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林染带着谢韵仪,直奔最大的红点藏身处。
执意要保护长公主,绝不和她们分开的护卫首领,带着四人紧紧跟在她们身后。
大当家起先还能屏息静气,藏在岩石缝隙里。见人直奔她来,霎时慌了,钻出缝隙,转身就跑。
她就不信了,在山里还有人能跑得过她。
林染冷笑一声,瞬间就没影了。
大当家听到身后的风声,还没来得及转身挥刀,脑袋上挨了一棍,死不瞑目。
身后,谢韵仪抬手,在护卫们惊讶的眼神中,箭箭不空。
护卫首领苏长空:
现在说,她们也要去擒贼,还来得及么?
长公主她们怕是打不过,知府大人,神箭手啊!
她们跟在身边,就是几个活的摆设。
两个时辰后,被血色浸染的护卫们,带着二十名轻伤的匪徒下山。
跟着一路吃吃喝喝,轻松自在得像是出门挖野菜,暗暗嘲笑长公主是个大傻子的七百人,心底骇然,噤若寒蝉。
杀,杀人啦!
林染扶着谢韵仪往河流上游走:想吐别忍着。
谢韵仪脸白得吓人,嘴硬:剿匪而已,我日后还会遇到不少,跟战场上的断臂残肢比起来,不值一提。
林染回头看一眼:没有护卫看着了。
哇!谢韵仪一把推开林染,往前跑几步,吐得昏天暗地。
林染从空间里拿水给她:漱漱口。
谢韵仪摆手,喘着气:你别过来,太恶心了。
林染哼声:换了是我,你会嫌弃?
我当然不会嫌弃阿染。谢韵仪往回走两步,接过陶碗,漱完口,脸色好多了,我只会心疼阿染。
林染心跳慢了一拍,耳根渐渐红了。
谢韵仪的甜言蜜语,她从前听了那么多,早该免疫了才对。偏就是,对她的随口一言,越来越抑制不住的雀跃欣喜。
这之后,这七百人跟鹌鹑似的,不敢起一丝心思,比有大萝卜吊着的毛驴还听话。
她们私下里偷偷告诫后来被抓的人,长公主杀人跟切菜瓜似的,不听话,死了都没人埋!
长公主的凶残,很快传遍了整个昌州府。
二十名匪徒,伤口给她们包扎下,先饿两天。以后脏活累活危险的活,都归她们干。
破烂山寨里收出来的鸡和猪,带着走影响赶路的速度,全部杀了吃掉。
玉屏县县令张宣带着一群衙役,诚惶诚恐的来请罪。
长公主和知府大人为民除害,下官感激不尽。她行礼后弓着腰不敢起身,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滴落,里衣早已湿透,磕磕巴巴的问:这,这七百村人
谢韵仪神色柔和的搀扶起她,安抚道:张大人辛苦了。昌州府田地贫瘠,民生艰难,为官也苦。虽说秋收在即,但本官一路走来,麦穗多干瘪,怕是收不到多少粮食。
这些人闲着也是闲着,本官出粮食,她们干活,两相得益。若是干得好,之前犯的些许小错,就一笔勾销了。张大人觉得如何?
知府大人一心为民,深明大义,下官深感敬佩。张宣抬起头来,义正言辞,大人有何吩咐,本官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她之前就担心,知府大人年纪小,眼里容不下沙子。这七百人犯的事报上去,她这个县令轻则流放,重则挖矿!
谢韵仪微微一笑:本官正好有事要麻烦张大人。
张宣面色诚恳:大人请讲,下官能做的,绝不推辞。
谢韵仪将这七百人,连同二十个匪徒,一起交给她:张大人将她们送到府城,两位同知自会安排。
阿染的点贼能力以一月为期,一天都不能浪费了!
几天之后,易天赐在府城源源不断的接人,感叹:难怪前几任知府都干不下去,昌州府的百姓,是真没想好好种地!
净想着不劳而获。
一个月后,谢韵仪每天需要花一百五十两银子,给抓来的一万名以工赎罪挖井人,准备饭食。
林染要挖的是坎儿井,干旱少雨地方的人工地下暗渠。
没有风吹日晒的水干得慢。林染给谢韵仪和易天赐、蓝蓝讲这么做的理由,&水存在地下暗渠里,需要的时候,就能从井里提上来。地势低的地方,露出一个坑洼,能直接舀水。&
谢韵仪惊喜的瞪大眼:那昌州府就不怕旱了!
阿染姐姐是怎么想到这个法子的!易天赐捂住胸口,惊道,天呐!简直就是旷古绝伦的造化变幻!闻之有幸,见之与有荣焉!
蓝蓝猛猛点头,脸上露出梦幻般的笑:若是我们将昌州府建成梁国的新粮仓,会名传千古的吧!
林染摇摇头:就算坎儿井四通八达,也远远够不上田地的用水量。况且,昌州府绝大部分土地,都不合适种庄稼。极端天气太多,很容易就颗粒无收。
一场狂风冰雹,就能毁了辛辛苦苦几个月种的庄稼。数着日子等收获,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即将收割的粮食,被风雨糟蹋殆尽。
这种经历有过几次,百姓们真很难说服自己好好种地。没有粮食拿什么活命?寻不到出路的人,就去偷去抢。
易天赐叹气:昌州府的官儿好难当。难怪陛下给我们越级升官,朝中都没人反对。
她有种,新人进官场,还没摸清楚状况,就被坑了的错觉!
女皇陛下,应该不会坑自己女儿吧?
远在京城的楚望月,帮着妻子批完奏折的间隙,想女儿了:景安想去历练,也不用非得去昌州府吧?朝中那么多能臣都束手无策,景安能有什么办法?咱们给她的银子,一文不剩全贴在昌州府,也是连个水花都听不着。
姬盛安老神在在:那孩子虽然经了磨难坎坷,然心志愈坚,满腔锐气不减。早些知道治国牧民的艰难,于心境沉稳上是好事。
楚望月斜一眼妻子,哼声:我知道,我就是心疼那孩子,这会指不定怎么发愁呢。
真愁人。蓝蓝往椅子后靠,跟着易天赐叹气:眼下昌州府只剩五万人,等日子安定下来,其中四万青壮都养孩子,才能快速恢复昌州府的人口。
易天赐紧接着:孩子长大之前,阿娘阿妈最好是在家就能赚到钱。昌州府种不了粮食,那就只能养牲畜。就算咱们买了牲口来,让她们帮着养,一片草场也养不了太多的牲畜,养活不了这么多人。
这帮着养的办法,还是跟林染学的。
林染让孙秀秀家帮着养猪,孙秀秀家日子好过了,林染也拿到了钱。
谢韵仪微笑:从五万到大旱之前的二十万人口,衙门每年要补给孩子们的粮食,就是个天文数字。
那我们就种草,养羊养牛养马。林染看一眼远处挖坑的几个队伍,另外,昌州府民风剽悍,合适走商。
走商?易天赐飞快的盘算,我们建十个商队,一个商队二百人,就是两千人。若这两千人背后是两千户,能保一万人口衣食无忧。
阿染刚才说到养草?谢韵仪疑惑的问,草还用养么?养什么样的草?
四人你一句我一句,规划昌州府百姓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的赚钱路子。
谢韵仪一一记下,眼前的路越来越清晰。
先走商,赚钱。坎儿井必须一直挖下去。她笑眯眯道,不管我们在昌州府待几年,眼下百姓的日子要能过,未来百姓的长远生计,更要做好打算。
公主,午饭好了。长公主的管家荣千兰,在门口喊了一声,等着听吩咐。
她瞄一眼守在书房门口的苏长空,面色纠结,压低声问:苏统领,你觉得长公主住衙门合适吗?
长公主与知府大人还未成亲,整日腻在一起,夜里也睡一张床,传出去,两人的名声都不好听。
之前在路上也就罢了,这都到府城两日了,长公主一点建府另居的意思都没有。
苏长空抬眼:两位同知不也住衙门里?
跟着林染和谢韵仪抓了一个月的匪徒,见识了两人的武力和手段,苏长空现在对她们言听计从,死心塌地。
荣千兰幽幽的看她一眼:易大人和蓝大人年纪还小,能一样吗?
长公主和知府大人,那可正是血气翻涌,精力丰沛的时候!这两日子过得跟妻妻一样,长公主赖在知府后院不走,在外人看来,岂不是长公主硬贴一样?
有损皇家尊严呐!
执意要保护长公主,绝不和她们分开的护卫首领,带着四人紧紧跟在她们身后。
大当家起先还能屏息静气,藏在岩石缝隙里。见人直奔她来,霎时慌了,钻出缝隙,转身就跑。
她就不信了,在山里还有人能跑得过她。
林染冷笑一声,瞬间就没影了。
大当家听到身后的风声,还没来得及转身挥刀,脑袋上挨了一棍,死不瞑目。
身后,谢韵仪抬手,在护卫们惊讶的眼神中,箭箭不空。
护卫首领苏长空:
现在说,她们也要去擒贼,还来得及么?
长公主她们怕是打不过,知府大人,神箭手啊!
她们跟在身边,就是几个活的摆设。
两个时辰后,被血色浸染的护卫们,带着二十名轻伤的匪徒下山。
跟着一路吃吃喝喝,轻松自在得像是出门挖野菜,暗暗嘲笑长公主是个大傻子的七百人,心底骇然,噤若寒蝉。
杀,杀人啦!
林染扶着谢韵仪往河流上游走:想吐别忍着。
谢韵仪脸白得吓人,嘴硬:剿匪而已,我日后还会遇到不少,跟战场上的断臂残肢比起来,不值一提。
林染回头看一眼:没有护卫看着了。
哇!谢韵仪一把推开林染,往前跑几步,吐得昏天暗地。
林染从空间里拿水给她:漱漱口。
谢韵仪摆手,喘着气:你别过来,太恶心了。
林染哼声:换了是我,你会嫌弃?
我当然不会嫌弃阿染。谢韵仪往回走两步,接过陶碗,漱完口,脸色好多了,我只会心疼阿染。
林染心跳慢了一拍,耳根渐渐红了。
谢韵仪的甜言蜜语,她从前听了那么多,早该免疫了才对。偏就是,对她的随口一言,越来越抑制不住的雀跃欣喜。
这之后,这七百人跟鹌鹑似的,不敢起一丝心思,比有大萝卜吊着的毛驴还听话。
她们私下里偷偷告诫后来被抓的人,长公主杀人跟切菜瓜似的,不听话,死了都没人埋!
长公主的凶残,很快传遍了整个昌州府。
二十名匪徒,伤口给她们包扎下,先饿两天。以后脏活累活危险的活,都归她们干。
破烂山寨里收出来的鸡和猪,带着走影响赶路的速度,全部杀了吃掉。
玉屏县县令张宣带着一群衙役,诚惶诚恐的来请罪。
长公主和知府大人为民除害,下官感激不尽。她行礼后弓着腰不敢起身,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滴落,里衣早已湿透,磕磕巴巴的问:这,这七百村人
谢韵仪神色柔和的搀扶起她,安抚道:张大人辛苦了。昌州府田地贫瘠,民生艰难,为官也苦。虽说秋收在即,但本官一路走来,麦穗多干瘪,怕是收不到多少粮食。
这些人闲着也是闲着,本官出粮食,她们干活,两相得益。若是干得好,之前犯的些许小错,就一笔勾销了。张大人觉得如何?
知府大人一心为民,深明大义,下官深感敬佩。张宣抬起头来,义正言辞,大人有何吩咐,本官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她之前就担心,知府大人年纪小,眼里容不下沙子。这七百人犯的事报上去,她这个县令轻则流放,重则挖矿!
谢韵仪微微一笑:本官正好有事要麻烦张大人。
张宣面色诚恳:大人请讲,下官能做的,绝不推辞。
谢韵仪将这七百人,连同二十个匪徒,一起交给她:张大人将她们送到府城,两位同知自会安排。
阿染的点贼能力以一月为期,一天都不能浪费了!
几天之后,易天赐在府城源源不断的接人,感叹:难怪前几任知府都干不下去,昌州府的百姓,是真没想好好种地!
净想着不劳而获。
一个月后,谢韵仪每天需要花一百五十两银子,给抓来的一万名以工赎罪挖井人,准备饭食。
林染要挖的是坎儿井,干旱少雨地方的人工地下暗渠。
没有风吹日晒的水干得慢。林染给谢韵仪和易天赐、蓝蓝讲这么做的理由,&水存在地下暗渠里,需要的时候,就能从井里提上来。地势低的地方,露出一个坑洼,能直接舀水。&
谢韵仪惊喜的瞪大眼:那昌州府就不怕旱了!
阿染姐姐是怎么想到这个法子的!易天赐捂住胸口,惊道,天呐!简直就是旷古绝伦的造化变幻!闻之有幸,见之与有荣焉!
蓝蓝猛猛点头,脸上露出梦幻般的笑:若是我们将昌州府建成梁国的新粮仓,会名传千古的吧!
林染摇摇头:就算坎儿井四通八达,也远远够不上田地的用水量。况且,昌州府绝大部分土地,都不合适种庄稼。极端天气太多,很容易就颗粒无收。
一场狂风冰雹,就能毁了辛辛苦苦几个月种的庄稼。数着日子等收获,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即将收割的粮食,被风雨糟蹋殆尽。
这种经历有过几次,百姓们真很难说服自己好好种地。没有粮食拿什么活命?寻不到出路的人,就去偷去抢。
易天赐叹气:昌州府的官儿好难当。难怪陛下给我们越级升官,朝中都没人反对。
她有种,新人进官场,还没摸清楚状况,就被坑了的错觉!
女皇陛下,应该不会坑自己女儿吧?
远在京城的楚望月,帮着妻子批完奏折的间隙,想女儿了:景安想去历练,也不用非得去昌州府吧?朝中那么多能臣都束手无策,景安能有什么办法?咱们给她的银子,一文不剩全贴在昌州府,也是连个水花都听不着。
姬盛安老神在在:那孩子虽然经了磨难坎坷,然心志愈坚,满腔锐气不减。早些知道治国牧民的艰难,于心境沉稳上是好事。
楚望月斜一眼妻子,哼声:我知道,我就是心疼那孩子,这会指不定怎么发愁呢。
真愁人。蓝蓝往椅子后靠,跟着易天赐叹气:眼下昌州府只剩五万人,等日子安定下来,其中四万青壮都养孩子,才能快速恢复昌州府的人口。
易天赐紧接着:孩子长大之前,阿娘阿妈最好是在家就能赚到钱。昌州府种不了粮食,那就只能养牲畜。就算咱们买了牲口来,让她们帮着养,一片草场也养不了太多的牲畜,养活不了这么多人。
这帮着养的办法,还是跟林染学的。
林染让孙秀秀家帮着养猪,孙秀秀家日子好过了,林染也拿到了钱。
谢韵仪微笑:从五万到大旱之前的二十万人口,衙门每年要补给孩子们的粮食,就是个天文数字。
那我们就种草,养羊养牛养马。林染看一眼远处挖坑的几个队伍,另外,昌州府民风剽悍,合适走商。
走商?易天赐飞快的盘算,我们建十个商队,一个商队二百人,就是两千人。若这两千人背后是两千户,能保一万人口衣食无忧。
阿染刚才说到养草?谢韵仪疑惑的问,草还用养么?养什么样的草?
四人你一句我一句,规划昌州府百姓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的赚钱路子。
谢韵仪一一记下,眼前的路越来越清晰。
先走商,赚钱。坎儿井必须一直挖下去。她笑眯眯道,不管我们在昌州府待几年,眼下百姓的日子要能过,未来百姓的长远生计,更要做好打算。
公主,午饭好了。长公主的管家荣千兰,在门口喊了一声,等着听吩咐。
她瞄一眼守在书房门口的苏长空,面色纠结,压低声问:苏统领,你觉得长公主住衙门合适吗?
长公主与知府大人还未成亲,整日腻在一起,夜里也睡一张床,传出去,两人的名声都不好听。
之前在路上也就罢了,这都到府城两日了,长公主一点建府另居的意思都没有。
苏长空抬眼:两位同知不也住衙门里?
跟着林染和谢韵仪抓了一个月的匪徒,见识了两人的武力和手段,苏长空现在对她们言听计从,死心塌地。
荣千兰幽幽的看她一眼:易大人和蓝大人年纪还小,能一样吗?
长公主和知府大人,那可正是血气翻涌,精力丰沛的时候!这两日子过得跟妻妻一样,长公主赖在知府后院不走,在外人看来,岂不是长公主硬贴一样?
有损皇家尊严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