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那阵窸窣声更大,证实了方才那一瞬不是自己的错觉,更恐怖的是,它还离自己愈来愈近!
“啊啊啊妖孽看剑!!”
欻啦一声,腰后的剑被清霜一把抽了出来,剑光一闪,怀里的柴尽数跌落,这一剑结结实实碰上什么硬金属,发出一阵让人浑身发麻的金器碰撞声,清霜惊愕地睁眼,眼前的月光也恰好重现。
身后站了两个人,一人正举着剑鞘,吃力地接下自己这一剑,另一人正站在她身后,穿了件兜帽的斗篷。
不是鬼是人,清霜不知该不该高兴,还不等看清来人,就听见她怒喝了一声:“什么人,竟敢——”
“明桃?!”看着熟悉的面孔,清霜连柴也顾不上了,在对方眼中确认了自己的猜测,忙扭头去看她身后的人。
“那、那你是……”
那披着斗篷的人似乎也没料到是她,身形蓦地一僵,片刻,她缓缓抬手,将兜帽摘了下来。
晃了晃脑袋,将有些杂乱的头发拨起,那双摄人心魄的凤眼里倒映处几分月光的绝色,噙着笑,看着前方的人:“你怎么来禹州了?”
鼻尖蓦然一酸,清霜忍住情绪翻涌想哭的感受,结结巴巴答:“殿下、殿下才是,大晚上的,为何会来此?”
明桃还沉浸在荒郊野岭都能偶遇熟人的震惊中,来回看着两人。
“我的封兵欲在今夜暗度陈仓,分批去往西南支援,我来高处,看一眼情况如何。”李繁漪冷静地回答着她,“你还没回答我,你来禹州做什么?”
“当然是来找你!”没有思考过多,清霜脱口而出。
有些诧异得,李繁漪的瞳孔缩了缩,似乎惊讶于清霜的直白,片刻后,她盯着清霜的眼,倏地笑了笑:“来找我作甚?我这么大的人,还能丢了不成?”
清霜无言,咬了咬下唇,又道:“我不放心,我想来,就、就来了。”
这并不算是完美的答案,但李繁漪却甚感满意,看她穿得单薄,忍不住蹙眉,问:“禹州比开封还要冷,你怎么只穿了这些?”
不提这个还好,一提,清霜瞬间想到了自己大半夜出来捡柴的初衷,自己还没把柴抱回常焕依那处呢!
思及此处,她急忙蹲下身子,把散落一地的柴拾了起来,见状,明桃也低下身帮她捡起来。
“死丫头,大半夜叫什么!捡个柴捡去哪儿了!”凌厉的女声自身后的树林中传来,清霜险些泪洒现场,太好了,师叔没有消失,她还在!
片刻后,常焕依从树后走出来,看见熟悉的背影,正要数落,一抬眼,猝然看见了这林中多出来的几人。
“……”
数目相对,沉默了片刻,李繁漪恍然,想自己是不是听见了常焕依那一道快得察觉不到的“啧”声。
“师叔!”清霜喊了一声,又想起方才常焕依的叮嘱,赶紧闭嘴,“我方才叫你,你怎么不理我!”
“你什么时候叫我了?”常焕依不明所以,朝李繁漪拱了拱手,“原来是公主。”
“我还以为她独自一人来禹州,”李繁漪垂下眼,“有个人陪着,我就安心许多了。”
语罢,她带着明桃向前走,重新将兜帽戴好:“你们在何处扎营?前面?”
“正是。”
几人便快步向原处走去。
高山之上,可以将山下秘密走动着的队伍看得一清二楚,行军队伍中连火把都刻意包着,整齐地没有发出任何一丝多余的声音,李繁漪注视着一切,幽幽地吐出一口气。
“这么些人,虽分批出发,能混进普通的队伍之中,可终究纸包不住火,总归会被发现的吧。”常焕依看着,道。
“那我便先斩后奏,若等到朝廷军令下来,义军还能剩下几苗人都说不定了。”李繁漪道,“只待我事成,自有人为我辩经,而今何足惧乎?”
能有这番魄力,实在是少见,就连常焕依也惊叹于她的果决与利断,忍不住侧目看她,心中骤然升起一团疑云来:这位公主,是想要做什么?
明明是寒冷的秋夜,她手心中却凭空生出一丝细汗。
清霜也大约听懂了,她心中没有对这些事情对错之分,只觉得既然是李繁漪做得,就必然和姐姐一样,自有她的道理。
“那殿下,你接下来,会回东京吗?”她看着山下逐渐隐入山林之中的军队,寂静的野外再听不见其余声音,问道。
“回去?”李繁漪念了一句,“不回。”
眉心骤然一颤,清霜猛然回忆起那晚在太师府花园中她同自己所说的话,看着而今她所作,本能地便将这两件事串联在了一起。
“殿下,你是想……”
看见她眼中的恍然,李繁漪笑笑:“我欲起兵,亲自请命带兵迎战商王叛军。”
“欲成大事,无大业傍身,确实不可,那日集英殿中,我更加确信此事,”她垂眸,幽深的眼瞳直勾勾地看着清霜,“你既来了禹州,还想不想同我一道?”
*
弹劾右相的折子愈来愈多,自龙门开始为皇帝效命的那一刻开始,谁都未曾想过,这个组织有一天会发展成如今势力,甚至就连皇城司都屈居于其下,在李准驾崩后,与皇城司一道兼起了监察百官的职责。
纵有不满,但大敌当前,就连太子都对呈上来的劄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林胥的惩罚也不痛不痒,做做样子。
商王攻进江汉水道,甚至在两江流域编造起帝位易主的童谣,更激怒了远在东京的群臣。
调用两淮兵力前往襄阳迎战的令一下,却引来了两淮安抚使司的反对。
“两淮之地兵力终究只擅长陆战,襄阳临水,一群善陆战的去打水战,又成何体统?”
“那而今还有哪处水军能抽得空来,来襄阳支援?整条水道都极为重要,若哪一处空缺,又难保商王不会趁虚而入,再时又闹出什么事情来,谁又来担这个责?”
“一个个都想保全己身,若襄阳真的沦陷了,届时我看你们怎么办!”
“大人,你说话太重了,这种事情,谁都不想发生啊……”
隔三岔五再政事堂内因迎战的事情大吵一回,李淮仪已经逐渐习惯了,但这样吵下去,最终却仍旧没个解法,才是令他最苦恼的事情。
皇城司传来的密报一日跟着一日传来,商王甚至从岭南召了一批极善水战的兵力,看着像是势在必得,就连从前从不担忧这些的大臣,这些时日也频频上奏,要求枢密院尽快想个法子。
“右仆射一介文官书生,没见过真正的沙场,不知道打仗不是在舆图上随便勾勾画画的儿戏,我等也理解。”说话的是同知枢密院事蒋奋,此时正靠在椅背,双手环胸,嗤了一声,说道。
几个明显站队右相的中书大臣面色一绿,正要起身嗤问,林胥便开口了:“同知说得没错,我确实不懂用兵作战。”
李淮仪缓慢地向后靠了靠,没有掺和进这场舌战中。
“那依同知之见,唯今之计,又该如何?”
“依我之见,江汉流域往常多是称霸水道的江湖绿林之人,右仆射而今把控着龙门,连接沟通江湖,为何不号召这群人来帮着抵抗叛军?”
他话一说完,就有人阴阳怪气地附和起来:“是啊,如今右仆射可不一样了,那些人不接受朝廷招安,只认右仆射的龙门金印,我们说话不管用,只能仰仗右仆射了啊。”
对面几人的面色顿时一沉,这是无可辩驳的事情,尽管中书里有人已经刻意按下多条奏报此事的劄子,却还是拦不住台谏密不透风的排查,没过几天都捅到了李淮仪那里,虽不见李淮仪发表什么意见,但这个事情足以让人后背生汗了。
自林胥上任右仆射以来,并未有什么特别的建树,做得也只能说是无功无过,这些年他严于律己,为官这方面做得倒是滴水不漏,而皇帝恰好需要这样一个人来制衡桑家,方才能做到如今。
而今武功便至此,无疑是在挑衅朝廷与皇室权威,听见此,林胥慌忙撩起衣袍就要下跪请罪,却被李淮仪摆手拦住:“右仆射这是做什么?我不是皇帝,何故行此大礼跪我?”
“臣惭愧。”林胥拱手,话毕,就引来一阵或大或小的冷嗤声。
“都站着说话不腰疼,前线等不起诸位这么耗着了!成都府时疫至今还在焦灼,商王一路搭过来,使了多少西南阴招,怎么破解如今都没个法子,你既然惭愧,就该赶紧联系江湖上那群人,好好治一治那边乱象!”
“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情,谁不会……”
见讨论了半天,也没议论出来个结果,李淮仪深吸了口气,一群人终于噤声,下了决断:“两日前下的旨意不改,若两淮安抚使司有意见,那叫他们亲自来京,当着我的面来说说他们的难处便是!”
“殿下,那成都府……”
“右仆射,你既然管着龙门,就如同知大人所说,尽尽责吧。”李淮仪揉着眉心,扫了四下一圈,“再若不成,我再亲自领兵,也不是不成。”
“啊啊啊妖孽看剑!!”
欻啦一声,腰后的剑被清霜一把抽了出来,剑光一闪,怀里的柴尽数跌落,这一剑结结实实碰上什么硬金属,发出一阵让人浑身发麻的金器碰撞声,清霜惊愕地睁眼,眼前的月光也恰好重现。
身后站了两个人,一人正举着剑鞘,吃力地接下自己这一剑,另一人正站在她身后,穿了件兜帽的斗篷。
不是鬼是人,清霜不知该不该高兴,还不等看清来人,就听见她怒喝了一声:“什么人,竟敢——”
“明桃?!”看着熟悉的面孔,清霜连柴也顾不上了,在对方眼中确认了自己的猜测,忙扭头去看她身后的人。
“那、那你是……”
那披着斗篷的人似乎也没料到是她,身形蓦地一僵,片刻,她缓缓抬手,将兜帽摘了下来。
晃了晃脑袋,将有些杂乱的头发拨起,那双摄人心魄的凤眼里倒映处几分月光的绝色,噙着笑,看着前方的人:“你怎么来禹州了?”
鼻尖蓦然一酸,清霜忍住情绪翻涌想哭的感受,结结巴巴答:“殿下、殿下才是,大晚上的,为何会来此?”
明桃还沉浸在荒郊野岭都能偶遇熟人的震惊中,来回看着两人。
“我的封兵欲在今夜暗度陈仓,分批去往西南支援,我来高处,看一眼情况如何。”李繁漪冷静地回答着她,“你还没回答我,你来禹州做什么?”
“当然是来找你!”没有思考过多,清霜脱口而出。
有些诧异得,李繁漪的瞳孔缩了缩,似乎惊讶于清霜的直白,片刻后,她盯着清霜的眼,倏地笑了笑:“来找我作甚?我这么大的人,还能丢了不成?”
清霜无言,咬了咬下唇,又道:“我不放心,我想来,就、就来了。”
这并不算是完美的答案,但李繁漪却甚感满意,看她穿得单薄,忍不住蹙眉,问:“禹州比开封还要冷,你怎么只穿了这些?”
不提这个还好,一提,清霜瞬间想到了自己大半夜出来捡柴的初衷,自己还没把柴抱回常焕依那处呢!
思及此处,她急忙蹲下身子,把散落一地的柴拾了起来,见状,明桃也低下身帮她捡起来。
“死丫头,大半夜叫什么!捡个柴捡去哪儿了!”凌厉的女声自身后的树林中传来,清霜险些泪洒现场,太好了,师叔没有消失,她还在!
片刻后,常焕依从树后走出来,看见熟悉的背影,正要数落,一抬眼,猝然看见了这林中多出来的几人。
“……”
数目相对,沉默了片刻,李繁漪恍然,想自己是不是听见了常焕依那一道快得察觉不到的“啧”声。
“师叔!”清霜喊了一声,又想起方才常焕依的叮嘱,赶紧闭嘴,“我方才叫你,你怎么不理我!”
“你什么时候叫我了?”常焕依不明所以,朝李繁漪拱了拱手,“原来是公主。”
“我还以为她独自一人来禹州,”李繁漪垂下眼,“有个人陪着,我就安心许多了。”
语罢,她带着明桃向前走,重新将兜帽戴好:“你们在何处扎营?前面?”
“正是。”
几人便快步向原处走去。
高山之上,可以将山下秘密走动着的队伍看得一清二楚,行军队伍中连火把都刻意包着,整齐地没有发出任何一丝多余的声音,李繁漪注视着一切,幽幽地吐出一口气。
“这么些人,虽分批出发,能混进普通的队伍之中,可终究纸包不住火,总归会被发现的吧。”常焕依看着,道。
“那我便先斩后奏,若等到朝廷军令下来,义军还能剩下几苗人都说不定了。”李繁漪道,“只待我事成,自有人为我辩经,而今何足惧乎?”
能有这番魄力,实在是少见,就连常焕依也惊叹于她的果决与利断,忍不住侧目看她,心中骤然升起一团疑云来:这位公主,是想要做什么?
明明是寒冷的秋夜,她手心中却凭空生出一丝细汗。
清霜也大约听懂了,她心中没有对这些事情对错之分,只觉得既然是李繁漪做得,就必然和姐姐一样,自有她的道理。
“那殿下,你接下来,会回东京吗?”她看着山下逐渐隐入山林之中的军队,寂静的野外再听不见其余声音,问道。
“回去?”李繁漪念了一句,“不回。”
眉心骤然一颤,清霜猛然回忆起那晚在太师府花园中她同自己所说的话,看着而今她所作,本能地便将这两件事串联在了一起。
“殿下,你是想……”
看见她眼中的恍然,李繁漪笑笑:“我欲起兵,亲自请命带兵迎战商王叛军。”
“欲成大事,无大业傍身,确实不可,那日集英殿中,我更加确信此事,”她垂眸,幽深的眼瞳直勾勾地看着清霜,“你既来了禹州,还想不想同我一道?”
*
弹劾右相的折子愈来愈多,自龙门开始为皇帝效命的那一刻开始,谁都未曾想过,这个组织有一天会发展成如今势力,甚至就连皇城司都屈居于其下,在李准驾崩后,与皇城司一道兼起了监察百官的职责。
纵有不满,但大敌当前,就连太子都对呈上来的劄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林胥的惩罚也不痛不痒,做做样子。
商王攻进江汉水道,甚至在两江流域编造起帝位易主的童谣,更激怒了远在东京的群臣。
调用两淮兵力前往襄阳迎战的令一下,却引来了两淮安抚使司的反对。
“两淮之地兵力终究只擅长陆战,襄阳临水,一群善陆战的去打水战,又成何体统?”
“那而今还有哪处水军能抽得空来,来襄阳支援?整条水道都极为重要,若哪一处空缺,又难保商王不会趁虚而入,再时又闹出什么事情来,谁又来担这个责?”
“一个个都想保全己身,若襄阳真的沦陷了,届时我看你们怎么办!”
“大人,你说话太重了,这种事情,谁都不想发生啊……”
隔三岔五再政事堂内因迎战的事情大吵一回,李淮仪已经逐渐习惯了,但这样吵下去,最终却仍旧没个解法,才是令他最苦恼的事情。
皇城司传来的密报一日跟着一日传来,商王甚至从岭南召了一批极善水战的兵力,看着像是势在必得,就连从前从不担忧这些的大臣,这些时日也频频上奏,要求枢密院尽快想个法子。
“右仆射一介文官书生,没见过真正的沙场,不知道打仗不是在舆图上随便勾勾画画的儿戏,我等也理解。”说话的是同知枢密院事蒋奋,此时正靠在椅背,双手环胸,嗤了一声,说道。
几个明显站队右相的中书大臣面色一绿,正要起身嗤问,林胥便开口了:“同知说得没错,我确实不懂用兵作战。”
李淮仪缓慢地向后靠了靠,没有掺和进这场舌战中。
“那依同知之见,唯今之计,又该如何?”
“依我之见,江汉流域往常多是称霸水道的江湖绿林之人,右仆射而今把控着龙门,连接沟通江湖,为何不号召这群人来帮着抵抗叛军?”
他话一说完,就有人阴阳怪气地附和起来:“是啊,如今右仆射可不一样了,那些人不接受朝廷招安,只认右仆射的龙门金印,我们说话不管用,只能仰仗右仆射了啊。”
对面几人的面色顿时一沉,这是无可辩驳的事情,尽管中书里有人已经刻意按下多条奏报此事的劄子,却还是拦不住台谏密不透风的排查,没过几天都捅到了李淮仪那里,虽不见李淮仪发表什么意见,但这个事情足以让人后背生汗了。
自林胥上任右仆射以来,并未有什么特别的建树,做得也只能说是无功无过,这些年他严于律己,为官这方面做得倒是滴水不漏,而皇帝恰好需要这样一个人来制衡桑家,方才能做到如今。
而今武功便至此,无疑是在挑衅朝廷与皇室权威,听见此,林胥慌忙撩起衣袍就要下跪请罪,却被李淮仪摆手拦住:“右仆射这是做什么?我不是皇帝,何故行此大礼跪我?”
“臣惭愧。”林胥拱手,话毕,就引来一阵或大或小的冷嗤声。
“都站着说话不腰疼,前线等不起诸位这么耗着了!成都府时疫至今还在焦灼,商王一路搭过来,使了多少西南阴招,怎么破解如今都没个法子,你既然惭愧,就该赶紧联系江湖上那群人,好好治一治那边乱象!”
“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情,谁不会……”
见讨论了半天,也没议论出来个结果,李淮仪深吸了口气,一群人终于噤声,下了决断:“两日前下的旨意不改,若两淮安抚使司有意见,那叫他们亲自来京,当着我的面来说说他们的难处便是!”
“殿下,那成都府……”
“右仆射,你既然管着龙门,就如同知大人所说,尽尽责吧。”李淮仪揉着眉心,扫了四下一圈,“再若不成,我再亲自领兵,也不是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