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闻大人早就定了黄时雨的婚假日,冬月二十,也就是再上衙四十余日,她便可以归家。
然而黄时雨并不想这么早回泽禾,却遭到了简珣的反对。
他劝她乖乖听话,成亲不是小事儿,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作为简府未来的宗妇,她不能对京师的亲戚以及世交一无所知。
早点回泽禾便能早点静下心备嫁。
黄时雨在简珣跟前向来自我惯了,可大事上,尤其简珣说的没错的大事,她从不胡来。
所以她听他的。
不知道为何,她越听话简珣就越兴奋,常常会因为她不任性而抱着她亲来亲去。
对于亲昵之事,他总也要不够似的。
有时候她都有点麻了,想着干脆满足他,如了他的意,整好发现她失贞之事,然后天崩地裂,看看他打算如何处置她。
可每每到了关键时刻,他又极能忍,总是盯着她的脸色,许是从她脸上发现不了任何欢愉,就大发慈悲放了她。
这事真怨不了黄时雨,凭谁能在“死期来临”之际欢愉起来,她不当场吓晕已经算他手段高,伺候的好。
日子眨眼就翻过了三十日,这期间肃王来过六趟,每回都巧妙地出现在没有闲杂人等在场之时。当然,闻大人不算闲人,他经常当着闻大人的面出现,在闻大人眼皮底下教黄时雨作画。
闻大人也是个见多识广的,竟表现的格外冷静。
幸而肃王从未做出格的事,仿佛真的就是在单纯地教黄时雨。
这一年,姜意凝与蓝素时不时去画阁,逛遍了画阁的诗画楼,也学会了不少粗活,而黄时雨画技进步飞速,掌握了许多想也不敢想的技巧,对画道之理解达到了全新的高度。
这条路没有高人指点,还真走不下去。
不管承不承认,肃王就是她的高人,也尽到了恩师的义务。
她对肃王,从起初的防备、抗拒到完全的放松,甚至觉得他不会再伤害她了。
冬月二十,简珣亲自将黄时雨送回泽禾县衙。
黄县令与黄太太喜不自胜,早已将东厢房布置一新,充作黄时雨待嫁的闺房,此举极大地讨好了简珣。
因为简少爷主动拜了黄县令,恭敬称道“岳父”,黄太太暗自激动,料想自己便是简少爷的“岳母”了,可他似乎是忘了,竟未拜她!
与黄时雨相反的是简夫人程氏则暂时回了京师。
嫡长子成亲非同小可,作为高堂自然得亲自主持才放心,只等简珣婚后第二个月,她再返回泽禾,继续为慎远守孝,也为了从侧面回避觊觎她的男子。
备嫁的日子相比上衙有了更多时间练习画技,但也不清闲,曹妈妈为黄时雨整理了世家关系图谱,以及安国公府每一位亲戚的大致背景、年纪、特点、喜好。
这一点与民间没有太大差别,新妇都要走这遭,只不过简氏的族人太多了些,幸而简珣只让她熟悉安国公府,然而安国公府的人也不少。
黄时雨越紧张日子翻得就越快,而她的紧张落在旁人眼中竟变成了待嫁少女的近乡情怯。
与梅娘分隔两地的时光,简珣心无旁骛,控制自己不去泽禾看望她,一门心思扑在学业上。
未来有大把时光相守,可是会试、殿试不容马虎。
他的竞争对手皆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不乏年长见过大世面有大智慧者。
简珣规划的人生,每一步都精心丈量计算过,然后按部就班实现,学业、财富、女人以及未来的仕途。
目前为止,全部顺遂,往后的人生大概就是与梅娘生儿育女,在仕途上拼尽全力往上爬,孝顺阿娘教养子女。
但生育有风险,生多了对女子身体也不好,即便简家有最好的稳婆与医药调理,也不敢保证百分百安全。这种事便是放到后宫,也没有哪个御医敢拍着胸脯保证的。
所以简珣打算只与梅娘生两个孩子,无论男女。等她长大些,更成熟一些,再同她商量纳妾生庶子。
他并非贪花好色,也可以对她保证,只要两个庶子,全都抱到她膝下养着,然后就不再碰其他女人。
他也可以发誓,除了衣食无忧,绝不会投给妾室任何感情,一辈子只疼爱梅娘。
简珣以为这样就能与梅娘长相守,白头偕老。
也不是没想过梅娘会拒绝,那他一定心软,却没想到当梅娘不拒绝,才是他失去了方向的开始。
次年二月初十,京师发生了许多事,大事小事皆有,但泽禾的天空澄碧如洗。
简家迎亲的队伍吹吹打打来到了县衙门口,好不热闹,他们将在天擦黑时,将新妇抬进宣道坊简府。
入夜,宝天府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鹅毛似的,纷纷扬扬。
韩意淮在雪中走来又走去,直到黑色的羽氅白了一片。
原来真正伤心的时候反而没有眼泪,也没有愤怒。
竟是茫然的,空白的,心口仿佛被掏了一个大洞,不疼,但很冷。
他还是很想她。
他与她结束不了。
这一年,肃王真正长大了。
遗憾的是,他没能在最成熟的年纪遇见单纯又可怜而可爱的梅娘。
第67章 新婚
时下朱红象征着权利,而青绿则对应富贵,因此婚服男子穿红,女子则以青绿为主,再用红绿金三色丝线绣上繁复华丽的吉祥纹样。
黄时雨身着凤冠霞帔,青绿织金锦缎广袖长衫五十八副褶裙,每走一步,奢华与靡丽若隐若现,那是五个大绣娘并十二个小绣娘耗时近半年的心血。
而她头上的珍珠宝石金凤冠,足足镶了一百零八颗莹润的松海珠,十八颗鸽卵大小的通透宝石,脖子被压得隐隐发酸。
这是一场外人看来盛大又隆重的仪式,而黄时雨对自己的第一段婚姻只有繁琐,饥饿,焦渴,疲惫的记忆,当然也有微许的甜蜜与憧憬。
但那样不合时宜的情绪犹若一戳即破的泡沫,顷刻泯然于众。
送亲与迎亲队伍踏入城门,简珣在众人的簇拥下骑着高头大马迎接,队伍又变长一大截。
入夜,总算来到了简府,朱红色的正门打开,灯火通明,亮如白昼,数十个穿着华丽说吉祥话的亲戚仆婢鱼贯而出,全福人与媒人笑吟吟上前,分开大红织金的花轿锦帘,花轿四周还缀着桃红绣球,分外喜庆。
黄时雨迷迷瞪瞪,被她们搀扶下轿,两手藏在袖中遵照长辈的叮嘱,始终举着团扇遮面,微微垂眸,不得乱瞟乱看。
透过纨扇隐约可见一名高高的郎君来到正前方,不用猜也知是简珣,他将马鞍横在地上,请她跨过,谓之“平安”,这是金平的风俗。
左右立即为黄时雨轻提厚重的绣裙,助她抬脚迈过,众人一片抚掌叫好。
影壁前停着一辆大红织金的彩车,用来给新妇代步,其余宾客亦有代步的车舆。
黄时雨上车后被送到祠堂拜天地、高堂、对拜,接下来基本就与世隔绝,坐着彩车进了不二梅斋,在仆婢的簇拥下静坐新房。
从这一刻起她才能稍作休息,解决内急,再喝点水吃些点心,但不能用太多,至于为何不可以吃太多,黄太太和曹妈妈的意思一致,吃的太撑不方便活动,影响简珣的体验。
关于这种事,都要以男方为主,黄太太警告她不许扫了姑爷的兴,也休要哭哭啼啼,又想起黄时雨早就随简珣进京破过身,那今日洞房便不是头一遭,应该不会哭泣,但也警告她必须听贤婿的话,贤婿让她做什么她就得做什么。
黄太太只把这个姑娘当摇钱工具,况且自己也只会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于是开始传授黄时雨讨好男人的法子,千万不可端着,因为男人就喜欢下作的。
黄时雨喉咙发紧,干呕了一声。
黄太太脸都绿了。
只有姐姐黄莺枝悄悄提醒妹妹注意安全,不管是第几次都得保护自己不受伤,一旦有任何不适也要大胆说出来,身为夫君自会体谅她的难处。
黄时雨揣着手坐在床前发呆。
安谧祥和的婚房,当中一只鎏金的麒麟送子铜炉,轻烟袅袅,馨香袭人。软纱红帐,帐顶绣着瓜瓞绵延图,戏婴图,四角垂着福禄寿齐全的香囊。紫檀的桌案上高燃一对龙凤花烛,另有二十余盏造型各异的羊角明瓦灯,把个内外照的通明。
房中立着琥珀、柳儿、曹妈妈并黄家为黄时雨准备的四个陪房丫鬟,其余四个则是不二梅斋的一等丫鬟。
时下讲究聚气,不会将睡觉的内寝造太大,但外寝也就是连通内寝的房间不讲究,亦是夫妻起居的重要活动场所。
这么些丫鬟自然无法都挤进内寝的,大部分站在外面,只有琥珀和曹妈妈陪黄时雨坐在里面。
直到听见全福人的催妆诗,黄时雨才被搀扶着行至外寝,这一步是为了请丫鬟们在拔步床撒诸果,俗称撒帐。
简珣双眸明亮,毫不避讳地望着黄时雨。
然而黄时雨并不想这么早回泽禾,却遭到了简珣的反对。
他劝她乖乖听话,成亲不是小事儿,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作为简府未来的宗妇,她不能对京师的亲戚以及世交一无所知。
早点回泽禾便能早点静下心备嫁。
黄时雨在简珣跟前向来自我惯了,可大事上,尤其简珣说的没错的大事,她从不胡来。
所以她听他的。
不知道为何,她越听话简珣就越兴奋,常常会因为她不任性而抱着她亲来亲去。
对于亲昵之事,他总也要不够似的。
有时候她都有点麻了,想着干脆满足他,如了他的意,整好发现她失贞之事,然后天崩地裂,看看他打算如何处置她。
可每每到了关键时刻,他又极能忍,总是盯着她的脸色,许是从她脸上发现不了任何欢愉,就大发慈悲放了她。
这事真怨不了黄时雨,凭谁能在“死期来临”之际欢愉起来,她不当场吓晕已经算他手段高,伺候的好。
日子眨眼就翻过了三十日,这期间肃王来过六趟,每回都巧妙地出现在没有闲杂人等在场之时。当然,闻大人不算闲人,他经常当着闻大人的面出现,在闻大人眼皮底下教黄时雨作画。
闻大人也是个见多识广的,竟表现的格外冷静。
幸而肃王从未做出格的事,仿佛真的就是在单纯地教黄时雨。
这一年,姜意凝与蓝素时不时去画阁,逛遍了画阁的诗画楼,也学会了不少粗活,而黄时雨画技进步飞速,掌握了许多想也不敢想的技巧,对画道之理解达到了全新的高度。
这条路没有高人指点,还真走不下去。
不管承不承认,肃王就是她的高人,也尽到了恩师的义务。
她对肃王,从起初的防备、抗拒到完全的放松,甚至觉得他不会再伤害她了。
冬月二十,简珣亲自将黄时雨送回泽禾县衙。
黄县令与黄太太喜不自胜,早已将东厢房布置一新,充作黄时雨待嫁的闺房,此举极大地讨好了简珣。
因为简少爷主动拜了黄县令,恭敬称道“岳父”,黄太太暗自激动,料想自己便是简少爷的“岳母”了,可他似乎是忘了,竟未拜她!
与黄时雨相反的是简夫人程氏则暂时回了京师。
嫡长子成亲非同小可,作为高堂自然得亲自主持才放心,只等简珣婚后第二个月,她再返回泽禾,继续为慎远守孝,也为了从侧面回避觊觎她的男子。
备嫁的日子相比上衙有了更多时间练习画技,但也不清闲,曹妈妈为黄时雨整理了世家关系图谱,以及安国公府每一位亲戚的大致背景、年纪、特点、喜好。
这一点与民间没有太大差别,新妇都要走这遭,只不过简氏的族人太多了些,幸而简珣只让她熟悉安国公府,然而安国公府的人也不少。
黄时雨越紧张日子翻得就越快,而她的紧张落在旁人眼中竟变成了待嫁少女的近乡情怯。
与梅娘分隔两地的时光,简珣心无旁骛,控制自己不去泽禾看望她,一门心思扑在学业上。
未来有大把时光相守,可是会试、殿试不容马虎。
他的竞争对手皆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不乏年长见过大世面有大智慧者。
简珣规划的人生,每一步都精心丈量计算过,然后按部就班实现,学业、财富、女人以及未来的仕途。
目前为止,全部顺遂,往后的人生大概就是与梅娘生儿育女,在仕途上拼尽全力往上爬,孝顺阿娘教养子女。
但生育有风险,生多了对女子身体也不好,即便简家有最好的稳婆与医药调理,也不敢保证百分百安全。这种事便是放到后宫,也没有哪个御医敢拍着胸脯保证的。
所以简珣打算只与梅娘生两个孩子,无论男女。等她长大些,更成熟一些,再同她商量纳妾生庶子。
他并非贪花好色,也可以对她保证,只要两个庶子,全都抱到她膝下养着,然后就不再碰其他女人。
他也可以发誓,除了衣食无忧,绝不会投给妾室任何感情,一辈子只疼爱梅娘。
简珣以为这样就能与梅娘长相守,白头偕老。
也不是没想过梅娘会拒绝,那他一定心软,却没想到当梅娘不拒绝,才是他失去了方向的开始。
次年二月初十,京师发生了许多事,大事小事皆有,但泽禾的天空澄碧如洗。
简家迎亲的队伍吹吹打打来到了县衙门口,好不热闹,他们将在天擦黑时,将新妇抬进宣道坊简府。
入夜,宝天府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鹅毛似的,纷纷扬扬。
韩意淮在雪中走来又走去,直到黑色的羽氅白了一片。
原来真正伤心的时候反而没有眼泪,也没有愤怒。
竟是茫然的,空白的,心口仿佛被掏了一个大洞,不疼,但很冷。
他还是很想她。
他与她结束不了。
这一年,肃王真正长大了。
遗憾的是,他没能在最成熟的年纪遇见单纯又可怜而可爱的梅娘。
第67章 新婚
时下朱红象征着权利,而青绿则对应富贵,因此婚服男子穿红,女子则以青绿为主,再用红绿金三色丝线绣上繁复华丽的吉祥纹样。
黄时雨身着凤冠霞帔,青绿织金锦缎广袖长衫五十八副褶裙,每走一步,奢华与靡丽若隐若现,那是五个大绣娘并十二个小绣娘耗时近半年的心血。
而她头上的珍珠宝石金凤冠,足足镶了一百零八颗莹润的松海珠,十八颗鸽卵大小的通透宝石,脖子被压得隐隐发酸。
这是一场外人看来盛大又隆重的仪式,而黄时雨对自己的第一段婚姻只有繁琐,饥饿,焦渴,疲惫的记忆,当然也有微许的甜蜜与憧憬。
但那样不合时宜的情绪犹若一戳即破的泡沫,顷刻泯然于众。
送亲与迎亲队伍踏入城门,简珣在众人的簇拥下骑着高头大马迎接,队伍又变长一大截。
入夜,总算来到了简府,朱红色的正门打开,灯火通明,亮如白昼,数十个穿着华丽说吉祥话的亲戚仆婢鱼贯而出,全福人与媒人笑吟吟上前,分开大红织金的花轿锦帘,花轿四周还缀着桃红绣球,分外喜庆。
黄时雨迷迷瞪瞪,被她们搀扶下轿,两手藏在袖中遵照长辈的叮嘱,始终举着团扇遮面,微微垂眸,不得乱瞟乱看。
透过纨扇隐约可见一名高高的郎君来到正前方,不用猜也知是简珣,他将马鞍横在地上,请她跨过,谓之“平安”,这是金平的风俗。
左右立即为黄时雨轻提厚重的绣裙,助她抬脚迈过,众人一片抚掌叫好。
影壁前停着一辆大红织金的彩车,用来给新妇代步,其余宾客亦有代步的车舆。
黄时雨上车后被送到祠堂拜天地、高堂、对拜,接下来基本就与世隔绝,坐着彩车进了不二梅斋,在仆婢的簇拥下静坐新房。
从这一刻起她才能稍作休息,解决内急,再喝点水吃些点心,但不能用太多,至于为何不可以吃太多,黄太太和曹妈妈的意思一致,吃的太撑不方便活动,影响简珣的体验。
关于这种事,都要以男方为主,黄太太警告她不许扫了姑爷的兴,也休要哭哭啼啼,又想起黄时雨早就随简珣进京破过身,那今日洞房便不是头一遭,应该不会哭泣,但也警告她必须听贤婿的话,贤婿让她做什么她就得做什么。
黄太太只把这个姑娘当摇钱工具,况且自己也只会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于是开始传授黄时雨讨好男人的法子,千万不可端着,因为男人就喜欢下作的。
黄时雨喉咙发紧,干呕了一声。
黄太太脸都绿了。
只有姐姐黄莺枝悄悄提醒妹妹注意安全,不管是第几次都得保护自己不受伤,一旦有任何不适也要大胆说出来,身为夫君自会体谅她的难处。
黄时雨揣着手坐在床前发呆。
安谧祥和的婚房,当中一只鎏金的麒麟送子铜炉,轻烟袅袅,馨香袭人。软纱红帐,帐顶绣着瓜瓞绵延图,戏婴图,四角垂着福禄寿齐全的香囊。紫檀的桌案上高燃一对龙凤花烛,另有二十余盏造型各异的羊角明瓦灯,把个内外照的通明。
房中立着琥珀、柳儿、曹妈妈并黄家为黄时雨准备的四个陪房丫鬟,其余四个则是不二梅斋的一等丫鬟。
时下讲究聚气,不会将睡觉的内寝造太大,但外寝也就是连通内寝的房间不讲究,亦是夫妻起居的重要活动场所。
这么些丫鬟自然无法都挤进内寝的,大部分站在外面,只有琥珀和曹妈妈陪黄时雨坐在里面。
直到听见全福人的催妆诗,黄时雨才被搀扶着行至外寝,这一步是为了请丫鬟们在拔步床撒诸果,俗称撒帐。
简珣双眸明亮,毫不避讳地望着黄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