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那可说不好,那粉天天大伙面前用着,保不齐就有精明的琢磨出是啥。
哎,一块豆腐,林家得四文呢。咱们十块才得一文。
林家的方子,你还想得多少?愿意给咱这么多就不错了。林家两家人也不少,自家忙不过来,雇人或是买个奴仆回来帮着做不行?她们要是自家做,一斤豆腐就能得七八文呢!
林朝霞刚说露了嘴,说那豆腐粉得要珍珠配!还有几样要去山里找,都是不容易寻的。
珍珠得河蚌里才有,最劣的珍珠,在咱这都不便宜。这么说来,阿染得三文半不算多。
当然不多,人家出方子,多少都是人该得的。只一个村子住的交情,人家吃肉,给咱漏口汤就是仁义,我反正是感激的。
那就对了,肯定是没了关键的粉,任你怎么学,都做不成豆腐!
哎,你们说,咱能赚多少钱?满足了好奇心,翻来覆去的话说得没了新鲜感,村里人开始畅想未来的好日子。
应该不会少,青石县头一份的生意呢。能不能挣钱不清楚,反正她盼着能挣很多钱!
呀,日后咱们柳树村就热闹咯。说话的人招呼家人,走了走了,趁这会地里湿润好挖,赶紧回家翻地种黄豆去。
她这么一说,其她人也待不住了,豆腐好卖就不愁黄豆多得没人要。种,家里的地都种上!
我家黄豆种不够,得赶紧去二女儿家借些。顺便也叫二女儿多种黄豆。
心思一打开,各家都急了,柳春生家场院上的人瞬间走了个干净。
下地,给亲朋捎信,自家怎么出人干活,赶紧打完麦子给林家送黄豆
柳树村跟七八月头顶的大日头似的,燥起来了。
林家厨屋里,林染指给阿娘阿妈、姑姑一家人看,五斤黄豆一釜水,天热了只能泡三四个时辰,中间要换水,不然水发臭发酸就坏了,天冷泡五六个时辰。
泡成这样。林染将泡好的黄豆抓一把院子里,轻轻一捏就能捏碎,换上一釜新的水,就可以去磨浆了。
磨浆没什么技术,但林家人坚持要林染在一旁看着。
玩泥巴的孩子们蜂拥而至,围着石磨看热闹。
过滤,煮浆,林朝霞和林秀菊亲自动手,两人神情严肃,搅拌的幅度都要问一句,生怕自己做坏了。
林染叮嘱:泡沫都撇掉。
浆水凉到80-85度是个关键,林染有系统可以薅不担心,其她人只能凭感觉。
林染:这个天,凉两盏茶的功夫差不多了,春秋时候再短点,冬日里估计不到一盏茶。
只能这个热度?其它时候不能点浆水?林朝霞问。
林染:要么特别嫩,不易成型,要么口感差。
林春兰洗干净手,十个手指头挨个往浆水里戳,感受温度的变化。其她人眼前一亮,纷纷下手指头。
林染:
谢韵仪:这釜豆腐她不吃了。
五斤黄豆一釜水,用一勺豆腐粉加一碗水拌匀的浆。谢韵仪倒浆水搅拌示范,林染提醒要点,豆腐花这样就差不多了,放个一炷香的功夫。
差不多让林家几人如临大敌,瞪大了眼,用力让眼睛和脑子记住,釜中豆腐花的样子。
每个人感觉的一炷香时间,都不一样长,不过,问题不大。
时间到,林染指给大家看:结成这样的块就行了。
豆花舀进木框,包好麻布,压上木板和石块,林染擦擦额头的汗:半个时辰后就可以切块了。
林朝霞挠头,林春兰抠手指,柳叶和柳花枝齐齐拧眉,王瑶则是紧紧盯着木框。
咋看不难,林染这么一说,她们都觉得再学十遍,也不一定能做好豆腐。
林染这会也觉出,没有各种计量单位,古代的手艺传承有多难了。
她讲解一次,比做十次豆腐都累!
尤其是对上一双双疑惑的眼睛,和多大圈搅和?只能划圈着搅?比一炷香多点或是少点行不行?块要结多硬等等这样的问题时,只觉得脑袋都要炸了。
谢韵仪灵光一闪:我做个沙漏,你们看着沙漏根据经验,一起商量着来,应该能成。
林染:村里要等黄豆种下,才开始做豆腐。家家户户都打算多种黄豆,翻地下种至少得半个月。半个月的时间,咱每天做一釜,怎么也学得差不多了。开头几天我也去盯着点。
她俩这么一说,众人齐齐松了口气。
林朝霞风风火火的带着家人去翻地。
林春兰和林秀菊继续捶麦子。场院彻底晒干之前不能用石碾子,这会能多捶一点是一点。
她俩这会一点不觉得捶麦子腰酸背痛,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辛苦了。
学做豆腐更辛苦!心都是紧的。
第28章 是个夜里干活的好地方
豆腐切出来,各家送半块。
天热豆腐禁不住放,再想想接下来十五天,家里天天都要吃豆腐,林染送得干脆极了。
晌午,地里干活的人们回来垫口食,歇阴凉。端个碗的功夫,都知道了做豆腐要许多诀窍。
豆子没泡够或是泡久了不成,水烫一点或是凉一点不成,浆水多一点或是少一点不成
柳春生想了想,出门走一圈。
几分钟后,村里半大不小的孩子,还能干得动的老人,自带棒槌,来林家轮番咚咚咚打麦子。
林染叫谢韵仪煮豆渣。煮熟的豆渣滤出来,再拿油渣末炒,炒得金黄金黄,满屋子都是豆香味儿。一人一勺,给捶累了一旁休息的孩子们吃。
老人牙不好,不吃这个,就只喝口凉水。
林家的豆腐,吃了肚里舒坦,她们心里都感谢呢。更别说,林家还要带大伙赚钱。给林家捶麦子,她们都乐意。
春兰妹子,你家的地,村里轮着出人给你翻,我家今儿下午就去两人。
柳春生才找到她家,林彩云忙不迭就答应了,且抢了头茬,一刻不停的先来林家表功,你和秀菊安心学做豆腐。
林春兰哎,哎两声,无措道:怎么能让大伙帮忙,我家打完麦子,自己去翻就成。
林染在后院,用打麦桶打麦子,听见声音出来,笑着打招呼:彩云婶子,我家麦子打出来了一些,你拿黄豆来换吧。
林彩云高兴得神采飞扬:晚上来,先去给你家翻地。
天擦黑,林家刚吃完饭,柳春生来了。
她开门见山:县里的黄豆六文一斤,粟米十六文一斤,麦子二十五文,看样子还得涨。
这会还没免税的政令下来,我估计再过几天就要交税。今年种下的粟米都旱死了,麦子也没收成,各家都得买粮。豆腐摊子早一日支起来,大伙手里就能多攥几文钱。
你家地里的事有我盯着,后天做豆腐的家伙什拉回来,咱就开始。
开头两天不用做多,这半个月各家轮流出人,先趟趟路。
谢韵仪诧异的看一眼柳春生,这是个会思索有决断的婶子,难怪林染放心将做豆腐的生意交给村里。
林染:明晚我家就泡黄豆,后天先做五釜,下午挑去各村卖。村里两斤黄豆换一斤豆腐,再往后做的去县里卖,只收铜板。
粮店卖六文一斤黄豆,村里送去卖最高五文,不光费脚程,豆子还得被挑挑拣拣。两斤黄豆换一斤豆腐,照拂了附近村里人。
柳春生连连点头:咱们做豆腐要用黄豆,省得去买了。
她直觉这样做好,但没明白好在哪。
阿染。等她走了,谢韵仪眼里光彩煌煌,像盛了星星在闪烁,柳树村附近的村子,也要念着你的好了。
县里买黄豆回去吃的人就那么些,各村里种多了黄豆要么被压到一个极低的价,要么卖不出去留自家吃。
现在,林染将黄豆变成了能当粮吃的豆腐,附近村里种再多的黄豆也不怕。
有那么一瞬,谢韵仪想,若是整个梁国各府县都会做豆腐,那梁国百姓的日子会不会好过很多
这个念头转瞬即逝。
她嗤笑一声,她早已不是要为镇北侯府延续荣光的嫡长女,更不是国君的左膀右臂。
她只是为混温饱,整日辛勤劳作的农家儿媳,国和民用不着她忧心。
林染神色淡然:我要她们念着我的好作甚?我只是想多赚银子。
阿染,多给我讲讲故事呗?谢韵仪狡黠的眨眨眼,阿染遇到的,各种神奇的故事。
哎,一块豆腐,林家得四文呢。咱们十块才得一文。
林家的方子,你还想得多少?愿意给咱这么多就不错了。林家两家人也不少,自家忙不过来,雇人或是买个奴仆回来帮着做不行?她们要是自家做,一斤豆腐就能得七八文呢!
林朝霞刚说露了嘴,说那豆腐粉得要珍珠配!还有几样要去山里找,都是不容易寻的。
珍珠得河蚌里才有,最劣的珍珠,在咱这都不便宜。这么说来,阿染得三文半不算多。
当然不多,人家出方子,多少都是人该得的。只一个村子住的交情,人家吃肉,给咱漏口汤就是仁义,我反正是感激的。
那就对了,肯定是没了关键的粉,任你怎么学,都做不成豆腐!
哎,你们说,咱能赚多少钱?满足了好奇心,翻来覆去的话说得没了新鲜感,村里人开始畅想未来的好日子。
应该不会少,青石县头一份的生意呢。能不能挣钱不清楚,反正她盼着能挣很多钱!
呀,日后咱们柳树村就热闹咯。说话的人招呼家人,走了走了,趁这会地里湿润好挖,赶紧回家翻地种黄豆去。
她这么一说,其她人也待不住了,豆腐好卖就不愁黄豆多得没人要。种,家里的地都种上!
我家黄豆种不够,得赶紧去二女儿家借些。顺便也叫二女儿多种黄豆。
心思一打开,各家都急了,柳春生家场院上的人瞬间走了个干净。
下地,给亲朋捎信,自家怎么出人干活,赶紧打完麦子给林家送黄豆
柳树村跟七八月头顶的大日头似的,燥起来了。
林家厨屋里,林染指给阿娘阿妈、姑姑一家人看,五斤黄豆一釜水,天热了只能泡三四个时辰,中间要换水,不然水发臭发酸就坏了,天冷泡五六个时辰。
泡成这样。林染将泡好的黄豆抓一把院子里,轻轻一捏就能捏碎,换上一釜新的水,就可以去磨浆了。
磨浆没什么技术,但林家人坚持要林染在一旁看着。
玩泥巴的孩子们蜂拥而至,围着石磨看热闹。
过滤,煮浆,林朝霞和林秀菊亲自动手,两人神情严肃,搅拌的幅度都要问一句,生怕自己做坏了。
林染叮嘱:泡沫都撇掉。
浆水凉到80-85度是个关键,林染有系统可以薅不担心,其她人只能凭感觉。
林染:这个天,凉两盏茶的功夫差不多了,春秋时候再短点,冬日里估计不到一盏茶。
只能这个热度?其它时候不能点浆水?林朝霞问。
林染:要么特别嫩,不易成型,要么口感差。
林春兰洗干净手,十个手指头挨个往浆水里戳,感受温度的变化。其她人眼前一亮,纷纷下手指头。
林染:
谢韵仪:这釜豆腐她不吃了。
五斤黄豆一釜水,用一勺豆腐粉加一碗水拌匀的浆。谢韵仪倒浆水搅拌示范,林染提醒要点,豆腐花这样就差不多了,放个一炷香的功夫。
差不多让林家几人如临大敌,瞪大了眼,用力让眼睛和脑子记住,釜中豆腐花的样子。
每个人感觉的一炷香时间,都不一样长,不过,问题不大。
时间到,林染指给大家看:结成这样的块就行了。
豆花舀进木框,包好麻布,压上木板和石块,林染擦擦额头的汗:半个时辰后就可以切块了。
林朝霞挠头,林春兰抠手指,柳叶和柳花枝齐齐拧眉,王瑶则是紧紧盯着木框。
咋看不难,林染这么一说,她们都觉得再学十遍,也不一定能做好豆腐。
林染这会也觉出,没有各种计量单位,古代的手艺传承有多难了。
她讲解一次,比做十次豆腐都累!
尤其是对上一双双疑惑的眼睛,和多大圈搅和?只能划圈着搅?比一炷香多点或是少点行不行?块要结多硬等等这样的问题时,只觉得脑袋都要炸了。
谢韵仪灵光一闪:我做个沙漏,你们看着沙漏根据经验,一起商量着来,应该能成。
林染:村里要等黄豆种下,才开始做豆腐。家家户户都打算多种黄豆,翻地下种至少得半个月。半个月的时间,咱每天做一釜,怎么也学得差不多了。开头几天我也去盯着点。
她俩这么一说,众人齐齐松了口气。
林朝霞风风火火的带着家人去翻地。
林春兰和林秀菊继续捶麦子。场院彻底晒干之前不能用石碾子,这会能多捶一点是一点。
她俩这会一点不觉得捶麦子腰酸背痛,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辛苦了。
学做豆腐更辛苦!心都是紧的。
第28章 是个夜里干活的好地方
豆腐切出来,各家送半块。
天热豆腐禁不住放,再想想接下来十五天,家里天天都要吃豆腐,林染送得干脆极了。
晌午,地里干活的人们回来垫口食,歇阴凉。端个碗的功夫,都知道了做豆腐要许多诀窍。
豆子没泡够或是泡久了不成,水烫一点或是凉一点不成,浆水多一点或是少一点不成
柳春生想了想,出门走一圈。
几分钟后,村里半大不小的孩子,还能干得动的老人,自带棒槌,来林家轮番咚咚咚打麦子。
林染叫谢韵仪煮豆渣。煮熟的豆渣滤出来,再拿油渣末炒,炒得金黄金黄,满屋子都是豆香味儿。一人一勺,给捶累了一旁休息的孩子们吃。
老人牙不好,不吃这个,就只喝口凉水。
林家的豆腐,吃了肚里舒坦,她们心里都感谢呢。更别说,林家还要带大伙赚钱。给林家捶麦子,她们都乐意。
春兰妹子,你家的地,村里轮着出人给你翻,我家今儿下午就去两人。
柳春生才找到她家,林彩云忙不迭就答应了,且抢了头茬,一刻不停的先来林家表功,你和秀菊安心学做豆腐。
林春兰哎,哎两声,无措道:怎么能让大伙帮忙,我家打完麦子,自己去翻就成。
林染在后院,用打麦桶打麦子,听见声音出来,笑着打招呼:彩云婶子,我家麦子打出来了一些,你拿黄豆来换吧。
林彩云高兴得神采飞扬:晚上来,先去给你家翻地。
天擦黑,林家刚吃完饭,柳春生来了。
她开门见山:县里的黄豆六文一斤,粟米十六文一斤,麦子二十五文,看样子还得涨。
这会还没免税的政令下来,我估计再过几天就要交税。今年种下的粟米都旱死了,麦子也没收成,各家都得买粮。豆腐摊子早一日支起来,大伙手里就能多攥几文钱。
你家地里的事有我盯着,后天做豆腐的家伙什拉回来,咱就开始。
开头两天不用做多,这半个月各家轮流出人,先趟趟路。
谢韵仪诧异的看一眼柳春生,这是个会思索有决断的婶子,难怪林染放心将做豆腐的生意交给村里。
林染:明晚我家就泡黄豆,后天先做五釜,下午挑去各村卖。村里两斤黄豆换一斤豆腐,再往后做的去县里卖,只收铜板。
粮店卖六文一斤黄豆,村里送去卖最高五文,不光费脚程,豆子还得被挑挑拣拣。两斤黄豆换一斤豆腐,照拂了附近村里人。
柳春生连连点头:咱们做豆腐要用黄豆,省得去买了。
她直觉这样做好,但没明白好在哪。
阿染。等她走了,谢韵仪眼里光彩煌煌,像盛了星星在闪烁,柳树村附近的村子,也要念着你的好了。
县里买黄豆回去吃的人就那么些,各村里种多了黄豆要么被压到一个极低的价,要么卖不出去留自家吃。
现在,林染将黄豆变成了能当粮吃的豆腐,附近村里种再多的黄豆也不怕。
有那么一瞬,谢韵仪想,若是整个梁国各府县都会做豆腐,那梁国百姓的日子会不会好过很多
这个念头转瞬即逝。
她嗤笑一声,她早已不是要为镇北侯府延续荣光的嫡长女,更不是国君的左膀右臂。
她只是为混温饱,整日辛勤劳作的农家儿媳,国和民用不着她忧心。
林染神色淡然:我要她们念着我的好作甚?我只是想多赚银子。
阿染,多给我讲讲故事呗?谢韵仪狡黠的眨眨眼,阿染遇到的,各种神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