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你要不要也写几本科考心得?林染肯定道:绝对不少赚银子。
谢韵仪诧异,这法子她之前还真考虑过。
我没有功名在身,书铺不会出高价买。学子们即便觉着好,半信半疑,也不会有多少人愿意抄。
林染:那等你中进士之后?
谢韵仪笑笑:进士以此得利,于官声不好。不为利,免费宣扬出去,无形中得罪不知多少小心眼的士人,凭白给自己的为官之路添绊子。
林染还未来得及感叹,得利阶层的对外排斥,自古以来,哪里都免不了。
就见谢韵仪忿忿的说:但这是不对的。我从前不需要开口,有学识的夫子随意挑选,见解深刻的书本垂手可得。从未想过寒门读书,竟如此艰难。
国君求贤若渴,如阿染这般聪慧过人的璞玉,却连进学堂都难。谢韵仪捧着脸,喃喃,肯定是有哪里错了。
林染微笑:那就等阿清身居高位后,再来想法子。眼下你还只是一个村人小媳妇,去剥点栗子,晚点做栗子糕吃。
谢韵仪立刻起身,剥栗子她喜欢,阿染做的栗子糕可好吃了。
林春兰和林秀菊做饭,一日三餐都是固定的粟米/稻米粥,豆渣馍馍+肉炖菜模式。
林染和谢韵仪吃腻了,以读书要劳逸结合的理由,接手家中做饭的活。
林染托日日去县城的村人,买了鸡蛋回来。早餐变成了粟米粥/豆浆/豆花,煮鸡蛋/荷包蛋/炒鸡蛋/鸡蛋羹,油饼/煎饼/油条,各种组合。
中午的馍馍,变成了包子,羊肉猪肉鹿肉油渣,与萝卜葵菜酸菜就能出十二种馅儿,再加上纯素馅的和甜味儿的,顿顿都不带重样。
粟米和稻米做成的发糕当点心,凉了也好吃。
林春兰和林秀菊要放驴放鹅,给最后一茬萝卜葵菜拔草,还被各家请去看肥料,忙得整日不着家。
林染和谢韵仪大门一关,做起吃食来压根不用避讳。每样都一次做不少,留一些在外头,多的全往空间里存。
第二天若是不想做了,随便拿几样出来就是。空间厨房的盆里,也装满了各种好吃的。
这几天天气好,林染和谢韵仪甚至在后院,做起了草纸。
空间里那缸泡着石灰水的麦秆,早放在西厢房过了明路。林春兰和林秀菊得知,草纸是碎麦秆做出来的,抽空还给她们剪了两缸麦秆。
家里好东西多了,她俩习惯了不问不说,帮着掩藏。
林家的悠哉日子,有条不紊的先前。
县城里的范嘉,吃不香睡不着,日日盼着京中的消息。
火炕没有经过冬日的验证,范嘉仍递上了折子。
她诚惶诚恐的表示,之所以这么着急,奏上一个不一定可行的法子,是为天下寒士忧心。
冬日即将到来,若是可行,无暖衣避寒的穷苦人家,早一日用上,就少受一日寒冻。
她知道国君不会轻易下令,但有一个地方,可以早早开始验证。
凉州府军营。
青石县的萝卜葵菜,还能再长一茬的时候,这里已经大雪纷飞,一日比一日寒冷。
金人历来都不会在大雪后发兵,但为以防万一,军营仍会留下一部分人,日日巡逻。
往年这时候,是守营人最难熬的时候。
外头的雪一日比一日厚,她们顶着风雪巡逻一圈,回到营地的时候,整个人都要冻僵了。
这时候不能马上烤火。前辈们叮嘱过很多次,不想整个人都溃烂,就先进屋慢慢走。缓个劲了,再慢慢靠近火堆。
这个过程实在是煎熬,屋里点着火盆,但得开着不小的缝防烟毒。
寒风一吹,除了火堆旁,屋内跟外头一样滴水成冰,林萧好几次都觉着,自己等不到缓个劲,就要冻死了。
今年不一样了。
营地里的屋子暖和了!
临近营地,往年这时候安安静静的营地,老远就能听到畅快的说笑声。
林萧和她的同僚们眼前一亮,僵硬的步伐都加快了不少。
营房整日都是暖和的,她们进去,慢慢喝一杯温水,冻僵的身体很快就能恢复过来。
这个炕可真好啊!江雪拿胳膊肘推推林萧,听说是你们云州府青石县传来的法子。
营地的火炕刚建成试用后,她们就觉得这法子妙极了。
她们想不明白,为啥隔着一堵墙,火还能给那边一整面炕都烘热了。只纷纷感慨,想出这法子的人,真是聪明绝顶!
营地里兴致勃勃的讨论:营房往外扩一个小间不费事,在这边烧火,那边就能关上门睡觉,还一直有热水喝。
营地整晚都有人巡逻,半夜时不时加把柴,里头就一直不会冷。
哈哈哈,以前夜里巡防,要挨个看看挡门的石头还在不在。门缝开小了,还得推开,惹得睡门口的人破口大骂。往后可不会挨骂了,都得谢人半夜帮着添火。
结果等到第一个雪天,火炕开始正式使用的时候,还闹了一个大笑话。
巡防队夜里添了两次柴,给全营的人都烫醒了,骂骂咧咧说她们烫猪呢!
第二天又睡一夜才发现,夜里压根不用添柴。
早上醒来时虽说已没了余温,但这种程度的凉,对她们这些,习惯了凉州严寒的军士们来说,压根不算什么。
第42章 生辰快乐
林萧抱着手中暖暖的陶杯,喝一口:我离家的时候,没听说哪里有炕。
她眼里多了几分暖意:明年春,我的五年役期就满了,到时候回家看看就知道了。
江雪迟疑:你真不留在凉州?回老家种地可累人了,还得交粮税丁口税。
林萧看她一眼,压低了声音:新来的谢将军,眼里只有战功,我担心在凉州种地,不安生。
江雪倒吸一口凉气,慌忙四顾,还好同僚们都离得远,应该没人听到。
要死了,这种话你也敢说!
江雪急得跺了跺脚,这性子叫她怎么放心,让她一个人回云州
这是说谢将军急功近利,不拿军士的性命当回事。凉州种地的屯兵们,迟早得顶上战场上,填死去后辈们的缺。
林萧满不在乎:我又不傻,只跟你说而已。
顿了顿,她慢吞吞的说:你真要留着凉州啊?就是不回老家,去其它地方也行啊。
江雪迟疑:到时候再说吧。
她们这种在战场上杀过人的,退役后,只有很少一部分,能适应东家长西家短,日日为吃食暖衣忙碌的琐碎日子。
绝大部分,还是更喜欢和交付过后背的同僚们,一起在凉州生活。
火炕在凉州府的营地,都不需要夜里添柴的消息,传回京里,女皇立刻下令,北边诸州,家家建火炕。
十日之后,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京中使者的范嘉,如愿以偿。
女皇嘉奖她治下优秀,令她明年春,与新的青石县县令交接之后,去往永州府任同知。
连升两级,且永州府是南边富庶的州府。干得好要么任一州知府,要么回京任六部侍郎,前途一片光明。
发明火炕的林家,因无功名在身,赐黄金百两,宫中绸缎十匹,文房四宝两套,玉如意一柄。
就连张弄瓦和吴云山,都各得了百两银子的赏赐。
范嘉在奏折上,除了模糊自己和林染谢韵仪的师徒时间,其它关于火炕的出现,说得清清楚楚。
林染和谢韵仪的设想,张弄瓦的支持,吴云山亲手盘第一个炕
描述得生动形象,以表示她这个县令,确实是对火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知之甚详。
接旨是件荣耀重大的事,范嘉得了消息,就派柳禾和曾安,火速前往柳树村传消息。
柳禾一路上激动得脸颊发红,阿娘托她照看村里的豆腐生意,她知道其中的利有多大后,就一直心中惴惴。
她只是一个小小衙役,真要有上头的大人,看上了这生意,她可护不住。
有几次范大人问起,她含糊过去后,后背都出一身冷汗。
往后,可就再不用担心了!
火坑是从柳树村出来的,连国君都亲自给予封赏,再没人敢图谋柳树村的豆腐生意。
柳春生先是冒出一身冷汗,庆幸堆肥已经快要结束,村里不再处处都是臭气。
紧接着,顾不上跟女儿说句话,转身往自家场院的大杨树下跑。
铛铛铛,锣被敲得震天响。
同样惊呆了的,还有林春兰和林秀菊。
柳禾和曾安一起来柳树村,柳禾通知村长,曾安则直奔林家。
林家刚吃完晚饭,林春兰和林秀菊在厨屋一边洗碗,一边说话。听到门外有人喊,林春兰手往围裙上擦擦,过去开门。
谢韵仪诧异,这法子她之前还真考虑过。
我没有功名在身,书铺不会出高价买。学子们即便觉着好,半信半疑,也不会有多少人愿意抄。
林染:那等你中进士之后?
谢韵仪笑笑:进士以此得利,于官声不好。不为利,免费宣扬出去,无形中得罪不知多少小心眼的士人,凭白给自己的为官之路添绊子。
林染还未来得及感叹,得利阶层的对外排斥,自古以来,哪里都免不了。
就见谢韵仪忿忿的说:但这是不对的。我从前不需要开口,有学识的夫子随意挑选,见解深刻的书本垂手可得。从未想过寒门读书,竟如此艰难。
国君求贤若渴,如阿染这般聪慧过人的璞玉,却连进学堂都难。谢韵仪捧着脸,喃喃,肯定是有哪里错了。
林染微笑:那就等阿清身居高位后,再来想法子。眼下你还只是一个村人小媳妇,去剥点栗子,晚点做栗子糕吃。
谢韵仪立刻起身,剥栗子她喜欢,阿染做的栗子糕可好吃了。
林春兰和林秀菊做饭,一日三餐都是固定的粟米/稻米粥,豆渣馍馍+肉炖菜模式。
林染和谢韵仪吃腻了,以读书要劳逸结合的理由,接手家中做饭的活。
林染托日日去县城的村人,买了鸡蛋回来。早餐变成了粟米粥/豆浆/豆花,煮鸡蛋/荷包蛋/炒鸡蛋/鸡蛋羹,油饼/煎饼/油条,各种组合。
中午的馍馍,变成了包子,羊肉猪肉鹿肉油渣,与萝卜葵菜酸菜就能出十二种馅儿,再加上纯素馅的和甜味儿的,顿顿都不带重样。
粟米和稻米做成的发糕当点心,凉了也好吃。
林春兰和林秀菊要放驴放鹅,给最后一茬萝卜葵菜拔草,还被各家请去看肥料,忙得整日不着家。
林染和谢韵仪大门一关,做起吃食来压根不用避讳。每样都一次做不少,留一些在外头,多的全往空间里存。
第二天若是不想做了,随便拿几样出来就是。空间厨房的盆里,也装满了各种好吃的。
这几天天气好,林染和谢韵仪甚至在后院,做起了草纸。
空间里那缸泡着石灰水的麦秆,早放在西厢房过了明路。林春兰和林秀菊得知,草纸是碎麦秆做出来的,抽空还给她们剪了两缸麦秆。
家里好东西多了,她俩习惯了不问不说,帮着掩藏。
林家的悠哉日子,有条不紊的先前。
县城里的范嘉,吃不香睡不着,日日盼着京中的消息。
火炕没有经过冬日的验证,范嘉仍递上了折子。
她诚惶诚恐的表示,之所以这么着急,奏上一个不一定可行的法子,是为天下寒士忧心。
冬日即将到来,若是可行,无暖衣避寒的穷苦人家,早一日用上,就少受一日寒冻。
她知道国君不会轻易下令,但有一个地方,可以早早开始验证。
凉州府军营。
青石县的萝卜葵菜,还能再长一茬的时候,这里已经大雪纷飞,一日比一日寒冷。
金人历来都不会在大雪后发兵,但为以防万一,军营仍会留下一部分人,日日巡逻。
往年这时候,是守营人最难熬的时候。
外头的雪一日比一日厚,她们顶着风雪巡逻一圈,回到营地的时候,整个人都要冻僵了。
这时候不能马上烤火。前辈们叮嘱过很多次,不想整个人都溃烂,就先进屋慢慢走。缓个劲了,再慢慢靠近火堆。
这个过程实在是煎熬,屋里点着火盆,但得开着不小的缝防烟毒。
寒风一吹,除了火堆旁,屋内跟外头一样滴水成冰,林萧好几次都觉着,自己等不到缓个劲,就要冻死了。
今年不一样了。
营地里的屋子暖和了!
临近营地,往年这时候安安静静的营地,老远就能听到畅快的说笑声。
林萧和她的同僚们眼前一亮,僵硬的步伐都加快了不少。
营房整日都是暖和的,她们进去,慢慢喝一杯温水,冻僵的身体很快就能恢复过来。
这个炕可真好啊!江雪拿胳膊肘推推林萧,听说是你们云州府青石县传来的法子。
营地的火炕刚建成试用后,她们就觉得这法子妙极了。
她们想不明白,为啥隔着一堵墙,火还能给那边一整面炕都烘热了。只纷纷感慨,想出这法子的人,真是聪明绝顶!
营地里兴致勃勃的讨论:营房往外扩一个小间不费事,在这边烧火,那边就能关上门睡觉,还一直有热水喝。
营地整晚都有人巡逻,半夜时不时加把柴,里头就一直不会冷。
哈哈哈,以前夜里巡防,要挨个看看挡门的石头还在不在。门缝开小了,还得推开,惹得睡门口的人破口大骂。往后可不会挨骂了,都得谢人半夜帮着添火。
结果等到第一个雪天,火炕开始正式使用的时候,还闹了一个大笑话。
巡防队夜里添了两次柴,给全营的人都烫醒了,骂骂咧咧说她们烫猪呢!
第二天又睡一夜才发现,夜里压根不用添柴。
早上醒来时虽说已没了余温,但这种程度的凉,对她们这些,习惯了凉州严寒的军士们来说,压根不算什么。
第42章 生辰快乐
林萧抱着手中暖暖的陶杯,喝一口:我离家的时候,没听说哪里有炕。
她眼里多了几分暖意:明年春,我的五年役期就满了,到时候回家看看就知道了。
江雪迟疑:你真不留在凉州?回老家种地可累人了,还得交粮税丁口税。
林萧看她一眼,压低了声音:新来的谢将军,眼里只有战功,我担心在凉州种地,不安生。
江雪倒吸一口凉气,慌忙四顾,还好同僚们都离得远,应该没人听到。
要死了,这种话你也敢说!
江雪急得跺了跺脚,这性子叫她怎么放心,让她一个人回云州
这是说谢将军急功近利,不拿军士的性命当回事。凉州种地的屯兵们,迟早得顶上战场上,填死去后辈们的缺。
林萧满不在乎:我又不傻,只跟你说而已。
顿了顿,她慢吞吞的说:你真要留着凉州啊?就是不回老家,去其它地方也行啊。
江雪迟疑:到时候再说吧。
她们这种在战场上杀过人的,退役后,只有很少一部分,能适应东家长西家短,日日为吃食暖衣忙碌的琐碎日子。
绝大部分,还是更喜欢和交付过后背的同僚们,一起在凉州生活。
火炕在凉州府的营地,都不需要夜里添柴的消息,传回京里,女皇立刻下令,北边诸州,家家建火炕。
十日之后,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京中使者的范嘉,如愿以偿。
女皇嘉奖她治下优秀,令她明年春,与新的青石县县令交接之后,去往永州府任同知。
连升两级,且永州府是南边富庶的州府。干得好要么任一州知府,要么回京任六部侍郎,前途一片光明。
发明火炕的林家,因无功名在身,赐黄金百两,宫中绸缎十匹,文房四宝两套,玉如意一柄。
就连张弄瓦和吴云山,都各得了百两银子的赏赐。
范嘉在奏折上,除了模糊自己和林染谢韵仪的师徒时间,其它关于火炕的出现,说得清清楚楚。
林染和谢韵仪的设想,张弄瓦的支持,吴云山亲手盘第一个炕
描述得生动形象,以表示她这个县令,确实是对火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知之甚详。
接旨是件荣耀重大的事,范嘉得了消息,就派柳禾和曾安,火速前往柳树村传消息。
柳禾一路上激动得脸颊发红,阿娘托她照看村里的豆腐生意,她知道其中的利有多大后,就一直心中惴惴。
她只是一个小小衙役,真要有上头的大人,看上了这生意,她可护不住。
有几次范大人问起,她含糊过去后,后背都出一身冷汗。
往后,可就再不用担心了!
火坑是从柳树村出来的,连国君都亲自给予封赏,再没人敢图谋柳树村的豆腐生意。
柳春生先是冒出一身冷汗,庆幸堆肥已经快要结束,村里不再处处都是臭气。
紧接着,顾不上跟女儿说句话,转身往自家场院的大杨树下跑。
铛铛铛,锣被敲得震天响。
同样惊呆了的,还有林春兰和林秀菊。
柳禾和曾安一起来柳树村,柳禾通知村长,曾安则直奔林家。
林家刚吃完晚饭,林春兰和林秀菊在厨屋一边洗碗,一边说话。听到门外有人喊,林春兰手往围裙上擦擦,过去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