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原来吃的妓酒。
德妃的神情逐渐扭曲。
为了杜绝官场陋习,朝廷严令禁止官员狎妓。家底殷实的官宦通常蓄养美貌丫鬟解决需求,个别毒辣的则去小倌儿窠子找快乐,总之不狎妓绝对死不了人,犯不着搭上自己的仕途。
德妃弟弟却嫌弃通房丫鬟无趣,涂脂抹粉的小倌儿不是真女人,时不时跑去烟柳画舫鬼混。
这事但凡低调些,不造成恶劣影响,倒也没人揪着他不放,谁让德妃盛宠。御史台的人也不是很想为了一点破事下皇帝脸面,他们有更重要的家国大事与皇帝掰扯。
范宗仗着德妃这个姐姐,素来横行无忌,兴之所至还玩起了妓鞋行酒,把酒杯置于花魁蓝绿色的缎面绣鞋,喝得个酩酊大醉,好不风流,冷不丁冲进来一群帮闲,拳打脚踢,理由是范宗强迫花魁接客。
原来花魁早就受童员外恩惠,好吃好喝供养外宅,事情闹将起来,唯恐得罪大主顾,便一口咬定是范宗强迫的她。
童员外拍着大腿嚎啕,站守画舫外讨要说法。
范宗酒醒大半,在狐朋狗友的掩护下仓皇逃窜。偏童员外失心疯般,就与他杠上了,连德妃的名头也不好使,给多少银子也不行,一心拉着他见官。
见官是不可能见的,范宗魂飞魄散。
吵闹之间惊动武侯铺,二人当即被巡街使拿下。
德妃母亲歪在圈椅不停抹泪,“娘娘,宗儿一向敬您护您,为了您,他从不敢沾污糟事,通身就剩贪花好色一点小毛病,天杀的童员外又不是第一回知道这事儿,怎就突然发难……”
德妃不耐烦地打断了母亲的话,“让人查查,即刻回复我。”
这事儿不难查,关键在童员外。
一个员外怎会失张冒势与德妃母族叫板,显然想叫板的另有其人。
先说说德妃母族,原先不过一个小地方富户,跟随德妃鸡犬升天,全家搬来京师。皇帝为着给德妃做脸面,赐予范家的男丁不少官职,虽说都是些听起来好听的闲职,没什么实权,可也是实打实的正六品、正五品,最高的甚至达到了正四品。
所幸德妃不算糊涂,对自己父兄的满腹稻草一清二楚,便没少千叮咛万嘱咐,父兄尚知轻重,倒也没出过大错,斜刺里杀出的童员外彻底打破范家祥和的好日子。
得知童员外与简氏二房的四少爷来往密切,德妃再蠢也顿悟了。
阿娘还不知晓她羞辱责打黄画员一事,当晚就被商姑姑在太后跟前说漏嘴。
太后本来就瞧不上德妃,得知她在御花园行径,火冒三丈,即刻命她在怡德殿禁足。
如此动静显然是做给皇帝看的。
皇帝得知自然要问明因由,不问还好一问也被气懵了。
别说黄画员是安国公侄孙媳,简翰林的新妇,即便是个普通画员,德妃连罪名也不罗织,堂而皇之辱打,与祸国妖妃有何区别?
皇帝不会真正惧怕哪一个臣子,但惧怕规则。
规则是上位者用来制衡下位者的利刃,他可以师出有名针对任何人,但不能明晃晃打破规则,不啻于自毁利刃。
德妃之行径使他面临了做昏君还是明君的难题。
自知闯下大祸,德妃还没想好应对之策,娘家又传来兄长“妓鞋行酒”,与人当街争风吃醋的“好事”。
她第一次感到了害怕。
深宫之中,有皇帝的保护,她畅行无阻,深宫外人人畏惧德妃大名儿敬她母家三分,这些年,她的日子过得太顺畅,得罪的又都是门第普通的妃嫔,竟不知,当触犯真正门阀大族,许多简单的事就再也不简单了。
人家只需有名有据列个条目,就有一堆人上纲上线,架着她往火上烤。
妓鞋行酒一事闹得沸沸扬扬,连御史台的人都开始奏疏参她父兄。
偏偏没有一条是冤枉的。
德妃不怕禁足也不怕被皇帝训斥,但是害怕失去父兄,不,是害怕父兄失去官职。
自来都是树倒猢狲推,平时没少受她倾轧的妃嫔趁机添堵,德妃的日子益发不好过。
捱到廿五,她就撑不住了,脱簪跑去金銮殿,跪在皇帝跟前大哭认错,请皇帝责罚。
皇帝摸了摸这个愚蠢又可爱的小女人脑袋,“放肆,你还在禁足,竟敢跑来金銮殿。”
德妃扑在他怀中歪缠,泪如雨下,一叠声道臣妾知错了,求皇帝给她周全脸面。
多日未见,皇帝被她摇的心生荡漾,半推半就与她倒在榻上云雨一番。
皇帝也是男人,男人在温柔乡里除了某处,其他都是软的,尤其心软,最终原本打算的严惩就变成了禁足三个月,罚俸半年。
但臣子的面子不能不安抚,黄时雨因祸得福,被破格提拔为正六品诏侍,升迁之快,画署史无前例。
给足了简氏颜面。
这厢,德妃的母家动用了所有能用的关系,几番登门说和,童员外总算撤回诉状。
他们就此明白一个道理,在京师,得罪了真正世家,人家连面都不用露,他们已经乱成无头的苍蝇。
童员外对说和的人笑道:“各人有各人的难处,娘娘为难别人的心尖尖,让人无路可走,别人可不就只能为难娘娘的……”
说和的人陪着笑脸。忽然又听到了一句,童员外压低声音儿说的,“做人留一线他日好相见,没把西市新税的事揭开,已经给你们留有余地,建议范大人回去收拾干净,若是不小心被其他人赶上,那就是命了。”
范家这一夜人仰马翻。
廿二那日简珣没头没尾的一句“黄大人马上就要升官”,廿七上衙,黄时雨就接到了全新的官印玉符以及官袍金带,成为了正六品诏侍,比艺学还大一级,此后不仅能接触到更多的大人物,还可参与画署旬会。
有那么一点跻身到更高圈层的味道。
突如其来的高升,一众同僚纷纷贺喜,黄时雨如坠云里雾里,走路轻飘飘的,奉命前去闻大人廨所禀职。
姜意凝朝她挤了挤眼,蓝素不知在想什么,背对着头也未回。
黄时雨抿着笑,不敢耽搁脚步,来到闻大人门前,正欲抬手敲一敲,门扇忽然打开,小闻大人满脸讶异,望着她。
“大人先请。”黄时雨连忙侧身让路,对着闻遇欠身揖礼。
闻遇迟疑地迈出门槛,偏头看她,道:“恭喜。”
青袍金带的小姑娘恰似春日枝头的鲜花,亭亭玉立,眼波潋滟,欢喜之余一张小嘴倒很是谦逊,只道:“这都是闻大人与小闻大人对卑职的栽培,卑职方能有今日。”
闻遇未置可否,逗了她一句:“真是傻人有傻福。”
啊?黄时雨睁了睁眼睫。
闻大人不耐烦道:“黄诏侍,还不进来。”
黄时雨如梦初醒,举步就往门里钻。
闻遇慌忙后退一步,与她错身而过。
其实不退也不要紧,她那么娇小,足以穿过他与门之间的空隙。
闻大人满脸不虞,狠狠瞪了门口的闻遇一眼。
闻遇收回视线,闷头辞别。
“卑职拜见大人。”黄时雨规规矩矩朝闻大人揖礼。
闻大人说了一句“恭喜高升”,便冷着脸安排诏侍廨所的当差要务。
抬眸却见黄时雨全然沉浸在升官的喜悦中,再听她对自己说话的语气,甜美娇嫩,与面对闻遇并无二异。
年近四旬的闻道芝,不是蓝素那等小姑娘,有的是经验,静下心想了想,其实黄时雨一向老实,从无逾矩。
而闻遇亦无轻薄之态,自持且稳重,不过是多看了黄时雨一眼多说一句话,这不是很正常么……
画署初见黄时雨的男子,哪一个不闪神。
闻遇这个年纪乍见鲜花似的小姑娘流露新奇多正常,男人不都是这样。
无动于衷才可怕呢。
闻道芝不懂自己在紧张什么。
把两个清清白白的孩子想的那么糟。
心里有愧,说话的语气就止不住温和起来。
黄时雨心境澄澈透明,从未生有奇怪的心思,也就无奇怪的烦恼,浑然不觉闻大人的千回百转。
一双灼灼的美眸,晶亮动人。
闻大人噎了噎。
在闻大人廨所禀完职,从明儿开始黄时雨就是画署中最为年轻的诏侍大人。
蓝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凭什么呀?
就因为黄画员长得漂亮,背后有勋贵子弟捧着么?
她倒要看看依靠男人捧上去的最后跌的有多惨。
少奶奶升官,简府上下庆贺,尤其不二梅斋,从一等到粗使皆领了三倍月钱。
当晚,小夫妻俩在书房一起裱画闲聊。
黄时雨对简珣佩服得五体投地,“阿珣,皇帝果然升了我的官儿,你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春夜的明瓦窗微微敞开,屋内灯树上一排排蜡烛微曳,照着简珣白皙深邃的侧颜,他笑了笑,偏头看向她,“梅娘,结果比我预期的足足提前了五天。”
德妃的神情逐渐扭曲。
为了杜绝官场陋习,朝廷严令禁止官员狎妓。家底殷实的官宦通常蓄养美貌丫鬟解决需求,个别毒辣的则去小倌儿窠子找快乐,总之不狎妓绝对死不了人,犯不着搭上自己的仕途。
德妃弟弟却嫌弃通房丫鬟无趣,涂脂抹粉的小倌儿不是真女人,时不时跑去烟柳画舫鬼混。
这事但凡低调些,不造成恶劣影响,倒也没人揪着他不放,谁让德妃盛宠。御史台的人也不是很想为了一点破事下皇帝脸面,他们有更重要的家国大事与皇帝掰扯。
范宗仗着德妃这个姐姐,素来横行无忌,兴之所至还玩起了妓鞋行酒,把酒杯置于花魁蓝绿色的缎面绣鞋,喝得个酩酊大醉,好不风流,冷不丁冲进来一群帮闲,拳打脚踢,理由是范宗强迫花魁接客。
原来花魁早就受童员外恩惠,好吃好喝供养外宅,事情闹将起来,唯恐得罪大主顾,便一口咬定是范宗强迫的她。
童员外拍着大腿嚎啕,站守画舫外讨要说法。
范宗酒醒大半,在狐朋狗友的掩护下仓皇逃窜。偏童员外失心疯般,就与他杠上了,连德妃的名头也不好使,给多少银子也不行,一心拉着他见官。
见官是不可能见的,范宗魂飞魄散。
吵闹之间惊动武侯铺,二人当即被巡街使拿下。
德妃母亲歪在圈椅不停抹泪,“娘娘,宗儿一向敬您护您,为了您,他从不敢沾污糟事,通身就剩贪花好色一点小毛病,天杀的童员外又不是第一回知道这事儿,怎就突然发难……”
德妃不耐烦地打断了母亲的话,“让人查查,即刻回复我。”
这事儿不难查,关键在童员外。
一个员外怎会失张冒势与德妃母族叫板,显然想叫板的另有其人。
先说说德妃母族,原先不过一个小地方富户,跟随德妃鸡犬升天,全家搬来京师。皇帝为着给德妃做脸面,赐予范家的男丁不少官职,虽说都是些听起来好听的闲职,没什么实权,可也是实打实的正六品、正五品,最高的甚至达到了正四品。
所幸德妃不算糊涂,对自己父兄的满腹稻草一清二楚,便没少千叮咛万嘱咐,父兄尚知轻重,倒也没出过大错,斜刺里杀出的童员外彻底打破范家祥和的好日子。
得知童员外与简氏二房的四少爷来往密切,德妃再蠢也顿悟了。
阿娘还不知晓她羞辱责打黄画员一事,当晚就被商姑姑在太后跟前说漏嘴。
太后本来就瞧不上德妃,得知她在御花园行径,火冒三丈,即刻命她在怡德殿禁足。
如此动静显然是做给皇帝看的。
皇帝得知自然要问明因由,不问还好一问也被气懵了。
别说黄画员是安国公侄孙媳,简翰林的新妇,即便是个普通画员,德妃连罪名也不罗织,堂而皇之辱打,与祸国妖妃有何区别?
皇帝不会真正惧怕哪一个臣子,但惧怕规则。
规则是上位者用来制衡下位者的利刃,他可以师出有名针对任何人,但不能明晃晃打破规则,不啻于自毁利刃。
德妃之行径使他面临了做昏君还是明君的难题。
自知闯下大祸,德妃还没想好应对之策,娘家又传来兄长“妓鞋行酒”,与人当街争风吃醋的“好事”。
她第一次感到了害怕。
深宫之中,有皇帝的保护,她畅行无阻,深宫外人人畏惧德妃大名儿敬她母家三分,这些年,她的日子过得太顺畅,得罪的又都是门第普通的妃嫔,竟不知,当触犯真正门阀大族,许多简单的事就再也不简单了。
人家只需有名有据列个条目,就有一堆人上纲上线,架着她往火上烤。
妓鞋行酒一事闹得沸沸扬扬,连御史台的人都开始奏疏参她父兄。
偏偏没有一条是冤枉的。
德妃不怕禁足也不怕被皇帝训斥,但是害怕失去父兄,不,是害怕父兄失去官职。
自来都是树倒猢狲推,平时没少受她倾轧的妃嫔趁机添堵,德妃的日子益发不好过。
捱到廿五,她就撑不住了,脱簪跑去金銮殿,跪在皇帝跟前大哭认错,请皇帝责罚。
皇帝摸了摸这个愚蠢又可爱的小女人脑袋,“放肆,你还在禁足,竟敢跑来金銮殿。”
德妃扑在他怀中歪缠,泪如雨下,一叠声道臣妾知错了,求皇帝给她周全脸面。
多日未见,皇帝被她摇的心生荡漾,半推半就与她倒在榻上云雨一番。
皇帝也是男人,男人在温柔乡里除了某处,其他都是软的,尤其心软,最终原本打算的严惩就变成了禁足三个月,罚俸半年。
但臣子的面子不能不安抚,黄时雨因祸得福,被破格提拔为正六品诏侍,升迁之快,画署史无前例。
给足了简氏颜面。
这厢,德妃的母家动用了所有能用的关系,几番登门说和,童员外总算撤回诉状。
他们就此明白一个道理,在京师,得罪了真正世家,人家连面都不用露,他们已经乱成无头的苍蝇。
童员外对说和的人笑道:“各人有各人的难处,娘娘为难别人的心尖尖,让人无路可走,别人可不就只能为难娘娘的……”
说和的人陪着笑脸。忽然又听到了一句,童员外压低声音儿说的,“做人留一线他日好相见,没把西市新税的事揭开,已经给你们留有余地,建议范大人回去收拾干净,若是不小心被其他人赶上,那就是命了。”
范家这一夜人仰马翻。
廿二那日简珣没头没尾的一句“黄大人马上就要升官”,廿七上衙,黄时雨就接到了全新的官印玉符以及官袍金带,成为了正六品诏侍,比艺学还大一级,此后不仅能接触到更多的大人物,还可参与画署旬会。
有那么一点跻身到更高圈层的味道。
突如其来的高升,一众同僚纷纷贺喜,黄时雨如坠云里雾里,走路轻飘飘的,奉命前去闻大人廨所禀职。
姜意凝朝她挤了挤眼,蓝素不知在想什么,背对着头也未回。
黄时雨抿着笑,不敢耽搁脚步,来到闻大人门前,正欲抬手敲一敲,门扇忽然打开,小闻大人满脸讶异,望着她。
“大人先请。”黄时雨连忙侧身让路,对着闻遇欠身揖礼。
闻遇迟疑地迈出门槛,偏头看她,道:“恭喜。”
青袍金带的小姑娘恰似春日枝头的鲜花,亭亭玉立,眼波潋滟,欢喜之余一张小嘴倒很是谦逊,只道:“这都是闻大人与小闻大人对卑职的栽培,卑职方能有今日。”
闻遇未置可否,逗了她一句:“真是傻人有傻福。”
啊?黄时雨睁了睁眼睫。
闻大人不耐烦道:“黄诏侍,还不进来。”
黄时雨如梦初醒,举步就往门里钻。
闻遇慌忙后退一步,与她错身而过。
其实不退也不要紧,她那么娇小,足以穿过他与门之间的空隙。
闻大人满脸不虞,狠狠瞪了门口的闻遇一眼。
闻遇收回视线,闷头辞别。
“卑职拜见大人。”黄时雨规规矩矩朝闻大人揖礼。
闻大人说了一句“恭喜高升”,便冷着脸安排诏侍廨所的当差要务。
抬眸却见黄时雨全然沉浸在升官的喜悦中,再听她对自己说话的语气,甜美娇嫩,与面对闻遇并无二异。
年近四旬的闻道芝,不是蓝素那等小姑娘,有的是经验,静下心想了想,其实黄时雨一向老实,从无逾矩。
而闻遇亦无轻薄之态,自持且稳重,不过是多看了黄时雨一眼多说一句话,这不是很正常么……
画署初见黄时雨的男子,哪一个不闪神。
闻遇这个年纪乍见鲜花似的小姑娘流露新奇多正常,男人不都是这样。
无动于衷才可怕呢。
闻道芝不懂自己在紧张什么。
把两个清清白白的孩子想的那么糟。
心里有愧,说话的语气就止不住温和起来。
黄时雨心境澄澈透明,从未生有奇怪的心思,也就无奇怪的烦恼,浑然不觉闻大人的千回百转。
一双灼灼的美眸,晶亮动人。
闻大人噎了噎。
在闻大人廨所禀完职,从明儿开始黄时雨就是画署中最为年轻的诏侍大人。
蓝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凭什么呀?
就因为黄画员长得漂亮,背后有勋贵子弟捧着么?
她倒要看看依靠男人捧上去的最后跌的有多惨。
少奶奶升官,简府上下庆贺,尤其不二梅斋,从一等到粗使皆领了三倍月钱。
当晚,小夫妻俩在书房一起裱画闲聊。
黄时雨对简珣佩服得五体投地,“阿珣,皇帝果然升了我的官儿,你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春夜的明瓦窗微微敞开,屋内灯树上一排排蜡烛微曳,照着简珣白皙深邃的侧颜,他笑了笑,偏头看向她,“梅娘,结果比我预期的足足提前了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