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从昨晚到现在她心里一直憋着口气,梦里怎么就能把日子过得那么糟心?那一点都不像她。
姜广军连忙宽慰道:“放心,过两天我就去找房子,你也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今年考不上还有明年呢,只要坚持总会考上的。”
于红霞摇头,没有压力哪来的动力?大学她是一定要考的,她不想像梦里那样一直依靠姜广军生活。
不是姜广军靠不住,她选的男人一直都很有担当,无论是梦里还是现实中下乡的这些年,不管处境多艰难姜广军都没委屈过她。
做为一个家庭主妇她比大多数女人过得幸福。
可除了柴米油盐,孩子和老公,她总还要有一点自己的追求不是?
孩子们在小隔间里玩,他们夫妻俩在客厅说悄悄话,从昨晚到现在,他们还没好好沟通过。
一天的时间,两人的心境都变了。
于红霞看着姜广军的侧脸,这男人要是不说话,表情跟她婆婆一模一样,都高冷得很。
姜广军也确实是个高傲的人,面对任何事情都不会轻易认输。
结果最后却被自己给儿子气死了,他应该很憋屈吧。
“广军,你接班的事怎么样了?”
“接班的事没什么问题,不过二姨父要九月份才退休,还得再等等。”姜广军拿的是探亲证明,时间上卡着,过完年就得回去。
“咱们一起回城有些打眼,反正就半年很快的。”他不想再让二姨父提前退休。
上辈子他回东北没多久红霞就怀孕了,怀相不好,他二姨父担心出事,就提前退休让他赶紧回来接班。
这次肯定不会了。
随后姜广军笑了笑,“媳妇,你不怕我回来接班,还像你梦里那样经常不在家,让你一个人照顾孩子?”
他们为这事吵过几次,不过吵完了日子还得继续过。
“怕有什么用?”于红霞拿眼睛瞪着他,“我都想好了,反正也不打算要老四了,我身体养养就好了,照顾三个孩子不成问题。”
梦里她是身体不好,加上老四早产,姜广军又经常出差,她一个人有些顾不过四个孩子。
尤其是皓皓,男孩子本来就比较淘气,婆婆又惯着,想要什么给什么。
很多东西太容易得到了,反而没了奋斗的目标,得过且过的不思进取。
老四呢,从小身体不好,他们做父母的自然格外心疼,总是小心翼翼的,有问题也狠不下心管教,加上卢美芳经常背地里跟孩子胡说八道。
孩子听了就信以为真,原来他不是被期盼着出生的孩子,他的出生害惨了妈妈,还连累了全家人过穷日子,没有人喜欢他。
孩子越大心思越敏感,等到他们发现的时候,已经扭转不过来了。
“广军,咱们一定要搬出去。”于红霞再次强调,一直住在婆婆家肯定不行。
不说她婆婆太溺爱皓皓,就是卢美芳也斤斤计较。早上孩子吃个鸡蛋羹就耷拉个脸不高兴,时间长了肯定要找茬干架。
于红霞倒不是怕她,卢美芳个子没她高,力气也没她大,打架肯定打不过她。
只不过还能维持表面的和睦,暂时也没必要跟她撕破脸。
不过她再敢猪油蒙心跟孩子胡说八道,于红霞铁定大嘴巴扇她。
姜广军点点头,他也想搬出去,小隔间太小,他们五口人睡一张木板拼接的床,睡觉时翻个身都费劲。
“对了媳妇,咱家还有多少钱?”
于红霞一脸疑惑地看着他,“回城之前咱俩不是一起数过吗,这才两天你就给忘了?”
说完还摸了摸他脑门,“昨晚酒喝多了,脑子烧坏了不成?”
姜广军抓过她调皮的手,放在掌心里攥着,“数完我就忘了,反正钱都在你那儿,我又不当家。”
他是真不记得了,都几十年了,现在家里有多少钱这种小事儿,他上哪能记得去。
于红霞起身进了小隔间,翻出柜子里装钱的花布包,里面是整好九百块钱,他们家的全部积蓄。她上午洗衣服时把钱装到包里了,原来是缝在棉袄里的。
“不知道买完工作再租房子够不够。”
她当着姜广军的面又数了一遍。
“我兜里还有二十块多,暂时够了,等工作的事定下来,咱们就去找房子。”
工作若是不定下来,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他爸妈怕是不会同意红霞带孩子出去租房子住。
尤其他妈那人说一不二的,红霞固执起来也挺要命,婆媳俩别再闹起来,所以工作是一定要买的。
“要不把大米卖了吧?”她跟三个孩子以后有商品粮吃,大米完全可以卖掉,黑市细粮价很高的。
“粮食不能卖,你身体不好,得多吃些细粮,别舍不得。”姜广军劝道,他媳妇总是精打细算的,什么都舍不得。
“我不是担心你回去身上没钱,其实我都想好了,孩子户口要是落不上我就跟你回东北去,虽然偏远,可至少全家人在一起。”
于红霞说着轻哼了一声,一脸决然,“反正我不会再像梦里那样留在你家受气了。”
姜广军脸上讪讪的,“好,我知道了,放心吧,这次肯定不会了。”
上辈子他媳妇就想搬出去住,是他觉得自己不在家,跟父母住在一起于红霞和孩子能有个照应。
他的好大嫂,还有他的好妹妹李广英,一个比一个心奸嘴毒,联合起来挤兑他媳妇,把他们的生活搅得一团糟。
尤其李广英,还给他弄出来个老四!
不过他也不是软柿子,上辈子两人的日子没一个过好的。
第9章 姜广军,挨揍的滋味不好受吧?……
姜广军担心多思多虑,对身体不好,赶紧岔开话题。
“媳妇,你再跟我说说你那个梦,以后是不是真的有知青返城政策?”
于红霞又仔细说了一遍,“是真的,你三个妹妹都回城了。”这事她记得十分清楚。
“这么说我不接班也能回城?媳妇,那你就安心带着孩子留在城里,把身体养好,工作的事不用急,实在不行就在家复习,等着参加七月份的高考。”
至于他,去不去机械厂还不一定。他二姨父固执得很,中午吃饭时又强调了好几遍,姜广军再说不接班估计都得揍他。
还说换工作也行,但不能便宜外人,尤其是那个姓苏的。
没办法,姜广军只能先答应,二姨父也是为了他好,他不能不识好歹。大不了接班干几年再说,至少能把驾驶证弄到手。
冬天夜长昼短,天黑的早,这院子里的职工下班陆续回来时,太阳已经落下去了,天色变得灰暗。
安静了一天,院子里再次喧闹起来,于红霞掐着点,开始做饭了。
她中午发的一盆二合面,晚上蒸馒头,带出明天早上的。
姜家四个职工,生活条件算比较好的,平时跟别人家一样,也是粗粮细粮掺着吃,馒头却比别人家暄软,面粉比例要多一些。
于红霞把馒头蒸上,才开始做菜。
主菜是姜广军带回来的鱼,花鲢鱼太大,只能切块炖,姜广军带回来一大饭盒。
于红霞加了些汤,放了一把泡好的红薯粉条用砂锅小火炖上。
咕嘟咕嘟的,一会儿功夫就开锅了,卢美芳下班回来时,鱼香味都飘到外面去了。
她一手拎着挎包,一手拿着特意买回来的豆腐,进了院子。
“都回家去吧,别在这儿堵着。”她声音有些尖利,驱散了几个在门口张望的孩子。
“二弟妹,哪来的鱼?”她说着还吸了吸鼻子,可真香。
“二姨给拿来的。”
于红霞洗了两个土豆去皮,切成丝,她打算炒个土豆丝,再做个萝卜汤,加上卢美芳拿回来的豆腐正好四个菜,应该够吃了。
“我猜的也是。”就姜广军回来有这待遇,别人白扯。
“二弟妹,户口的事怎么样?能落上吗?”卢美芳站在厨房门口,有些迫不及待的问。
知道她打听落户口的事多半没安什么好心,于红霞干脆也不瞒着,直接说道:“已经落上了。”
“落上了?这么快啊?”卢美芳瞪着眼睛,一脸不可思议,才一天时间户口就落上了,这也太迅速了。
那她今天中午的电报岂不是白发了?广英回来怎么办?
卢美芳觉得自己好像干了一件蠢事。
“二姨父找人帮的忙,粮油本都拿回来了。”见卢美芳一脸不敢相信的样子,于红霞心里舒坦极了。
这回我们可没求着你帮忙,以后不用经常拿来说道了吧?
“还是二姨父好。”卢美芳酸了一句,随后试探道:“二弟妹,你和三个孩子回城了,那姜广军呢,也快了吧?”
于红霞停下手上切菜的动作看着她,“嫂子,你是听到什么消息了吗?”
卢美芳摇头,躲开她看过来的视线,“没有,我没听到什么消息。”说完她回屋放下包,出来洗手做饭,不吱声了。
姜广军连忙宽慰道:“放心,过两天我就去找房子,你也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今年考不上还有明年呢,只要坚持总会考上的。”
于红霞摇头,没有压力哪来的动力?大学她是一定要考的,她不想像梦里那样一直依靠姜广军生活。
不是姜广军靠不住,她选的男人一直都很有担当,无论是梦里还是现实中下乡的这些年,不管处境多艰难姜广军都没委屈过她。
做为一个家庭主妇她比大多数女人过得幸福。
可除了柴米油盐,孩子和老公,她总还要有一点自己的追求不是?
孩子们在小隔间里玩,他们夫妻俩在客厅说悄悄话,从昨晚到现在,他们还没好好沟通过。
一天的时间,两人的心境都变了。
于红霞看着姜广军的侧脸,这男人要是不说话,表情跟她婆婆一模一样,都高冷得很。
姜广军也确实是个高傲的人,面对任何事情都不会轻易认输。
结果最后却被自己给儿子气死了,他应该很憋屈吧。
“广军,你接班的事怎么样了?”
“接班的事没什么问题,不过二姨父要九月份才退休,还得再等等。”姜广军拿的是探亲证明,时间上卡着,过完年就得回去。
“咱们一起回城有些打眼,反正就半年很快的。”他不想再让二姨父提前退休。
上辈子他回东北没多久红霞就怀孕了,怀相不好,他二姨父担心出事,就提前退休让他赶紧回来接班。
这次肯定不会了。
随后姜广军笑了笑,“媳妇,你不怕我回来接班,还像你梦里那样经常不在家,让你一个人照顾孩子?”
他们为这事吵过几次,不过吵完了日子还得继续过。
“怕有什么用?”于红霞拿眼睛瞪着他,“我都想好了,反正也不打算要老四了,我身体养养就好了,照顾三个孩子不成问题。”
梦里她是身体不好,加上老四早产,姜广军又经常出差,她一个人有些顾不过四个孩子。
尤其是皓皓,男孩子本来就比较淘气,婆婆又惯着,想要什么给什么。
很多东西太容易得到了,反而没了奋斗的目标,得过且过的不思进取。
老四呢,从小身体不好,他们做父母的自然格外心疼,总是小心翼翼的,有问题也狠不下心管教,加上卢美芳经常背地里跟孩子胡说八道。
孩子听了就信以为真,原来他不是被期盼着出生的孩子,他的出生害惨了妈妈,还连累了全家人过穷日子,没有人喜欢他。
孩子越大心思越敏感,等到他们发现的时候,已经扭转不过来了。
“广军,咱们一定要搬出去。”于红霞再次强调,一直住在婆婆家肯定不行。
不说她婆婆太溺爱皓皓,就是卢美芳也斤斤计较。早上孩子吃个鸡蛋羹就耷拉个脸不高兴,时间长了肯定要找茬干架。
于红霞倒不是怕她,卢美芳个子没她高,力气也没她大,打架肯定打不过她。
只不过还能维持表面的和睦,暂时也没必要跟她撕破脸。
不过她再敢猪油蒙心跟孩子胡说八道,于红霞铁定大嘴巴扇她。
姜广军点点头,他也想搬出去,小隔间太小,他们五口人睡一张木板拼接的床,睡觉时翻个身都费劲。
“对了媳妇,咱家还有多少钱?”
于红霞一脸疑惑地看着他,“回城之前咱俩不是一起数过吗,这才两天你就给忘了?”
说完还摸了摸他脑门,“昨晚酒喝多了,脑子烧坏了不成?”
姜广军抓过她调皮的手,放在掌心里攥着,“数完我就忘了,反正钱都在你那儿,我又不当家。”
他是真不记得了,都几十年了,现在家里有多少钱这种小事儿,他上哪能记得去。
于红霞起身进了小隔间,翻出柜子里装钱的花布包,里面是整好九百块钱,他们家的全部积蓄。她上午洗衣服时把钱装到包里了,原来是缝在棉袄里的。
“不知道买完工作再租房子够不够。”
她当着姜广军的面又数了一遍。
“我兜里还有二十块多,暂时够了,等工作的事定下来,咱们就去找房子。”
工作若是不定下来,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他爸妈怕是不会同意红霞带孩子出去租房子住。
尤其他妈那人说一不二的,红霞固执起来也挺要命,婆媳俩别再闹起来,所以工作是一定要买的。
“要不把大米卖了吧?”她跟三个孩子以后有商品粮吃,大米完全可以卖掉,黑市细粮价很高的。
“粮食不能卖,你身体不好,得多吃些细粮,别舍不得。”姜广军劝道,他媳妇总是精打细算的,什么都舍不得。
“我不是担心你回去身上没钱,其实我都想好了,孩子户口要是落不上我就跟你回东北去,虽然偏远,可至少全家人在一起。”
于红霞说着轻哼了一声,一脸决然,“反正我不会再像梦里那样留在你家受气了。”
姜广军脸上讪讪的,“好,我知道了,放心吧,这次肯定不会了。”
上辈子他媳妇就想搬出去住,是他觉得自己不在家,跟父母住在一起于红霞和孩子能有个照应。
他的好大嫂,还有他的好妹妹李广英,一个比一个心奸嘴毒,联合起来挤兑他媳妇,把他们的生活搅得一团糟。
尤其李广英,还给他弄出来个老四!
不过他也不是软柿子,上辈子两人的日子没一个过好的。
第9章 姜广军,挨揍的滋味不好受吧?……
姜广军担心多思多虑,对身体不好,赶紧岔开话题。
“媳妇,你再跟我说说你那个梦,以后是不是真的有知青返城政策?”
于红霞又仔细说了一遍,“是真的,你三个妹妹都回城了。”这事她记得十分清楚。
“这么说我不接班也能回城?媳妇,那你就安心带着孩子留在城里,把身体养好,工作的事不用急,实在不行就在家复习,等着参加七月份的高考。”
至于他,去不去机械厂还不一定。他二姨父固执得很,中午吃饭时又强调了好几遍,姜广军再说不接班估计都得揍他。
还说换工作也行,但不能便宜外人,尤其是那个姓苏的。
没办法,姜广军只能先答应,二姨父也是为了他好,他不能不识好歹。大不了接班干几年再说,至少能把驾驶证弄到手。
冬天夜长昼短,天黑的早,这院子里的职工下班陆续回来时,太阳已经落下去了,天色变得灰暗。
安静了一天,院子里再次喧闹起来,于红霞掐着点,开始做饭了。
她中午发的一盆二合面,晚上蒸馒头,带出明天早上的。
姜家四个职工,生活条件算比较好的,平时跟别人家一样,也是粗粮细粮掺着吃,馒头却比别人家暄软,面粉比例要多一些。
于红霞把馒头蒸上,才开始做菜。
主菜是姜广军带回来的鱼,花鲢鱼太大,只能切块炖,姜广军带回来一大饭盒。
于红霞加了些汤,放了一把泡好的红薯粉条用砂锅小火炖上。
咕嘟咕嘟的,一会儿功夫就开锅了,卢美芳下班回来时,鱼香味都飘到外面去了。
她一手拎着挎包,一手拿着特意买回来的豆腐,进了院子。
“都回家去吧,别在这儿堵着。”她声音有些尖利,驱散了几个在门口张望的孩子。
“二弟妹,哪来的鱼?”她说着还吸了吸鼻子,可真香。
“二姨给拿来的。”
于红霞洗了两个土豆去皮,切成丝,她打算炒个土豆丝,再做个萝卜汤,加上卢美芳拿回来的豆腐正好四个菜,应该够吃了。
“我猜的也是。”就姜广军回来有这待遇,别人白扯。
“二弟妹,户口的事怎么样?能落上吗?”卢美芳站在厨房门口,有些迫不及待的问。
知道她打听落户口的事多半没安什么好心,于红霞干脆也不瞒着,直接说道:“已经落上了。”
“落上了?这么快啊?”卢美芳瞪着眼睛,一脸不可思议,才一天时间户口就落上了,这也太迅速了。
那她今天中午的电报岂不是白发了?广英回来怎么办?
卢美芳觉得自己好像干了一件蠢事。
“二姨父找人帮的忙,粮油本都拿回来了。”见卢美芳一脸不敢相信的样子,于红霞心里舒坦极了。
这回我们可没求着你帮忙,以后不用经常拿来说道了吧?
“还是二姨父好。”卢美芳酸了一句,随后试探道:“二弟妹,你和三个孩子回城了,那姜广军呢,也快了吧?”
于红霞停下手上切菜的动作看着她,“嫂子,你是听到什么消息了吗?”
卢美芳摇头,躲开她看过来的视线,“没有,我没听到什么消息。”说完她回屋放下包,出来洗手做饭,不吱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