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还好,都是选的身边看得见的:林染、阿清、陶罐、石头
  她说一个,林染写一个。
  等她没词了,林染默写《诗经》学过的内容。
  谢韵仪酸了。
  林染有一身大力气,记性居然还这么好!
  有的人初学就能记住不少,但很快就会忘记,能一直记住的凤毛麟角。
  林染就是那个凤毛麟角!
  老天就是个偏心眼子!
  阿染,信我,你绝对能科考出仕!谢韵仪满含鼓励的看着林染,言辞凿凿,你只需要每天学一个时辰,学个两年、三年,状元轻而易举。
  林染不容置疑:我信。不考。你考。
  笑话,这世上就算有爱考试的人,那个人也绝对不可能是她!
  学一个时辰,两年、三年,状元?林染哼笑,你还挺能忽悠。
  谢韵仪叹气:近朱者赤。
  林染目露嫌弃:年纪轻轻没点活力,不是叹气就是使心眼子,没句动听的话。
  谢韵仪指向自己,不可思议的问:我说话不好听?
  林染挑眉,不是你是谁?
  谢韵仪收回视线,指尖飞快的在沙面上划动。
  她决定用繁重的学业压倒林染,叫她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中午,林春兰和林秀菊说说笑笑的回来一趟,拿了小马扎去地里除草。
  林染和谢韵仪继续学字。
  傍晚,林春兰和林秀菊回来了,两人去厨屋烧饭。
  不甚清楚的轻快说话声连续不绝,谢韵仪:阿娘阿妈好像挺高兴,咱们出去吧?
  林染轻哼:大小姐不怕臭了?
  你不也躲着了?谢韵仪终于找到机会嘲讽,五十步不用笑百步,咱俩都比不上阿娘阿妈。
  林染瞥她一眼:你晚饭吃不吃?
  谢韵仪立刻换上甜美的笑脸:饭团还有不少,我吃饭团。
  说着,她飞快的站起来,洗手,一手一个饭团。
  林染不紧不慢的走过去,洗手,拿一个饭团,嗤笑:没人跟你抢饭吃。
  谢韵仪才不信,林染心念一动就能将她扔出去。
  她敢肯定,林染绝对能做出这种事来,尤其是在她俩刚话不投机的时候!
  饭团不大,谢韵仪吃完一个,觉得自己还应该吃三,又拿一个。
  吃完第二个,左手还握着一个,右手再拿一个,挑衅的斜林染一眼。
  她手里一直拿着饭团,看她还敢不敢给她扔出去!
  林染不跟幼稚鬼一般见识,提醒她:你一点不吃,阿娘阿妈会以为你生病了。
  谢韵仪顿了顿,放下两个饭团。
  她不想阿娘阿妈担心。
  林染这才慢条斯理的说:阿娘阿妈这么高兴,今天应该是月末,要分钱了。
  谢韵仪:啊?
  分钱跟她们吃饭有什么关系?
  林染抬起眼皮:我们可以端着碗去柳婶家场院上吃。
  显然,林春兰和林秀菊也是这么想的。
  锣声响起时,林家的粟米粥刚煮好。
  林染带谢韵仪出空间,推开卧房门,弄出动静来。
  要分钱了,阿染,你们端着碗去。林春兰在厨屋喊。
  林染提高嗓子:来了。
  谢韵仪鼓起嘴哼一声,转念一想,饭团比粟米粥好吃,她又不那么气了。
  一家四口端碗去柳家场院,和她们一样动作的人还不少。
  不同的是,林秀菊还背着个背篓。
  豆腐分的钱是明白着的,除了柳春生家和林朝霞家,其余人家分得的,往上翻三十六倍就是林家的。
  林秀菊背一篓子钱回来,也没人会起小心思早背地里眼红过了。
  也确认了,没有林家的浆水,浆水变不成豆腐。
  自家想要喝口汤,还得仰仗林家一直有浆水。
  林家是最后到场的,听到锣声,各家跑得飞快。
  柳春生看着村里有史以来最快的一次集合,微笑颔首。瞧瞧,柳树村现在人多齐心!
  再一声锣响,柳春生站在凳子上先勉励大家:这几天大伙又要忙地里的活,又要做豆腐卖豆腐,辛苦了。
  底下有人高喊:有钱赚就不辛苦!
  柳春生继续:今日十五,虽然做豆腐才短短五天,咱也按定好的月半月末分钱来。
  我先给大伙对个总账,第一日的九十斤豆腐换了一百八十斤黄豆,后面三天,每天三十斤豆腐也是从附近村里换了黄豆。共换得三百六十斤黄豆。去县城四天,每日得钱一两五钱,共六两银子。
  卖豆渣的七十文,留账上。我家得七百八十文,林朝霞三百九十文,林春兰三百九十文,其余二十七家各八十六文,余下二千一百一十八文和一百斤黄豆归阿染。
  林染小声问阿妈:没有弄坏的豆腐?
  林秀菊压低声音,自豪道:没有做坏的,有碰坏的五块,柳婶买了三块回去吃,另两块,你彩云婶子,腊梅婶子家各买走一块。
  刘冬雪和柳芽满面笑的抬出一个大箱子,柳春生笑道:钱都给大伙串好了,喊一家来领一家,数清楚了来我这划名字。先说好,划了名,再说钱不对,我可不认啊。
  算清楚账了的哈哈大笑,满脸喜气的等着数钱,算不清的忙问旁人,得了一顿嗤。
  算啥?二十七家都一样!村长算清楚了就错不了。还有彩云呢,彩云也没说有错。
  林春兰戳戳林染的胳膊:咋还给你黄豆了?咱家还一千五百斤黄豆呢!你说要不要赶紧卖了?等下一茬黄豆下来,指定卖不上价!
  一千五百这个准确的数,还是阿清帮她算的。
  林染赞道:还是阿娘想得长远,豆腐和豆渣天天都能买,咱家黄豆吃不着,是要趁早换成银钱。阿娘不用担心,豆腐还能做豆干,不会有黄豆剩我手里。
  数了钱的也不着急回家,凑一起畅想未来,
  才过五天,八十文的入伙费就回来了。这几天豆腐越来越好卖,指定还得加量。算起来,一天得有二十文进账,一月多少?
  一月六百文!
  嚯!这生意做得!每天也不耗多少功夫。
  可不是,县里的伙计一月也只能拿到这个数,还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呢。
  伙计得撑着个笑脸,动不动挨骂。
  阿染一个人就拿二两!啧啧,一个月六两!
  林家这是起来了!柳芽指不定多悔!阿染长得俊,身板结实,还能赚钱,县里的姑娘都没几个比得上!
  小声点,阿染成亲有媳妇了,柳芽脾气急,你这一句话得罪两家人,谁闹起来都不好看。当心豆腐生意不让你家做了。
  我这不是就跟你说说?要我说,阿染这媳妇娶得好,旺她!你想想,阿染在咱们眼皮子底下长大的,从前就一门心思进山寻吃的,不像现在看着就灵巧。
  你这话就不对了,阿染没进山这么多年,能寻到豆腐粉?她这是自个儿开窍了。不过,她媳妇识字见识多,春兰妹子常在嘴边夸孝顺,是不错。
  可惜了,那么好看的脸,竟然破了相,我刚才瞅了眼,那疤多半是去不掉。好在性子温和实诚,做得一手好吃食,逢人先笑,配阿染也不差。
  林染手里端着碗,蹲在一边,兴致勃勃的听自家八卦。
  她远远瞄一眼和阿娘阿妈去数钱的谢韵仪,性子温和实诚,做得一手好吃食?
  小姑娘眼下眉眼挂着笑,数一串钱就高兴的递给阿娘一串,和边上人说话就脸红,一副羞涩小媳妇样。
  林染啧啧,谢韵仪可比她会装多了。
  钱背回家,林染去姑姑家借板车。
  林朝霞嘱咐侄女:路上不太平,粮食布匹最遭人眼红。阿染和卖豆腐的一起上路,人多势众,不怕有杀千刀的趁机抢粮。
  林染:卖豆腐的去得晚,脚程快。阿娘说一千五百斤黄豆都卖了,我和阿清推车走不快,不耽误豆腐生意了。
  姑姑放心,我们带上野猪獠牙和弓箭,没人敢动手。
  路上抢粮抢布的,都是道路两旁村里的混子。她们头一蒙,冲出来抢一点就跑,仗着熟悉地形,窜进山里就没影。
  报官吧?她们抢得不多,不伤人,官府都懒得理。
  报的人多了,官府找村子里的人装作买粮卖粮路过,来往几次,风平浪静。
  人家躲在两侧山上,看得真真的,后头有人坠着就不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