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不过呢,还是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下最后的结果,世家们虽然嘴巴上说要保护传统,但几十年后他们也跟着百姓一起用起了简体字,因为他们发现在考试中简体字的书写效率甚至可以快上40%,而考试的时候还有什么比时间更重要的呢?】
【唔,我只能说风骨什么的在实际利益上不值一提。】
刚还雄赳赳、气昂昂的世家们顿时偃旗息鼓,他们真的很不想承认天幕所言是真的。
但他们却又比谁都清楚,在利益面前他们的确撑不了太久。
罢了,罢了,反正当小丑也不是一次了,习惯就好。
【至此,安乐大帝针对义务制教育的准备基本完成。这些准备我现在讲的十分简单,但实际上却横跨了安乐大帝从登基前到她在位的大半个世纪的时间,其中需要多大的勇气去坚持我想可能只有安乐大帝自己猜清楚。】
【那些批评晚年的“安乐大帝”搞义务制教育,本质也是陷入到了封建年老帝王的怪圈之中的人,我真的呵呵了,谁特么从登基之前就开始为自己晚年的好大喜功做准备呢?】
【更何况真正的好大喜功是大修宫殿搞奇观,或者频繁发动战争,谁会将这么多的钱花在百姓身上呢?】
这一番问话让天幕下众人都不禁沉默。
的确,“安乐大帝”为了一件看起来几乎不可能且根本不利己的事谋划了几十年,这世上有多少人能坚持?
好在,最后的结果应该是好的。
武皇也在心中叹气,哪怕是她自己也难以坚持。
在她之后能有这样的后人继承江山,真是百姓之幸,天下之幸啊!
就当众人以为这之后就是宣布“义务制教育”得以成功推行时,天幕女声却是转了话锋。
【大家是不是觉得如此一来义务制教育终于可以推行下去了?】
众人一惊,难道还有谁能反对义务制教育的推行吗?
好在天幕这次没有卖关子,很快给了答案。
【这些准备只是朝廷做好了准备,但实际上要接受教育的百姓们的意愿呢?】
【那时百姓们的生活虽说相较于之前进步许多,但终究不如现在这样的富裕,所以每一个生产力都很重要,而在那时小孩只要能跑能跳便已经成了家庭的生产力。】
【所以除了个别眼光长远的家庭之外,一般的家庭是不会主动让孩子去学那些对他们平时工作无用的学问的,毕竟留在家里种田自然是不用学会认字的,哪怕是进城打工做些手工活也是不用认字的。】
天幕下,不少百姓都不由点点头。
之前他们那般激动是因为知道读书是贵人才能做的事,若是有一天也让他们能便宜试试,他们自然会觉得有占便宜之感,所以才会那般激动。
可若是读书变得不再是贵人专属,反而会占用他们家庭劳作的时间,还没有可以看得到的收益,他们自然就要多想想了。
不是他们目光短浅,实在是不管再怎么扩大科举取士的规模,但总不可能人人都能当官吧?
自然还是有大量的人要落榜,学不出什么名堂,而他们这样的家庭可浪费不起这时间啊!
武皇吃惊了一瞬,没想到竟然还有这样一出。
但细细想来也的确是这样,对于最普通的百姓来讲读书识字真的有用吗?
大部分的百姓平日里根本用不着识字,他们只需要做些最基本的力气活。
在田地里,读书识字远不如拥有一身的好力气。
一切看起来仿佛是李云乐的剃头担子一头热,她为何要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呢?
诚然她能理解李云乐想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人才选拔的范围,可是也没必要让所有人都能读书写字啊!
别说那些底层百姓根本不需要,而且让百姓懂得太多恐怕也并不是什么好事。
毕竟百姓读了书开了智,朝廷统治他们的成本便会大大增加,李云乐真的不是理想主义过了头?
【还有虽说当时虽说客观条件已经足够,但推行义务制教育毕竟是一笔极其庞大花费。远不到对朝廷来讲是一笔无关痛痒的花费。】
【所以便不断有朝臣提出疑问,为什么不把这笔钱用在更能看见效果的地方呢?譬如扩张军队,让战士拥有更好的待遇。】
【又譬如哪怕是要为百姓做好事,也可以建立更多的孤独园、养病坊,义仓等等慈善设施,甚至还可以在冬日天寒地冻之时为鳏寡孤独的老人发些米面粮油嘛!】
【为什么要把钱花在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教育上呢?】
不得不说天幕这番话说到了不少朝臣的心中,诚然他们觉得教育的确很重要,
可如果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他们更倾向于将钱花在刀刃上,花在看得见的物质上。
李云乐心中也叹了口气,的确很多人都觉得根本没必要让所有百姓接受教育,更何况还是朝廷花钱,免费让百姓接受教育。
可她知道这绝对不只是基于所谓的理想和人道主义,而是必须要做的事。
上辈子的英、德、法政府是什么不求回报的大善人吗,他们为什么在工业革命后都不约而同推行义务制教育,教育视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砝码?
根本原因还是工业革命后催生了一大堆技术密集型工作,不识字的工人再难胜任那样的工作。
很快天幕接下来的讲述也印证了李云乐的观点。
【所以在推行义务制教育之时,哪怕彼时的安乐大帝已经是威严甚重,但整个国家上下还是不乏质疑之声,只是在安乐大帝的坚持下推行了下去。】
【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发展中,事实再次证明了安乐大帝有着远超常人的卓越眼光。】
第34章
【当然其实在那个时候社会便已经有了苗头,只是问题还没有凸显。】
【之前已经说过因土地税收改革以及人口的增多,有一大批农民会自愿放弃了土地进城开始做些小生意或者为大商人打工。】
【那时蒸汽机也终于在帝国的研究院中被发明,开始推广到了各个工厂中,还有许多精巧的机器被发明了出来,除了社会生产力跨越式的提升外,还意味着什么呢?】
太多没听过的名词出现,让天幕下众人的大脑不由得“嗡嗡嗡”叫。
他们都不知道那些东西是什么,怎么可能知道那些东西意味着什么!
不过人群中的确不乏聪明人,很快他们便捕捉到了关键信息。
蒸汽机的发明让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而且还是“研究院”发明的!
一瞬间武皇和狄仁杰等人的目光都在天幕和李云乐之间来回逡巡,心里期盼着要么天幕具体讲讲那蒸汽机是怎么回事,要么李云乐已经研究出来了那蒸汽机。
被这般热烈的目光看着,李云乐怎么可能猜不出两人在想什么?
但她真的还没有刷新出来啊!她比任何人都想刷新出来好吗!
系统显然也知道那是改变时代的好东西,所以定的积分很高,李云乐觉得按照现在的进度少说也要再攒个二三十年才能兑换出。
不过这倒是跟天幕上的时间点对上了,看来不出意外真要等到那个时候了。
李云乐只能对着两人摇了摇头,眼神无辜,表示自己暂时无能为力。
武皇和狄仁杰见状说不失望是不可能的,但他们本来也没有报太高的希望,毕竟天幕也说了到了“安乐大帝”晚年才将那蒸汽机推广开,而现在距离那时还差了几十年。
旋即他们抬起头专注地望向了天幕,寄希望于天幕能够再多说一些,最好像之前那般直接将图纸什么的放在天幕之上。
事实上,李云乐也是这般希望的。
天幕的女声明显很爱跑题,这一次也跑题讲下蒸汽机吧。
哪怕不如系统提供的资料详尽,但总能指领对的方向,说不定她哪天就捞到了一个机械天才将蒸汽机提前研究出来了呢?
只可惜这一次他们失望了,天幕女声稳稳地继续讲述着“安乐大帝”的丰功伟绩。
【机器越精巧,一般也意味机器越复杂,对操作人的要求也会更高。大家可以想见是读过书能识字的工人能更快学会操作那些机器,还是不识字的工人能更快学会操作那些机器呢?】
这句问话恰如其分地将众人从之前对蒸汽机的好奇中拉了回来。
聪明人顿时反应了过来,那些灵巧的机器不能脱离开人的操控,所以对人本身的素质也要更高。
除了特殊情况外,自然是读过书认得几个字的更容易掌握那些机器,那些从前大字不识一个的人想要学会自然要慢得多,甚至是根本学不会!
若是有一天全天下所有的地方读用上了那些精巧的机器,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所有职位都需要会识字读书的人。
只是真的会有那么一天吗?
【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虽说那些机器的操作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很是简单机械,但对于那时的百姓来讲就如同我们现在看科幻小说一般。】
【唔,我只能说风骨什么的在实际利益上不值一提。】
刚还雄赳赳、气昂昂的世家们顿时偃旗息鼓,他们真的很不想承认天幕所言是真的。
但他们却又比谁都清楚,在利益面前他们的确撑不了太久。
罢了,罢了,反正当小丑也不是一次了,习惯就好。
【至此,安乐大帝针对义务制教育的准备基本完成。这些准备我现在讲的十分简单,但实际上却横跨了安乐大帝从登基前到她在位的大半个世纪的时间,其中需要多大的勇气去坚持我想可能只有安乐大帝自己猜清楚。】
【那些批评晚年的“安乐大帝”搞义务制教育,本质也是陷入到了封建年老帝王的怪圈之中的人,我真的呵呵了,谁特么从登基之前就开始为自己晚年的好大喜功做准备呢?】
【更何况真正的好大喜功是大修宫殿搞奇观,或者频繁发动战争,谁会将这么多的钱花在百姓身上呢?】
这一番问话让天幕下众人都不禁沉默。
的确,“安乐大帝”为了一件看起来几乎不可能且根本不利己的事谋划了几十年,这世上有多少人能坚持?
好在,最后的结果应该是好的。
武皇也在心中叹气,哪怕是她自己也难以坚持。
在她之后能有这样的后人继承江山,真是百姓之幸,天下之幸啊!
就当众人以为这之后就是宣布“义务制教育”得以成功推行时,天幕女声却是转了话锋。
【大家是不是觉得如此一来义务制教育终于可以推行下去了?】
众人一惊,难道还有谁能反对义务制教育的推行吗?
好在天幕这次没有卖关子,很快给了答案。
【这些准备只是朝廷做好了准备,但实际上要接受教育的百姓们的意愿呢?】
【那时百姓们的生活虽说相较于之前进步许多,但终究不如现在这样的富裕,所以每一个生产力都很重要,而在那时小孩只要能跑能跳便已经成了家庭的生产力。】
【所以除了个别眼光长远的家庭之外,一般的家庭是不会主动让孩子去学那些对他们平时工作无用的学问的,毕竟留在家里种田自然是不用学会认字的,哪怕是进城打工做些手工活也是不用认字的。】
天幕下,不少百姓都不由点点头。
之前他们那般激动是因为知道读书是贵人才能做的事,若是有一天也让他们能便宜试试,他们自然会觉得有占便宜之感,所以才会那般激动。
可若是读书变得不再是贵人专属,反而会占用他们家庭劳作的时间,还没有可以看得到的收益,他们自然就要多想想了。
不是他们目光短浅,实在是不管再怎么扩大科举取士的规模,但总不可能人人都能当官吧?
自然还是有大量的人要落榜,学不出什么名堂,而他们这样的家庭可浪费不起这时间啊!
武皇吃惊了一瞬,没想到竟然还有这样一出。
但细细想来也的确是这样,对于最普通的百姓来讲读书识字真的有用吗?
大部分的百姓平日里根本用不着识字,他们只需要做些最基本的力气活。
在田地里,读书识字远不如拥有一身的好力气。
一切看起来仿佛是李云乐的剃头担子一头热,她为何要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呢?
诚然她能理解李云乐想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人才选拔的范围,可是也没必要让所有人都能读书写字啊!
别说那些底层百姓根本不需要,而且让百姓懂得太多恐怕也并不是什么好事。
毕竟百姓读了书开了智,朝廷统治他们的成本便会大大增加,李云乐真的不是理想主义过了头?
【还有虽说当时虽说客观条件已经足够,但推行义务制教育毕竟是一笔极其庞大花费。远不到对朝廷来讲是一笔无关痛痒的花费。】
【所以便不断有朝臣提出疑问,为什么不把这笔钱用在更能看见效果的地方呢?譬如扩张军队,让战士拥有更好的待遇。】
【又譬如哪怕是要为百姓做好事,也可以建立更多的孤独园、养病坊,义仓等等慈善设施,甚至还可以在冬日天寒地冻之时为鳏寡孤独的老人发些米面粮油嘛!】
【为什么要把钱花在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教育上呢?】
不得不说天幕这番话说到了不少朝臣的心中,诚然他们觉得教育的确很重要,
可如果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他们更倾向于将钱花在刀刃上,花在看得见的物质上。
李云乐心中也叹了口气,的确很多人都觉得根本没必要让所有百姓接受教育,更何况还是朝廷花钱,免费让百姓接受教育。
可她知道这绝对不只是基于所谓的理想和人道主义,而是必须要做的事。
上辈子的英、德、法政府是什么不求回报的大善人吗,他们为什么在工业革命后都不约而同推行义务制教育,教育视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砝码?
根本原因还是工业革命后催生了一大堆技术密集型工作,不识字的工人再难胜任那样的工作。
很快天幕接下来的讲述也印证了李云乐的观点。
【所以在推行义务制教育之时,哪怕彼时的安乐大帝已经是威严甚重,但整个国家上下还是不乏质疑之声,只是在安乐大帝的坚持下推行了下去。】
【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发展中,事实再次证明了安乐大帝有着远超常人的卓越眼光。】
第34章
【当然其实在那个时候社会便已经有了苗头,只是问题还没有凸显。】
【之前已经说过因土地税收改革以及人口的增多,有一大批农民会自愿放弃了土地进城开始做些小生意或者为大商人打工。】
【那时蒸汽机也终于在帝国的研究院中被发明,开始推广到了各个工厂中,还有许多精巧的机器被发明了出来,除了社会生产力跨越式的提升外,还意味着什么呢?】
太多没听过的名词出现,让天幕下众人的大脑不由得“嗡嗡嗡”叫。
他们都不知道那些东西是什么,怎么可能知道那些东西意味着什么!
不过人群中的确不乏聪明人,很快他们便捕捉到了关键信息。
蒸汽机的发明让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而且还是“研究院”发明的!
一瞬间武皇和狄仁杰等人的目光都在天幕和李云乐之间来回逡巡,心里期盼着要么天幕具体讲讲那蒸汽机是怎么回事,要么李云乐已经研究出来了那蒸汽机。
被这般热烈的目光看着,李云乐怎么可能猜不出两人在想什么?
但她真的还没有刷新出来啊!她比任何人都想刷新出来好吗!
系统显然也知道那是改变时代的好东西,所以定的积分很高,李云乐觉得按照现在的进度少说也要再攒个二三十年才能兑换出。
不过这倒是跟天幕上的时间点对上了,看来不出意外真要等到那个时候了。
李云乐只能对着两人摇了摇头,眼神无辜,表示自己暂时无能为力。
武皇和狄仁杰见状说不失望是不可能的,但他们本来也没有报太高的希望,毕竟天幕也说了到了“安乐大帝”晚年才将那蒸汽机推广开,而现在距离那时还差了几十年。
旋即他们抬起头专注地望向了天幕,寄希望于天幕能够再多说一些,最好像之前那般直接将图纸什么的放在天幕之上。
事实上,李云乐也是这般希望的。
天幕的女声明显很爱跑题,这一次也跑题讲下蒸汽机吧。
哪怕不如系统提供的资料详尽,但总能指领对的方向,说不定她哪天就捞到了一个机械天才将蒸汽机提前研究出来了呢?
只可惜这一次他们失望了,天幕女声稳稳地继续讲述着“安乐大帝”的丰功伟绩。
【机器越精巧,一般也意味机器越复杂,对操作人的要求也会更高。大家可以想见是读过书能识字的工人能更快学会操作那些机器,还是不识字的工人能更快学会操作那些机器呢?】
这句问话恰如其分地将众人从之前对蒸汽机的好奇中拉了回来。
聪明人顿时反应了过来,那些灵巧的机器不能脱离开人的操控,所以对人本身的素质也要更高。
除了特殊情况外,自然是读过书认得几个字的更容易掌握那些机器,那些从前大字不识一个的人想要学会自然要慢得多,甚至是根本学不会!
若是有一天全天下所有的地方读用上了那些精巧的机器,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所有职位都需要会识字读书的人。
只是真的会有那么一天吗?
【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虽说那些机器的操作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很是简单机械,但对于那时的百姓来讲就如同我们现在看科幻小说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