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撒谎这项技巧逼一逼才能精通,黄时雨已经长达两年没胡编乱造,张了张嘴很是不自在。
倒不如说些实话吧。
“唐太太,是这样的……”她强笑了笑,“我祖籍泽禾,在那里长大,又在京师成过亲。”
唐太太连忙坐直了身子,没想到黄时雨一开口就说起藏得“密不透风”的过往。
“大人慢慢说,我听着。”她道。
“我前夫门第显赫,我们,呃,我们性格不合,就一别两宽。”黄时雨字斟句酌道,“您也看到我生久哥儿多不容易,这孩子我打算自己养的,倘若有人向您打探什么,还望太太怜悯,切勿说漏了久哥儿。大恩大德,黄时雨必会铭记于心的。”
说着,黄时雨起身,就要对唐太太行大礼。
“使不得使不得。”唐太太箭步上前一把扶住黄时雨,“大人怎能对我一介平头百姓行礼,可要折煞我,您说的话我记着便是。呃,敢问大人前夫可是人品有过,何以怀了孩子还非要分离呢?”
三言两语哪能说得清。
黄时雨不会抹黑他,也不想让人知道他很好,免得对自己不利。
“我们,就是,突然没感情,才共同决定和离。”黄时雨两手互相攥着,静默片刻,轻声细语道,“我幼时在后娘手中长大,尝过人间疾苦,俗话说有后娘就会有后爹,我舍不得久哥儿将来像我一样,绝不会将他让于前夫家。”
“阿爹再好以后也是别人的爹,阿娘再不好,也是亲阿娘。”她幽幽道。
正堂有一架巨大的八曲屏风,始终安静坐在屏风后品茶的简珣微微睁开眼睛。
他不记得自己与她性格不合。
也从未答应和离。
分开只是她一个人的任性。
黄时雨是一个坏女人,可她说“后娘”、“后爹”时故作坚强的声音又总会令他心痛如往昔。
第96章 清醒
思及唐太太周身洋溢的善意,宽和待人的品性,无不令黄时雨感触,便借此坦然倾诉肺腑之言,相信为人父母的都能体谅则个。
只是宝珠那边就难说了。
宝珠一家子都是简府的人,如今获得良籍自然要返京投奔家人,而黄家姐妹也没什么能制衡住她的了。
回去之后,黄时雨倒是很快想开,对姐姐道:“让她走吧,整好与简允璋错开。这边的案子一时半会又结不了,少不得耽误数月,或许更长,等简允璋回京再从宝珠嘴里得知什么,至少也得一年半载。”
一年半载的时间,足够她做足准备。
事情想得挺好,宝珠也比黄家姐妹想的更好,从头至尾老实,在黄时雨的眼皮底下被“送”上回京的官船。
船身离港那一瞬,高高悬起的一颗心总算落下。
回去的路上,黄时雨深深吸了口海风,长长舒气。
正五品的官职比阿爹的正六品县令大,当“生父”这个权威至极的字眼再不能凌驾头顶,黄时雨觉得空气益发清新。
这意味着就算知道她和离,黄县令也不能拿她如何,更别提逼她嫁人或者卖给谁做妾。
黄县令如今能钳制黄时雨的手段只有一个——就是猝死。
甭管多大的官儿,怙恃一旦离世,他们都得辞官回乡守孝。
可黄县令又不是傻子,怎会为此丢掉自己小命。
在这样诸事顺遂的氛围下,黄时雨完成了采风第一幅《净檀寺春日记》,亦是她在成为大康第一女画师路上的首个成名作。
整篇闻记被编纂成册页,没有恢弘的场面也没有仙气飘飘的风景,仅以风趣又生动的工笔描绘了清宁县乡民的春日。
犹如时下流行的话本子,以画的方式表达出来,逐渐形成了画本的雏形。
如此巧思,又如此与众不同。
四月十二,黄时雨在册页上盖一个自己的小印“梅尘”,再整理包好,前去面呈闻道芝。
从自己的廨所到闻大人的廨所仅相隔一道庑廊,回字形的庑廊不止她与闻大人,也有小闻大人和其他大人。
自从婉拒闻遇,已是许久未见。
不期然偶遇,他神色温和,全然不见半分恼羞,落在她身上的目光稀松平常。
这就是成熟郎君的魅力,拿得起放得下。
黄时雨在心里赞叹,也假装忘了先前种种,恭恭敬敬给他见礼。
再抬头,赫然发现小闻大人旁边多了一个简允璋。
他是从哪里冒出的?
然而黄时雨今非昔比,养气功夫小有所成,竟能面不改色继续对简允璋也揖了一个礼,“巡按大人。”
她听见了特别轻的一声“哼笑”。
是简允璋的。
“简大人请,我们去屋里说话。”闻遇道。
简珣挑眉道:“劳烦小闻大人先行一步,下官遇到个熟人,实在不得不寒暄两句。”
黄时雨趁机告退,佯装不知他口中的“熟人”是谁。
殊不知简允璋的脸皮比她厚多了,身形一晃就拦住前路,“黄大人。”
声音从头顶飘下来,黄时雨蓦地攥紧自己双手。
闻遇脚步一滞,蹙眉看向“旁若无人”的两名下官。
“简大人还有何吩咐?”黄时雨垂眸盯着脚下的方砖。
“黄大人在对地砖讲话吗?”简珣一手负在身后。
二十岁的年轻男子,身姿高大宛若一株雪松。
与记忆中还有点儿青涩模样的少年不太一样。
他看起来更高了,肩膀也变宽了。
黄时雨抬眸扫了他一眼,复又垂着眼睫道:“大人别来无恙,请恕下官公务在身,没法与大人叙旧,告辞。”
“好。”简珣笑着侧身让开一条道,“黄大人说得有道理,下衙我再找你。”
黄时雨的神情霎时微僵,板着脸用力撞开他,加快步子穿过他故意留下的窄道。
“你,是不是故意占我便宜?”简珣轻抚手臂,满眼戏谑。
黄时雨的脸色果然更黑了。
简珣调开视线,负手走向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离开的闻遇。
没见过别人打情骂俏么?
闻遇冷冷瞥了简珣一眼,抿唇先行一步。
黄时雨又不是傻子,怎可能乖乖等着简珣下衙,再者她也不可能在县衙当差太久,送完册页就催车夫匆匆离开。
临近端午,天气一日比一日炎热,自然不用再长时间待在山顶,大部分时间都歇息在净檀寺禅院,于日出前登山,晚上日落再攀登一次。
倒不用每日晚间攀登,只在有祭祀或者庙会那日即可。
按说是酉时日落前下衙,因采风特殊性,提前半个时辰也没有人会怪罪,属于约定成俗但还未明文规定的规矩。
黄时雨心里念着久哥儿,便提前了一刻钟下衙。
主仆三人才离开禅院,行至前院的大槐树下,就被守株待兔的简珣捉了个现行。
他像是抓住了什么把柄,自来熟道:“你也不想被我告去上官那里吧?”
“你想告就告呗。”黄时雨压根就不怕他告,却怕他尾随自己发现什么端倪。
未料怕什么来什么,简允璋竟大摇大摆登上她的马车,使得本就不宽敞的空间愈加狭小,琥珀和柳儿面面相觑,迫于无奈坐去了车厢外。
简珣从未坐过如此拥挤的小车厢,他个子高,甫一坐下,膝盖便顶着黄时雨的膝盖,鼻端萦绕她柔暖体香,一时间竟有点绮思恍惚。
他定了定神,一脸淡然打量她,“你顶到我膝盖了。”
“明明是你故意顶我。”黄时雨往旁边挪了挪。
不意他也跟着挪过来,干脆坐在了她身侧,右臂随意搭在她身后的车围子上。
黄时雨有种被人揽在了怀中的错觉,又惊又慌,她猛然起身,打算挪到对面,却被他长手一伸扯进怀中。
“简允璋。”她沉声道。
“嗯?”
简珣嗅了嗅她的额头,是他喜欢的味道。
她眼眶一红,“你来清宁县莫非就是要撒癔症的?”
“不是。”简珣拥着她,鬓角轻轻蹭了蹭她,“我来办差,办好了官袍就能换成绯色,多威风,说不定还可以在这里找个媳妇。”
她问:“京师不好找?”
简珣摇了摇头,回:“京师再也找不到,大家都知道我是你的人,没有人愿意嫁给我,可是我很想媳妇,所以来清宁县碰碰运气。”
“那你就去找啊,何故来此骚扰我。”黄时雨用力去掰他的手,又怕动静太大被帘子外面的丫鬟听见,脸颊登时涨红如血。
“别人我不敢找,只认识你。”他理直气壮道。
“……?”
黄时雨设想的重逢是严肃的,体面的,万没想到简允璋根本不要脸。
从前她什么都不懂,没少受他诓骗,如今还想故技重施!
连脖子都气红了,这是要发火的前奏,简珣见好就收,连忙松开手,一脸无辜,“梅娘,这里景色真好,食物也都是你喜欢的口味,等我们老了就来这……”
倒不如说些实话吧。
“唐太太,是这样的……”她强笑了笑,“我祖籍泽禾,在那里长大,又在京师成过亲。”
唐太太连忙坐直了身子,没想到黄时雨一开口就说起藏得“密不透风”的过往。
“大人慢慢说,我听着。”她道。
“我前夫门第显赫,我们,呃,我们性格不合,就一别两宽。”黄时雨字斟句酌道,“您也看到我生久哥儿多不容易,这孩子我打算自己养的,倘若有人向您打探什么,还望太太怜悯,切勿说漏了久哥儿。大恩大德,黄时雨必会铭记于心的。”
说着,黄时雨起身,就要对唐太太行大礼。
“使不得使不得。”唐太太箭步上前一把扶住黄时雨,“大人怎能对我一介平头百姓行礼,可要折煞我,您说的话我记着便是。呃,敢问大人前夫可是人品有过,何以怀了孩子还非要分离呢?”
三言两语哪能说得清。
黄时雨不会抹黑他,也不想让人知道他很好,免得对自己不利。
“我们,就是,突然没感情,才共同决定和离。”黄时雨两手互相攥着,静默片刻,轻声细语道,“我幼时在后娘手中长大,尝过人间疾苦,俗话说有后娘就会有后爹,我舍不得久哥儿将来像我一样,绝不会将他让于前夫家。”
“阿爹再好以后也是别人的爹,阿娘再不好,也是亲阿娘。”她幽幽道。
正堂有一架巨大的八曲屏风,始终安静坐在屏风后品茶的简珣微微睁开眼睛。
他不记得自己与她性格不合。
也从未答应和离。
分开只是她一个人的任性。
黄时雨是一个坏女人,可她说“后娘”、“后爹”时故作坚强的声音又总会令他心痛如往昔。
第96章 清醒
思及唐太太周身洋溢的善意,宽和待人的品性,无不令黄时雨感触,便借此坦然倾诉肺腑之言,相信为人父母的都能体谅则个。
只是宝珠那边就难说了。
宝珠一家子都是简府的人,如今获得良籍自然要返京投奔家人,而黄家姐妹也没什么能制衡住她的了。
回去之后,黄时雨倒是很快想开,对姐姐道:“让她走吧,整好与简允璋错开。这边的案子一时半会又结不了,少不得耽误数月,或许更长,等简允璋回京再从宝珠嘴里得知什么,至少也得一年半载。”
一年半载的时间,足够她做足准备。
事情想得挺好,宝珠也比黄家姐妹想的更好,从头至尾老实,在黄时雨的眼皮底下被“送”上回京的官船。
船身离港那一瞬,高高悬起的一颗心总算落下。
回去的路上,黄时雨深深吸了口海风,长长舒气。
正五品的官职比阿爹的正六品县令大,当“生父”这个权威至极的字眼再不能凌驾头顶,黄时雨觉得空气益发清新。
这意味着就算知道她和离,黄县令也不能拿她如何,更别提逼她嫁人或者卖给谁做妾。
黄县令如今能钳制黄时雨的手段只有一个——就是猝死。
甭管多大的官儿,怙恃一旦离世,他们都得辞官回乡守孝。
可黄县令又不是傻子,怎会为此丢掉自己小命。
在这样诸事顺遂的氛围下,黄时雨完成了采风第一幅《净檀寺春日记》,亦是她在成为大康第一女画师路上的首个成名作。
整篇闻记被编纂成册页,没有恢弘的场面也没有仙气飘飘的风景,仅以风趣又生动的工笔描绘了清宁县乡民的春日。
犹如时下流行的话本子,以画的方式表达出来,逐渐形成了画本的雏形。
如此巧思,又如此与众不同。
四月十二,黄时雨在册页上盖一个自己的小印“梅尘”,再整理包好,前去面呈闻道芝。
从自己的廨所到闻大人的廨所仅相隔一道庑廊,回字形的庑廊不止她与闻大人,也有小闻大人和其他大人。
自从婉拒闻遇,已是许久未见。
不期然偶遇,他神色温和,全然不见半分恼羞,落在她身上的目光稀松平常。
这就是成熟郎君的魅力,拿得起放得下。
黄时雨在心里赞叹,也假装忘了先前种种,恭恭敬敬给他见礼。
再抬头,赫然发现小闻大人旁边多了一个简允璋。
他是从哪里冒出的?
然而黄时雨今非昔比,养气功夫小有所成,竟能面不改色继续对简允璋也揖了一个礼,“巡按大人。”
她听见了特别轻的一声“哼笑”。
是简允璋的。
“简大人请,我们去屋里说话。”闻遇道。
简珣挑眉道:“劳烦小闻大人先行一步,下官遇到个熟人,实在不得不寒暄两句。”
黄时雨趁机告退,佯装不知他口中的“熟人”是谁。
殊不知简允璋的脸皮比她厚多了,身形一晃就拦住前路,“黄大人。”
声音从头顶飘下来,黄时雨蓦地攥紧自己双手。
闻遇脚步一滞,蹙眉看向“旁若无人”的两名下官。
“简大人还有何吩咐?”黄时雨垂眸盯着脚下的方砖。
“黄大人在对地砖讲话吗?”简珣一手负在身后。
二十岁的年轻男子,身姿高大宛若一株雪松。
与记忆中还有点儿青涩模样的少年不太一样。
他看起来更高了,肩膀也变宽了。
黄时雨抬眸扫了他一眼,复又垂着眼睫道:“大人别来无恙,请恕下官公务在身,没法与大人叙旧,告辞。”
“好。”简珣笑着侧身让开一条道,“黄大人说得有道理,下衙我再找你。”
黄时雨的神情霎时微僵,板着脸用力撞开他,加快步子穿过他故意留下的窄道。
“你,是不是故意占我便宜?”简珣轻抚手臂,满眼戏谑。
黄时雨的脸色果然更黑了。
简珣调开视线,负手走向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离开的闻遇。
没见过别人打情骂俏么?
闻遇冷冷瞥了简珣一眼,抿唇先行一步。
黄时雨又不是傻子,怎可能乖乖等着简珣下衙,再者她也不可能在县衙当差太久,送完册页就催车夫匆匆离开。
临近端午,天气一日比一日炎热,自然不用再长时间待在山顶,大部分时间都歇息在净檀寺禅院,于日出前登山,晚上日落再攀登一次。
倒不用每日晚间攀登,只在有祭祀或者庙会那日即可。
按说是酉时日落前下衙,因采风特殊性,提前半个时辰也没有人会怪罪,属于约定成俗但还未明文规定的规矩。
黄时雨心里念着久哥儿,便提前了一刻钟下衙。
主仆三人才离开禅院,行至前院的大槐树下,就被守株待兔的简珣捉了个现行。
他像是抓住了什么把柄,自来熟道:“你也不想被我告去上官那里吧?”
“你想告就告呗。”黄时雨压根就不怕他告,却怕他尾随自己发现什么端倪。
未料怕什么来什么,简允璋竟大摇大摆登上她的马车,使得本就不宽敞的空间愈加狭小,琥珀和柳儿面面相觑,迫于无奈坐去了车厢外。
简珣从未坐过如此拥挤的小车厢,他个子高,甫一坐下,膝盖便顶着黄时雨的膝盖,鼻端萦绕她柔暖体香,一时间竟有点绮思恍惚。
他定了定神,一脸淡然打量她,“你顶到我膝盖了。”
“明明是你故意顶我。”黄时雨往旁边挪了挪。
不意他也跟着挪过来,干脆坐在了她身侧,右臂随意搭在她身后的车围子上。
黄时雨有种被人揽在了怀中的错觉,又惊又慌,她猛然起身,打算挪到对面,却被他长手一伸扯进怀中。
“简允璋。”她沉声道。
“嗯?”
简珣嗅了嗅她的额头,是他喜欢的味道。
她眼眶一红,“你来清宁县莫非就是要撒癔症的?”
“不是。”简珣拥着她,鬓角轻轻蹭了蹭她,“我来办差,办好了官袍就能换成绯色,多威风,说不定还可以在这里找个媳妇。”
她问:“京师不好找?”
简珣摇了摇头,回:“京师再也找不到,大家都知道我是你的人,没有人愿意嫁给我,可是我很想媳妇,所以来清宁县碰碰运气。”
“那你就去找啊,何故来此骚扰我。”黄时雨用力去掰他的手,又怕动静太大被帘子外面的丫鬟听见,脸颊登时涨红如血。
“别人我不敢找,只认识你。”他理直气壮道。
“……?”
黄时雨设想的重逢是严肃的,体面的,万没想到简允璋根本不要脸。
从前她什么都不懂,没少受他诓骗,如今还想故技重施!
连脖子都气红了,这是要发火的前奏,简珣见好就收,连忙松开手,一脸无辜,“梅娘,这里景色真好,食物也都是你喜欢的口味,等我们老了就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