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他昨晚没睡上多一会儿,天亮就起来了,扫完雪出去转了一圈。
  刚重生回来,之前的记忆有些模糊,四处转转熟悉一下,正好身上带了钱跟粮票,就买了些油条回来。
  平时个把月难吃上一回的油炸果子,姜广军买回来二斤,每人都能分到一根,没看连卢美芳脸上都露出了笑模样。
  “广军,吃完饭你是先去看你二姨父,还是去知青办找人打听打听,怎么能把红霞跟孩子们的户口落上?”姜凤淑看着姜广军问,她知道于红霞是带着病退证明回来的。
  “先去看我二姨父吧。”姜广军知道他妈想说什么。
  他二姨父快退休了,别人不知道,他妈肯定得了准信,二姨父退休后会让他接班。
  卢美芳嘴里咬着油条,眼珠转了转,看向于红霞,“二弟妹,你要回城吗?”昨天怎么没说?她还以为只是回来过年的。
  不过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回城了?事先也没跟家里商量,还是家里所有人都知道唯独瞒着她呢?
  卢美芳脸色顿时不好了,“这没工作怎么回城啊?”
  于红霞刚喂饱了欣欣,被姜广军接过去放在腿上抱着,才准备吃饭。
  听了卢美芳话她笑了笑,“当然是按照政策回城。”多余的她没解释,也不想解释,她回不回城跟卢美芳有什么关系!
  “问什么赶紧吃饭,二弟妹跟孩子们能回城是好事儿。”李广成知道是怎么回事,这几年病退回城的知青不在少数。
  卢美芳却觉得不对,老二两口子藏着掖着的,肯定是在搞事儿。
  再说于红霞跟孩子回城了,以后肯定要住在家里,那她两个女儿的房间不是没了?
  卢美芳还想再问点儿什么,结果一抬头,撇到了婆婆那张严肃得如同教导主任的脸,她吓得立马不敢吱声了。
  姜凤淑瞪了她一眼,警告道:“红霞是病退回来的,你出去少胡咧咧,晚上早点回来做饭,给红霞搭把手,别让她一个人忙乎。”
  卢美芳赶紧点头,表示不会出去乱说,下班一点早点回来做饭。
  姜凤淑这才放过她,转头又对姜广军道:“也行,先去看你二姨父,你下乡这些年他一直惦记着你呢。”
  李昌顺附和着点点头,他那位连襟是个有本事的,说不定有办法给广军也弄回城来。至于孩子们的户口,就算暂时落不上也没关系,家里养得起。
  他跟姜凤淑都是木器厂的工人,他一个月五十多,姜凤淑比他工资还高,一个月有七十多块钱。
  孩子没户口,吃不上商品粮,那就吃义价粮,现在不像头些年那么困难,粮食还是好买的,再说三个孩子都小能吃多少?大人嘴里省下几口就有了。
  于红霞默默喝着碗里的玉米糊糊,这情景她在梦里见过。
  不过又好像不太一样,姜广军扫完雪后并没有出去买油条,也没瞒着,卢美芳一问,便直接说了她病退的具体原由。
  卢美芳听完就说能帮忙,她娘家妹妹的大姑子女婿,在革委会是个小干事,有些门路,不过求人办事不能空着手。
  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他们也没多想,就把从东北带回来的蛇胆酒给了卢美芳。
  结果东西收了,事情却拖着不给办,他们又不好天天催。
  直到过完年户口也没落上,最后还是姜广军二姨父找人帮的忙,送出去的酒也要不回来了,打了水漂。
  就这卢秀芳还经常拿出来说道,好像帮了他们多大忙似的。
  可能是听过她的梦后,姜广军有了别的打算,不想走卢美芳娘家的路子,因为根本走不通,纯属就是忽悠人的。
  其实她也不是一定要回城,姜广军不太会做饭,一个人在东北她不放心。
  可自从她因为救人生病错过高考后,姜广军就一想让她回城,说她虽然留在乡下复习考上大学的可能性也很大,但姜广军不敢赌,害怕再出现什么意外。
  就像这次,如果不是救人她肯定会参加高考,只要发挥正常,多半考上大学了。
  于红霞看过别人默出来的试卷,她要考的话能过本科线的,只是她这次病势来得太凶猛,把姜广军吓坏了。
  也是恢复高考后她就没日没夜的复习,临门一脚了,却硬生生错过了,她一时急火攻心,加上七年生了三胎,身体基础又不是太好,病来如山倒,人一下子就起不来了。
  至于病退证明,是她救的一个孩子家里帮忙弄的,那孩子是家里的独苗苗,当时要是再晚上一两分钟,救上来也活不了。
  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温天气,孩子别说掉进冰窟窿里,就算在外面呆上半天也受不了,不过于红霞当时没想那么多。
  事后她想过,哪怕知道会耽误高考也会选择救人,她真没办法眼睁睁的看着两条小生命在眼前消失而不去理会,那样她即使考上大学也会后悔一辈子。
  当年她十六岁就下乡了,刚开始日子确实艰苦,近几年好多了,她跟姜广军已经习惯了乡下的生活,每年挣的工分足够分口
  粮的,年底结算时还能剩下几块钱。
  姜广军脑子又灵活,经常琢磨些生财小道,即使三个孩子了,他们家的日子也没说过不下去。
  不过要说多好也没有,他们插队的地方比较偏远,教育和医疗方面跟城里没法比,就像她这次生病,如果在城里完全可以早点去医院,而不是冰天雪地,走几十里山路,人抬到医院时都烧迷糊了。
  所以一旦抓住机会,姜广军宁愿自己留在乡下也非要让她带着孩子们回城不可,是真怕了。
  吃完饭,姜凤淑跟李昌顺上班去了。
  卢美芳没急着走,她拽住李广成,有些事情不问明白她心里刺挠。
  第4章 不出意外,姜广军今年也能回城……
  “二姨父快要退休了吧?”
  姜广军两口子嘴巴紧得跟河蚌似的,什么都不说,卢美芳只能问李广成。
  “快了吧,我也不太清楚。”李广成着急去上班,不想跟她多说。
  卢美芳却拽着他不让走,“你急什么,我话还没说完呢,二姨父是不是想让姜广军接班?”
  “不能吧?”李广成也不太确定,“二姨父还有两个侄子呢,接班的事不一定能轮到广军。”
  “那可没准,你也知道二姨父对姜广军有多好,就跟亲儿子似的,当初姜广军结婚还给过二百块钱呢!”
  卢美芳想起来就憋屈,她嫁进来这么多年也没去过二姨家几回。
  更别说钱跟好东西了,人家都直接寄给姜广军了,他们根本摸不着,同样都是外甥,差距怎么就这样大呢?
  “广军要能接二姨父班是好事,弟妹带孩子们回城,他一个人在东北不是长久之计。”李广成没多想,他有工作,并不惦记接班的事情。
  再说广军是他亲弟弟,能接班有个好工作他高兴还来不及。
  “你傻呀,姜广军接班能空着手去接吗?不得拿钱?这些年他一直在乡下,手里能有多少钱?还不是要爸妈给拿。”卢美芳恨铁不成钢,冲李广成翻了个白眼。
  公婆工资高,肯定存了不少钱。
  “不可能,我妈早说过,不会给家里任何孩子买工作,她会一碗水端平,不然广军跟三个妹妹也不会全下乡了。”李广成说的很笃定。
  他妈是特别有主见的一个人,家里事都是他妈做主,并且一旦决定的事谁都左右不了。
  当初他是运气好,赶上自来水厂招工,当了临时工,后来又通过考核转了正,不然没工作兴许也得下乡。
  “那是之前,现在你也看到了,你妈有多喜欢皓皓,为了她大孙子肯定会拿钱的。”卢美芳不想吃亏。
  她嫁过来时是带着工作的,虽然是个临时工,也强过一点嫁妆没有的于红霞。
  况且于红霞的彩礼并不比她少,再给姜广军买工作就过分了。
  “这事你别掺和,看妈怎么决定,跟咱们没关系。”李广成是老大,家里的事他最了解。
  他爸是上门女婿,这个家以后多半是广军的,不过他爸也说过,该给他们的不会全给广军,所以没什么好争的。
  他妈再如何疼孙子,也不可能拿钱给广军买工作,因为在他妈看来这是原则性问题,不能随意更改。
  不然他三个妹妹知道肯定会闹,他爸妈工资是高,那也买不来四份工作,所以干脆就都不给买,全下乡。
  李广成觉得这样最好不过,不然家里这么多孩子,给谁买工作,不给谁买工作,都不公平,想完他丢下卢美芳上班去了。
  卢美芳见他不放在心上,自己说再多也没用,就特别生气。
  她想了想,从抽屉里找出个旧信封,确认了一眼上面的地址后,叠好放到口袋里,这才急急忙忙出了门。
  她上班要迟到了,走之前还大声叮嘱两个孩子,“小玲小菊,天冷别往外面跑,在家听你们二婶的话。”
  不等两个小姑娘应声,她又对于红霞道:“二弟妹,麻烦你帮我看着两个孩子,晚上等我回来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