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她这几日似乎又消瘦了一些,脸色也不大好。她正带着婢女,也不知是否是特意在此处等她。
庄蘅看见她便感激道:“三姐姐,上次的事,我还是要多谢你,若不是你及时相助,我恐怕根本去不了谢府,阿姐也可能会没命。”
庄初哼了一声,“知道便好,你可害得我被阿娘和爹爹好一顿责骂。不过我可不是帮你,你也不必感激我,我帮的是二姐姐。”
庄蘅还想说什么,她却已经带着婢女转身离开了。
她只能带着芙蕖回房,没成想,她刚回去,周氏身边的婢女便过来对她道:“四小姐,夫人唤您过去。”
庄蘅心想,该来的还是要来了,这两人恐怕巴巴儿等着她回来,好给她个下马威。
果然,周氏和庄安坐在正堂,两人神情分外严肃,刚看见她,庄安便已经呵道:“跪下。”
庄蘅无奈叹气,只能慢慢跪下。
周氏瞪着眼,尖声道:“我看你胆子如此大,竟然敢让你三姐姐帮着你偷用马车出国公府!”
她没说话,装作听不见是最好的方式,否则只会起到煽风点火的作用。
只可惜周氏见她不说话,心中怒气更甚,“你敢直接闯去谢府,一点规矩都没有!到时谢府该如何看你,如何看我们国公府?旁人只会觉得国公府教坏了姑娘!你这不知天高地厚的性子,恐怕都是你阿娘教的!”
庄蘅想到庄窈告诉自己阿娘的事,再看到两人的嘴脸,心中更加不耐,于是没管周氏,只是看着庄安,“爹爹,我知我有错,我不该偷偷跑去谢府。可是事态紧急,阿姐生产,她又差点没命,爹爹难道舍得看着她身边没有一人陪伴吗?”
庄安冷哼一声,“无人陪伴?谢府那么多人,她上有夫君,下有婢女,倒是也不缺你一人。生也好,死也罢,都是她的命数,你以为你去了,便真能救她的命吗?如今倒是好,连个孩子都没保住。”
庄蘅心中火大,但想到自己日后要逃跑,现下就必须得装得乖顺,只能硬生生咽下这口气,低下头没有说话。
庄安见她不说话,没什么好再诘问的了,便也懒得同她纠缠,只是冷声吩咐道:“去祠堂先跪一个时辰,再将《女诫》抄上三遍,何时抄好何时再准用膳。”
庄蘅去祠堂跪了一个时辰,本就跪得头晕眼花,腹中饥饿无比,刚想歇歇,但一想到不把《女诫》抄完就不能用膳,只能怨气冲天地让芙蕖立刻替自己磨墨。
她抄完一遍手便酸了,一肚子气没处撒,只能用笔写下庄安和周氏的姓名,然后在上头忿忿地打了几个大大的叉。
芙蕖看到后赶紧道:“小姐,赶紧把这张纸给我烧掉,莫要给旁人看见了。”
庄蘅委屈道:“芙蕖,我饿了,身上没有力气,写不动字。”
芙蕖偷偷将装糕点的碟子拿了过来,庄蘅赶紧吃了好几块糕点,这才重新提起了笔,抄完了第二遍。
她边抄边想着如何逃跑之事,待全部抄完了之后,便吩咐芙蕖将纸张都整理好,一并呈给周氏,自己则又拿出了一张纸,在上头写写画画,准备制定自己的逃跑计划。
写了几个字后,她还是觉得先去用膳比较好,于是这便搁了笔,推门出去,冷不防碰见了庄非。
他应当是恰巧从门口过,看见庄蘅后,却没有如往常般径直走开,反而顿了顿,颇有些不自然道:“阿姐……还好吧?”
庄蘅心想,你还知道庄窈是你阿姐?想知道她好不好,你自己怎么不亲自去瞧瞧?
于是她格外冷淡道:“不大好。”
她厌恶他,已经显而易见了。
庄非看着她,倒不知道说什么好,最后只道:“罢了,你先去用膳吧。”
她说了声是,这便转身先离开了。
周氏和庄安就算再生她的气,却也没什么精力再去管教她。一来,眼下已是腊月,马上便要过年;二来,过完年后不久便是庄初的婚期,婚事相关大大小小的事宜都需一一操办。虽说庄初的这门婚事在外人看来并不大体面,但国公府需要这门婚事,自然需要用心准备。
于是庄蘅也能勉强躲过一劫,安安稳稳地度过了腊月。
天愈发严寒,人便容易倦怠。她镇日在房中待着,完善自己的计划,白日一瞬便过去了。她早就忘了谢府之事,谢容与也好,谢容止也罢,她都再没想起过,只是时时挂心着庄窈。
谢容与其实最喜欢冬季,因为寒冷让人清醒。
按照他的计划,他根本无暇想起庄蘅。
金簪他都丢弃了,那么金簪的主人也并不重要了。
马上又是新年,一年过得太快,他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只会觉得光阴格外紧迫,所以一切需要他费心记挂的人和事于他都是阻碍。
他在国公府内重新安插了眼线,以便盯着庄非的一举一动。因为他少掉了庄蘅这一双眼,所以他需要新的一双眼。
隆冬,他的伤势好转,只留下了一道疤痕,而那让他留下疤痕的赵王却已经没命了。他偶尔听侍医说起庄窈的情况并不大好,愁肠百结,忧思过甚,身心俱疲,兴许挺不到春日。他的那位堂兄一向同整个谢家一样,薄情寡义,没有对庄窈保留夫妻之间应有的情分,不仅没去看她一面,连伺候她的婢女都减半了。
侍医走后,他本在写字,却见一位婢女替
他端了茶,他再看看房中的几位婢女,都是他没见过的生面孔。他这才发现,自己身边的人永远是陌生的一张脸,顿时觉得十分无趣,想了想,忽然吩咐道:“你们三个,从今日起便去堂嫂房中伺候吧。”
他不是什么良善之人,对庄窈本来也不该有这份恻隐之心,所以他吩咐完后都疑惑,不明白自己为何要这样做。
思来想去,大抵还是因为庄蘅。
他本来都准备不再去想她,自此同她清清楚楚地划清界限,毕竟他们本就不是一类人,从那日起就应该不再纠缠。现下他却又因为她,居然特意派人去庄窈房中伺候她。
他不禁烦躁起来,蓦地搁下笔,一个字都写不下去了。
当晚,他便做了个格外真实的梦。
往日他常梦魇,梦里都是些幼时发生过的事情,梦里的他总是格外无助,以孩童之身无能为力地看着一切悲剧发生,尔后他便惊醒了。
今日不一样,梦里不止有他一个人,还有一个姑娘,是庄蘅。
梦里他们又回到了她夜闯凝祥宫的那晚。
她正跪坐在他身上,搂住了他的脖颈,近到他能嗅到她身上的阵阵清香和几丝略显甜腻的酒香。
理智告诉他,他现在就应该直接推开她,然后冷着脸把她扔出去,让她受到宫中的处罚,而不是像上次那样,处处包庇她。
但他却看见自己伸出了手,将手搭在了她的后颈上。他看着她那双眼,微微笑了,垂眸吻上了她的唇。
清香袭来的瞬间,唇上是一片温热的柔软,他的另一只手也往上抬了抬,但他并没有像自己所想那样推开她,反而摸索到了她襦裙上的系带,然后轻轻拉开了它。
他顿时便醒了。
谢容与不齿于自己梦中的情景。
他的所有行径都明明白白告诉自己,他根本没有能力抵抗内心深处蓬勃的欲望。
丑时他惊醒,再也没有入睡。他睁着一双眼,脑中庄蘅的形象愈发深刻,挥之不去。
翌日晚,谢容与怕自己再做昨晚那样莫名其妙的梦,特意让婢女给自己点了梦甜香。等到香气笼罩他周围时,他便阖上了眼。
谁知梦中的人没有变,还是庄蘅。
曾经他很厌恶自己常常梦魇,这会让他感到无力和恼怒,但此刻他居然更想庄蘅从自己的梦中消失,让他回到阴郁的幼时。
但庄蘅并没有离开。
梦中的场景是那日在沈府,她落水之时。
他在阁楼之上,看着她拿着那枝荷花掉进了明湖之中,他在心里告诉自己:不要去救她,就让她沉在湖底。
他现在最后悔的便是,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对她动了恻隐之念。
但身体似乎并不受他意念的控制。他最终还是进了明湖里,去救她,替她拢起在荷塘中不停飘荡的发。
梦里的她浑身都是湿漉漉的,连那双眼眸似乎都透着水汽,她对着他微笑道:“谢侍郎,你还是来救我了。”
谢容与于是再次惊醒。
他还是来救她了。
他一直以为自己后悔屡次救了她,但如果重来一次,他还是会救下她。
他的身体比他自己要更诚实,他还是没办法抵抗内心深处最诚实的欲望。
翌日,国公府里安插的眼线回了趟谢府,同他禀报近日庄非在国公府的动作,他难得听得有些心不在焉,只是吩咐道:“看着他便好,但切记,不可打草惊蛇。”
那人道:“是。”
“退下吧。”
那人正准备转身离开,他却冷不防开口道:“对了,除了庄非,你再帮我看着一个人。”
庄蘅看见她便感激道:“三姐姐,上次的事,我还是要多谢你,若不是你及时相助,我恐怕根本去不了谢府,阿姐也可能会没命。”
庄初哼了一声,“知道便好,你可害得我被阿娘和爹爹好一顿责骂。不过我可不是帮你,你也不必感激我,我帮的是二姐姐。”
庄蘅还想说什么,她却已经带着婢女转身离开了。
她只能带着芙蕖回房,没成想,她刚回去,周氏身边的婢女便过来对她道:“四小姐,夫人唤您过去。”
庄蘅心想,该来的还是要来了,这两人恐怕巴巴儿等着她回来,好给她个下马威。
果然,周氏和庄安坐在正堂,两人神情分外严肃,刚看见她,庄安便已经呵道:“跪下。”
庄蘅无奈叹气,只能慢慢跪下。
周氏瞪着眼,尖声道:“我看你胆子如此大,竟然敢让你三姐姐帮着你偷用马车出国公府!”
她没说话,装作听不见是最好的方式,否则只会起到煽风点火的作用。
只可惜周氏见她不说话,心中怒气更甚,“你敢直接闯去谢府,一点规矩都没有!到时谢府该如何看你,如何看我们国公府?旁人只会觉得国公府教坏了姑娘!你这不知天高地厚的性子,恐怕都是你阿娘教的!”
庄蘅想到庄窈告诉自己阿娘的事,再看到两人的嘴脸,心中更加不耐,于是没管周氏,只是看着庄安,“爹爹,我知我有错,我不该偷偷跑去谢府。可是事态紧急,阿姐生产,她又差点没命,爹爹难道舍得看着她身边没有一人陪伴吗?”
庄安冷哼一声,“无人陪伴?谢府那么多人,她上有夫君,下有婢女,倒是也不缺你一人。生也好,死也罢,都是她的命数,你以为你去了,便真能救她的命吗?如今倒是好,连个孩子都没保住。”
庄蘅心中火大,但想到自己日后要逃跑,现下就必须得装得乖顺,只能硬生生咽下这口气,低下头没有说话。
庄安见她不说话,没什么好再诘问的了,便也懒得同她纠缠,只是冷声吩咐道:“去祠堂先跪一个时辰,再将《女诫》抄上三遍,何时抄好何时再准用膳。”
庄蘅去祠堂跪了一个时辰,本就跪得头晕眼花,腹中饥饿无比,刚想歇歇,但一想到不把《女诫》抄完就不能用膳,只能怨气冲天地让芙蕖立刻替自己磨墨。
她抄完一遍手便酸了,一肚子气没处撒,只能用笔写下庄安和周氏的姓名,然后在上头忿忿地打了几个大大的叉。
芙蕖看到后赶紧道:“小姐,赶紧把这张纸给我烧掉,莫要给旁人看见了。”
庄蘅委屈道:“芙蕖,我饿了,身上没有力气,写不动字。”
芙蕖偷偷将装糕点的碟子拿了过来,庄蘅赶紧吃了好几块糕点,这才重新提起了笔,抄完了第二遍。
她边抄边想着如何逃跑之事,待全部抄完了之后,便吩咐芙蕖将纸张都整理好,一并呈给周氏,自己则又拿出了一张纸,在上头写写画画,准备制定自己的逃跑计划。
写了几个字后,她还是觉得先去用膳比较好,于是这便搁了笔,推门出去,冷不防碰见了庄非。
他应当是恰巧从门口过,看见庄蘅后,却没有如往常般径直走开,反而顿了顿,颇有些不自然道:“阿姐……还好吧?”
庄蘅心想,你还知道庄窈是你阿姐?想知道她好不好,你自己怎么不亲自去瞧瞧?
于是她格外冷淡道:“不大好。”
她厌恶他,已经显而易见了。
庄非看着她,倒不知道说什么好,最后只道:“罢了,你先去用膳吧。”
她说了声是,这便转身先离开了。
周氏和庄安就算再生她的气,却也没什么精力再去管教她。一来,眼下已是腊月,马上便要过年;二来,过完年后不久便是庄初的婚期,婚事相关大大小小的事宜都需一一操办。虽说庄初的这门婚事在外人看来并不大体面,但国公府需要这门婚事,自然需要用心准备。
于是庄蘅也能勉强躲过一劫,安安稳稳地度过了腊月。
天愈发严寒,人便容易倦怠。她镇日在房中待着,完善自己的计划,白日一瞬便过去了。她早就忘了谢府之事,谢容与也好,谢容止也罢,她都再没想起过,只是时时挂心着庄窈。
谢容与其实最喜欢冬季,因为寒冷让人清醒。
按照他的计划,他根本无暇想起庄蘅。
金簪他都丢弃了,那么金簪的主人也并不重要了。
马上又是新年,一年过得太快,他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只会觉得光阴格外紧迫,所以一切需要他费心记挂的人和事于他都是阻碍。
他在国公府内重新安插了眼线,以便盯着庄非的一举一动。因为他少掉了庄蘅这一双眼,所以他需要新的一双眼。
隆冬,他的伤势好转,只留下了一道疤痕,而那让他留下疤痕的赵王却已经没命了。他偶尔听侍医说起庄窈的情况并不大好,愁肠百结,忧思过甚,身心俱疲,兴许挺不到春日。他的那位堂兄一向同整个谢家一样,薄情寡义,没有对庄窈保留夫妻之间应有的情分,不仅没去看她一面,连伺候她的婢女都减半了。
侍医走后,他本在写字,却见一位婢女替
他端了茶,他再看看房中的几位婢女,都是他没见过的生面孔。他这才发现,自己身边的人永远是陌生的一张脸,顿时觉得十分无趣,想了想,忽然吩咐道:“你们三个,从今日起便去堂嫂房中伺候吧。”
他不是什么良善之人,对庄窈本来也不该有这份恻隐之心,所以他吩咐完后都疑惑,不明白自己为何要这样做。
思来想去,大抵还是因为庄蘅。
他本来都准备不再去想她,自此同她清清楚楚地划清界限,毕竟他们本就不是一类人,从那日起就应该不再纠缠。现下他却又因为她,居然特意派人去庄窈房中伺候她。
他不禁烦躁起来,蓦地搁下笔,一个字都写不下去了。
当晚,他便做了个格外真实的梦。
往日他常梦魇,梦里都是些幼时发生过的事情,梦里的他总是格外无助,以孩童之身无能为力地看着一切悲剧发生,尔后他便惊醒了。
今日不一样,梦里不止有他一个人,还有一个姑娘,是庄蘅。
梦里他们又回到了她夜闯凝祥宫的那晚。
她正跪坐在他身上,搂住了他的脖颈,近到他能嗅到她身上的阵阵清香和几丝略显甜腻的酒香。
理智告诉他,他现在就应该直接推开她,然后冷着脸把她扔出去,让她受到宫中的处罚,而不是像上次那样,处处包庇她。
但他却看见自己伸出了手,将手搭在了她的后颈上。他看着她那双眼,微微笑了,垂眸吻上了她的唇。
清香袭来的瞬间,唇上是一片温热的柔软,他的另一只手也往上抬了抬,但他并没有像自己所想那样推开她,反而摸索到了她襦裙上的系带,然后轻轻拉开了它。
他顿时便醒了。
谢容与不齿于自己梦中的情景。
他的所有行径都明明白白告诉自己,他根本没有能力抵抗内心深处蓬勃的欲望。
丑时他惊醒,再也没有入睡。他睁着一双眼,脑中庄蘅的形象愈发深刻,挥之不去。
翌日晚,谢容与怕自己再做昨晚那样莫名其妙的梦,特意让婢女给自己点了梦甜香。等到香气笼罩他周围时,他便阖上了眼。
谁知梦中的人没有变,还是庄蘅。
曾经他很厌恶自己常常梦魇,这会让他感到无力和恼怒,但此刻他居然更想庄蘅从自己的梦中消失,让他回到阴郁的幼时。
但庄蘅并没有离开。
梦中的场景是那日在沈府,她落水之时。
他在阁楼之上,看着她拿着那枝荷花掉进了明湖之中,他在心里告诉自己:不要去救她,就让她沉在湖底。
他现在最后悔的便是,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对她动了恻隐之念。
但身体似乎并不受他意念的控制。他最终还是进了明湖里,去救她,替她拢起在荷塘中不停飘荡的发。
梦里的她浑身都是湿漉漉的,连那双眼眸似乎都透着水汽,她对着他微笑道:“谢侍郎,你还是来救我了。”
谢容与于是再次惊醒。
他还是来救她了。
他一直以为自己后悔屡次救了她,但如果重来一次,他还是会救下她。
他的身体比他自己要更诚实,他还是没办法抵抗内心深处最诚实的欲望。
翌日,国公府里安插的眼线回了趟谢府,同他禀报近日庄非在国公府的动作,他难得听得有些心不在焉,只是吩咐道:“看着他便好,但切记,不可打草惊蛇。”
那人道:“是。”
“退下吧。”
那人正准备转身离开,他却冷不防开口道:“对了,除了庄非,你再帮我看着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