的袒护,太子若是有一丁点皮肉伤,十个、百个他们都不够杀。
  但如今夫人正在里头给主子喂药,他也不能去向主子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