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啊,那,那他还蛮厚道的。”纪柏干巴巴接了句,想说几句安慰的话,又觉得自家妹妹好像不需要。
  纪棠不置可否,身为男主,明面上即使不是光风霁月,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差错。
  这也是她直白问他讨回东西的原因。
  这个时候的男主还没有经历变故,行事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
  人生大事,马虎不得,纪柏想了想,道了声谢就收下了白衬衫,“等我这个月的工资下来了,把钱票补给你。”
  自家妹妹能想明白是好事,纪柏从前不止一次对纪棠说过“齐大非偶”。
  他们家在这十里八乡条件算好的,但跟从京市来的曹淮序之间天差地别。
  如果曹淮序也喜欢妹妹,这份喜欢即使不能填补家世上的差距,也能让妹妹在和曹淮序交往的时候处于平等的地位。
  但曹淮序不喜欢他妹妹!
  如今这样,是最好的结局!
  等再过段时间妹妹完全把人忘了,他托慧芳在镇上寻户好人家,有他看着,妹妹以后的日子不会差。
  兄妹俩又聊了几句,纪棠就回了房间,等她放好东西出来,就看到纪柏正和一个高大的中年男人在商量着什么。
  “阿棠快去洗手,吃饭了。”夏盈翠端着搪瓷盆出来,笑着叮嘱了一句,态度比之前亲近了很多。
  中年男人停下话头,很自然接过夏盈翠手里的搪瓷盆放到桌上,夏盈翠冲他笑了笑,把筷子递给他。
  纪棠就知道,中年男人是这个家的男主人纪青山。
  经过之前的事情,纪棠多了几分身临其境和真情实感,她很自然喊了声“爸妈吃饭”,就坐到了纪柏的身边。
  纪柏刚得了纪棠给的白衬衫,正是爱妹之心最深沉浓烈的时候,纪棠一坐下,他就夹了块煎鸡蛋到她的碗里,一叠声让她多吃点。
  纪青山没说什么,给了纪棠几张钱票,让纪柏放假了带她去镇上买些女孩子喜欢的东西。
  “曹知青是京市来的,咱们这样乡下地方的人怎么配得上?”夏盈翠语重心长,“你啊,就是心气太高。”
  纪棠筷子一顿,同样的话换个语气,她会以为对方是在阴阳她。
  那种违和的感觉又来了。
  她低头不语,餐桌上很快换了话题。
  “春祭的事情商量出结果了吗?”夏盈翠问道。
  纪青山放下碗摇头:“我和支书的意思都是简办。”
  “但其他人有不同的意见,下午要接着开会说这个事情。”
  纪柏接话:“爸,你和支书是对的,今年村里来了这么多的陌生人,上头对这块又抓得严,如果春祭走漏了风声,到时候,所有人都会受到牵连。”
  夏盈翠连忙说道:“是啊,那些知青就不说了,哪个不是伶俐人?”
  “就说被安顿在山脚的那几个老人,看着就没有一个简单的。”
  “这春祭的事情要是被他们察觉了。”她脸上露出担忧,“那后果,可就严重了。”
  说完这些,她叹了口气:“咱们这十里八乡的,春祭是祖宗留下来的老传统了,谁能想到,这有一天还被打成封建迷信了!”
  纪青山跟着叹气:“谁说不是呢?”
  “反对简办的那几个人也说这是祖宗留下的老传统,不能怠慢了。”
  “更是怕怠慢了,影响运势。”
  “下午我和支书上趟山和隔壁几个大队长碰头再商量一下,春祭这个事情,咱们得统一步调。”
  “是,应该的。”夏盈翠说道,“我会让人看着那些知青,把人都拘在地头。”
  “那我让前进他们看着那几个老人。”纪柏接话。
  纪棠越听心里的疑惑就越大,是她理解的那种春祭吗?
  听纪家人话里的意思,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封建迷信,上头又抓得严,为什么还要顶风举行春祭?
  纪棠有些心不在焉地扒拉了一口稀粥咽下,在脑海中搜寻和春祭有关的记载。
  没有!
  对于春祭,书里没有提到一言半语。
  倒是有一点很奇怪。
  纪青山和纪柏都不是包子的性格,纪家因为曹淮序发生了大变故,曹淮序却仍旧对纪棠不假辞色,他们哪里肯容忍?
  按着他们的打算,是准备给曹淮序一个教训,断了他一条腿的。
  只是不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纪青山和纪柏还来不及动手,就被公社以邪教头子的名义带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因着这件事情,奶奶小叔和他们家断绝了关系,夏盈翠去了镇上几次,每次都是满怀希望着去,落寞失望地回来。
  没多久,她就收拾包袱离开了向阳大队,好好的一家人只剩下了纪棠。
  不然,她也不可能那么轻易就被女主算计着卖了。
  纪棠眼中闪过深思,纪青山和纪柏突然被带走,会不会是和春祭有关。
  纪青山话里的意思,春祭是这十里八乡都会举行的仪式。
  换句话说,所有人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不会有人去检举。
  但纪青山和纪柏明显是被人举报才会被带走的。
  那这个举报他们的人会不会就是男主?
  毕竟纪棠知道纪青山和纪柏要对曹淮序动手的时候还哭着给曹淮序示警来着。
  纪棠轻啧了一声,恋爱脑加蠢货,绝杀啊!
  纪棠垂眸,她希望自己猜错了,曹淮序可以辜负纪棠的真心,但不能把她弄到家破人亡。
  那样,太卑劣了。
  “阿棠,你怎么了?”纪青山见纪棠脸色不好,关心问道,比起农村普遍的重男轻女,纪青山对女儿反而更好一些。
  “爸,我没事。”纪棠下意识回答,想了想,加了句,“和曹知青要好的几个知青家里条件好,不愁吃喝,平时起了兴致会去山上找个风景好的地方写生畅谈。”
  “有这种事?”
  纪棠点头:“前一阵春耕,大家都忙,他们没有这个心思,现在万物复苏,他们已经看好了几个景致好的地方,只要有空闲就会过去的。”
  纪青山闻言,脸上的表情就凝重了起来。
  这么说,他们为了避开外人特意去山里讨论春祭的事情没准是弄巧成拙了?
  纪青山一脸沉思走了,应该是找支书他们商量去了。
  书里的纪青山是个理智有决断的人,如果没有纪棠拖后腿,他的结局绝对会不一样。
  几天下来,纪棠越来越适应这里的生活。
  虽然这里没有网络信息闭塞生产力低下,但她每天早上被鸟鸣声叫醒,呼吸着最新鲜的空气,吃着原生态的有机食物,感觉身体和心情的状态都前所未有的好。
  纪棠日子过得悠闲自在,知青们可是叫苦连天。
  第4章 不帮
  赵乘风艰难把脚从泥地里拔出来,双手扶在膝盖上喘了口气,看了眼仿佛没有尽头的稻田,认命继续拔草。
  往常这个时候村里的姑娘小伙们早就涌上来帮忙了,他只要装模作样拔一会儿草,就能下工回知青院休息。
  可自从上次纪棠和曹淮序明着划清界限后,村里的姑娘小伙就再也没有来过了。
  地里的工作都是分好的,没做完就会扣工分,在农村,工分就是钱和口粮,工分少了,分到的钱和口粮就会少。
  赵乘风和曹淮序家里条件好,工分多点少点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但他们平时的表现都会被记录下来,年底的时候和大队部的评价一起送到镇上的知青办录入档案。
  这关系可就大了,即便他们回城后有家人的安排不愁前程,但档案是会影响升迁的。
  所以,尽管累得腰都要断了,也没有一个知青撂挑子。
  当然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本赵乘风和曹淮序几个谈得来的知青约好的踏青之旅也就黄了。
  都累成狗了,生不出一点风花雪月的心思!
  曹淮序也累,不过他性子沉稳,能坚持,只直起身,捶了捶腰,伸展了一下后又继续拔草。
  夕阳西斜,往常这个时候地头的活有人帮手,知青们会高声谈论诗词,也会唱红歌振奋精神,谈笑风生,很有几分年轻人的意气风发。
  只是这几天,他们别说唱歌了,那是累得连话都懒得说。
  当没有人为他们的岁月静好兜底,被繁重的劳动力压得喘不过气的知青们,低下骄傲的头颅只是时间问题。
  有女知青忍不住嘀咕:“其实纪棠同志为人还是很不错的。”
  “是啊,听说她还是个高中生呢。”有人附和。
  有人猛点头:“大队长家里条件也很不错,听说要给新媳妇买三转一响呢。”
  说着话,他们的视线不由自主扫向了埋头拔草的曹淮序,忍不住想:其实跟纪棠谈对象,曹知青不吃亏的。
  不仅不吃亏,连带着他们都会被照顾。
  但这话,没人敢说。
  说了,就是他们贪图有人帮忙干活,逃避劳动,好逸恶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