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闻道芝知道此事却惋惜不已,殷王家的老四秀容郡主,才貌双全,冠绝殷州,闻遇竟直接回绝了。
  她气得骂道:“混账,送上门的嫩草你都不吃,我哥哥若在地下有灵,今晚就爬出来撕了你。”
  与殷王联姻,闻家便又多了一层保障,还能与当今圣上沾亲带故,百利而无一害。
  “姑母,我要去清宁县。”闻遇道。
  “那就带着媳妇一起去,多好。”闻道芝想也不想。
  “我去清宁县办差,接触大康舆图,怎能带着贴身女人。”闻遇皱眉。
  闻道芝一惊,“画署的人能画舆图?”
  “随行侍卫有一半是神策军,剩下的才是我的人。”
  原来如此。闻道芝意味深长看着他,“长久下去也不是办法,你在那边若有看得顺眼的姑娘,只要出身清白,人品可靠,门第说得过去,不管是谁姑母都替你做主。”
  闻遇借口画阁有事,急匆匆辞别。
  且说放年节前两日,黄时雨做足了心理准备,才来找闻大人登记报名。
  以她今时今日的身份,获取一份资格并不难。
  难的是她的另一重身份——别人的妻子。
  闻大人没想到黄诏侍真敢过来寻她报名,不由生出三分佩服。
  然而佩服归佩服,还是建议她慎重考虑。
  “采风少则三年多则五年,除了年纪大的女画师,没有似你这般年轻的女子参与。”
  黄时雨别在身后的手暗暗攥紧了,指甲扎进了掌心,以痛感强迫自己清醒。
  她轻声细语道:“朝廷不允许年轻女画师参与吗?”
  “这倒不是,而是她们的家族不允许,她们本人也无法舍弃安稳的人生。”闻道人平静道。
  家室和仕途,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时下容忍女子出来为官已经算宽厚人家,便是说到天上也不会有人允许妻子远赴他乡一别数年的,更何况连个孩子都未能为家族诞下的小媳妇。
  “倘若明年我的肚子依然没有动静,我的婆母因为我的身体备受煎熬,又要兼顾儿子的想法,全家都因为我的存在陷入困境,进退两难,既不能负我又不能不孝。大人,您说,如果我走了,是不是对所有人都好……”
  黄时雨笑了笑。
  第90章 此去
  关着门说了这么久的话,也不知在嘀嘀咕咕什么?蓝素余光时不时瞥向闻大人房间两扇紧闭的门,想贴近了听一听,偏偏姜意凝就在跟前,自己若鬼鬼祟祟的,少不了又要被她取笑。
  门扇倏然“吱呀”一声打开,黄时雨从屋里走出,面色如常,在蓝素疑窦丛生的注视下从容离去。
  走路的背影十分专注。
  一径拐进右边的甬道,头也不回。
  袁艺学半眯着眼立在廊下,等了半盏茶工夫,黄诏侍的身影终于映入眼帘,她连忙迈着小碎步迎上去,“黄诏侍,下官去吏部问清楚了,昨儿他们确实收到了刘画员的申状(注,离职申请),不过又让下官带了回来,说得盖上您与闻大人的印章吏部才能审核。”
  这是一名末流小官员的离任流程。
  得亏是不入流,盖几道章,吏部审核之后没有大问题通常都能通过。相较而言正七品往上的离任才麻烦呢,层层审批,最后报到皇帝跟前,皇帝准了方才算告成。
  这名千辛万苦考进画署,勤勤恳恳四年的刘画员,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突然递交申状。
  因为是藏画楼的画员,属于黄时雨的“管辖范围”,她免不掉操几番心,一来是职责所在,二来是惋惜不忍。
  上午遣人去了趟刘画员家说明申状不合理之处,下午她家就来人重新递交,来的不是旁人,正是她的夫君。刘画员夫君讲话温文尔雅,十分有礼,整个过程没啥阻碍,办得相当顺利。
  袁艺学在支摘窗后瞄了会,拐一拐黄时雨胳膊,“咱们画署又不是不给女官生孩子,足足歇一年呢,生完调养好继续上衙,他倒好,直接给媳妇递了申状。”
  女画师,抛开那些家境极为显贵特殊的不讲,大部分婚姻艰难,一旦成亲有了孩子,在各种世情的压力下,多数都会辞官回家相夫教子。
  在这里待的最久的不是和离便是寡妇。
  闻大人是后者,袁艺学是前者。
  不过袁艺学和离并非夫家不支持她做女官,相反,前夫还与有荣焉,因为女官不仅有丰厚的俸禄,说出去也体面,但袁艺学还是选择和离,皆因她前夫终日与小妾厮混,被小妾捧得不知天高地厚,吃喝无忌,饮酒无度,再加上沉湎美色,便宛如发了面的馒头似的鼓起,胖若两人。
  而她只喜欢一把细腰的男人,不仅细还得结实,最好像小闻大人那样。
  实在无法接受前夫从玉树临风的小郎君变成了猪妖,袁艺学一哭二闹三上吊硬是和离了。
  理由竟不是因为夫君偏宠,而是他变胖变丑……
  黄时雨瞠目结舌。
  可惜袁艺学的底气非寻常女子所能有。
  毕竟不是人人都有官拜正二品的大员祖父。
  今年下了一场瑞雪,冻死不少害虫幼卵,预示着大康即将迎来下一个丰年。
  而黄时雨和简珣也迎来自己的十八岁。
  两人一个会哄一个不记仇,倒也磕磕绊绊走了过来。
  谨记上回在宫城吃的教训,黄时雨等闲不敢出藏画楼半步,竭力避开接触男子的可能。
  以她对简珣的了解,盯着她的绝对不止宝络一个。恰好藏画楼的粗使婆子与女工比别处都多,倘若有心又舍得银钱,收买一两个倒不是不可能。
  这事儿他绝对做得出。
  从她无法自证也无法清楚交代那一刻,就彻底失去他的信任。
  没有人能接受背叛,简珣也不会例外,一次又一次的原谅不是不恨,只是拿她没办法。
  其实也不是全无办法杜绝后患,譬如将她关在家中,再给吏部写一份申状断她后路。反正不会有人在乎她的离任是否出自真心。
  能给予自由的人,自然也有全部收回的能力。
  说句可怕的,连她的小命都是他的。
  可那样又有什么意义……
  不是鲜活的快乐的梅娘,一切都没有意义。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从一开始就定型。
  她是他宠大的,就注定她不会从心底惧怕他,正视他,如今悔之晚矣,强行给她些颜色瞧瞧,只会适得其反。
  简珣能给黄时雨最重的惩罚也就在床上了,几乎将所有空余时间都用来陪她,让她又哭又叫,快乐到流泪。
  正是精力旺盛不知疲倦的年纪,一遍遍地挥洒雨露。
  偶尔拌嘴,也不耽误他冷着脸按住她云雨一番。
  他引领她食髓知味,体验到身为女人的美好。
  渐渐与他共沉沦。
  简珣只有黄时雨,且如此频繁同房,仍旧一无所获。
  有段时间他不得不怀疑自己,于是多番请医问药,上至御医下至民间郎中无不认定他极其康健。
  清明节后,程氏带着黄时雨再次去庙里进香,拜一拜观音。
  适龄且过门一年多没动静的正室,放在人丁兴旺的家族也相当惹眼,更何况宣道坊简府。
  这么大的门庭家业却仅剩一名男丁,莫说嫡子嫡女,便是庶出的也没有。暗中垂涎的宵小不知得要多眼红,日夜盼着,盯着。
  一般到了这种情况,谁家还在乎嫡庶,庶出再不济也比过继的强。
  简府如此凋零,不免使人怀疑简珣不能人道。
  于是,有心将贤惠庶女嫁过去做良妾的几个夫人哑火了,一句也不敢再提抬妾之事。
  程氏有苦难言。
  黄时雨抬眸望了望春明长天,空寂而澄澈,三月的微风有着青草花香,又是一年好时节。
  姐姐在信上说清宁县海风又大又糙,那里的姑娘身段窈窕修长,皮肤光滑偏黑,出门不戴帷帽晃一圈,次日立时黑一圈。
  京师的女子则不同,全都嫩白嫩白的,如水一般。
  此时,丫鬟们围在禅院的香樟树旁烧水,而黄时雨同婆母对坐蔷薇花架下饮茶,用仅次于御用甘泉的大恩寺泉泡的,甘甜从舌尖蔓延心头。
  从前,黄时雨对水没有概念,认为煮开了都是一个味儿,水就是水,无色无味。后来她尝过了用清甜泉水煮的茶煮的饭菜,彻底突破了认知。
  原来任何常见之物都有优劣之分。
  同样都是水或咸菜,简府的便是人间至味,甜水铺子的不过是用来充饥果腹。
  以至她再去喝普通的水,瞬间就尝到了苦涩,普通的小菜粗糙难以下咽。
  廉价的香膏气味刺鼻,沾上肌肤黏腻无比。
  被娇养的身体发肤瞬间就会嫌弃抵制。只是她擅于伪装,将一切不适藏得很好,不让人察觉。
  她不喜欢这样娇气的自己。
  却又无比感恩将自己养成这样的阿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