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偏偏挨骂最多的吴云山,越被骂,眼睛越亮。她带的那帮人也一样,被骂得狗血淋头都不见一点生气,反而是干劲越来越大。
有好几次,都收工了,这帮人累了一天还不休息,顶着大太阳要干活,夜里点燃火堆继续干活。
林染劝了几次,那帮人嘴上应好,转头又沉迷于盖房。林染只好往绿豆汤里添点盐,别出汗太多,中暑了。
这边吴云山她们是真睡不着,天黑得完全干不了活了,一帮子人就坐在一起,七嘴八舌的说今日学到的新东西。
李翠翠眉开眼笑的在一旁做记录。
每天都有错误细节被纠正,张家老太太嘴里的新鲜法子一个接一个。
糯米熬成什么样的,和沙浆的比例怎么掺,一块砖用多少沙浆
这些以前的师父偷偷摸摸避着她们的手艺,老太太一点不留全教给她们了!
吴云山觉着,盖完林家的房,以后她也能带着人盖砖瓦房了!
而且,已经能看出来了,林家的房,跟县里所有的砖瓦房都不一样。
张老太太这是要带她们盖一种新式砖瓦房!
虽然不知道这种新式砖瓦房,到底有多好。但吴云山知道,能让张家老太太连压箱底的手艺,都毫不在乎的,将会是她想象不到的好。
她这会就庆幸自己媳妇脑子好使,要不然这种天大的好事落在她头上,就要被她傻乎乎的推掉了。
柳树村的人,现在没事就喜欢跑到工地这边看热闹。
听老太太骂人,看盖房的人个比个的干劲大,看着占地巨大的地基上一层层铺上砖,讨论林家砖瓦房的格局
这宅子可真大!
村长家的砖瓦房,算上院子也才半亩,院子还是黄土墙。听说,林家的宅子,屋子里都要铺上砖!
而且,林家的院子里还在打井。听那老师傅说,林家宅子选得好,打个十米深*就能出水。等房子盖完,井也差不多能打好。
天公作美,只在第六天下了半天小雨,林家的宅子在盖了十五天后,要上梁了。
按惯例,上梁要祭梁。
要摆上好酒好菜,祭祖先祭神仙,祈祷新房盖成后,主家福禄寿无边,事事顺利,节节高升。
脊梁摆正后,还要宴请亲朋和盖房的匠人帮工,发喜封,庆祝房子最重要的工序全部完成。
接下来搭好檩和椽,盖上瓦片,房子打扫干净,放置家具,就能住人了。
搬进新家的第一天,亲朋都来祝贺,主家厨屋开火,烧饭做菜款待客人,称为暖房。
村里人吉祥话都准备好了,林家的上梁,竟然悄无声息就结束了!
据说只在大中午的时候,摆上酒菜,两位老太太说了几句吉祥话就结束了!
在众人的狐疑中,三天后,林家占地两亩的砖瓦房,加班加点的盖完了!
当天,木匠一大早就带着徒弟们,赶着车队来柳树村。叮叮当当一整天,到吃晚饭时,听说家具也全部装好了。
接下来该暖房了,这下总该要上宴席了!
全村人当天的中饭晚饭,都不约而同凑合吃的。就等着第二天,林家吆喝一声,办席。
然而,当天晚上,天擦黑,林家邀请所有人去看点火。
点火?
满心狐疑的和一头雾水的柳树村人,参观了林家新宅,最后回到平整宽敞的场院上时,全都震惊了。
林家的宅子,盖得真她娘的好!
大门打开,不是堂屋,是一堵带檐的短墙,这堵墙还有名字,叫影壁。
影壁正好挡住了后面的院子,影壁中间刷了石灰,嵌着一块浮雕砖。仔细看,是一只活灵活现的梅花鹿,和梅树。
村里人立刻觉得这宅子不一样了,听前头的人说,这是什么格调,素雅啥的?
反正就是,看了就觉得气派!
进去里面,左右两边都是宽宽的回廊,绕着回廊走,左边一座屋,右边一座屋。
两座屋都是一样的布局。中间门进去,正对着小厅,小厅左右两边各一间屋子。
一间屋子放着书桌,书柜,茶几和一套坐起来很舒服的宽大靠背椅子。
另一间就奇怪了。
先说认识的,里头一方小桌,一个柜子。是柜子,不是箱子。
那柜子中间两扇门打开,里头一根横条木,一块木板,横条木上挂着一排木架子。听前面的人说,衣裳洗完晒干不叠,这样挂着没褶子。
立刻就有人问,打一个这样的架子要多少银钱?
还有觉得自个儿手艺可以的,仔仔细细看了,打算有空给自家打一个差不多的。
再说让人瞪大眼瞅的物什!
靠着墙,本该放床的地方,看着像床又不像是床!
青砖垒的矮墙,连着两边的墙,上头铺着一层砖,砖上放着长长的木板。
有盖房的伙计专门在这解释:这叫火炕。看见进门那个灶没?跟火塘一样,陶釜放上,点火就能烧水,也能煮粥饭。
今晚请大伙来看的点火,就是点这种灶的火。外头的灶煮完粥饭,晚上睡前压住火,灶孔和烟囱的插板关上。一整晚,这炕都是热的,人趟上头睡觉,别提多舒坦了!
人人瞪大眼,一脸不信的跑进跑出看,这啥玩意?能暖和到屋里来,半夜不添柴,还能暖一夜!
伙计自己也不大信,就等着今晚验证呢!
还有人问:那冬天是暖和了,夏天呢?
你脑子被门夹了?夏天不用这个灶不就行了?不点火,这火炕还能自己热咯?
哈哈哈哈哈,我这不是头一次听说,能自个发热的床么?
看过了这神奇的床,后面看起来就快了。
左边还是一样的屋子,只不过屋子里只有炕,旁的物件还等着从林家老房搬过来。挨着有炕的那面墙,还起了一间屋,里头空空的,说是杂物房。
右边四间房,厨屋连着澡房和茅房。澡房和茅房也都砌了窄一些的火炕。
厨屋里不是砌的火塘,和之前见过的灶看着差不多。只不过这里是沿着墙角,呈l形砌了两排灶。每个灶洞,连着三个灶孔,最后还有一个叫烟囱的圆柱子,能给烟送出屋去。
守在这里的伙计说:平时只烧这边的灶洞,前面陶釜里的粥饭熟了,后面两个陶釜里的水也热了。
若是宴请客人,几个灶孔能同时烧不同的饭菜。若是席面上需要的菜多,另一边的灶洞烧上,一下子能煮六个陶釜。
澡房里两个大大的浴桶,浴桶下的塞子拔了,水就能顺着留好的排水沟,直接排外头去。
茅厕更是干净,砖切的斜道,四面都用糯米浆糊得厚厚的。方便完,舀水一冲,脏污流外头的茅坑里,屋里干干净净!
啧啧,住这宅子,尤其是冬日里,跟神仙过的日子也差不多了!
羡慕,羡慕,人人都羡慕,不差我一个羡慕。
余下的柴房,后面一排牲口房,杂物房,就
牲口房,哎,牲口房要时常换土,没铺砖。但人家牲口住的房都是青砖墙灰瓦顶。
比自家住的黄土屋强多了。
这一圈房子看下来,真连说话的心气都没了,满村人默默等着看点火。
突然,屋内传来一声惊喜的大喊:阿染说要教咱们砌灶砌火炕!咱们冬日里也有热乎乎的床睡啦!
真的!
火炕是阿染想出来的?
我就说呢,这会发热的床,听都没听说过,怎么张老太太亲自带人来给林家做了!原来是阿染琢磨出来的!
这火炕也不知道好不好学,若是好学
几人相互看看,挣钱的营生啊!
柳春生从门内出来主持大局:一会一家出一个人,跟着学盘火炕砌灶。
林春兰和林秀菊换上了绸缎衣裳,头上插着银钗,手上戴着银镯,满眼笑的从老屋那边过来。
她俩端着今儿刚从县里买回来的糕点和糖,谢韵仪同样一身贵重打扮,手里捧着酒水。
林朝霞和柳叶则端着还冒着热气的整只鸡和兔子。
抽空回去一趟换衣裳的林染,则抱着一沓蒸笼过来,里面是纯麦面馍馍。
有酒,有肉,有粮,还有糕点和糖,很是像样的祭品了。
祭品摆好,下午挖出来的母树该移居新家了。
林家一家四口抬母树的根,林朝霞一家帮着抬母树的枝叶。从后院进屋,放进早已挖好的树坑里,填土,浇水。
祭天地,拜神仙,跪母树。
人人都说着吉祥话,祝贺林家搬进新屋。
祭祀完,糕点和糖分给孩子们,馍馍掰开,在场的人都尝一块儿。鸡肉和兔肉则留着,明天早上撕成肉丝,混在粟米粥里,煮给盖房的人吃。
有好几次,都收工了,这帮人累了一天还不休息,顶着大太阳要干活,夜里点燃火堆继续干活。
林染劝了几次,那帮人嘴上应好,转头又沉迷于盖房。林染只好往绿豆汤里添点盐,别出汗太多,中暑了。
这边吴云山她们是真睡不着,天黑得完全干不了活了,一帮子人就坐在一起,七嘴八舌的说今日学到的新东西。
李翠翠眉开眼笑的在一旁做记录。
每天都有错误细节被纠正,张家老太太嘴里的新鲜法子一个接一个。
糯米熬成什么样的,和沙浆的比例怎么掺,一块砖用多少沙浆
这些以前的师父偷偷摸摸避着她们的手艺,老太太一点不留全教给她们了!
吴云山觉着,盖完林家的房,以后她也能带着人盖砖瓦房了!
而且,已经能看出来了,林家的房,跟县里所有的砖瓦房都不一样。
张老太太这是要带她们盖一种新式砖瓦房!
虽然不知道这种新式砖瓦房,到底有多好。但吴云山知道,能让张家老太太连压箱底的手艺,都毫不在乎的,将会是她想象不到的好。
她这会就庆幸自己媳妇脑子好使,要不然这种天大的好事落在她头上,就要被她傻乎乎的推掉了。
柳树村的人,现在没事就喜欢跑到工地这边看热闹。
听老太太骂人,看盖房的人个比个的干劲大,看着占地巨大的地基上一层层铺上砖,讨论林家砖瓦房的格局
这宅子可真大!
村长家的砖瓦房,算上院子也才半亩,院子还是黄土墙。听说,林家的宅子,屋子里都要铺上砖!
而且,林家的院子里还在打井。听那老师傅说,林家宅子选得好,打个十米深*就能出水。等房子盖完,井也差不多能打好。
天公作美,只在第六天下了半天小雨,林家的宅子在盖了十五天后,要上梁了。
按惯例,上梁要祭梁。
要摆上好酒好菜,祭祖先祭神仙,祈祷新房盖成后,主家福禄寿无边,事事顺利,节节高升。
脊梁摆正后,还要宴请亲朋和盖房的匠人帮工,发喜封,庆祝房子最重要的工序全部完成。
接下来搭好檩和椽,盖上瓦片,房子打扫干净,放置家具,就能住人了。
搬进新家的第一天,亲朋都来祝贺,主家厨屋开火,烧饭做菜款待客人,称为暖房。
村里人吉祥话都准备好了,林家的上梁,竟然悄无声息就结束了!
据说只在大中午的时候,摆上酒菜,两位老太太说了几句吉祥话就结束了!
在众人的狐疑中,三天后,林家占地两亩的砖瓦房,加班加点的盖完了!
当天,木匠一大早就带着徒弟们,赶着车队来柳树村。叮叮当当一整天,到吃晚饭时,听说家具也全部装好了。
接下来该暖房了,这下总该要上宴席了!
全村人当天的中饭晚饭,都不约而同凑合吃的。就等着第二天,林家吆喝一声,办席。
然而,当天晚上,天擦黑,林家邀请所有人去看点火。
点火?
满心狐疑的和一头雾水的柳树村人,参观了林家新宅,最后回到平整宽敞的场院上时,全都震惊了。
林家的宅子,盖得真她娘的好!
大门打开,不是堂屋,是一堵带檐的短墙,这堵墙还有名字,叫影壁。
影壁正好挡住了后面的院子,影壁中间刷了石灰,嵌着一块浮雕砖。仔细看,是一只活灵活现的梅花鹿,和梅树。
村里人立刻觉得这宅子不一样了,听前头的人说,这是什么格调,素雅啥的?
反正就是,看了就觉得气派!
进去里面,左右两边都是宽宽的回廊,绕着回廊走,左边一座屋,右边一座屋。
两座屋都是一样的布局。中间门进去,正对着小厅,小厅左右两边各一间屋子。
一间屋子放着书桌,书柜,茶几和一套坐起来很舒服的宽大靠背椅子。
另一间就奇怪了。
先说认识的,里头一方小桌,一个柜子。是柜子,不是箱子。
那柜子中间两扇门打开,里头一根横条木,一块木板,横条木上挂着一排木架子。听前面的人说,衣裳洗完晒干不叠,这样挂着没褶子。
立刻就有人问,打一个这样的架子要多少银钱?
还有觉得自个儿手艺可以的,仔仔细细看了,打算有空给自家打一个差不多的。
再说让人瞪大眼瞅的物什!
靠着墙,本该放床的地方,看着像床又不像是床!
青砖垒的矮墙,连着两边的墙,上头铺着一层砖,砖上放着长长的木板。
有盖房的伙计专门在这解释:这叫火炕。看见进门那个灶没?跟火塘一样,陶釜放上,点火就能烧水,也能煮粥饭。
今晚请大伙来看的点火,就是点这种灶的火。外头的灶煮完粥饭,晚上睡前压住火,灶孔和烟囱的插板关上。一整晚,这炕都是热的,人趟上头睡觉,别提多舒坦了!
人人瞪大眼,一脸不信的跑进跑出看,这啥玩意?能暖和到屋里来,半夜不添柴,还能暖一夜!
伙计自己也不大信,就等着今晚验证呢!
还有人问:那冬天是暖和了,夏天呢?
你脑子被门夹了?夏天不用这个灶不就行了?不点火,这火炕还能自己热咯?
哈哈哈哈哈,我这不是头一次听说,能自个发热的床么?
看过了这神奇的床,后面看起来就快了。
左边还是一样的屋子,只不过屋子里只有炕,旁的物件还等着从林家老房搬过来。挨着有炕的那面墙,还起了一间屋,里头空空的,说是杂物房。
右边四间房,厨屋连着澡房和茅房。澡房和茅房也都砌了窄一些的火炕。
厨屋里不是砌的火塘,和之前见过的灶看着差不多。只不过这里是沿着墙角,呈l形砌了两排灶。每个灶洞,连着三个灶孔,最后还有一个叫烟囱的圆柱子,能给烟送出屋去。
守在这里的伙计说:平时只烧这边的灶洞,前面陶釜里的粥饭熟了,后面两个陶釜里的水也热了。
若是宴请客人,几个灶孔能同时烧不同的饭菜。若是席面上需要的菜多,另一边的灶洞烧上,一下子能煮六个陶釜。
澡房里两个大大的浴桶,浴桶下的塞子拔了,水就能顺着留好的排水沟,直接排外头去。
茅厕更是干净,砖切的斜道,四面都用糯米浆糊得厚厚的。方便完,舀水一冲,脏污流外头的茅坑里,屋里干干净净!
啧啧,住这宅子,尤其是冬日里,跟神仙过的日子也差不多了!
羡慕,羡慕,人人都羡慕,不差我一个羡慕。
余下的柴房,后面一排牲口房,杂物房,就
牲口房,哎,牲口房要时常换土,没铺砖。但人家牲口住的房都是青砖墙灰瓦顶。
比自家住的黄土屋强多了。
这一圈房子看下来,真连说话的心气都没了,满村人默默等着看点火。
突然,屋内传来一声惊喜的大喊:阿染说要教咱们砌灶砌火炕!咱们冬日里也有热乎乎的床睡啦!
真的!
火炕是阿染想出来的?
我就说呢,这会发热的床,听都没听说过,怎么张老太太亲自带人来给林家做了!原来是阿染琢磨出来的!
这火炕也不知道好不好学,若是好学
几人相互看看,挣钱的营生啊!
柳春生从门内出来主持大局:一会一家出一个人,跟着学盘火炕砌灶。
林春兰和林秀菊换上了绸缎衣裳,头上插着银钗,手上戴着银镯,满眼笑的从老屋那边过来。
她俩端着今儿刚从县里买回来的糕点和糖,谢韵仪同样一身贵重打扮,手里捧着酒水。
林朝霞和柳叶则端着还冒着热气的整只鸡和兔子。
抽空回去一趟换衣裳的林染,则抱着一沓蒸笼过来,里面是纯麦面馍馍。
有酒,有肉,有粮,还有糕点和糖,很是像样的祭品了。
祭品摆好,下午挖出来的母树该移居新家了。
林家一家四口抬母树的根,林朝霞一家帮着抬母树的枝叶。从后院进屋,放进早已挖好的树坑里,填土,浇水。
祭天地,拜神仙,跪母树。
人人都说着吉祥话,祝贺林家搬进新屋。
祭祀完,糕点和糖分给孩子们,馍馍掰开,在场的人都尝一块儿。鸡肉和兔肉则留着,明天早上撕成肉丝,混在粟米粥里,煮给盖房的人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