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五年,我登基了 第35节
数千栖族人瞬间吃了一颗定心丸。通加长老在时他们听长老的,如今长老不在,他们就听长老儿子了。赫连与通加长老可是亲父子,他的意思肯定就是长老的意思。
留在永宁县,一准没错!
赫连下定决心后,立马转身告诉裴杼。
裴杼也敞亮,当场带着他们去修房子。永宁县各村都有不少破旧的老房子,这里从前也都住过人,可自打胡人频繁南下,稍有积蓄的人家早就搬走了,这屋子也空出来不少。再有便是阖家为胡人所害,房子也空了下来。
当然,仅靠这些空房还不够,裴杼准备发动百姓在周边新建一些房屋。只是八千栖族人肯定不能放在一块儿,得打散了,融入到各村中间。他不希望日后还有什么栖族人、幽州人之分,不论什么种族,他们都只能有一个身份,永宁县人。
裴杼将这些情况都给赫连说明了,赫连这位老实汉子也好说话:“大人安排就是,咱们只要有个地方住就成。”
不只是赫连配合,底下的栖族人其实也是积极配合,落脚之后,他们便盼着能有自己的房子,干起活来特别卖力。
他们乖乖听话,裴杼也就好安排了。
县衙这边钱一到位,整个县都开始动了起来。反正有州衙给钱,裴杼只管比照着市价来给工钱,没多久便将房子修得差不多了。
除赫连外,裴杼还让王师爷帮他挑了几个地位颇高、为人正直的,让他们一边监工,一边负责教栖族人说汉话。语言并不是那么容易学会的,得交流才行。等房子修好了,裴杼又让他们一块儿去修路,甭管熟不熟,多在一块儿干几天活就熟悉了。
赠春坊通外县的那条路早就得修,只是一直没有足够的人手,如今多了栖族人,正好解决了工荒问题。
栖族人还是头一回见到这样大的作坊,听闻里面的一小瓶香露价值好几贯,每日供不应求,众人都肃然起敬。
一小瓶都能卖这么贵,还供不应求?那这赠春坊到底能挣多少钱?
通加长老总说永宁县穷,可他们怎么觉得永宁县还可以呢?
等栖族人知道了赠春坊后,裴杼更是同他们许诺,只要女眷手脚利索且会简单的汉话,便可以去赠春坊做事。即便选不上的,也可以去山脚下采摘花木卖给赠春坊,也能有收入。
男子也一样,只要简单的沟通不成问题,日后衙门招工会率先选择他们。
茄皮紫釉已经烧制出来了,虽然工艺不是十分醇熟,但那都是早晚的事。裴杼随手又画了一个饼让赫连告知众人:“永宁县同槐县、和县即将合伙开一个窑场,这会是整个北方最大的窑场,你们好生学习汉话,学的好的,不仅可以去建窑厂、得工钱,来日说不定还能进窑场做工,每个月都能领一笔厚厚的月例钱!”
赫连深吸一口气:“像赠春坊她们一样丰厚的月钱?”
裴杼矜持地点头:“自然。”
赫连像是被一块儿天降的馅饼给砸中了,晕晕乎乎地回去了。天呐,就这样父亲还觉得永宁县不好?不好吗?他怎么觉得永宁县真是好极了。
赫连回去后,便看到几个汉话说的还不错的正跟永宁县村民坐在一块儿,全神贯注地听着对方说起裴县令是如何带领永宁县上下智斗胡人,将他们打得落荒而逃的。
就这么几次小规模战斗,反反复复说,说了半个月了还说不腻。
村民们又一次吹嘘了一遍他们心爱的裴县令,栖族人又一次从胡人被打得溃不成军的故事中汲取了安慰。
两边人内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真是讲不腻也听不腻!
赫连驻足半日,见他们说得热闹,一时不忍上前打扰。这样的生活,不正是他们逃难时所期盼的吗?
终于赶往长安城的通加长老等人如今还正在等待梁国皇帝召见,没见过这等世面的众人心中都怪不安的。面圣心里没底,但更没底的是被他们留下的族人,他们走得急,不知道族人们如今是否已经顺利在幽州安家了。
第43章 再遇
幽州繁华, 却不及长安十之二三。
通加长老等人自从进了长安城,确实长了不少见识。朱雀大街贯通南北,气势恢宏, 东西两市商贾云集,四面立邸, 再没见过哪一处比长安城还要富贵迷人了。若是栖族人能留在长安……嘶,想都不敢想。
留在幽州已经够了,想留在长安城, 无疑是比登天还要难。这念头也就只在通加长老等人心里转了转,甚至都没胆子拿出来讨论。
胡思乱想了好几日, 最终见到那位皇帝陛下时, 却是大失所望。
什么帝王之气、龙威燕颔,貌似也没感受到。对方太过年轻,不过三十多而已,总共也没同他们说上几句话, 只是略问了一下栖族情况,得知他们被胡人几乎灭族、亦没有什么财产带到梁国后, 通加长老便明显感受到这位皇帝陛下待他们冷淡了不少。
赏赐是有的,只是赏的都是些华而不实之物, 唯一有用的便是粮食了。至于私底下是否会单独赏赐给刘太守,通加长老他们便不得而知了。总而言之, 这次面圣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隆重,他们也没有受到想象中的重视。
随意便被打发了,似是可有可无一般。
宫宴过后, 通加长老心事重重地回了住处,几个随同入京的栖族长老们也不约而同地跑来他这儿说话,所提之事, 无外乎还是今日宫宴。不论是皇帝陛下还是朝中官员,都不曾对他们入住幽州一事给予明确的说明,似是而非的态度,叫人很不安心。
也不知是谁,忽然长叹了一声:“我本不想扫兴,可就如今来看,咱们想住在幽州怕是还有些难。”
通加长老也有了些许动摇,但想到族人的将来,还是坚持道:“事在人为,咱们这些日子有机会便去拜见梁国的官员,若能请动他们帮忙求情,便不枉来这一遭了。”
提起这事通加长老又不免遗憾。栖族人不富裕,他们逃难也匆忙,路上并没有带什么好东西。如今想要跟梁国官员打交道,连个像样的礼都备不齐。穷到这个份儿上,也怨不得旁人待他们可有可无了。
尚在宫中的刘太守,正好也提到了栖族人的安置问题。
如今殿中人不多,只有皇帝、左右丞相并六部尚书,这等规格的小朝会刘太守本来没有资格参加,好在他难得上京述职,破例挤了进去。提到栖族时,刘太守也没帮其隐瞒:“栖族虽归顺我朝,可心思却挺大,一直惦记着带领族人在幽州城内定居。”
齐霆坐在上首,听到这话,轻蔑的笑意一闪即逝:“如今那八千人在何方?”
“还留在永宁县。”
齐霆颔首,对刘岱的安排还算满意。幽州作为梁国抵御北方民族的重要屏障,不容有失。将这群人留在永宁县,无疑是最好不过了。可近来永宁县这三个字眼儿,常在齐霆耳边出现,前些日子在京城风靡一时的香胰子跟香露便是永宁县产的,宫中妃嫔甚爱之,叫齐霆想不记住都难,他问道:“前两次击败胡人的也是那永宁县的县令吧,叫什么来着?”
“叫裴杼。”刘岱忙道。
“裴家?”齐霆转着手上的扳指,裴家从前那位家主还曾为王太傅求过情,更对沈将时跟江舟的死惋惜至极。若非那位死了心要触齐霆的霉头,裴家也不会被牵连。
吏部尚书知道陛下在想什么,京城中各家都多少有点姻亲关系,他的岳母便是裴家的外嫁女,是以帮着解释了一句:“这位裴县令只是裴家的旁支,与主家关系甚远,当初刑部查了这么久,也未曾在这位身上查出点什么。”
刑部尚书撇了他一眼,很不情愿地出来说了一句:“那小子年轻,确实没犯过错。”
之所以将他贬去永宁县,也是做给陛下看的,只是将那小子送去永宁县似乎是屈才了。
既无错处,跟裴家关系也淡,齐霆便没准备再动手,只看向刘岱:“刘爱卿瞧着,这位裴县令如何?”
刘岱心中升起警惕,忙道:“此人危难之际略有几分急智,但总的来说能力平平,不过常人而已。”
齐霆不客气地笑了一声,刘岱这个老东西,为了不叫底下人出头什么话都能说得出来。
灭了从前陪他走上来的臣子后,齐霆手头正缺一把刀,一把指哪儿便能砍到哪儿的刀。看刘岱这样子便知那裴杼有些能耐,先盯着,若裴杼当真能将永宁县经营得风生水起,将他调回京城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此事不急,先叫他在刘岱手里吃些苦头,待日后回来,才能越发对自己死心塌地。
齐霆又给了永宁县一笔恩赏,并让刘岱密切关注裴杼。
至于刘岱是否因此记恨上裴杼,那便不是齐霆该考虑的。
另外则是通加长老等人的安排,鉴于这群人一直想留在幽州,齐霆便索性给他在幽州留了一个七品的小官之位,剩下三位长老分别塞在了槐县、和县跟庐县,他们不是想去富贵地方么,如今算是全了他们的意,想必也没什么不满了。再者,几个刺儿头各自分开,还能少蛊.惑点留在永宁县的栖族人。
齐霆手底下不仅缺文臣,更缺武将,边境的战乱一直没停过,难得幽州还能稳到如今。齐霆对幽州唯一的指望便是稳,最好永远不要生乱。
待通加长老等人得知这个意外之喜时,刘岱已经准备启程离开了。
众人都没想到自己还能做官,一时喜不自胜,都想要亲自拜谢齐霆一番。可惜朝廷也没给他们机会,刘岱更是直接催促他们收拾东西回幽州。
通加长老没再坚持,甚至还开始反思,难不成是他们错怪了皇帝陛下?他们几位长老各自有了官身,想来是皇帝陛下开恩,将八千族人拆成了几份,许他们在幽州与另三县安家。虽然分开并非是他的本意,但只要能去富贵地方,他们还有什么好不满的呢?
临走时,几位长老真是心意地感慨了一句:“陛下恩德,栖族人将世代铭记于心!”
一副要为齐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报恩模样。
刘岱:“……”
算了,还是不打破他们的妄想了,等回去后再说,自己还能多得一段时间的清静日子。
永宁县上下最近也没消停,刚安顿好了栖族人,将他们的户籍、房屋准备妥当,结果汛期就到了。每逢汛期,潮水水位便会疯涨,一旦水位控制不住,下游便会内涝成灾。
今年雨季初至,裴杼便派了人去河边时刻盯着,县衙众人也都提着心,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一处。他们去年才修了建兴渠,牛都吹出去了,若是没有点作用,那永宁县的面子里子可都丢光了。
赫连等栖族人也分外挂心,他们才在永宁县落脚,自然不希望永宁县出事。
不止是他们,余下几个县的百姓也都盯着永宁县。今年天公不作美,河道涨得厉害,携着上游的泥沙奔腾而下,看得人心惊胆战。
“再下两日,估摸着咱们就得往山上跑了。”下游有些经验老道的农户,看到这架势连两日后往哪儿躲都想好了。
“永宁县不是修了水渠吗,当初还说可以防洪来着。”
“哎……究竟能不能防,谁又能说得准呢?”
在潮水过了警戒位时,裴杼便披着斗笠跑来了河道边。水势比他想象的还要大,裴杼沿着河边看过之后,立马下令开闸放水。之前建兴渠只放了一小半儿的水,如今正好可以用来蓄洪。
自开闸放水后,下游的水位终于不再上涨,只是裴杼还是不安心,不顾魏平劝阻,执意留在了河道边,点着火把,熬夜看守。这雨下了整整三天,到如今还依旧没完没了地往下泼,他怕夜里雨势一大,河道又不可控。
入夜后,雨势果然又大了起来。
子时过半,张县令跟文县令竟然冒雨赶了过来。见裴杼还在河道边,二人连忙上前询问情况。下午水势变缓时,他们还松了一口气,不料晚上又涨了起来,两位县令都是睡梦中被人叫醒,总觉得怪不安的,不约而同地赶来永宁县查看情况。
刚说了两句,江舟带着人来报:“大人,建兴渠的水蓄得差不多了。”
郑兴成低声咒骂一句:“该死的贼老天,这不是存心给咱们找罪受吗?”
裴杼皱起眉头,一时没说话。
文县令焦虑不已:“这可怎么好,难不成今年还要再淹一次?”
张县令也急了起来:“这若是再淹,可就不好跟百姓交代了。”
雷声轰鸣,雨幕如织,永宁县上下的目光都落在裴杼一人身上。
雨水顺着帽檐往下渗,裴杼身上早已没有一块干的地方。他拿着木棍,比划着建兴渠一带的地形。画了一会儿,裴杼骤然抬头:“将建兴渠西侧底水闸打开,将水势引向山谷中。”
江舟拧着眉头,有点疑惑:“能行吗?那条路可是不通的。万一失控,水势倒灌,整个永宁县恐怕都要被淹。”
“能的。”裴杼之前便研究过这一带的地形,他确定能行。
郑兴成张了张嘴,想要阻止,但是最终什么也没说。
江舟下意识看向王绰跟沈璎,见他二人依旧站在裴杼身边,只好认命去试试运气了。
赫连带着族人们,也都决定过去帮衬。毕竟,谁都不想刚有了家便再次无家可归。
本来江舟还想着,这水未必会按着裴杼的意思走,谁知道听从着裴杼的说法开了小闸后,建兴渠果真冲散了阻碍,淌出了一条路,冲入山谷后便四散开来,仿佛游龙入海一般。山丘处那些沟谷洼地可蓄的水量,一下子缓解了河道的压力,跑来帮忙的众人终于忍不住相拥欢呼。
他们赢了!
他们制服了洪水!
等到天明时分,雨势终于小了,又过了半个时辰,天边依稀透出来日光。
总算是放晴了。
郑兴成围着河边晃悠了半天,不得不承认,裴杼这小子还是有些厉害的。
貌似比他还要厉害一点点,只有一点点。
天明时才就地睡了一个时辰的文县令捣醒了旁边的张县令,二人抬头看了一眼天色,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可算是活过来了。抹了一把脸后,才想起来要跟裴杼道声谢。结果跑过去一看,嚯,裴杼身边挤满了人,县衙的人、永宁县的百姓、还有最近被他收服的栖族人,都快被围得水泄不通了,哪里有他们发挥的余地?
张县令拍了拍文县令:“行了,走吧,家里还有百姓要安抚呢。”
文县令一边走,一边忍不住反复回头,这个裴杼,他如今是真有几分佩服了。
留在永宁县,一准没错!
赫连下定决心后,立马转身告诉裴杼。
裴杼也敞亮,当场带着他们去修房子。永宁县各村都有不少破旧的老房子,这里从前也都住过人,可自打胡人频繁南下,稍有积蓄的人家早就搬走了,这屋子也空出来不少。再有便是阖家为胡人所害,房子也空了下来。
当然,仅靠这些空房还不够,裴杼准备发动百姓在周边新建一些房屋。只是八千栖族人肯定不能放在一块儿,得打散了,融入到各村中间。他不希望日后还有什么栖族人、幽州人之分,不论什么种族,他们都只能有一个身份,永宁县人。
裴杼将这些情况都给赫连说明了,赫连这位老实汉子也好说话:“大人安排就是,咱们只要有个地方住就成。”
不只是赫连配合,底下的栖族人其实也是积极配合,落脚之后,他们便盼着能有自己的房子,干起活来特别卖力。
他们乖乖听话,裴杼也就好安排了。
县衙这边钱一到位,整个县都开始动了起来。反正有州衙给钱,裴杼只管比照着市价来给工钱,没多久便将房子修得差不多了。
除赫连外,裴杼还让王师爷帮他挑了几个地位颇高、为人正直的,让他们一边监工,一边负责教栖族人说汉话。语言并不是那么容易学会的,得交流才行。等房子修好了,裴杼又让他们一块儿去修路,甭管熟不熟,多在一块儿干几天活就熟悉了。
赠春坊通外县的那条路早就得修,只是一直没有足够的人手,如今多了栖族人,正好解决了工荒问题。
栖族人还是头一回见到这样大的作坊,听闻里面的一小瓶香露价值好几贯,每日供不应求,众人都肃然起敬。
一小瓶都能卖这么贵,还供不应求?那这赠春坊到底能挣多少钱?
通加长老总说永宁县穷,可他们怎么觉得永宁县还可以呢?
等栖族人知道了赠春坊后,裴杼更是同他们许诺,只要女眷手脚利索且会简单的汉话,便可以去赠春坊做事。即便选不上的,也可以去山脚下采摘花木卖给赠春坊,也能有收入。
男子也一样,只要简单的沟通不成问题,日后衙门招工会率先选择他们。
茄皮紫釉已经烧制出来了,虽然工艺不是十分醇熟,但那都是早晚的事。裴杼随手又画了一个饼让赫连告知众人:“永宁县同槐县、和县即将合伙开一个窑场,这会是整个北方最大的窑场,你们好生学习汉话,学的好的,不仅可以去建窑厂、得工钱,来日说不定还能进窑场做工,每个月都能领一笔厚厚的月例钱!”
赫连深吸一口气:“像赠春坊她们一样丰厚的月钱?”
裴杼矜持地点头:“自然。”
赫连像是被一块儿天降的馅饼给砸中了,晕晕乎乎地回去了。天呐,就这样父亲还觉得永宁县不好?不好吗?他怎么觉得永宁县真是好极了。
赫连回去后,便看到几个汉话说的还不错的正跟永宁县村民坐在一块儿,全神贯注地听着对方说起裴县令是如何带领永宁县上下智斗胡人,将他们打得落荒而逃的。
就这么几次小规模战斗,反反复复说,说了半个月了还说不腻。
村民们又一次吹嘘了一遍他们心爱的裴县令,栖族人又一次从胡人被打得溃不成军的故事中汲取了安慰。
两边人内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真是讲不腻也听不腻!
赫连驻足半日,见他们说得热闹,一时不忍上前打扰。这样的生活,不正是他们逃难时所期盼的吗?
终于赶往长安城的通加长老等人如今还正在等待梁国皇帝召见,没见过这等世面的众人心中都怪不安的。面圣心里没底,但更没底的是被他们留下的族人,他们走得急,不知道族人们如今是否已经顺利在幽州安家了。
第43章 再遇
幽州繁华, 却不及长安十之二三。
通加长老等人自从进了长安城,确实长了不少见识。朱雀大街贯通南北,气势恢宏, 东西两市商贾云集,四面立邸, 再没见过哪一处比长安城还要富贵迷人了。若是栖族人能留在长安……嘶,想都不敢想。
留在幽州已经够了,想留在长安城, 无疑是比登天还要难。这念头也就只在通加长老等人心里转了转,甚至都没胆子拿出来讨论。
胡思乱想了好几日, 最终见到那位皇帝陛下时, 却是大失所望。
什么帝王之气、龙威燕颔,貌似也没感受到。对方太过年轻,不过三十多而已,总共也没同他们说上几句话, 只是略问了一下栖族情况,得知他们被胡人几乎灭族、亦没有什么财产带到梁国后, 通加长老便明显感受到这位皇帝陛下待他们冷淡了不少。
赏赐是有的,只是赏的都是些华而不实之物, 唯一有用的便是粮食了。至于私底下是否会单独赏赐给刘太守,通加长老他们便不得而知了。总而言之, 这次面圣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隆重,他们也没有受到想象中的重视。
随意便被打发了,似是可有可无一般。
宫宴过后, 通加长老心事重重地回了住处,几个随同入京的栖族长老们也不约而同地跑来他这儿说话,所提之事, 无外乎还是今日宫宴。不论是皇帝陛下还是朝中官员,都不曾对他们入住幽州一事给予明确的说明,似是而非的态度,叫人很不安心。
也不知是谁,忽然长叹了一声:“我本不想扫兴,可就如今来看,咱们想住在幽州怕是还有些难。”
通加长老也有了些许动摇,但想到族人的将来,还是坚持道:“事在人为,咱们这些日子有机会便去拜见梁国的官员,若能请动他们帮忙求情,便不枉来这一遭了。”
提起这事通加长老又不免遗憾。栖族人不富裕,他们逃难也匆忙,路上并没有带什么好东西。如今想要跟梁国官员打交道,连个像样的礼都备不齐。穷到这个份儿上,也怨不得旁人待他们可有可无了。
尚在宫中的刘太守,正好也提到了栖族人的安置问题。
如今殿中人不多,只有皇帝、左右丞相并六部尚书,这等规格的小朝会刘太守本来没有资格参加,好在他难得上京述职,破例挤了进去。提到栖族时,刘太守也没帮其隐瞒:“栖族虽归顺我朝,可心思却挺大,一直惦记着带领族人在幽州城内定居。”
齐霆坐在上首,听到这话,轻蔑的笑意一闪即逝:“如今那八千人在何方?”
“还留在永宁县。”
齐霆颔首,对刘岱的安排还算满意。幽州作为梁国抵御北方民族的重要屏障,不容有失。将这群人留在永宁县,无疑是最好不过了。可近来永宁县这三个字眼儿,常在齐霆耳边出现,前些日子在京城风靡一时的香胰子跟香露便是永宁县产的,宫中妃嫔甚爱之,叫齐霆想不记住都难,他问道:“前两次击败胡人的也是那永宁县的县令吧,叫什么来着?”
“叫裴杼。”刘岱忙道。
“裴家?”齐霆转着手上的扳指,裴家从前那位家主还曾为王太傅求过情,更对沈将时跟江舟的死惋惜至极。若非那位死了心要触齐霆的霉头,裴家也不会被牵连。
吏部尚书知道陛下在想什么,京城中各家都多少有点姻亲关系,他的岳母便是裴家的外嫁女,是以帮着解释了一句:“这位裴县令只是裴家的旁支,与主家关系甚远,当初刑部查了这么久,也未曾在这位身上查出点什么。”
刑部尚书撇了他一眼,很不情愿地出来说了一句:“那小子年轻,确实没犯过错。”
之所以将他贬去永宁县,也是做给陛下看的,只是将那小子送去永宁县似乎是屈才了。
既无错处,跟裴家关系也淡,齐霆便没准备再动手,只看向刘岱:“刘爱卿瞧着,这位裴县令如何?”
刘岱心中升起警惕,忙道:“此人危难之际略有几分急智,但总的来说能力平平,不过常人而已。”
齐霆不客气地笑了一声,刘岱这个老东西,为了不叫底下人出头什么话都能说得出来。
灭了从前陪他走上来的臣子后,齐霆手头正缺一把刀,一把指哪儿便能砍到哪儿的刀。看刘岱这样子便知那裴杼有些能耐,先盯着,若裴杼当真能将永宁县经营得风生水起,将他调回京城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此事不急,先叫他在刘岱手里吃些苦头,待日后回来,才能越发对自己死心塌地。
齐霆又给了永宁县一笔恩赏,并让刘岱密切关注裴杼。
至于刘岱是否因此记恨上裴杼,那便不是齐霆该考虑的。
另外则是通加长老等人的安排,鉴于这群人一直想留在幽州,齐霆便索性给他在幽州留了一个七品的小官之位,剩下三位长老分别塞在了槐县、和县跟庐县,他们不是想去富贵地方么,如今算是全了他们的意,想必也没什么不满了。再者,几个刺儿头各自分开,还能少蛊.惑点留在永宁县的栖族人。
齐霆手底下不仅缺文臣,更缺武将,边境的战乱一直没停过,难得幽州还能稳到如今。齐霆对幽州唯一的指望便是稳,最好永远不要生乱。
待通加长老等人得知这个意外之喜时,刘岱已经准备启程离开了。
众人都没想到自己还能做官,一时喜不自胜,都想要亲自拜谢齐霆一番。可惜朝廷也没给他们机会,刘岱更是直接催促他们收拾东西回幽州。
通加长老没再坚持,甚至还开始反思,难不成是他们错怪了皇帝陛下?他们几位长老各自有了官身,想来是皇帝陛下开恩,将八千族人拆成了几份,许他们在幽州与另三县安家。虽然分开并非是他的本意,但只要能去富贵地方,他们还有什么好不满的呢?
临走时,几位长老真是心意地感慨了一句:“陛下恩德,栖族人将世代铭记于心!”
一副要为齐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报恩模样。
刘岱:“……”
算了,还是不打破他们的妄想了,等回去后再说,自己还能多得一段时间的清静日子。
永宁县上下最近也没消停,刚安顿好了栖族人,将他们的户籍、房屋准备妥当,结果汛期就到了。每逢汛期,潮水水位便会疯涨,一旦水位控制不住,下游便会内涝成灾。
今年雨季初至,裴杼便派了人去河边时刻盯着,县衙众人也都提着心,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一处。他们去年才修了建兴渠,牛都吹出去了,若是没有点作用,那永宁县的面子里子可都丢光了。
赫连等栖族人也分外挂心,他们才在永宁县落脚,自然不希望永宁县出事。
不止是他们,余下几个县的百姓也都盯着永宁县。今年天公不作美,河道涨得厉害,携着上游的泥沙奔腾而下,看得人心惊胆战。
“再下两日,估摸着咱们就得往山上跑了。”下游有些经验老道的农户,看到这架势连两日后往哪儿躲都想好了。
“永宁县不是修了水渠吗,当初还说可以防洪来着。”
“哎……究竟能不能防,谁又能说得准呢?”
在潮水过了警戒位时,裴杼便披着斗笠跑来了河道边。水势比他想象的还要大,裴杼沿着河边看过之后,立马下令开闸放水。之前建兴渠只放了一小半儿的水,如今正好可以用来蓄洪。
自开闸放水后,下游的水位终于不再上涨,只是裴杼还是不安心,不顾魏平劝阻,执意留在了河道边,点着火把,熬夜看守。这雨下了整整三天,到如今还依旧没完没了地往下泼,他怕夜里雨势一大,河道又不可控。
入夜后,雨势果然又大了起来。
子时过半,张县令跟文县令竟然冒雨赶了过来。见裴杼还在河道边,二人连忙上前询问情况。下午水势变缓时,他们还松了一口气,不料晚上又涨了起来,两位县令都是睡梦中被人叫醒,总觉得怪不安的,不约而同地赶来永宁县查看情况。
刚说了两句,江舟带着人来报:“大人,建兴渠的水蓄得差不多了。”
郑兴成低声咒骂一句:“该死的贼老天,这不是存心给咱们找罪受吗?”
裴杼皱起眉头,一时没说话。
文县令焦虑不已:“这可怎么好,难不成今年还要再淹一次?”
张县令也急了起来:“这若是再淹,可就不好跟百姓交代了。”
雷声轰鸣,雨幕如织,永宁县上下的目光都落在裴杼一人身上。
雨水顺着帽檐往下渗,裴杼身上早已没有一块干的地方。他拿着木棍,比划着建兴渠一带的地形。画了一会儿,裴杼骤然抬头:“将建兴渠西侧底水闸打开,将水势引向山谷中。”
江舟拧着眉头,有点疑惑:“能行吗?那条路可是不通的。万一失控,水势倒灌,整个永宁县恐怕都要被淹。”
“能的。”裴杼之前便研究过这一带的地形,他确定能行。
郑兴成张了张嘴,想要阻止,但是最终什么也没说。
江舟下意识看向王绰跟沈璎,见他二人依旧站在裴杼身边,只好认命去试试运气了。
赫连带着族人们,也都决定过去帮衬。毕竟,谁都不想刚有了家便再次无家可归。
本来江舟还想着,这水未必会按着裴杼的意思走,谁知道听从着裴杼的说法开了小闸后,建兴渠果真冲散了阻碍,淌出了一条路,冲入山谷后便四散开来,仿佛游龙入海一般。山丘处那些沟谷洼地可蓄的水量,一下子缓解了河道的压力,跑来帮忙的众人终于忍不住相拥欢呼。
他们赢了!
他们制服了洪水!
等到天明时分,雨势终于小了,又过了半个时辰,天边依稀透出来日光。
总算是放晴了。
郑兴成围着河边晃悠了半天,不得不承认,裴杼这小子还是有些厉害的。
貌似比他还要厉害一点点,只有一点点。
天明时才就地睡了一个时辰的文县令捣醒了旁边的张县令,二人抬头看了一眼天色,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可算是活过来了。抹了一把脸后,才想起来要跟裴杼道声谢。结果跑过去一看,嚯,裴杼身边挤满了人,县衙的人、永宁县的百姓、还有最近被他收服的栖族人,都快被围得水泄不通了,哪里有他们发挥的余地?
张县令拍了拍文县令:“行了,走吧,家里还有百姓要安抚呢。”
文县令一边走,一边忍不住反复回头,这个裴杼,他如今是真有几分佩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