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想继续去医院你就吃。”
明明是漫不经心的语气,却让她像被拎*住了后颈皮的猫一样熄了不该有的心思。
贺长夏撇了撇嘴,对着陈寻雁的后背做了个鬼脸,然后老老实实去盛自己热好的白粥。
两人各自占据了小圆桌的一边,贺长夏眼巴巴望着陈寻雁面前的泡面,有一搭没一搭搅着碗里的粥。
陈寻雁抬眸淡淡瞥了她一眼,什么也没说,贺长夏却感觉自己已经猜到了对方的意思,她的眼神就像在问:你怎么还不吃?
贺长夏为自己开脱,“烫,凉一会。”
一个等粥凉,一个等面好,都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温度。
可能是生病的人情绪会比较敏感,也可能是贺长夏本来话就不少,等待泡面泡开的时间里,她突然起了谈兴,说起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我小时候身体可差了,三天两头生病,感冒、发烧、咳嗽,中药、西药换着来,我妈常说,我小时候让她操碎了心。”
“我大概五六岁的时候——也可能是再大一点的时候,我记不太清了。反正有一次我病得格外严重,那时候我们家还很穷,还和爷爷奶奶一起住在乡下老家,我烧得特别厉害,我妈说我连睡觉的时候都在发抖。我们去镇上的卫生所输完液回家之后,我妈问我想吃什么,我说我想吃泡面。长大以后我妈还问我为什么当时会说想吃泡面,是不是为了给家里省钱,我说我也不记得了。反正,我当时就想吃泡面。”
贺长夏的脸上露出一个有点怀念的笑容来,说到最后一句时的语气甚至有点耍无赖,好像又回到了从前向妈妈提无理要求的时候。
“然后我爸就骑着摩托车出去给我买泡面,我妈抱着我坐在柴火灶旁边取暖,就是那种土灶,你见过吗姐姐?”她一边说一边比划,在胸前画了一个圆,“用砖垒起来的,敞开的那种,烧的是山上捡的树枝。我奶奶在大铁锅里烧水,我爷爷说光吃泡面没营养,去鸡窝里拿土鸡蛋。那个就是最普通的红烧牛肉面,甚至都不是桶装的,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为什么我那时候偏偏想吃那个。”
“我现在只记得柴火把人身上烘得暖暖的,火光特别好看,炸出的火星子都像流星一样,红色的、橙色的、黄色的流星,是不是比白色的要好看一点?我妈用毛毯裹着我,火光把她的脸照成橘黄色,我们两个的影子、还有奶奶在灶边的影子,都被映在墙上,拉得特别长。那时候是冬天,我爸买完泡面回来,肩头都是雪,他蹲在灶边取暖,一边跟我说:‘囡囡想吃什么都跟爸爸说,爸爸去买’,我爷爷拿了鸡蛋回来,也守在锅边。我们一家人,在冬天,等水开,煮一碗泡面。”
“如果按照八百字作文的要求来写的话,结尾最后一句应该是,那是我人生中,吃过最好吃、最温暖的泡面。”
说到最后,她声音里已带出一点惆怅。
可是现在,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为什么家里有钱了,日子比以前好过了,父母却不愿意一起过了?
贺长夏的眼眸开始湿润,就像流星等待坠落。
陈寻雁一个字都没应,但一个字都没漏听。见贺长夏神伤,将一旁的抽纸拖过来,摆在她面前。
贺长夏鼓了鼓腮帮子,脸上的神情有点傲娇,像是要借此来展示自己的了不起,“我可没哭。”
这点小小的了不起陈寻雁并不放在眼里,但是也不妨碍她觉得,对面这个小孩,好像是有那么一点可爱。
陈寻雁不自觉弯了弯唇角,她平常不怎么笑,一笑起来,五官生动许多,美貌更上一层楼。
贺长夏又不知死活地凑过去调戏,“姐姐,你笑起来更好看,应该多笑笑才对。”
陈寻雁不应,移开盖在碗上的kindle,搅了搅碗里的泡面,预备开吃。
贺长夏往前倾了倾身子,最后一次尝试,“姐姐,真的不分我一点吗?”
薄薄的水雾伴随着搅面的动作升起,横在两人中间,贺长夏听见陈寻雁的声音,像雾一样又轻又薄。
“不。”
贺长夏有点不满,“我都说了这么多了,一点都不分吗?”
陈寻雁低下头望着碗里酱色的汤,“下次吧。”
今天家里没鸡蛋了。
“行吧。”贺长夏嘟囔一声,不再执着。她撕开那包去过医院两趟、送过两次最终来到她手里的榨菜,倒进小碟子,然后拿起筷子夹起一口,配着碗里的白粥。
如果生活吃不到糖,那来包榨菜也行吧。
第11章 我们长夏思路很清晰,还会举一反三。
吃完饭陈寻雁率先回了自己的屋子,贺长夏没什么事做,也窝回自己房间吹空调。
躺到床上的时候,贺长夏突然感觉到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自己有空出来玩是因为刚高考完,贺清溪有空常给她发消息是因为她在读研究生,那陈寻雁为什么天天在家呢?前两天是周末就算了,今天不是星期一吗?她难道不用上班吗?
感觉自己发现了大问题的贺长夏火速给贺清溪发去消息,“我有一个问题,这个姐姐是做什么的呀?今天周一她不用去上班吗?”
附带一个疑问的表情包。
贺清溪大约在上课,正忙着,没回她。
贺长夏心里装着疑问,得不到答案,总觉得心痒。虽然正主就在隔壁,但总不好贸贸然上去就问别人的工作吧。
贺长夏想了想,下床穿好鞋子,还是去敲了隔壁的房门。
陈寻雁这回只用敲一次门就开了。
“什么事?”
语气没有不耐烦,但神情多少藏着点无奈,似乎已经她已经开始强迫自己接受贺长夏这个麻烦鬼的存在。
贺长夏嘿嘿一笑,“姐姐,你晚上有什么想吃的菜吗?我一会去买菜?”
陈寻雁好像没料到是这样的问题,疑惑地重复了一遍,“菜?”
贺长夏点点头,“是呀,我可会做菜了,我妈教过我很多菜的做法,你放心吧姐姐,我做完以后会收拾好的,不会像上次那样忘记了。”
陈寻雁张口刚想拒绝,贺长夏仿佛猜到她要说什么,抢先道:“我也不会别的,就当作是为了感谢你这两天照顾我。”
陈寻雁扶着门似有叹息,扔下两个字“随你”,又关上了房门。
贺长夏并没有因为对方的兴致不高而感到失落,她已经快速在脑海中翻阅起自己的菜谱储备,准备要大干一场。
她兴致勃勃回到房间拿上自己的手机,换了双舒适的运动鞋,拿上购物袋便准备出发了。
六月下午的太阳虽然强烈,但还不至于让人觉得难以忍受,贺长夏随便找了家生鲜超市钻进去,快乐地在其中挑选。
连喝好几顿白粥的她现在看什么都觉得美味,直到快把购物篮塞满,才后知后觉自己是不是买太多。
这个点超市没什么人,负责结账的是个中年阿姨,贺长夏进去的时候她正在无聊地刷抖音。
阿姨看了她一眼,用带着浓重口音腔调的普通话问她:“哎呀阿妹,这么小的年纪这么能干啊?”
贺长夏从不怯场,扬着笑脸和她纠正,“阿姨,我不小啦,我都十八了。”
阿姨没想到她会和自己搭话,高兴地笑开了花,“十八呀,十八好啊,十八岁青春正茂。”说完她又有点奇怪,“今天星期一,你不用去上学吗?”
“我刚高考完,放暑假了。”
“哦对对对,十八岁是要高考的。放暑假了呀,好好玩,使劲玩啊。”
贺长夏将挑选好的菜一一往上拿,阿姨一个个扫过去,好心提醒:“阿妹,你买这么多,一会能不能拎得动啊?你家里人来了没?”
贺长夏的动作一顿,看了看满满一篮子,好像确实拿不动。
“那……”她犹豫着开始取舍,“黄瓜不要了吧。”
“哎哟,黄瓜清热解毒,夏天切点猪肉一起炒,清爽得很。”
“那这茄子不要了吧。”
“茄子能抗衰老。”
“那这豆角不要了吧。”
“这豆角拿回去刚好跟茄子一起炒呀,这豆角早上刚到的,很嫩的。”
“那玉米?”
“这水果玉米很甜的,小孩子都爱吃,煲汤或者蒸着吃,都很好的。”
这也好那也好,贺长夏拧起眉头,阿姨见她为难,给她出主意:“要不你叫你家里人过来接一下你,其实东西也不多,就是沉了点,两个人拿刚好。”
贺长夏想了想,叫陈寻雁来帮忙是不太现实的,但是,她可以来两趟啊。
想到这里她眼前一亮,已经找到了解决方案。
“阿姨,我先买,你给我分两袋装,然后我先拿一袋走,另一袋我先放你这里,我一会儿再来拿。”
“欸,也行。”阿姨答应得很爽快,“你放心去,阿姨给你看着,丢不了。”
“好嘞。”贺长夏拎起一个塑料袋,有点沉,但还好。
明明是漫不经心的语气,却让她像被拎*住了后颈皮的猫一样熄了不该有的心思。
贺长夏撇了撇嘴,对着陈寻雁的后背做了个鬼脸,然后老老实实去盛自己热好的白粥。
两人各自占据了小圆桌的一边,贺长夏眼巴巴望着陈寻雁面前的泡面,有一搭没一搭搅着碗里的粥。
陈寻雁抬眸淡淡瞥了她一眼,什么也没说,贺长夏却感觉自己已经猜到了对方的意思,她的眼神就像在问:你怎么还不吃?
贺长夏为自己开脱,“烫,凉一会。”
一个等粥凉,一个等面好,都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温度。
可能是生病的人情绪会比较敏感,也可能是贺长夏本来话就不少,等待泡面泡开的时间里,她突然起了谈兴,说起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我小时候身体可差了,三天两头生病,感冒、发烧、咳嗽,中药、西药换着来,我妈常说,我小时候让她操碎了心。”
“我大概五六岁的时候——也可能是再大一点的时候,我记不太清了。反正有一次我病得格外严重,那时候我们家还很穷,还和爷爷奶奶一起住在乡下老家,我烧得特别厉害,我妈说我连睡觉的时候都在发抖。我们去镇上的卫生所输完液回家之后,我妈问我想吃什么,我说我想吃泡面。长大以后我妈还问我为什么当时会说想吃泡面,是不是为了给家里省钱,我说我也不记得了。反正,我当时就想吃泡面。”
贺长夏的脸上露出一个有点怀念的笑容来,说到最后一句时的语气甚至有点耍无赖,好像又回到了从前向妈妈提无理要求的时候。
“然后我爸就骑着摩托车出去给我买泡面,我妈抱着我坐在柴火灶旁边取暖,就是那种土灶,你见过吗姐姐?”她一边说一边比划,在胸前画了一个圆,“用砖垒起来的,敞开的那种,烧的是山上捡的树枝。我奶奶在大铁锅里烧水,我爷爷说光吃泡面没营养,去鸡窝里拿土鸡蛋。那个就是最普通的红烧牛肉面,甚至都不是桶装的,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为什么我那时候偏偏想吃那个。”
“我现在只记得柴火把人身上烘得暖暖的,火光特别好看,炸出的火星子都像流星一样,红色的、橙色的、黄色的流星,是不是比白色的要好看一点?我妈用毛毯裹着我,火光把她的脸照成橘黄色,我们两个的影子、还有奶奶在灶边的影子,都被映在墙上,拉得特别长。那时候是冬天,我爸买完泡面回来,肩头都是雪,他蹲在灶边取暖,一边跟我说:‘囡囡想吃什么都跟爸爸说,爸爸去买’,我爷爷拿了鸡蛋回来,也守在锅边。我们一家人,在冬天,等水开,煮一碗泡面。”
“如果按照八百字作文的要求来写的话,结尾最后一句应该是,那是我人生中,吃过最好吃、最温暖的泡面。”
说到最后,她声音里已带出一点惆怅。
可是现在,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为什么家里有钱了,日子比以前好过了,父母却不愿意一起过了?
贺长夏的眼眸开始湿润,就像流星等待坠落。
陈寻雁一个字都没应,但一个字都没漏听。见贺长夏神伤,将一旁的抽纸拖过来,摆在她面前。
贺长夏鼓了鼓腮帮子,脸上的神情有点傲娇,像是要借此来展示自己的了不起,“我可没哭。”
这点小小的了不起陈寻雁并不放在眼里,但是也不妨碍她觉得,对面这个小孩,好像是有那么一点可爱。
陈寻雁不自觉弯了弯唇角,她平常不怎么笑,一笑起来,五官生动许多,美貌更上一层楼。
贺长夏又不知死活地凑过去调戏,“姐姐,你笑起来更好看,应该多笑笑才对。”
陈寻雁不应,移开盖在碗上的kindle,搅了搅碗里的泡面,预备开吃。
贺长夏往前倾了倾身子,最后一次尝试,“姐姐,真的不分我一点吗?”
薄薄的水雾伴随着搅面的动作升起,横在两人中间,贺长夏听见陈寻雁的声音,像雾一样又轻又薄。
“不。”
贺长夏有点不满,“我都说了这么多了,一点都不分吗?”
陈寻雁低下头望着碗里酱色的汤,“下次吧。”
今天家里没鸡蛋了。
“行吧。”贺长夏嘟囔一声,不再执着。她撕开那包去过医院两趟、送过两次最终来到她手里的榨菜,倒进小碟子,然后拿起筷子夹起一口,配着碗里的白粥。
如果生活吃不到糖,那来包榨菜也行吧。
第11章 我们长夏思路很清晰,还会举一反三。
吃完饭陈寻雁率先回了自己的屋子,贺长夏没什么事做,也窝回自己房间吹空调。
躺到床上的时候,贺长夏突然感觉到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自己有空出来玩是因为刚高考完,贺清溪有空常给她发消息是因为她在读研究生,那陈寻雁为什么天天在家呢?前两天是周末就算了,今天不是星期一吗?她难道不用上班吗?
感觉自己发现了大问题的贺长夏火速给贺清溪发去消息,“我有一个问题,这个姐姐是做什么的呀?今天周一她不用去上班吗?”
附带一个疑问的表情包。
贺清溪大约在上课,正忙着,没回她。
贺长夏心里装着疑问,得不到答案,总觉得心痒。虽然正主就在隔壁,但总不好贸贸然上去就问别人的工作吧。
贺长夏想了想,下床穿好鞋子,还是去敲了隔壁的房门。
陈寻雁这回只用敲一次门就开了。
“什么事?”
语气没有不耐烦,但神情多少藏着点无奈,似乎已经她已经开始强迫自己接受贺长夏这个麻烦鬼的存在。
贺长夏嘿嘿一笑,“姐姐,你晚上有什么想吃的菜吗?我一会去买菜?”
陈寻雁好像没料到是这样的问题,疑惑地重复了一遍,“菜?”
贺长夏点点头,“是呀,我可会做菜了,我妈教过我很多菜的做法,你放心吧姐姐,我做完以后会收拾好的,不会像上次那样忘记了。”
陈寻雁张口刚想拒绝,贺长夏仿佛猜到她要说什么,抢先道:“我也不会别的,就当作是为了感谢你这两天照顾我。”
陈寻雁扶着门似有叹息,扔下两个字“随你”,又关上了房门。
贺长夏并没有因为对方的兴致不高而感到失落,她已经快速在脑海中翻阅起自己的菜谱储备,准备要大干一场。
她兴致勃勃回到房间拿上自己的手机,换了双舒适的运动鞋,拿上购物袋便准备出发了。
六月下午的太阳虽然强烈,但还不至于让人觉得难以忍受,贺长夏随便找了家生鲜超市钻进去,快乐地在其中挑选。
连喝好几顿白粥的她现在看什么都觉得美味,直到快把购物篮塞满,才后知后觉自己是不是买太多。
这个点超市没什么人,负责结账的是个中年阿姨,贺长夏进去的时候她正在无聊地刷抖音。
阿姨看了她一眼,用带着浓重口音腔调的普通话问她:“哎呀阿妹,这么小的年纪这么能干啊?”
贺长夏从不怯场,扬着笑脸和她纠正,“阿姨,我不小啦,我都十八了。”
阿姨没想到她会和自己搭话,高兴地笑开了花,“十八呀,十八好啊,十八岁青春正茂。”说完她又有点奇怪,“今天星期一,你不用去上学吗?”
“我刚高考完,放暑假了。”
“哦对对对,十八岁是要高考的。放暑假了呀,好好玩,使劲玩啊。”
贺长夏将挑选好的菜一一往上拿,阿姨一个个扫过去,好心提醒:“阿妹,你买这么多,一会能不能拎得动啊?你家里人来了没?”
贺长夏的动作一顿,看了看满满一篮子,好像确实拿不动。
“那……”她犹豫着开始取舍,“黄瓜不要了吧。”
“哎哟,黄瓜清热解毒,夏天切点猪肉一起炒,清爽得很。”
“那这茄子不要了吧。”
“茄子能抗衰老。”
“那这豆角不要了吧。”
“这豆角拿回去刚好跟茄子一起炒呀,这豆角早上刚到的,很嫩的。”
“那玉米?”
“这水果玉米很甜的,小孩子都爱吃,煲汤或者蒸着吃,都很好的。”
这也好那也好,贺长夏拧起眉头,阿姨见她为难,给她出主意:“要不你叫你家里人过来接一下你,其实东西也不多,就是沉了点,两个人拿刚好。”
贺长夏想了想,叫陈寻雁来帮忙是不太现实的,但是,她可以来两趟啊。
想到这里她眼前一亮,已经找到了解决方案。
“阿姨,我先买,你给我分两袋装,然后我先拿一袋走,另一袋我先放你这里,我一会儿再来拿。”
“欸,也行。”阿姨答应得很爽快,“你放心去,阿姨给你看着,丢不了。”
“好嘞。”贺长夏拎起一个塑料袋,有点沉,但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