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蓦地,顾云篱情不自禁地屏住了呼吸,不想叫她发现似的。就连目光也轻轻移开。
却见林慕禾轻轻勾唇,笑道:“顾神医。”
脑袋里忍不住“嗡”了一声,顾云篱感觉有人朝她心口敲了一锣,猛地将她三魂七魄敲回躯壳中。
这一瞬间,她都要怀疑林慕禾是不是真的目盲了。
林慕禾捋了捋衣衫的褶皱,想倚靠着蒲团前的木栏子起身。顾云篱眼疾手快,腾地起身,一把握住了她胡乱摸索的那只手。
衣料有些粗糙的质感传到指尖,顾云篱一颤,还是细心地将她扶好。
“我猜的不错,果真是你。”林慕禾不知顾云篱站在自己身侧,兀自对着前方的一团空气喃喃道。
顾云篱败下阵来:“林姑娘如何知道是我?”
她声音清冽,没有别的意思,单纯有些疑惑。
“味道,”林慕禾笑道,声音轻柔,带着些大病初愈的气虚感,“顾神医周身……有久置于药房的清香味道,那日你为我看诊,我便闻到了。”
那是不同于她终日泡在苦涩的药味之中的味道,没有泛苦,是经久的药草熏陶出来的清香。
顾云篱一愣,旋即失笑。她们两人发现彼此竟然都是通过对方身上的气味,属实有些微妙的荒诞。
林慕禾似是不想叫人搀扶,不着痕迹地避开了顾云篱的手,扶着大殿的门框,跨过门槛与她一道走了出去。
这么遇上了,不说些话来倒显得顾云篱不近人情,她摸了摸鼻子,带着林慕禾在殿前小院的石桌前坐下。
林慕禾久居府中不常外出,只觉得今日有些炎热,忍不住以手作扇扇风。
先前在寺外洒扫的小沙弥不知何时走了进来,给二人添了茶水:“顾施主,女施主,慢用。”
普陀寺的茶水不如顾方闻从西域捎回来的名茶好喝,顾云篱轻尝了两口便搁下了,倒是林慕禾,抱着那茶盏喝了好几口,直到见了底才作罢。
两人都未曾开口,直到顾云篱有些耐不住尴尬,才随意问:“林姑娘身子好些了?”
林慕禾握着那只茶盏,手指摩挲着有些粗糙的杯壁,回:“顾神医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小叶为我煎了几副,便好得差不多了。”
闻言,顾云篱眼神黯了黯。若症结找不到,这再多压抑的药材也不过治标不治本而已。
“那便好。”她垂下脑袋,又灌了一口茶水,愈发觉得这天有些炎热难耐了。
两人又都沉默下来,顾云篱坐也不是,走也不是,手指搭在被炙烤地有些发烫的石桌上,顺着上面的纹路乱抠了一通。
声音不大,却足以被耳力敏锐的林慕禾听到。
良久,她终是率先打破了这有些窒息的沉默。
“顾神医。”
“嗯?”顾云篱连忙接。
“我才想到,总是叫你顾神医,却只知你姓顾,不知你名讳……可否请教?”
顾云篱一顿,忍不住转头望向那眼覆白纱的女子。
“云篱。”她话出口,倏得一愣,恍惚间,她都快要忘记自己原本的名字了。
“在下姓顾,名云篱,云卷残舒的云,竹篱的篱。”
语罢,林慕禾静了一瞬,缓缓伸出手指,蘸了杯底的茶水在石桌上轻轻写下了端正的小楷“云篱”二字。
“云篱,”她一边写,一边重复,“顾云篱。”
顾云篱却觉得喉间一紧,竟然有了一种被点名的感觉。
“当真是个好名字,”林慕禾笑,“为你取名之人,一定是个风雅之人。”
她笑着,却不像往常觉察不到人物的方向而看向别处,反而端正地看向顾云篱。
隔着那道白纱,顾云篱却觉得,她那双温柔的眸子,正注视着自己。
第4章 心魔迷障,就更不指望神佛帮她
她故作心虚地移开了视线,短暂的那一瞬间,竟然忘记了林慕禾不能视物这件事。
随即,她开口回道:“为我取名之人……”眼前闪过转瞬即逝的回忆,她张了张口,一时不知该去说她埋藏在记忆中的父母,还是该说将她一手带大的师父。
“顾神医若不想说,我也不强人所难。”好在林慕禾并不打算刨根问底,想来也只是客套了一句。
顾云篱噤声一瞬,抿了抿唇,不自觉地轻轻呼出了一口气。
“初夏炎热,林姑娘大病初愈,本不宜出行,为何还不远到此?”她想了想,问。
语罢,只见林慕禾苦笑了一下:“前些天京中传来府中大娘子染病的消息,我既为子女,自该为她点一盏灯祈福。”只是这背后究竟是否自愿便不得而知了。
顾云篱噎了一瞬,转而又改口:“不过这般也好,出来走走总比一直在房中闷着好,只是近来林姑娘需多饮水,别在这热夏抱暑了。”
林慕禾怡然答:“我明白了,多谢顾神医。”
话到此,顾云篱是真的觉得没什么可说的了,她手指攥在一起,正思量着该如何结束这场稍显尴尬的谈话时,就见小叶从殿前院门外跑了进来,手中还拿着不少东西。
见了顾云篱,她眼睛一亮,赶忙跑了过来。
“顾神医,好巧!”
顾云篱只点头示意,抬眼顺着透过叶隙的阳光看日头,道:“也快要正午了,在下不多留了,林姑娘保重。”
林慕禾顺着声源朝她颔首:“好,顾神医一路顺风。”
小叶却眉眼间有些焦灼,踌躇犹豫着似是想要说话。而她身侧坐着的林慕禾若有察觉,却轻轻扯住她的衣裳,缓缓摇了摇头。
顾云篱自然知道她的意思,便没有多留,抬脚就走。
可刚刚走到朱红的大门口,就被方才那个小沙弥拦住了去路。
她愕然,就见那小沙弥朝自己合掌一拜:“顾施主,住持方才听闻您来,特让我邀施主用斋。”
半年前捐了一次香火钱,倒是让这寺中的人都记住了自己,如今请客的还是一院住持,顾云篱自然是没有拒绝的道理。这普陀寺的素斋算不得好吃,清汤寡水见不得半*点荤腥,她早先便与顾方闻一同领教了,至今仍然记得对方那一脸勉强敷衍,味同嚼蜡的神色。
只是自己前脚刚说要走,后脚这小沙弥便来留自己用斋,刚刚还道别过的两人此时还在方才的地方静静听着,场面有些说不出来的微妙,顾云篱头皮发麻,心里又在暗自嘀咕:她不欠这对主仆什么,可为何每次面对都会觉得尴尬?
究竟是那夜同情心作祟,还是有着其他不可名说的原因?
怔愣的片刻,那小沙弥又问了一次。
她方才回神,疏离地点了点头:“既然是住持相邀,我自然不能推却,还劳烦小师傅带路了。”
那小沙弥浅笑,侧身给她让开了路。
手里提着不少东西的清霜也正在外面的石狮子跟前等她,想来这小沙弥一开始便通知了她。
她步伐轻快地跟了上来问:“姐姐!可是要留下来用斋?”
“住持相邀,不好推却,不过……也算是为上次善举做个了结了。”李唐之时供养寺庙之风流行,不少贵族子弟出资供养佛寺洞窟修,而后前来瞻仰佛陀神像金身,以此弘扬教义。顾方闻既称不上供养人,也不是个笃信佛说的人,如今香火钱捐了,修缮的佛像也看过了,再次拜会一下这位住持便算是了结了这因果吧。
住持所住的禅房在众殿之后,好在普陀寺不大,两人没走一会儿便到了地方。
低矮的禅房,即使是住持所住也没见的比其他人的禅房更宽敞,清霜打量了一圈,轻轻啧了一声,不声不响地叹了口气。
屋内焚着淡淡的檀香,隐隐有一阵喃喃絮语般的吟颂声。铺着竹席的禅房内陈设简单,更多的是书卷和佛陀小像,屋内正中摆着一张小案,正坐着的住持眉须发灰,已然是上了年纪,听见动静,他嘴唇停止翕动,睁开了眼。
“住持有礼了。”两人各自一拜,那小沙弥便把食盒里的素斋一一端了出来。
不出顾云篱所料,放眼皆是青白,她仍旧谢过,面无表情地开始动筷,带着一脸菜色的清霜食不知味地押完了这一餐。这普陀寺管炊食的和尚悟性不高,半年过去,滋味还是如同先前一般寡淡,清霜一边往嘴里塞米饭,一边在心里默默吐槽着。
饭罢,这住持倒留下两人,自己转身去卧房找了半天,才拿出几本蓝皮子的书来,递给顾云篱。
“两个月前,那位顾施主拖人将这些残本交予顾小施主,不知小施主住处,便只得等候。如今施主来了,自当物归原主。”
那几本书有些残破,顾云篱回想了一番,这才想起这是顾方闻从滇州捎来的蛊术孤本,这人倒也是真的心大,这些孤本难以寻觅且只此一份,他便这么放心地交给了别人。
“多谢住持。”顾云篱谢过,“方才这位小师傅已经带我去见过了天王殿重镀的尊者像,想来我与师父先前捐下的香火也用到了该用之处,如此,这桩善缘也算了有了结果。”
却见林慕禾轻轻勾唇,笑道:“顾神医。”
脑袋里忍不住“嗡”了一声,顾云篱感觉有人朝她心口敲了一锣,猛地将她三魂七魄敲回躯壳中。
这一瞬间,她都要怀疑林慕禾是不是真的目盲了。
林慕禾捋了捋衣衫的褶皱,想倚靠着蒲团前的木栏子起身。顾云篱眼疾手快,腾地起身,一把握住了她胡乱摸索的那只手。
衣料有些粗糙的质感传到指尖,顾云篱一颤,还是细心地将她扶好。
“我猜的不错,果真是你。”林慕禾不知顾云篱站在自己身侧,兀自对着前方的一团空气喃喃道。
顾云篱败下阵来:“林姑娘如何知道是我?”
她声音清冽,没有别的意思,单纯有些疑惑。
“味道,”林慕禾笑道,声音轻柔,带着些大病初愈的气虚感,“顾神医周身……有久置于药房的清香味道,那日你为我看诊,我便闻到了。”
那是不同于她终日泡在苦涩的药味之中的味道,没有泛苦,是经久的药草熏陶出来的清香。
顾云篱一愣,旋即失笑。她们两人发现彼此竟然都是通过对方身上的气味,属实有些微妙的荒诞。
林慕禾似是不想叫人搀扶,不着痕迹地避开了顾云篱的手,扶着大殿的门框,跨过门槛与她一道走了出去。
这么遇上了,不说些话来倒显得顾云篱不近人情,她摸了摸鼻子,带着林慕禾在殿前小院的石桌前坐下。
林慕禾久居府中不常外出,只觉得今日有些炎热,忍不住以手作扇扇风。
先前在寺外洒扫的小沙弥不知何时走了进来,给二人添了茶水:“顾施主,女施主,慢用。”
普陀寺的茶水不如顾方闻从西域捎回来的名茶好喝,顾云篱轻尝了两口便搁下了,倒是林慕禾,抱着那茶盏喝了好几口,直到见了底才作罢。
两人都未曾开口,直到顾云篱有些耐不住尴尬,才随意问:“林姑娘身子好些了?”
林慕禾握着那只茶盏,手指摩挲着有些粗糙的杯壁,回:“顾神医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小叶为我煎了几副,便好得差不多了。”
闻言,顾云篱眼神黯了黯。若症结找不到,这再多压抑的药材也不过治标不治本而已。
“那便好。”她垂下脑袋,又灌了一口茶水,愈发觉得这天有些炎热难耐了。
两人又都沉默下来,顾云篱坐也不是,走也不是,手指搭在被炙烤地有些发烫的石桌上,顺着上面的纹路乱抠了一通。
声音不大,却足以被耳力敏锐的林慕禾听到。
良久,她终是率先打破了这有些窒息的沉默。
“顾神医。”
“嗯?”顾云篱连忙接。
“我才想到,总是叫你顾神医,却只知你姓顾,不知你名讳……可否请教?”
顾云篱一顿,忍不住转头望向那眼覆白纱的女子。
“云篱。”她话出口,倏得一愣,恍惚间,她都快要忘记自己原本的名字了。
“在下姓顾,名云篱,云卷残舒的云,竹篱的篱。”
语罢,林慕禾静了一瞬,缓缓伸出手指,蘸了杯底的茶水在石桌上轻轻写下了端正的小楷“云篱”二字。
“云篱,”她一边写,一边重复,“顾云篱。”
顾云篱却觉得喉间一紧,竟然有了一种被点名的感觉。
“当真是个好名字,”林慕禾笑,“为你取名之人,一定是个风雅之人。”
她笑着,却不像往常觉察不到人物的方向而看向别处,反而端正地看向顾云篱。
隔着那道白纱,顾云篱却觉得,她那双温柔的眸子,正注视着自己。
第4章 心魔迷障,就更不指望神佛帮她
她故作心虚地移开了视线,短暂的那一瞬间,竟然忘记了林慕禾不能视物这件事。
随即,她开口回道:“为我取名之人……”眼前闪过转瞬即逝的回忆,她张了张口,一时不知该去说她埋藏在记忆中的父母,还是该说将她一手带大的师父。
“顾神医若不想说,我也不强人所难。”好在林慕禾并不打算刨根问底,想来也只是客套了一句。
顾云篱噤声一瞬,抿了抿唇,不自觉地轻轻呼出了一口气。
“初夏炎热,林姑娘大病初愈,本不宜出行,为何还不远到此?”她想了想,问。
语罢,只见林慕禾苦笑了一下:“前些天京中传来府中大娘子染病的消息,我既为子女,自该为她点一盏灯祈福。”只是这背后究竟是否自愿便不得而知了。
顾云篱噎了一瞬,转而又改口:“不过这般也好,出来走走总比一直在房中闷着好,只是近来林姑娘需多饮水,别在这热夏抱暑了。”
林慕禾怡然答:“我明白了,多谢顾神医。”
话到此,顾云篱是真的觉得没什么可说的了,她手指攥在一起,正思量着该如何结束这场稍显尴尬的谈话时,就见小叶从殿前院门外跑了进来,手中还拿着不少东西。
见了顾云篱,她眼睛一亮,赶忙跑了过来。
“顾神医,好巧!”
顾云篱只点头示意,抬眼顺着透过叶隙的阳光看日头,道:“也快要正午了,在下不多留了,林姑娘保重。”
林慕禾顺着声源朝她颔首:“好,顾神医一路顺风。”
小叶却眉眼间有些焦灼,踌躇犹豫着似是想要说话。而她身侧坐着的林慕禾若有察觉,却轻轻扯住她的衣裳,缓缓摇了摇头。
顾云篱自然知道她的意思,便没有多留,抬脚就走。
可刚刚走到朱红的大门口,就被方才那个小沙弥拦住了去路。
她愕然,就见那小沙弥朝自己合掌一拜:“顾施主,住持方才听闻您来,特让我邀施主用斋。”
半年前捐了一次香火钱,倒是让这寺中的人都记住了自己,如今请客的还是一院住持,顾云篱自然是没有拒绝的道理。这普陀寺的素斋算不得好吃,清汤寡水见不得半*点荤腥,她早先便与顾方闻一同领教了,至今仍然记得对方那一脸勉强敷衍,味同嚼蜡的神色。
只是自己前脚刚说要走,后脚这小沙弥便来留自己用斋,刚刚还道别过的两人此时还在方才的地方静静听着,场面有些说不出来的微妙,顾云篱头皮发麻,心里又在暗自嘀咕:她不欠这对主仆什么,可为何每次面对都会觉得尴尬?
究竟是那夜同情心作祟,还是有着其他不可名说的原因?
怔愣的片刻,那小沙弥又问了一次。
她方才回神,疏离地点了点头:“既然是住持相邀,我自然不能推却,还劳烦小师傅带路了。”
那小沙弥浅笑,侧身给她让开了路。
手里提着不少东西的清霜也正在外面的石狮子跟前等她,想来这小沙弥一开始便通知了她。
她步伐轻快地跟了上来问:“姐姐!可是要留下来用斋?”
“住持相邀,不好推却,不过……也算是为上次善举做个了结了。”李唐之时供养寺庙之风流行,不少贵族子弟出资供养佛寺洞窟修,而后前来瞻仰佛陀神像金身,以此弘扬教义。顾方闻既称不上供养人,也不是个笃信佛说的人,如今香火钱捐了,修缮的佛像也看过了,再次拜会一下这位住持便算是了结了这因果吧。
住持所住的禅房在众殿之后,好在普陀寺不大,两人没走一会儿便到了地方。
低矮的禅房,即使是住持所住也没见的比其他人的禅房更宽敞,清霜打量了一圈,轻轻啧了一声,不声不响地叹了口气。
屋内焚着淡淡的檀香,隐隐有一阵喃喃絮语般的吟颂声。铺着竹席的禅房内陈设简单,更多的是书卷和佛陀小像,屋内正中摆着一张小案,正坐着的住持眉须发灰,已然是上了年纪,听见动静,他嘴唇停止翕动,睁开了眼。
“住持有礼了。”两人各自一拜,那小沙弥便把食盒里的素斋一一端了出来。
不出顾云篱所料,放眼皆是青白,她仍旧谢过,面无表情地开始动筷,带着一脸菜色的清霜食不知味地押完了这一餐。这普陀寺管炊食的和尚悟性不高,半年过去,滋味还是如同先前一般寡淡,清霜一边往嘴里塞米饭,一边在心里默默吐槽着。
饭罢,这住持倒留下两人,自己转身去卧房找了半天,才拿出几本蓝皮子的书来,递给顾云篱。
“两个月前,那位顾施主拖人将这些残本交予顾小施主,不知小施主住处,便只得等候。如今施主来了,自当物归原主。”
那几本书有些残破,顾云篱回想了一番,这才想起这是顾方闻从滇州捎来的蛊术孤本,这人倒也是真的心大,这些孤本难以寻觅且只此一份,他便这么放心地交给了别人。
“多谢住持。”顾云篱谢过,“方才这位小师傅已经带我去见过了天王殿重镀的尊者像,想来我与师父先前捐下的香火也用到了该用之处,如此,这桩善缘也算了有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