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仆从点点头,懂了。这些大鹅是两位大人的爱宠。跟那两条狗和两只鸟一样,得小心伺候着。
  林春兰乐:阿清当了知府大人果然了不得,安排得妥妥帖帖的。
  阿娘,你是知府大人的阿娘啦。谢韵仪眉眼间满是在亲人面前的得意炫耀:过两天路好走一点,咱们上街买衣裳首饰去,带上衙役们一起。
  那不大好吧?是不是太人多势众了点?林春兰话里微微推却,嘴巴咧到耳后根。
  姨姨,是兴师动众啦。林玲跑过来搀谢韵仪的胳膊,阿清姐姐,我给你们背背篓。
  易天赐笑着跑出来:不背背篓,带马车去装锦盒。
  天赐,你是同知啦,我是不是该向你行礼?林玲又放开谢韵仪,笑盈盈的跑去拉易天赐的手。
  蓝蓝垂眸扫一眼,知道她就是易天赐常提起的,柳树村最好的朋友,温和的笑道:&咱们一家人,不用虚礼。&
  她们三三两两说说笑笑着进门,管家荣千兰迎了上来,径直走向林染,行礼:公主车马劳顿,可要先沐浴洗尘,再用汤饭?
  林春兰回头,瞅瞅林染,又扫一眼林染身后,压低了声:这人
  这人整个从头到脚都透着讲究,瞅着就是个有本事的,脑子竟坏了!
  谢韵仪面上一僵,目光看向林染。
  林染神色淡定:阿娘阿妈,先吃饭再说。
  现在就知道谢韵仪是公主,阿娘阿妈怕是会局促得不敢同桌吃饭。
  荣千兰垂首,神色变换,公主殿下竟是去接了对阿娘阿妈来!是知府大人的嫡亲阿娘阿妈,还是公主殿下的养娘养妈?
  哎哟,不管是哪一对阿娘阿妈,这,这置女皇陛下女君陛下于何地?
  林染:你现在是知府大人的管家,我们都是知府大人的亲眷。
  荣千兰咬咬牙,心一横:是!
  公主唯知府大人马首是瞻,她们当自己是寻常人家的仆从就好
  饭菜端上来,仆从们和往常一样,全部离开,顺带着掩上门。
  咋雇这么多人?林秀菊满肚子的疑惑,忍不住问,那一队队拿着长枪走来走去的,不是衙役吧?
  林春兰:是哦,阿清啊,咱当了知府排场摆几天,过过威风劲儿就是了。这么多人,每月得给出去多少工钱呐。
  一文钱都不用给。谢韵仪笑眯眯道,先吃饭,吃完咱们细说。
  侍卫和女官的俸禄,都由宫里出。
  林春兰和林秀菊这顿饭吃得格外快。
  要吃了饭才说的事,都不是小事。
  先知道了,就吃不下饭的那种。
  她俩吃完,就看着林染吃,眸光下意识的催促。
  林染不紧不慢的吃完,和谢韵仪对视一眼,默契的扶住身边阿娘阿妈的胳膊。
  阿清找到她阿娘阿妈了,她是长公主。但阿清又中了状元想当知府,就和女皇陛下商量了下,由我假扮公主。林染言简意赅,云淡风轻,所以,外面那些人,都叫我公主。你们自己心里知道就好,别说露馅了。
  林春兰想摔下去,坐地上,这样屁/股下踏实点。
  但公主殿下牢牢扶着她,椅子也结实,她摔不下去。
  公,公主?她惊骇的看向谢韵仪,那,那
  她是不是应该先站起来,向公主殿下行礼?
  老天奶,身子不听使唤,动不了了!
  造孽哦,公主殿下在她家没少干活,喂鸡喂鹅还上山打猎!
  谢韵仪晃晃她的胳膊,娇声道:那也还是阿娘阿妈的贴心儿媳妇,阿娘阿妈可不许因为我身份变了,就和我生分了。
  林秋菊回过神来,又回不过神来:那那那,公主阿清阿染?
  林染:阿娘阿妈还是叫我们阿染阿清,从前怎么样,现在还怎么样。
  那哪能一样?林春兰斜林染一眼,语调飘忽,公主殿下呢!
  谢韵仪皱起脸,拖长了语调撒娇:阿娘,阿清不是阿娘最最最贴心的女儿了?
  是是是。林春兰猛一激灵,条件反射的答,阿娘最最最喜欢阿清。
  话一出口,熟悉的感觉回来了。
  哎哟,长得就像公主!林春兰盯着谢韵仪瞅,喃喃,我是公主阿娘了!
  不行了,她又开始晕乎。
  林秀菊重重的掐了自己一把:阿染,女皇陛下
  谢韵仪忙道:女皇陛下和女君陛下可喜欢阿染了,若不是我要来昌州府,这会应该是接阿娘阿妈进京,看着我和阿染再成亲一次呢。
  是得再成亲一回。林春兰后悔不已,你们成亲那会太简陋了,后面就该补办酒席的!
  一直忙,一直忙,就给这事忘了。
  林玲和林云云的接受度,比林春兰和林秀菊高多了。
  哈哈哈哈哈哈。林玲张嘴傻笑,公主是她阿清姐姐,她是公主殿下罩着的人,嘎嘎嘎嘎嘎嘎
  林云云:公主殿下,好美哦!
  谢韵仪见大家接受得差不多了,笑眯眯道:阿娘阿妈带酸菜、大酱、酱油和萝卜条来了么?我都好久没吃到了。
  带了带了。一说到这个,林春兰瞬时就觉着,阿清还是她那个熟悉的,挑嘴的儿媳妇,明儿阿娘阿妈就再做几缸。
  林秀菊:阿染和阿清忙去,我们先去收拾行李。
  孩子们要管着一整个州府的事呢,别耽误了正事。
  咳,她整个人都在飘,别继续在孩子们面前丢脸了。
  第77章 二十岁生辰
  林染和谢韵仪住在主院,易天赐和蓝蓝在西院,东院谢韵仪早早就叫人收拾好了。林春兰两口子带着林玲和林云云,一起住东院。
  书房里。
  阿染,你说要种草,我给京里去了信。阿娘阿妈说晋国那边有专门供给牲口吃的牧草。不过,我们的商队不一定能弄到种子。
  谢韵仪说着这几个月的安排,我派人去西宁府买了三千头小羊,借给百姓养。整个昌州府,只有青云山脉有像样的木头,我叫人挑着砍了些,到明年开春,应该就能用来做织机。
  阿染说昌州府不合适种庄稼,那就种麻吧。阿染的新式织机出世,会多种麻的农人肯定不少。我让阿娘的送粮队下回再来时,带多多的苎麻种子来。
  另外,天冷了土冻住,坎儿井不好挖,安排这些人做什么,阿染有想法么?
  林染想了想:等天赐她们回来,一起商量下,反正不能闲着。
  一万名青壮每天光吃饭就花一百五十两银子,闲着没事干,林染想想都难受。
  易天赐和蓝蓝也没什么好主意。
  下了雪天冷了,百姓们都是在炕上睡大觉。醒来也就是打个草鞋,搓搓麻,纺线织布。
  昌州府那年大旱,麻都干死了。这两年也没种下多少,况且,雨水不丰,麻的长势也不行。
  这一万人,从夏天就在挖井,家里也没麻可搓。家里的麦子都是村里人收了,草鞋都没得打。
  还叫她们回去么?易天赐纠结,得赶紧定下来,要打柴过冬。
  夏日,这些人直接露天席地躺下就睡。秋天开始是就近挤在附近村子里,反正空的村子,空的屋子多。
  粮食给的充足,这些人都习惯了每日干活,干完活就能吃饱饭的日子,都不咋想回家去。
  林染:分队留在府城,府城外围不是有许多空屋子?还是集中供饭,这样省柴火。
  谢韵仪:那就从百姓家中收苎麻秸秆,交给她们搓麻打草鞋,纺线织布。再从普通百姓中挑出一些人来,教识字算术,让这次出去的二百人都来讲讲,为开春更多人出去做准备。
  林染召来二十名护卫,和昌州府第一批走商的二百人。
  每名护卫身后站十人,队队比着身姿端正,纪律严明。
  这次大家来回将近四个月,辛苦了。林染笑道,你们将会是日后梁国人人皆知的,长公主商队主事人。
  护卫们尚且还能忍住面上的激动,她们身后的十人,个个喜形于色,一双双眼睛亮得跟草叶上的光似的。
  刘弦月就是其中之一。
  她今年二十岁,第一次出昌州府,是四年前的大逃荒。
  回想起来,她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活下来的。记忆里只有饿得心慌眼花,口渴和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