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你是说,这也是特地为了诬陷你而做的?”
“不错,”林胥整了整衣袖,“二娘幼时高热时留下的医案,至今还存在我书房之内,绝无可能有这些东西。”
屏风后,李繁漪终于被气笑了:“依右仆射的意思,是满堂的人,从顾大人,禾娘子,再到白大人,甚至我与淮仪,为了栽赃诬陷你,不惜费尽功夫,找来人证,伪造书册,就为了指控你谋害已经不在人世的罪后桑盼?”
这番话说出来,众人才渐渐品兑出些许不对来。
林胥脸色铁青,心知李繁漪的话将他逼到了死角。他必须咬死,绝不能松口。他梗着脖子,目光扫过杜含、白崇山,最后落在顾云篱身上,带着孤注一掷的狠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你们大可将我书房中二娘的医案取出对证!臣问心无愧,绝不认这莫须有的罪名!”
堂上气氛僵持,林胥如同困兽,虽显狼狈,却仍在负隅顽抗。林慕禾知道他在强词夺理,但仅凭这些证据,若他死咬伪造,后续的查验和扯皮,仍会给他留下喘息甚至翻盘的机会。那医案她只一眼便觉得熟悉,正是那日她无意翻找到的医案,哪怕只是匆匆一眼,她也能认得出来。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注视着地上散落医案的顾云篱忽然动了,她缓缓蹲下身去。
她的动作很慢,带着一种近乎凝滞的沉重。指尖触碰到那泛黄、带着霉味的纸张时,仿佛有电流穿过她的身体,让她纤细的手指几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
她捡起那本记载着林慕禾试药反应的医案,没有立刻翻阅,而是用一种刻意放慢的、带着几分探究与不确定的语气,清冷的声音在寂静的公堂上显得格外清晰:
“这医案…记录得倒是详尽,不似作假。”
林胥侧眸看她,掖着手道:“伪造之人心思缜密,自然做得周全。”
片刻后,右相府果真送来一份记录林慕禾高热后重病的医案。
他有两手准备,顾云篱并不意外,她挑了挑眉,继续翻阅那本医案。
“嘉兴四年九月初七,皇后滑胎,见林慕禾高热不止……”
她似乎是无意之中,若有所思地念了出来。
紧绷着的神经让林胥耳畔都响起一阵耳鸣声,额角不可控制地跳动,他感受到下颌角传来的一阵紧绷感,顺着神经传入大脑,逼迫着他尽快在此刻说出能够足以证明他清白,推翻顾云篱指证的话来。
只在这一瞬,脑中飞快运作,他猛地捕捉到了什么。
闻声,林胥嗤笑一声,叉手道:“罪后桑盼滑胎病发呕血,分明乃是在嘉兴四年九月十一夜里!何来的初七?!连日期都记错,还敢在此妖言惑众!这医案分明就是你们……”
话毕,堂上倏地一静,话至尾声,林胥猛地闭上了嘴。
精神紧绷,竟一时失察。
他瞳孔一缩,想及时止损,却已经将最有问题的话讲了出来。
这一刻,好似风声都在这一刻凝固。
“哦?”顾云篱的声音轻飘飘的,却像重锤砸在每个人心上,让林胥的面色顷刻间变得难看起来,“原来是十一日夜中。”
她微微侧首,目光转向主位上的白崇山和屏风方向,似乎在等待前方的白崇山说话,很显然,白崇山也飞快地明白了林胥话中的纰漏。
“桑氏于嘉兴四年九月十一滑胎病发呕血,这样的信息乃宫闱绝密,除先帝、已故桑皇后身边极少数近侍、以及当年负责诊治却被构陷谋逆的太医院院判等寥寥数人外,绝无外泄可能!此案卷宗早已封存,由陛下亲掌,从未经御史台或任何外臣之手督办!”
这一句话,也点醒了堂上的众人。
“那右仆射,你,一个从未参与此案督办、彼时更非陛下心腹近臣的外朝官员…是如何如此精准无误地知晓,罪后是在‘嘉兴四年九月十一的夜里’病发呕血的?”
“除非……”
围栏之后,暴起清霜的声音:“除非你,就是那个下毒谋害皇后、构陷忠良的元凶首恶!你,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甚至亲手所为!”
一时冲动,竟然就这样将把柄交给了旁人。
“人证、物证、口证俱在,林胥,你一时失察后自曝,可还有什么话要说!”
顾云篱眸色阴冷,手中将那本医案紧紧地攥住,恨不能此刻便将这些记录着罪行恶果的东西撕成碎片。
但她忍住怒气,见林胥自己败露,终于才舍得将目光,移向围栏之后面容紧绷的林慕禾。
她嘴唇紧抿,似乎不到他被定罪的那一刻,都不会松弛下来。
与此同时,一道幽深的目光黏着在自己身上。
她转过头去,与林胥对视而上。
“顾大人急中生智,果真好谋算。”
“是右仆射忙中生错,才给了我可乘之机,您谬赞了。”
白崇山怒道:“林胥,休要顾左右而言他,证据齐全,你认不认!”
孰料,林胥却转过身,站定,道:“桑盼罪后之身,死后不入皇陵,也不受太庙供奉,当年之事,我亦未曾想过会牵连旁人,一切实属无奈,不可抗力。”
“你一句不可抗力,云家满门冤死!先帝被蒙蔽一生,害得未出世的皇嗣丧命,桩桩件件,你还觉得自己无错?!”
“大豊的公义、法理,绝不允许你这般劣迹斑斑、有失人性之人来为官,甚做百官表率!”白崇山语罢,压抑了许久的为官大臣终于敢放声大喝。
一呼起,百声应。
“只是如此,白大人要如何定罪?”半晌,听着耳边讨伐声的林胥扯了扯嘴角,问道。
“如何定罪,自由大理寺与刑部定夺,见你如此,是不打算辩驳了?”
屏风后,林宣礼神色惊愕,仿佛不能接受这个事实。
“桑盼一介罪后,若仅因此便要治右仆射的罪,未免太唐突!”
“官风败坏,还要谈些什么?这便是不配为官!”
“大战刚结束,民生凋敝,正是要人主持大局,整肃吏治民生,若右仆射不在,又有何人来操持这些!”
“大豊有能力的官员不止他林胥一个!”
“都是屁话!你们想大事化小,混淆重点。那枉死之人怎么办?你说你林胥无意,但因你无意,多少人命丧黄泉!”
两方吵得不可开交,持续了一阵子,李繁漪怒喝了一声:“够了!吵什么!”
堂内霎时间鸦雀无声,方才吵得不可开交的群臣暂时停战,两方虎视眈眈,似乎都没吵得尽兴,气愤地怒视着对方。
李淮仪动了动身子,将手里的几本账本再次在手中翻阅了一番。
瞥了一眼身旁的林宣礼,他轻轻敲敲椅臂,将他唤回神来。
“泽礼。”
林宣礼方才回神,几个厚厚的账本便递了过来:“将这些,交给白御史堂前。”
林宣礼睫毛颤了颤,自然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但他早已做好抉择,更不能背弃,是而,只得举着东西,呈了上去。
“方才的意思,是右相罪不致此。”
李淮仪出声,下方更没人敢接话。
他起身,却仍旧站在屏风之后。
众人的目光随着他缓步推着轮椅走向屏风边缘,直到轮椅边缘,那双绣着银丝暗纹的皂靴停在蟠龙柱投下的阴影边缘。
“诸位莫急。”他的声音沉稳,“右仆射是否罪不至此,且看这些。”手指挑开账本,泛黄的纸页簌簌翻动,墨迹未干的密账在日光下泛着冷光,“沈氏药铺月流水五万贯,暗中却与右相有这些往来,账册之中,大多另记‘养卫’银钱二十万贯——这‘卫’,是什么卫?右仆射心里应当比我还清楚吧。”
账本脱手的瞬间,李淮仪甚至能听见众人倒抽冷气的声音。宣纸卷着账本重重砸在青砖上,惊起满地浮尘,仿佛惊破了堂上上精心维系的虚幕。他垂眸望着颤抖的纸页,像是望着一场意料之中的雪崩,“既有人非要辩个是非,便请对着这些字据,再论论右仆射的‘无意之失’。”
望着青砖上摊开的账本,墨迹刺得林胥眼眶生疼,恍惚间竟觉得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在不断膨胀,化作千万张血口要将他吞噬。
顾云篱并不意外,甚至早料到会如此,李淮仪早欲将此人设计下马,彻底对中书,二府三司之内进行一次换血,现在的机会正成熟,可以一口气直接将林胥打入万劫不复,再无翻身之机。
对付清流的一大好处便是,他们没有世家庞大的靠山,背后势力比起左相那样盘根错节,显得简单了许多,自然也更好对付。
林胥十余年前发迹,一路官至右仆射,放在历朝历代,这样的晋升速度都称得上飞快,这其中,不乏有李准想要以他来制衡左相势力的功劳在内,现如今,原先的计划已经完成,紧接着,便是卸磨杀驴了。
刚好,这人偏又是个犯下数种罪行的人,处理起来,就简单得多。
“不错,”林胥整了整衣袖,“二娘幼时高热时留下的医案,至今还存在我书房之内,绝无可能有这些东西。”
屏风后,李繁漪终于被气笑了:“依右仆射的意思,是满堂的人,从顾大人,禾娘子,再到白大人,甚至我与淮仪,为了栽赃诬陷你,不惜费尽功夫,找来人证,伪造书册,就为了指控你谋害已经不在人世的罪后桑盼?”
这番话说出来,众人才渐渐品兑出些许不对来。
林胥脸色铁青,心知李繁漪的话将他逼到了死角。他必须咬死,绝不能松口。他梗着脖子,目光扫过杜含、白崇山,最后落在顾云篱身上,带着孤注一掷的狠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你们大可将我书房中二娘的医案取出对证!臣问心无愧,绝不认这莫须有的罪名!”
堂上气氛僵持,林胥如同困兽,虽显狼狈,却仍在负隅顽抗。林慕禾知道他在强词夺理,但仅凭这些证据,若他死咬伪造,后续的查验和扯皮,仍会给他留下喘息甚至翻盘的机会。那医案她只一眼便觉得熟悉,正是那日她无意翻找到的医案,哪怕只是匆匆一眼,她也能认得出来。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注视着地上散落医案的顾云篱忽然动了,她缓缓蹲下身去。
她的动作很慢,带着一种近乎凝滞的沉重。指尖触碰到那泛黄、带着霉味的纸张时,仿佛有电流穿过她的身体,让她纤细的手指几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
她捡起那本记载着林慕禾试药反应的医案,没有立刻翻阅,而是用一种刻意放慢的、带着几分探究与不确定的语气,清冷的声音在寂静的公堂上显得格外清晰:
“这医案…记录得倒是详尽,不似作假。”
林胥侧眸看她,掖着手道:“伪造之人心思缜密,自然做得周全。”
片刻后,右相府果真送来一份记录林慕禾高热后重病的医案。
他有两手准备,顾云篱并不意外,她挑了挑眉,继续翻阅那本医案。
“嘉兴四年九月初七,皇后滑胎,见林慕禾高热不止……”
她似乎是无意之中,若有所思地念了出来。
紧绷着的神经让林胥耳畔都响起一阵耳鸣声,额角不可控制地跳动,他感受到下颌角传来的一阵紧绷感,顺着神经传入大脑,逼迫着他尽快在此刻说出能够足以证明他清白,推翻顾云篱指证的话来。
只在这一瞬,脑中飞快运作,他猛地捕捉到了什么。
闻声,林胥嗤笑一声,叉手道:“罪后桑盼滑胎病发呕血,分明乃是在嘉兴四年九月十一夜里!何来的初七?!连日期都记错,还敢在此妖言惑众!这医案分明就是你们……”
话毕,堂上倏地一静,话至尾声,林胥猛地闭上了嘴。
精神紧绷,竟一时失察。
他瞳孔一缩,想及时止损,却已经将最有问题的话讲了出来。
这一刻,好似风声都在这一刻凝固。
“哦?”顾云篱的声音轻飘飘的,却像重锤砸在每个人心上,让林胥的面色顷刻间变得难看起来,“原来是十一日夜中。”
她微微侧首,目光转向主位上的白崇山和屏风方向,似乎在等待前方的白崇山说话,很显然,白崇山也飞快地明白了林胥话中的纰漏。
“桑氏于嘉兴四年九月十一滑胎病发呕血,这样的信息乃宫闱绝密,除先帝、已故桑皇后身边极少数近侍、以及当年负责诊治却被构陷谋逆的太医院院判等寥寥数人外,绝无外泄可能!此案卷宗早已封存,由陛下亲掌,从未经御史台或任何外臣之手督办!”
这一句话,也点醒了堂上的众人。
“那右仆射,你,一个从未参与此案督办、彼时更非陛下心腹近臣的外朝官员…是如何如此精准无误地知晓,罪后是在‘嘉兴四年九月十一的夜里’病发呕血的?”
“除非……”
围栏之后,暴起清霜的声音:“除非你,就是那个下毒谋害皇后、构陷忠良的元凶首恶!你,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甚至亲手所为!”
一时冲动,竟然就这样将把柄交给了旁人。
“人证、物证、口证俱在,林胥,你一时失察后自曝,可还有什么话要说!”
顾云篱眸色阴冷,手中将那本医案紧紧地攥住,恨不能此刻便将这些记录着罪行恶果的东西撕成碎片。
但她忍住怒气,见林胥自己败露,终于才舍得将目光,移向围栏之后面容紧绷的林慕禾。
她嘴唇紧抿,似乎不到他被定罪的那一刻,都不会松弛下来。
与此同时,一道幽深的目光黏着在自己身上。
她转过头去,与林胥对视而上。
“顾大人急中生智,果真好谋算。”
“是右仆射忙中生错,才给了我可乘之机,您谬赞了。”
白崇山怒道:“林胥,休要顾左右而言他,证据齐全,你认不认!”
孰料,林胥却转过身,站定,道:“桑盼罪后之身,死后不入皇陵,也不受太庙供奉,当年之事,我亦未曾想过会牵连旁人,一切实属无奈,不可抗力。”
“你一句不可抗力,云家满门冤死!先帝被蒙蔽一生,害得未出世的皇嗣丧命,桩桩件件,你还觉得自己无错?!”
“大豊的公义、法理,绝不允许你这般劣迹斑斑、有失人性之人来为官,甚做百官表率!”白崇山语罢,压抑了许久的为官大臣终于敢放声大喝。
一呼起,百声应。
“只是如此,白大人要如何定罪?”半晌,听着耳边讨伐声的林胥扯了扯嘴角,问道。
“如何定罪,自由大理寺与刑部定夺,见你如此,是不打算辩驳了?”
屏风后,林宣礼神色惊愕,仿佛不能接受这个事实。
“桑盼一介罪后,若仅因此便要治右仆射的罪,未免太唐突!”
“官风败坏,还要谈些什么?这便是不配为官!”
“大战刚结束,民生凋敝,正是要人主持大局,整肃吏治民生,若右仆射不在,又有何人来操持这些!”
“大豊有能力的官员不止他林胥一个!”
“都是屁话!你们想大事化小,混淆重点。那枉死之人怎么办?你说你林胥无意,但因你无意,多少人命丧黄泉!”
两方吵得不可开交,持续了一阵子,李繁漪怒喝了一声:“够了!吵什么!”
堂内霎时间鸦雀无声,方才吵得不可开交的群臣暂时停战,两方虎视眈眈,似乎都没吵得尽兴,气愤地怒视着对方。
李淮仪动了动身子,将手里的几本账本再次在手中翻阅了一番。
瞥了一眼身旁的林宣礼,他轻轻敲敲椅臂,将他唤回神来。
“泽礼。”
林宣礼方才回神,几个厚厚的账本便递了过来:“将这些,交给白御史堂前。”
林宣礼睫毛颤了颤,自然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但他早已做好抉择,更不能背弃,是而,只得举着东西,呈了上去。
“方才的意思,是右相罪不致此。”
李淮仪出声,下方更没人敢接话。
他起身,却仍旧站在屏风之后。
众人的目光随着他缓步推着轮椅走向屏风边缘,直到轮椅边缘,那双绣着银丝暗纹的皂靴停在蟠龙柱投下的阴影边缘。
“诸位莫急。”他的声音沉稳,“右仆射是否罪不至此,且看这些。”手指挑开账本,泛黄的纸页簌簌翻动,墨迹未干的密账在日光下泛着冷光,“沈氏药铺月流水五万贯,暗中却与右相有这些往来,账册之中,大多另记‘养卫’银钱二十万贯——这‘卫’,是什么卫?右仆射心里应当比我还清楚吧。”
账本脱手的瞬间,李淮仪甚至能听见众人倒抽冷气的声音。宣纸卷着账本重重砸在青砖上,惊起满地浮尘,仿佛惊破了堂上上精心维系的虚幕。他垂眸望着颤抖的纸页,像是望着一场意料之中的雪崩,“既有人非要辩个是非,便请对着这些字据,再论论右仆射的‘无意之失’。”
望着青砖上摊开的账本,墨迹刺得林胥眼眶生疼,恍惚间竟觉得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在不断膨胀,化作千万张血口要将他吞噬。
顾云篱并不意外,甚至早料到会如此,李淮仪早欲将此人设计下马,彻底对中书,二府三司之内进行一次换血,现在的机会正成熟,可以一口气直接将林胥打入万劫不复,再无翻身之机。
对付清流的一大好处便是,他们没有世家庞大的靠山,背后势力比起左相那样盘根错节,显得简单了许多,自然也更好对付。
林胥十余年前发迹,一路官至右仆射,放在历朝历代,这样的晋升速度都称得上飞快,这其中,不乏有李准想要以他来制衡左相势力的功劳在内,现如今,原先的计划已经完成,紧接着,便是卸磨杀驴了。
刚好,这人偏又是个犯下数种罪行的人,处理起来,就简单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