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殿内众人皆转眸瞧着蕴玉,谁不知她乃是宫人出身,这诗词歌赋,能看懂就不错了,还作诗?
蕴玉心中却是一喜,借着机会站直身子,多少缓解了一
些腿上的酸麻。
她目光落在那墨菊上,唇角不自觉地勾了勾,张口便道:“一朵墨菊花,开的正正好,满殿金贵人,瞧得眼发直。”
话音一落,盈婕妤便笑出声来:“容婕妤不愧是浣衣局出身,这样的诗竟也能拿的出手。”
众人哄笑一声,李淑仪掩唇道:“盈婕妤,你当人人都是你,自小便熟读诗词歌赋,容婕妤能作出此诗已是不易,你还是莫要再打趣她。”
话音未落,却听林承徽冷哼一声道:“妾却觉得,容婕妤此诗甚好,这不,人人都听明白了么。”
这话一出口,盈婕妤的笑顿时僵了半分,李淑仪面色也颇为不虞。
正要再还嘴时,却见太后扫了众人一眼,笑着摆手:“好了好了,今儿个就到此为止。花看久了也腻,哀家这把老骨头禁不起你们吵。”
众人连忙谢恩告退,只是蕴玉刚刚抬起脚,太后慈爱的声音便又传来,道:“容婕妤留下。”
蕴玉唇角一抽,面上依旧笑的如沐春风。
待众人退出,殿中寂静下来,太后才望向她,语重心长道:“你机灵伶俐,又不失礼数,是个好苗子。可这年头,光会讨人喜欢不够,还得心里头装点东西才行。”
“你瞧,就像方才,叫你作诗,你作的那是什么东西,没得叫人笑话。”
说着,她抬手,茱萸便捧上一卷金线缂丝包裹的经书。
太后含笑道:“这是《宝华经》,哀家年轻时最爱抄的一部,如今年纪大了,手不够利索,你替哀家抄一段吧。”
蕴玉心中觉得好笑,这作诗和抄经有什么干系,太后娘娘还真是连表面功夫都不愿做。
不过蕴玉面上依旧应下,接了经卷便朝一旁的软椅走,却被茱萸唤住。
便见茱萸朝着先前的绣凳颔了颔首,笑道:“容婕妤,这经要挺直脊背抄,才最是心诚。”
**
昭月宫内,檀香缥缈。
仪妃一身青色织金襦裙,一手捏了柄象牙团扇,在胸前慢悠悠晃着。
崔嬷嬷立于一旁,见她面色不虞,以为是因着今儿个慈宁宫一事,忙上前劝道:“娘娘不必放在心上,太后那边,不过是想敲打敲打蕴玉,娘娘又何必真当回事?”
仪妃掀了掀眼皮,唇角勾起抹凉薄的笑意:“放心吧嬷嬷,本宫自然不会将此事放在心上。”
“太后是个什么性子,难不成本宫还不清楚。”
“这些年来,她除了楚家和权势,还有什么看进眼过,怎可能真的喜欢一个小小的婕妤。”
说罢,她将团扇轻轻一合,月白的绢面上映着浅金纹样,在阳光下泛出淡淡流光。
“本宫在想,浣衣局那个管事嬷嬷,如何了?”
被仪妃眸光一扫,崔嬷嬷连忙垂首,压低声道:“先前娘娘吩咐的事,奴婢已然准备妥帖。圣上与太后赏下来的衣裳,都已挑了几件送进浣衣局,换线、缀珠的活计也都交代清楚了。想来今日便能将衣裳取回,待会儿老奴亲自去取。”
“好。”仪妃点头,眉心却忽地蹙了蹙,轻声道:“容婕妤那头的药,换了也有些时日了,为何她一点反应都没有?”
难不成...是那药使了效用?
崔嬷嬷略一沉吟,摇头肯定道:“先前扣了半颗药,容婕妤发作的样子不似作假,眼下许是她运气好尚未发作,又或者是...将此事瞒了下来?”
毕竟突发重疾,在这宫中可算不得好名头。
仪妃眯了眯眸子,一手抚了抚身侧的金丝靠枕,蕴玉此人心思颇多,她总觉得此事只怕没那么容易成。
崔嬷嬷轻声问:“娘娘可要传她过来探一探口风?”
仪妃敛了敛眸色,指尖在靠枕上划过,片刻后轻笑一声:“不必,待姓白的那个嬷嬷出了事,她自己就会来。”
**
与此同时,蕴玉已从太后宫中出来。
她满面春风,唇角带笑,若不是袖口的斑驳墨痕,以及裙摆上不小心蹭上的灰迹,旁人只怕要以为她方才受了太后的恩典,得意非常。
“主子真是...”藏珠跟在她身后,小声感叹,“那本宝华经可是极贵重的东西,方才太后娘娘气的脸都绿了,您怎敢...”
“那不是更好?”蕴玉挑眉,低低一笑,“太后不是想教训我么?我若写得规规矩矩,她还能挑得出什么来?这般瞎闹一通,到最后,还不是得把我赶出来?”
“您就不怕她当真罚您?”
“她若真要收拾我,何须这些弯弯绕绕?”蕴玉停下脚步,微微偏头,勾唇道“不管怎么说,她今日没想同我撕破脸。那我只要不犯大错,她就对我动不得刑。”
藏珠听得佩服,却也正欲再劝两句,忽然见远远一名小宫女急匆匆奔来,面色慌张。
蕴玉瞧着那宫人,忽然沉了脸色,原因无它,此人乃是浣衣局的宫人景文,她会来找自己,难不成...
蕴玉神色一动,迎上一步,果然便见景文似抓住救命稻草般跑至蕴玉跟前,抓住蕴玉衣袖,急声哭求道:“容婕妤...大事不好了!白嬷嬷...白嬷嬷她,她被昭月宫来的嬷嬷押走了。”
“那嬷嬷说白嬷嬷偷了仪妃娘娘衣裳上的珍珠,道是白嬷嬷手脚不干净,眼下只怕是已将人打入慎刑司了!”
第92章 风涌如今已至午膳时分,……
如今已至午膳时分,日光照在琉璃瓦上,折射出七彩金光。
宫道上,蕴玉闻言一怔,隐在袖中的五指缓缓攥紧,将掌心掐的发白。
仪妃,真是好一个仪妃。
若她所料不错,景文口中的那枚珍珠,她也曾见过,乃是昔日进贡之物。
仪妃为了彰显自己的恩宠,将其缀在了心爱衣裳的腰带处,寻常不轻易穿出来示人。
白嬷嬷在宫中侍候多年,又是浣衣局的管事嬷嬷,怎会做出这等不要命的事儿。
略一沉吟,蕴玉便知,仪妃这场戏,只怕是冲着她来的。
“是谁告的白嬷嬷?”蕴玉嗓音极轻。
到底是浣衣局的管事嬷嬷,若是无人检举,只怕崔嬷嬷也寻不来借口将人带走。
“是...是雨茜。”景文犹豫一下,眸中满是血丝,恨道:“崔嬷嬷来收衣裳时,发现没了那颗珍珠,便派人在浣衣局大肆搜证,随后雨茜就出来告发,说自个儿亲眼看着白嬷嬷将那枚珍珠从衣裳上取了下来,带进了自个儿屋里。”
“崔嬷嬷听了,便令同来的宫人跟着雨茜一道去搜了白嬷嬷的屋子,果然将那珍珠找了出来,随后...随后便是如今这情形了。”
“仪妃倒是一番好算计。”蕴玉冷笑着弯起唇角,眼中却无半点笑意。
藏珠上前一步:“主子,这会儿要不要立刻去一趟昭月宫?”
“去做什么?”蕴玉笔直立于宫道上,抬眸瞧着地上地斑驳光影,沉声道:“她既布了这个局,等的便是我去求她。”
“只是我便是去了,她也绝不会轻易放过白嬷嬷。”
景文咬唇,有些哀求道:“那白嬷嬷她...”
白嬷嬷素来面狠心慈,在宫中没少护着她们,景文实在是不愿白嬷嬷有什么好歹。
“你放心,本主绝不会不管。”蕴玉目光落在景文面上,缓了嗓音问道:“你来寻我一事,可有旁人知晓?”
景文摇摇头:“奴婢知晓此事牵连甚大,所以一人偷偷前来。”
“那就好。”蕴玉垂眸,叮嘱道:“你且先回浣衣局,暗中盯着雨茜,不管她有任何举动,你都不要打草惊蛇,只默默记在心里,切记,能留下证据的,定要留下证据。”
:.
“不拘是物证,还是人证。”
以雨茜的为人,替仪妃做了这般腌臜事,定是等不及要好处。
只要景文能抓住她的把柄,自己就有自信替白嬷嬷翻案。
景文一怔,连忙应下,转身疾去。
蕴玉站在原地片刻,方又道:“走,随我去一趟慎刑司。”
慎刑司位于宫中的东南角,地处偏僻,四周荒芜,就连外头的墙都白的发灰,尽显一片颓色。
蕴玉立在慎刑司门口,恰逢冷风从甬道间穿过,拂得人脖颈生寒。
好在慎刑司的宫人不敢让她久等,很快便有嬷嬷出来,恭敬将她请了进去。
刚一踏入院中,空气中便充斥着一股格外浓烈的霉臭味,激地蕴玉忍不住皱起眉头。
“浣衣局的白嬷嬷,在哪儿?
”
浣衣局总管嬷嬷张嬷嬷一怔,连忙回道:“主子,这罪人白氏乃是仪妃娘娘身边的崔嬷嬷亲自送来的,说是...说是要好好审一审。”
蕴玉一听,当即厉了眸色问道:“怎么,你是要告诉本主,已经对白嬷嬷用了刑?”
张嬷嬷心头一颤,连忙道:“这...白氏一来便被带去了刑房,眼下想必...”
蕴玉心中却是一喜,借着机会站直身子,多少缓解了一
些腿上的酸麻。
她目光落在那墨菊上,唇角不自觉地勾了勾,张口便道:“一朵墨菊花,开的正正好,满殿金贵人,瞧得眼发直。”
话音一落,盈婕妤便笑出声来:“容婕妤不愧是浣衣局出身,这样的诗竟也能拿的出手。”
众人哄笑一声,李淑仪掩唇道:“盈婕妤,你当人人都是你,自小便熟读诗词歌赋,容婕妤能作出此诗已是不易,你还是莫要再打趣她。”
话音未落,却听林承徽冷哼一声道:“妾却觉得,容婕妤此诗甚好,这不,人人都听明白了么。”
这话一出口,盈婕妤的笑顿时僵了半分,李淑仪面色也颇为不虞。
正要再还嘴时,却见太后扫了众人一眼,笑着摆手:“好了好了,今儿个就到此为止。花看久了也腻,哀家这把老骨头禁不起你们吵。”
众人连忙谢恩告退,只是蕴玉刚刚抬起脚,太后慈爱的声音便又传来,道:“容婕妤留下。”
蕴玉唇角一抽,面上依旧笑的如沐春风。
待众人退出,殿中寂静下来,太后才望向她,语重心长道:“你机灵伶俐,又不失礼数,是个好苗子。可这年头,光会讨人喜欢不够,还得心里头装点东西才行。”
“你瞧,就像方才,叫你作诗,你作的那是什么东西,没得叫人笑话。”
说着,她抬手,茱萸便捧上一卷金线缂丝包裹的经书。
太后含笑道:“这是《宝华经》,哀家年轻时最爱抄的一部,如今年纪大了,手不够利索,你替哀家抄一段吧。”
蕴玉心中觉得好笑,这作诗和抄经有什么干系,太后娘娘还真是连表面功夫都不愿做。
不过蕴玉面上依旧应下,接了经卷便朝一旁的软椅走,却被茱萸唤住。
便见茱萸朝着先前的绣凳颔了颔首,笑道:“容婕妤,这经要挺直脊背抄,才最是心诚。”
**
昭月宫内,檀香缥缈。
仪妃一身青色织金襦裙,一手捏了柄象牙团扇,在胸前慢悠悠晃着。
崔嬷嬷立于一旁,见她面色不虞,以为是因着今儿个慈宁宫一事,忙上前劝道:“娘娘不必放在心上,太后那边,不过是想敲打敲打蕴玉,娘娘又何必真当回事?”
仪妃掀了掀眼皮,唇角勾起抹凉薄的笑意:“放心吧嬷嬷,本宫自然不会将此事放在心上。”
“太后是个什么性子,难不成本宫还不清楚。”
“这些年来,她除了楚家和权势,还有什么看进眼过,怎可能真的喜欢一个小小的婕妤。”
说罢,她将团扇轻轻一合,月白的绢面上映着浅金纹样,在阳光下泛出淡淡流光。
“本宫在想,浣衣局那个管事嬷嬷,如何了?”
被仪妃眸光一扫,崔嬷嬷连忙垂首,压低声道:“先前娘娘吩咐的事,奴婢已然准备妥帖。圣上与太后赏下来的衣裳,都已挑了几件送进浣衣局,换线、缀珠的活计也都交代清楚了。想来今日便能将衣裳取回,待会儿老奴亲自去取。”
“好。”仪妃点头,眉心却忽地蹙了蹙,轻声道:“容婕妤那头的药,换了也有些时日了,为何她一点反应都没有?”
难不成...是那药使了效用?
崔嬷嬷略一沉吟,摇头肯定道:“先前扣了半颗药,容婕妤发作的样子不似作假,眼下许是她运气好尚未发作,又或者是...将此事瞒了下来?”
毕竟突发重疾,在这宫中可算不得好名头。
仪妃眯了眯眸子,一手抚了抚身侧的金丝靠枕,蕴玉此人心思颇多,她总觉得此事只怕没那么容易成。
崔嬷嬷轻声问:“娘娘可要传她过来探一探口风?”
仪妃敛了敛眸色,指尖在靠枕上划过,片刻后轻笑一声:“不必,待姓白的那个嬷嬷出了事,她自己就会来。”
**
与此同时,蕴玉已从太后宫中出来。
她满面春风,唇角带笑,若不是袖口的斑驳墨痕,以及裙摆上不小心蹭上的灰迹,旁人只怕要以为她方才受了太后的恩典,得意非常。
“主子真是...”藏珠跟在她身后,小声感叹,“那本宝华经可是极贵重的东西,方才太后娘娘气的脸都绿了,您怎敢...”
“那不是更好?”蕴玉挑眉,低低一笑,“太后不是想教训我么?我若写得规规矩矩,她还能挑得出什么来?这般瞎闹一通,到最后,还不是得把我赶出来?”
“您就不怕她当真罚您?”
“她若真要收拾我,何须这些弯弯绕绕?”蕴玉停下脚步,微微偏头,勾唇道“不管怎么说,她今日没想同我撕破脸。那我只要不犯大错,她就对我动不得刑。”
藏珠听得佩服,却也正欲再劝两句,忽然见远远一名小宫女急匆匆奔来,面色慌张。
蕴玉瞧着那宫人,忽然沉了脸色,原因无它,此人乃是浣衣局的宫人景文,她会来找自己,难不成...
蕴玉神色一动,迎上一步,果然便见景文似抓住救命稻草般跑至蕴玉跟前,抓住蕴玉衣袖,急声哭求道:“容婕妤...大事不好了!白嬷嬷...白嬷嬷她,她被昭月宫来的嬷嬷押走了。”
“那嬷嬷说白嬷嬷偷了仪妃娘娘衣裳上的珍珠,道是白嬷嬷手脚不干净,眼下只怕是已将人打入慎刑司了!”
第92章 风涌如今已至午膳时分,……
如今已至午膳时分,日光照在琉璃瓦上,折射出七彩金光。
宫道上,蕴玉闻言一怔,隐在袖中的五指缓缓攥紧,将掌心掐的发白。
仪妃,真是好一个仪妃。
若她所料不错,景文口中的那枚珍珠,她也曾见过,乃是昔日进贡之物。
仪妃为了彰显自己的恩宠,将其缀在了心爱衣裳的腰带处,寻常不轻易穿出来示人。
白嬷嬷在宫中侍候多年,又是浣衣局的管事嬷嬷,怎会做出这等不要命的事儿。
略一沉吟,蕴玉便知,仪妃这场戏,只怕是冲着她来的。
“是谁告的白嬷嬷?”蕴玉嗓音极轻。
到底是浣衣局的管事嬷嬷,若是无人检举,只怕崔嬷嬷也寻不来借口将人带走。
“是...是雨茜。”景文犹豫一下,眸中满是血丝,恨道:“崔嬷嬷来收衣裳时,发现没了那颗珍珠,便派人在浣衣局大肆搜证,随后雨茜就出来告发,说自个儿亲眼看着白嬷嬷将那枚珍珠从衣裳上取了下来,带进了自个儿屋里。”
“崔嬷嬷听了,便令同来的宫人跟着雨茜一道去搜了白嬷嬷的屋子,果然将那珍珠找了出来,随后...随后便是如今这情形了。”
“仪妃倒是一番好算计。”蕴玉冷笑着弯起唇角,眼中却无半点笑意。
藏珠上前一步:“主子,这会儿要不要立刻去一趟昭月宫?”
“去做什么?”蕴玉笔直立于宫道上,抬眸瞧着地上地斑驳光影,沉声道:“她既布了这个局,等的便是我去求她。”
“只是我便是去了,她也绝不会轻易放过白嬷嬷。”
景文咬唇,有些哀求道:“那白嬷嬷她...”
白嬷嬷素来面狠心慈,在宫中没少护着她们,景文实在是不愿白嬷嬷有什么好歹。
“你放心,本主绝不会不管。”蕴玉目光落在景文面上,缓了嗓音问道:“你来寻我一事,可有旁人知晓?”
景文摇摇头:“奴婢知晓此事牵连甚大,所以一人偷偷前来。”
“那就好。”蕴玉垂眸,叮嘱道:“你且先回浣衣局,暗中盯着雨茜,不管她有任何举动,你都不要打草惊蛇,只默默记在心里,切记,能留下证据的,定要留下证据。”
:.
“不拘是物证,还是人证。”
以雨茜的为人,替仪妃做了这般腌臜事,定是等不及要好处。
只要景文能抓住她的把柄,自己就有自信替白嬷嬷翻案。
景文一怔,连忙应下,转身疾去。
蕴玉站在原地片刻,方又道:“走,随我去一趟慎刑司。”
慎刑司位于宫中的东南角,地处偏僻,四周荒芜,就连外头的墙都白的发灰,尽显一片颓色。
蕴玉立在慎刑司门口,恰逢冷风从甬道间穿过,拂得人脖颈生寒。
好在慎刑司的宫人不敢让她久等,很快便有嬷嬷出来,恭敬将她请了进去。
刚一踏入院中,空气中便充斥着一股格外浓烈的霉臭味,激地蕴玉忍不住皱起眉头。
“浣衣局的白嬷嬷,在哪儿?
”
浣衣局总管嬷嬷张嬷嬷一怔,连忙回道:“主子,这罪人白氏乃是仪妃娘娘身边的崔嬷嬷亲自送来的,说是...说是要好好审一审。”
蕴玉一听,当即厉了眸色问道:“怎么,你是要告诉本主,已经对白嬷嬷用了刑?”
张嬷嬷心头一颤,连忙道:“这...白氏一来便被带去了刑房,眼下想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