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玉鞭尾端的流苏扫过柳寒月腰侧,换来一声带着笑意的轻颤,像极了春日湖面被蜻蜓点破的涟漪。
更深露重,熊少卿替柳寒月掖好被角,指尖触到她肩背淡淡的红痕,那是方才玉鞭擦过的印记,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殿外传来换岗的梆子声,柳寒月忽然翻了个身,将脸埋进她怀里,发间的步摇蹭得她下颌发痒。
“明日早朝……”柳寒月的声音带着睡意,“记得把西域进贡的琉璃盏赏给谢矜寒,赛妮娜可能会喜欢。”
熊少卿 “嗯”了一声,望着帐顶绣的并蒂莲纹,想起白日里四对新人的红妆。而属于她们的夜晚,却总藏着龙袍下不为人知的温柔。
就像这玉鞭,既能是朝堂上的威仪,也能化作枕边缠绕的情丝,在岁月里,织成比万里河山更坚实的依靠。
(正文完)
作者有话说:
到这里正文完结,这文是我去年写的,一直存稿,因为是第一个文,害怕更新压力,不想断更,所以硬是全文存稿再发的。
写的时候,遇到的困难很多,直到现在,我依然不满意,但是却无从改起,因为问题太多。
只能让这个作品留在这儿,成为黑历史。
可虽然是这样,这篇文也承载着我的心血,是我未说出口的表白,心心念念的那个人,爱在心,口难开。
就以这个文作为纪念
ps:番外不定期掉落
第135章 微服私访故地重游,同心共育继承国祚
暮春的阳光透过紫宸殿的雕花窗棂,在熊瑶的《治平要略》上投下斑驳竹影。
她咬着朱笔杆,望着御案上柳寒月亲手摆的青梅,忽然用镇纸敲了敲桌案:“母皇,这西域通商策写得像老太婆裹脚布。”
熊少卿正在批阅奏折的手顿了顿,狼毫笔在宣纸上洇出墨点。她抬眼时,正看见熊瑶把脚翘在矮榻上,玉色裙摆扫过满地卷轴,那是她今早故意散了满地的《商君书》。
“过来。”她故意沉下声,却在熊瑶蹭到身边时,偷偷替她掖好散开的腰带。
“又想挨板子?”柳寒月端着蜜渍青梅走进来,发间的珍珠步摇晃出细碎的光。她看着熊瑶嘴里塞满梅子,裙摆还沾着方才翻墙的草屑。
熊瑶突然把书往桌上一摔,墨汁溅在熊少卿的龙袍上:“凭什么谢矜寒的女儿能去巡防营练刀,我就得读这些破书?”
话音未落,就被柳寒月揪住了耳朵:“昨日是谁在坤安殿,把太后的玉如意碰掉了还嘴硬?”
熊少卿看着熊瑶涨红的脸,忽然想起熊雨洁在绝笔信中的嘱托:“别让瑶儿像我一样活在阴影里。”
那时她展开那封泛黄的信笺,熊雨洁清秀的字迹在阳光下浮动:“瑶儿若问起生母,便说她去了极远的地方种树。”
“明日跟我去刑狱司。”熊少卿突然开口,看着熊瑶瞬间瞪大的眼睛,“你写的《宽刑疏》漏洞百出,得亲眼看看何为刑罚失当 。”
她想起前日熊瑶偷偷把御膳房的点心分给扫洒太监,那孩子藏在宽大袖袍里的手,还留着被柳寒月罚抄时磨出的茧。
更鼓敲过三更,熊瑶揉着发酸的手腕,看见熊少卿的书房还亮着灯。她扒着门缝望去,只见柳寒月正替熊少卿梳理长发,两人低声说着什么,偶尔传来轻笑。
桌上放着她白天弄污的龙袍,柳寒月已经细细绣上了新的竹纹。
“在看什么?”熊少卿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熊瑶吓得转身,却被塞进一个暖手炉。
她望着两位母亲鬓角的微霜,忽然想起《商君书》里那句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却怎么也说不出口,只闷闷地说:“明日刑狱司,我要带烧鸡。”
柳寒月轻笑出声,熊少卿故作郑重:“准了。”
宫墙外的梧桐沙沙作响,熊瑶望着两位母亲交叠的身影,忽然明白那些严厉的斥责、罚抄的深夜,原是比青梅更甜的守护。
而她肩上的龙纹披风,终有一日会换成真正的皇袍,只是此刻,她更想偷偷把母后新做的梅花酥,塞进母皇的奏折堆里。
熊瑶及笄那日,紫宸殿的铜鹤香炉飘出龙脑香,与她鬓边新插的白玉簪相得益彰。
熊少卿将檀木匣放在她面前时,匣盖上烫金的 “虞”字在烛火下泛着暗芒,那是虞国皇室特有的徽记,比她见过的任何器物都更显沉重。
“打开吧,这是你生母留给你的。”熊少卿的指尖划过匣面。
柳寒月轻轻握住熊瑶攥紧的拳头,替她展开颤抖的手指:“她走之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
匣内的信笺用素绢制成,边缘处可见细密的针脚。
熊瑶一眼就认出那是母亲的字迹,喉头瞬间哽住。记忆如潮水涌来:丞相府的冬夜,母亲用冻裂的手将最后半块饼塞进她嘴里。
陆明浩打骂时,母亲把她死死护在身下,还有临别前那个混乱的夜晚,母亲决绝离去的背影。
“瑶儿吾女:当你读此信时,娘已与仇人同归于尽。犹记你五岁生辰,我偷偷给你煮了碗面,你非要分我一半……”
熊瑶的泪水砸在信笺上,晕开“生辰”二字。她想起那个被管家婆打翻的粗瓷碗,面汤洒在地上,母亲却笑着说“没关系,瑶瑶先吃”。
信中那句:“你外祖熊屹山逼我杀你少卿姨母,吾宁焚宫而死,亦不做此等禽兽事。”
让她浑身颤抖,原来母亲最后的烈火,烧尽的不只是仇人,更是一个母亲对女儿最深沉的守护。
“她从未想过放弃你。”熊少卿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哽咽,展开另一幅残破的锦帕,上面用血线绣着半朵枯萎的梅花。
柳寒月替熊瑶擦去泪水,拿出一枚烧得变形的银锁:“这是你出生时,她用自己的金步摇熔了打的,锁面上的 “瑶”字,是她亲手刻的。”
银锁的温度透过掌心传来,熊瑶忽然想起小时候偷偷藏在袖中的半块饼,那是母亲省下的唯一口粮。
“她总说,瑶瑶要像青梧树一样,再大的火也烧不死。”
熊少卿声音沙哑,将熊雨洁的公主印玺放在她掌心,印纽上的蟠龙纹已被大火烧得斑驳,”这些年你总问,为什么母亲选择离开。现在你明白了吗?”
熊瑶紧紧攥住信笺,记忆中母亲最后的笑容与眼前的字迹重叠。她想起初到熊少卿身边时,总是半夜哭醒,是柳寒月抱着她哼摇篮曲。
想起第一次在朝堂上发表见解,熊少卿眼中欣慰的泪光。原来那些严厉的教导、温柔的抚慰,都是两位母亲在用自己的方式,完成熊雨洁未尽的守护。
熊瑶站起身,手中的信笺带着岁月的温度,也带着母亲的气息。“我想把这些,都供在太庙。”
她转身时,眼中已没有悲伤,只有坚定的光:“我要让娘知道,她的女儿不仅活下来了,还要让天下像她一样的女子,都能挺直腰杆活下去。”
柳寒月将修补好的粉色小袄披在她肩上,那是熊瑶幼时熊雨洁亲手缝制的,袖口细密的针脚里,藏着跨越生死的爱。
熊少卿轻轻揽住熊瑶的肩:“这天下,以后就看你的了。”
次日清晨,熊瑶将信笺、锦帕与印玺郑重放入太庙祭台。第一缕阳光穿透窗棂,照亮信末那句“吾女当如青梧,焚尽亦生”。
她抚摸着信笺边缘,终于明白,自己的生命里从来都不只有一个母亲。
熊雨洁用生命护她周全,熊少卿用权谋为她荡平荆棘,柳寒月用温柔教她心怀苍生。这三重母爱交织的力量,终将让她在这片土地上,长成最挺拔的青梧。
虽是春季,却暑气渐盛。午后,熊少卿用镇纸压平熊瑶的策论,狼毫笔在“西域互市需设流民安置司”一句下画了道粗线。
柳寒月递过冰镇酸梅汤,发间的荷花簪子蹭过她肩膀。
“这以商养农的法子,倒有几分你当年的影子。”
柳寒月指尖划过“通商不忘桑梓”的批注,窗外的蝉鸣突然拔高,正合她话音里的笑意:“昨儿她还偷塞给我张条子,说要在御花园试种胡麻。”
熊少卿“嗯”了声,目光落在策论末尾熊瑶画的小简笔画,歪歪扭扭的骆驼队旁,还蹲着只啃草的兔子。
“让她下月主持朝会,”笔尖顿在"需防奸商囤货"处,“就从互市案入手。”
柳寒月忽然放下茶盏,竹帘缝隙漏进的阳光在她眼底碎成金箔:“下月十五后,咱们去江南吧。”
她拨弄着熊少卿腰间的结发香囊:“听说今年的荷花开得早。”
熊少卿抬眼,正看见她耳尖泛红的模样。案头的沙漏沙沙作响,将多年前泛舟的片段都漏进时光里。
“准了。”她故意沉下声,却在柳寒月笑出声时,偷偷勾住她垂落的发丝,“但得先过太后那关。”
叶瑾瑜正在坤安殿筛绿豆糕粉,银发上的珍珠抹额随着动作轻晃。
“去罢去罢,”她将刚脱模的梅花糕递给熊瑶,看着孙女眼馋的模样笑出皱纹,“哀家这儿有瑶瑶陪着,还能多活几年。”
更深露重,熊少卿替柳寒月掖好被角,指尖触到她肩背淡淡的红痕,那是方才玉鞭擦过的印记,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殿外传来换岗的梆子声,柳寒月忽然翻了个身,将脸埋进她怀里,发间的步摇蹭得她下颌发痒。
“明日早朝……”柳寒月的声音带着睡意,“记得把西域进贡的琉璃盏赏给谢矜寒,赛妮娜可能会喜欢。”
熊少卿 “嗯”了一声,望着帐顶绣的并蒂莲纹,想起白日里四对新人的红妆。而属于她们的夜晚,却总藏着龙袍下不为人知的温柔。
就像这玉鞭,既能是朝堂上的威仪,也能化作枕边缠绕的情丝,在岁月里,织成比万里河山更坚实的依靠。
(正文完)
作者有话说:
到这里正文完结,这文是我去年写的,一直存稿,因为是第一个文,害怕更新压力,不想断更,所以硬是全文存稿再发的。
写的时候,遇到的困难很多,直到现在,我依然不满意,但是却无从改起,因为问题太多。
只能让这个作品留在这儿,成为黑历史。
可虽然是这样,这篇文也承载着我的心血,是我未说出口的表白,心心念念的那个人,爱在心,口难开。
就以这个文作为纪念
ps:番外不定期掉落
第135章 微服私访故地重游,同心共育继承国祚
暮春的阳光透过紫宸殿的雕花窗棂,在熊瑶的《治平要略》上投下斑驳竹影。
她咬着朱笔杆,望着御案上柳寒月亲手摆的青梅,忽然用镇纸敲了敲桌案:“母皇,这西域通商策写得像老太婆裹脚布。”
熊少卿正在批阅奏折的手顿了顿,狼毫笔在宣纸上洇出墨点。她抬眼时,正看见熊瑶把脚翘在矮榻上,玉色裙摆扫过满地卷轴,那是她今早故意散了满地的《商君书》。
“过来。”她故意沉下声,却在熊瑶蹭到身边时,偷偷替她掖好散开的腰带。
“又想挨板子?”柳寒月端着蜜渍青梅走进来,发间的珍珠步摇晃出细碎的光。她看着熊瑶嘴里塞满梅子,裙摆还沾着方才翻墙的草屑。
熊瑶突然把书往桌上一摔,墨汁溅在熊少卿的龙袍上:“凭什么谢矜寒的女儿能去巡防营练刀,我就得读这些破书?”
话音未落,就被柳寒月揪住了耳朵:“昨日是谁在坤安殿,把太后的玉如意碰掉了还嘴硬?”
熊少卿看着熊瑶涨红的脸,忽然想起熊雨洁在绝笔信中的嘱托:“别让瑶儿像我一样活在阴影里。”
那时她展开那封泛黄的信笺,熊雨洁清秀的字迹在阳光下浮动:“瑶儿若问起生母,便说她去了极远的地方种树。”
“明日跟我去刑狱司。”熊少卿突然开口,看着熊瑶瞬间瞪大的眼睛,“你写的《宽刑疏》漏洞百出,得亲眼看看何为刑罚失当 。”
她想起前日熊瑶偷偷把御膳房的点心分给扫洒太监,那孩子藏在宽大袖袍里的手,还留着被柳寒月罚抄时磨出的茧。
更鼓敲过三更,熊瑶揉着发酸的手腕,看见熊少卿的书房还亮着灯。她扒着门缝望去,只见柳寒月正替熊少卿梳理长发,两人低声说着什么,偶尔传来轻笑。
桌上放着她白天弄污的龙袍,柳寒月已经细细绣上了新的竹纹。
“在看什么?”熊少卿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熊瑶吓得转身,却被塞进一个暖手炉。
她望着两位母亲鬓角的微霜,忽然想起《商君书》里那句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却怎么也说不出口,只闷闷地说:“明日刑狱司,我要带烧鸡。”
柳寒月轻笑出声,熊少卿故作郑重:“准了。”
宫墙外的梧桐沙沙作响,熊瑶望着两位母亲交叠的身影,忽然明白那些严厉的斥责、罚抄的深夜,原是比青梅更甜的守护。
而她肩上的龙纹披风,终有一日会换成真正的皇袍,只是此刻,她更想偷偷把母后新做的梅花酥,塞进母皇的奏折堆里。
熊瑶及笄那日,紫宸殿的铜鹤香炉飘出龙脑香,与她鬓边新插的白玉簪相得益彰。
熊少卿将檀木匣放在她面前时,匣盖上烫金的 “虞”字在烛火下泛着暗芒,那是虞国皇室特有的徽记,比她见过的任何器物都更显沉重。
“打开吧,这是你生母留给你的。”熊少卿的指尖划过匣面。
柳寒月轻轻握住熊瑶攥紧的拳头,替她展开颤抖的手指:“她走之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
匣内的信笺用素绢制成,边缘处可见细密的针脚。
熊瑶一眼就认出那是母亲的字迹,喉头瞬间哽住。记忆如潮水涌来:丞相府的冬夜,母亲用冻裂的手将最后半块饼塞进她嘴里。
陆明浩打骂时,母亲把她死死护在身下,还有临别前那个混乱的夜晚,母亲决绝离去的背影。
“瑶儿吾女:当你读此信时,娘已与仇人同归于尽。犹记你五岁生辰,我偷偷给你煮了碗面,你非要分我一半……”
熊瑶的泪水砸在信笺上,晕开“生辰”二字。她想起那个被管家婆打翻的粗瓷碗,面汤洒在地上,母亲却笑着说“没关系,瑶瑶先吃”。
信中那句:“你外祖熊屹山逼我杀你少卿姨母,吾宁焚宫而死,亦不做此等禽兽事。”
让她浑身颤抖,原来母亲最后的烈火,烧尽的不只是仇人,更是一个母亲对女儿最深沉的守护。
“她从未想过放弃你。”熊少卿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哽咽,展开另一幅残破的锦帕,上面用血线绣着半朵枯萎的梅花。
柳寒月替熊瑶擦去泪水,拿出一枚烧得变形的银锁:“这是你出生时,她用自己的金步摇熔了打的,锁面上的 “瑶”字,是她亲手刻的。”
银锁的温度透过掌心传来,熊瑶忽然想起小时候偷偷藏在袖中的半块饼,那是母亲省下的唯一口粮。
“她总说,瑶瑶要像青梧树一样,再大的火也烧不死。”
熊少卿声音沙哑,将熊雨洁的公主印玺放在她掌心,印纽上的蟠龙纹已被大火烧得斑驳,”这些年你总问,为什么母亲选择离开。现在你明白了吗?”
熊瑶紧紧攥住信笺,记忆中母亲最后的笑容与眼前的字迹重叠。她想起初到熊少卿身边时,总是半夜哭醒,是柳寒月抱着她哼摇篮曲。
想起第一次在朝堂上发表见解,熊少卿眼中欣慰的泪光。原来那些严厉的教导、温柔的抚慰,都是两位母亲在用自己的方式,完成熊雨洁未尽的守护。
熊瑶站起身,手中的信笺带着岁月的温度,也带着母亲的气息。“我想把这些,都供在太庙。”
她转身时,眼中已没有悲伤,只有坚定的光:“我要让娘知道,她的女儿不仅活下来了,还要让天下像她一样的女子,都能挺直腰杆活下去。”
柳寒月将修补好的粉色小袄披在她肩上,那是熊瑶幼时熊雨洁亲手缝制的,袖口细密的针脚里,藏着跨越生死的爱。
熊少卿轻轻揽住熊瑶的肩:“这天下,以后就看你的了。”
次日清晨,熊瑶将信笺、锦帕与印玺郑重放入太庙祭台。第一缕阳光穿透窗棂,照亮信末那句“吾女当如青梧,焚尽亦生”。
她抚摸着信笺边缘,终于明白,自己的生命里从来都不只有一个母亲。
熊雨洁用生命护她周全,熊少卿用权谋为她荡平荆棘,柳寒月用温柔教她心怀苍生。这三重母爱交织的力量,终将让她在这片土地上,长成最挺拔的青梧。
虽是春季,却暑气渐盛。午后,熊少卿用镇纸压平熊瑶的策论,狼毫笔在“西域互市需设流民安置司”一句下画了道粗线。
柳寒月递过冰镇酸梅汤,发间的荷花簪子蹭过她肩膀。
“这以商养农的法子,倒有几分你当年的影子。”
柳寒月指尖划过“通商不忘桑梓”的批注,窗外的蝉鸣突然拔高,正合她话音里的笑意:“昨儿她还偷塞给我张条子,说要在御花园试种胡麻。”
熊少卿“嗯”了声,目光落在策论末尾熊瑶画的小简笔画,歪歪扭扭的骆驼队旁,还蹲着只啃草的兔子。
“让她下月主持朝会,”笔尖顿在"需防奸商囤货"处,“就从互市案入手。”
柳寒月忽然放下茶盏,竹帘缝隙漏进的阳光在她眼底碎成金箔:“下月十五后,咱们去江南吧。”
她拨弄着熊少卿腰间的结发香囊:“听说今年的荷花开得早。”
熊少卿抬眼,正看见她耳尖泛红的模样。案头的沙漏沙沙作响,将多年前泛舟的片段都漏进时光里。
“准了。”她故意沉下声,却在柳寒月笑出声时,偷偷勾住她垂落的发丝,“但得先过太后那关。”
叶瑾瑜正在坤安殿筛绿豆糕粉,银发上的珍珠抹额随着动作轻晃。
“去罢去罢,”她将刚脱模的梅花糕递给熊瑶,看着孙女眼馋的模样笑出皱纹,“哀家这儿有瑶瑶陪着,还能多活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