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陛下今日身子抱恙,百官皆不必上朝”
“哦,那正好。”
“好什么?”
“你不急,我正好有些话想要问你。”
“什么话?”
“谢容止说你不是他兄长,这是气话吗?”
他沉默片刻道:“不是。”
庄蘅也愣了愣,“所以……”
所以你们到底谁不是谢家人。
“我不是。”
在床榻之上聊起这样严肃的话题似乎不妥,但庄蘅并不觉得,仍是认真地看着他的眼眸。
“那你是……”
他神色未变,“你知道忆柳的身份吧。”
“我知道。”
“那你应当知道先帝是如何夺权的。”
“起兵谋反。”
“当时封王的有几位,先帝未夺权时是昭王,还有一位同他一直不对付,但却是当时仍即位的皇帝的亲兄弟,封号为宁。”
“先帝谋反成功,上位夺权,但那位宁王却一心要为死去的兄长复仇,不料被幽禁于宗正寺中数年,先帝患重病时下令处死了他。”
“他年纪不大,进宗正寺时膝下仍无子。他的妻要随他一起,先帝便下旨也让她进了宗正寺,他死后,她也服毒自尽。但无人知晓,她进宗正寺前便有了身孕,待悄悄产下那个孩子后才请愿去的。当时京中仍有对已经去的皇帝忠心耿耿的名门望族,有一家同他有一样的心思,彼此交好,再信任不过,更何况他们家一向煊赫。宁王妃思来想去,便只能秘密去了那家府上,恳求将这孩子托付给他。”
“他们接受了。于是没有人知道这孩子的真实身份,对外都以为是正妻的孩子。他逐渐长大,原先这家人待他友善,只是渐渐见他比自己的孩子还要聪慧,又担心这孩子的身份迟早会被先帝知晓,引来祸患,于是也对他不再友善,甚至起了折辱之心。
“那个孩子有时候会想,如果他的父亲并没有起那样的心思,或者说,他的母亲没有抛下他去陪着他的父亲,他会不会活得更好一些,至少他不会孤身一人。”
他顿了顿,继续道:“先帝患病而亡,他并不喜欢的那个年轻的太子登基了,因为年轻,所以他的叔父端王一直辅佐他。那家人的心思愈发叵测,他们想要联合端王谋反,于是逼迫他帮他们做事。于是所有的腌臜事他都一一去做了,因为他们以他的身份要挟。而帝王不会留下一个有着谋反之心父亲的人。”
他说罢便沉默了许久。
庄蘅也在这沉默中沉默了。
怪不得从最开始,第一次见到他们二人时,她便觉得,他们很不像。那时候莫名的直觉却成了伏笔,直接指向如今的事实。
其实一开始谢容与就曾经无意识提过,只是她并没有在意。
那时候在谢府,他丢了的香囊被她拾起,他说那是他阿娘给他绣的,但她去问赵氏,她却说她并没有绣过。
所以那个香囊是他的生母,曾经的宁王妃亲手绣给他的。也难怪他会一直带在身上。
她思考着,尔后道:“可是,你之前就不受他们的要挟了,是因为陛下……”
“是因为陛下早就知道了。他登基后便知道了我的身份,但他一直没有挑明。”
他本以为他会做出些什么,毕竟他的父亲是个罪人,罪人的孩子也有罪,对于一位帝王而言。
他一直告诉他,作为天子,应当杀伐果决,不留后患,如今对他也当是如此。
当时谢容与去见他,正欲说起朝中政事,他却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轻声道:“兄长。”
他一震,这才明白他早就知道了。
但他什么都没做。
后来他对他道:“如果是旁人,我会杀了他。但对于你,我并不会,我只会很欣喜,兄长。”
庄蘅还在思索着,谢容与却已经道:“你在想什么?”
她却已经淡然地接受了这个事实,若无其事道:“没什么,我只是在想,中午该吃什么好。”
他挑眉,“我原以为你会很诧异。”
“什么身份并不要紧,谢侍郎,你本来就是你。”
他笑了声,不置可否。
小姑娘也算是第一次说了好话。
她却已经起身,懒懒道:“我要换衣裳了,谢侍郎,你是不是该回避一下?”
“庄蘅,只可惜我并没有要看你的欲望。”
她轻嗤了声,并没有理会他,反而抱着衣裳准备离开。
谢容与见她真的要离开,只能也起身道:“你这么急着换衣裳,是要做什么去?”
她头也不回道:“我要去见谢容止。”
他冷声道:“你又见他做什么?”
“我有话和他说。”
他却已经走到她身后,将她手中的衣裳抢了过来,尔后对她道:“站好。”
他伸手,解开了她的寝衣,又不由分说地替她将衣裳一件件穿上。
庄蘅颇不自在,这毕竟是在白日里。
谢容与观察她神色,直白道:“你不自在什么?昨夜引诱我的人不是你?”
庄蘅闭眼,只装作没听见。
他口中又淡淡道:“对了,昨夜我发现你入睡时极其不老实。”
她羞愤道:“我知道!”
这也不用他特意说出来。
他一边替她理好衣襟,一边道:“你这样入睡,很容易患病,毕竟你的被褥并没有盖在你的身上。”
“所以呢?”
“所以为了你好,以后我只能勉为其难地和你同睡一床被褥了。”
“别拿那种神色瞧着我。你以为我很乐意么?我是发了慈悲心,如今也算是深入虎穴了。等会我便吩咐人多拿一个玉枕去你房中,从今夜起,我们同寝。”
第78章 离别一场激烈的情事
于是庄蘅就这么迷迷糊糊地被迫和某人同寝。
她并不相信他说的是什么“发慈悲心”,她以为他是哪尊菩萨来救济众生吗。
只是想和她共盖一床被褥罢了。
但她也只能看着有婢女将玉枕放在了她的床榻之上。
他道:“晚间我会回来,不必刻意等我。”
庄蘅腹诽,谁准备等他了。
最好等她入睡了他再回来。
庄蘅本来想去找谢容止,再多问问旁的,但谢容与却已经将他带去旁的地方了。
她不知道现下京中境况如何,但她总有些不大好的预感。
她运气一向不错,自我感知也格外准确,但也担心自己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便去琴坊找了忆柳。
虽然只过了几日,但这几日发生了太多,庄蘅总觉得像似是很久未见。
她见到了忆柳,一时却也不知从何说起,只能简短道:“忆柳姐姐,这几日发生了太多事,我如今一口气倒也说不完,日后得闲我再慢慢说给你听。如今京中情形到底如何?我听说,兴许那边会出兵,是真的吗?”
忆柳慢慢道:“我也只是听说有这迹象,其他的我不能确定。毕竟此事关系皇家秘闻,如何捕风捉影,也都是揣测而已。”
“那京中会怎样?”
“我私自揣测一番,陛下之前应当已经悄悄让王将军入京了。虽说之前他也对他多有忌惮,但如今的情形,也只能如此了。你也知道陛下年幼时,端王曾做过摄政王,前些日子谢侍郎的事情是他们特意做的局,这样端王就可以用清君侧的借口入京了,到时李
家那边和他里应外合,京中自然危急。”
“所以……”
“所以最后结果如何,我说不好。”
她看向庄蘅,郑重道:“你快走吧。”
“去哪儿?”
“去哪儿都好。你当时真的应当随三公子离开,去江南。你作为哪一方,都难免被牵扯到。”
“那你呢?”
“我无足轻重,所以才安全。你离开,待一切尘埃落定自然可以回来,我这儿你可以随时来。你之前不是一直想要离开的吗?现在是个时机,而且刻不容缓。”
庄蘅却摇头,“我怎么可以走?你也知道谢侍郎……”
“是,我知道。只是如今的局势,他都可能自身难保,你留下又有何用?兴许只是赔上一条命。”
庄蘅没有吭声,忆柳叹口气道:“罢了,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待回了西市宅院,她脑中回荡着忆柳方才说的话。
她现在离开确实是个审时度势的好选择,但是,若是现在离开,难免会显得,不仁不义。
她没法过自己的这一关。
她反复叩问自己,如果为自己的选择赔上一条命,真的值得吗?
简单而言,她也只是莫名其妙地来到了这个时代,淋过这个时代陈旧的雨,看过几场生离死别悲欢离合罢了。她终归不是这里的人。活着,应当是她在这里唯一的愿景。
但如果只是活着,却也并不是她想要的。
她觉得自己兴许有改写结局的可能。
“哦,那正好。”
“好什么?”
“你不急,我正好有些话想要问你。”
“什么话?”
“谢容止说你不是他兄长,这是气话吗?”
他沉默片刻道:“不是。”
庄蘅也愣了愣,“所以……”
所以你们到底谁不是谢家人。
“我不是。”
在床榻之上聊起这样严肃的话题似乎不妥,但庄蘅并不觉得,仍是认真地看着他的眼眸。
“那你是……”
他神色未变,“你知道忆柳的身份吧。”
“我知道。”
“那你应当知道先帝是如何夺权的。”
“起兵谋反。”
“当时封王的有几位,先帝未夺权时是昭王,还有一位同他一直不对付,但却是当时仍即位的皇帝的亲兄弟,封号为宁。”
“先帝谋反成功,上位夺权,但那位宁王却一心要为死去的兄长复仇,不料被幽禁于宗正寺中数年,先帝患重病时下令处死了他。”
“他年纪不大,进宗正寺时膝下仍无子。他的妻要随他一起,先帝便下旨也让她进了宗正寺,他死后,她也服毒自尽。但无人知晓,她进宗正寺前便有了身孕,待悄悄产下那个孩子后才请愿去的。当时京中仍有对已经去的皇帝忠心耿耿的名门望族,有一家同他有一样的心思,彼此交好,再信任不过,更何况他们家一向煊赫。宁王妃思来想去,便只能秘密去了那家府上,恳求将这孩子托付给他。”
“他们接受了。于是没有人知道这孩子的真实身份,对外都以为是正妻的孩子。他逐渐长大,原先这家人待他友善,只是渐渐见他比自己的孩子还要聪慧,又担心这孩子的身份迟早会被先帝知晓,引来祸患,于是也对他不再友善,甚至起了折辱之心。
“那个孩子有时候会想,如果他的父亲并没有起那样的心思,或者说,他的母亲没有抛下他去陪着他的父亲,他会不会活得更好一些,至少他不会孤身一人。”
他顿了顿,继续道:“先帝患病而亡,他并不喜欢的那个年轻的太子登基了,因为年轻,所以他的叔父端王一直辅佐他。那家人的心思愈发叵测,他们想要联合端王谋反,于是逼迫他帮他们做事。于是所有的腌臜事他都一一去做了,因为他们以他的身份要挟。而帝王不会留下一个有着谋反之心父亲的人。”
他说罢便沉默了许久。
庄蘅也在这沉默中沉默了。
怪不得从最开始,第一次见到他们二人时,她便觉得,他们很不像。那时候莫名的直觉却成了伏笔,直接指向如今的事实。
其实一开始谢容与就曾经无意识提过,只是她并没有在意。
那时候在谢府,他丢了的香囊被她拾起,他说那是他阿娘给他绣的,但她去问赵氏,她却说她并没有绣过。
所以那个香囊是他的生母,曾经的宁王妃亲手绣给他的。也难怪他会一直带在身上。
她思考着,尔后道:“可是,你之前就不受他们的要挟了,是因为陛下……”
“是因为陛下早就知道了。他登基后便知道了我的身份,但他一直没有挑明。”
他本以为他会做出些什么,毕竟他的父亲是个罪人,罪人的孩子也有罪,对于一位帝王而言。
他一直告诉他,作为天子,应当杀伐果决,不留后患,如今对他也当是如此。
当时谢容与去见他,正欲说起朝中政事,他却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轻声道:“兄长。”
他一震,这才明白他早就知道了。
但他什么都没做。
后来他对他道:“如果是旁人,我会杀了他。但对于你,我并不会,我只会很欣喜,兄长。”
庄蘅还在思索着,谢容与却已经道:“你在想什么?”
她却已经淡然地接受了这个事实,若无其事道:“没什么,我只是在想,中午该吃什么好。”
他挑眉,“我原以为你会很诧异。”
“什么身份并不要紧,谢侍郎,你本来就是你。”
他笑了声,不置可否。
小姑娘也算是第一次说了好话。
她却已经起身,懒懒道:“我要换衣裳了,谢侍郎,你是不是该回避一下?”
“庄蘅,只可惜我并没有要看你的欲望。”
她轻嗤了声,并没有理会他,反而抱着衣裳准备离开。
谢容与见她真的要离开,只能也起身道:“你这么急着换衣裳,是要做什么去?”
她头也不回道:“我要去见谢容止。”
他冷声道:“你又见他做什么?”
“我有话和他说。”
他却已经走到她身后,将她手中的衣裳抢了过来,尔后对她道:“站好。”
他伸手,解开了她的寝衣,又不由分说地替她将衣裳一件件穿上。
庄蘅颇不自在,这毕竟是在白日里。
谢容与观察她神色,直白道:“你不自在什么?昨夜引诱我的人不是你?”
庄蘅闭眼,只装作没听见。
他口中又淡淡道:“对了,昨夜我发现你入睡时极其不老实。”
她羞愤道:“我知道!”
这也不用他特意说出来。
他一边替她理好衣襟,一边道:“你这样入睡,很容易患病,毕竟你的被褥并没有盖在你的身上。”
“所以呢?”
“所以为了你好,以后我只能勉为其难地和你同睡一床被褥了。”
“别拿那种神色瞧着我。你以为我很乐意么?我是发了慈悲心,如今也算是深入虎穴了。等会我便吩咐人多拿一个玉枕去你房中,从今夜起,我们同寝。”
第78章 离别一场激烈的情事
于是庄蘅就这么迷迷糊糊地被迫和某人同寝。
她并不相信他说的是什么“发慈悲心”,她以为他是哪尊菩萨来救济众生吗。
只是想和她共盖一床被褥罢了。
但她也只能看着有婢女将玉枕放在了她的床榻之上。
他道:“晚间我会回来,不必刻意等我。”
庄蘅腹诽,谁准备等他了。
最好等她入睡了他再回来。
庄蘅本来想去找谢容止,再多问问旁的,但谢容与却已经将他带去旁的地方了。
她不知道现下京中境况如何,但她总有些不大好的预感。
她运气一向不错,自我感知也格外准确,但也担心自己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便去琴坊找了忆柳。
虽然只过了几日,但这几日发生了太多,庄蘅总觉得像似是很久未见。
她见到了忆柳,一时却也不知从何说起,只能简短道:“忆柳姐姐,这几日发生了太多事,我如今一口气倒也说不完,日后得闲我再慢慢说给你听。如今京中情形到底如何?我听说,兴许那边会出兵,是真的吗?”
忆柳慢慢道:“我也只是听说有这迹象,其他的我不能确定。毕竟此事关系皇家秘闻,如何捕风捉影,也都是揣测而已。”
“那京中会怎样?”
“我私自揣测一番,陛下之前应当已经悄悄让王将军入京了。虽说之前他也对他多有忌惮,但如今的情形,也只能如此了。你也知道陛下年幼时,端王曾做过摄政王,前些日子谢侍郎的事情是他们特意做的局,这样端王就可以用清君侧的借口入京了,到时李
家那边和他里应外合,京中自然危急。”
“所以……”
“所以最后结果如何,我说不好。”
她看向庄蘅,郑重道:“你快走吧。”
“去哪儿?”
“去哪儿都好。你当时真的应当随三公子离开,去江南。你作为哪一方,都难免被牵扯到。”
“那你呢?”
“我无足轻重,所以才安全。你离开,待一切尘埃落定自然可以回来,我这儿你可以随时来。你之前不是一直想要离开的吗?现在是个时机,而且刻不容缓。”
庄蘅却摇头,“我怎么可以走?你也知道谢侍郎……”
“是,我知道。只是如今的局势,他都可能自身难保,你留下又有何用?兴许只是赔上一条命。”
庄蘅没有吭声,忆柳叹口气道:“罢了,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待回了西市宅院,她脑中回荡着忆柳方才说的话。
她现在离开确实是个审时度势的好选择,但是,若是现在离开,难免会显得,不仁不义。
她没法过自己的这一关。
她反复叩问自己,如果为自己的选择赔上一条命,真的值得吗?
简单而言,她也只是莫名其妙地来到了这个时代,淋过这个时代陈旧的雨,看过几场生离死别悲欢离合罢了。她终归不是这里的人。活着,应当是她在这里唯一的愿景。
但如果只是活着,却也并不是她想要的。
她觉得自己兴许有改写结局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