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和昭阳生来显赫不同,司马伶虽然生在司马家这地方豪族,可是她母亲是个唱曲的伶人。但是她有了身孕后却连外室的身份都没着落,数年后她母亲因病逝世,她那浪荡情场的公子哥父亲才把她接到家中。
改姓为司马,从伶人里挑了个伶字。
她的兄弟姐妹两只手都数不过来,因为母亲的出身,在家中待遇比司马庶出的孩子都不如。
北凉境内世家不少,最为得势的是姑苏谢家,朝歌李家,金陵林家和幽云一干贵族,贵族之外又以褚家为大。
谢家蛰伏,林家势弱,谢灵仙向来对家族冷眼,林丞相年迈体弱,因朝局忽然动荡才留下来,李家早早就驻扎在边疆一带,最是安分守己。
幽云一带势力盘根错节。依附萧氏的旧贵和大部分入了前朝族谱的皇室旁支共存,除此之外还有诸多世家。
司马伶看着手中莹润的黑子,道:“若是棋子为这些世家,那棋盘便是幽云十六大州,天下人都知道藩王萧歧被猜忌,现在的暗流涌动,这只不过是个开始,若是京中有变,我会审时度势为公主殿下所用。”
“信我,司马伶可比那些酒囊饭袋好了不知道多少。”
一袭红衣的昭阳大大咧咧地喝起酒来。
我自然是信的,也知道为什么她们会找上我。
谢灵仙珠玉在前,有抱负的女子就会寄希望在我身上,若是有朝一日从中得势,她们也能靠女子身份建功立业,何尝不是一件幸事。
昭阳眼眸明亮如星,性格又奔放热烈,偶尔我也会感叹昭阳和自己有些肖似,但总是很快就推翻了这个念头,就像是现在。
她喝高了以后扯着我的宽袖,大着舌头问我:“需不需要我去把……嗝,把他们都杀了,我跟你说我养的暗卫,保准你用的放心啊。”
最初的高宣王和昭阳公主,这对兄妹确实能豢养军队,只是过了几十年,她们根本不敢做这事罢了,没成想萧文珠却是个胆大的。
我面色古怪地把袖子从她攥紧的手里往外抽,但是我越是抽她就越是拽,司马伶见状眼疾手快往昭阳嘴里塞了个点心,昭阳这才松开我的袖子,去抱着点心啃了。
我若有朝一日想动幽云,必然要直面幽云铁骑,有萧文珠这个昭阳公主在,我确实能省力不少。
送她们离开小青山,我沉静下来,思索着怎么才能顺理成章把谢灵仙接回长安。谢灵仙虽然从没说过让我利用她,但是她已经暗示我要用带发修行的身份,从中做些手脚。
我会做的,我自然会做的。
又过几日,她的汤药换成了补药,身体恢复得也不错,我知道我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不能再在这里偷偷摸摸地苟且度日,但是我就是舍不得,几乎要垂泪,但为了不让她跟着我一起伤心,我嘴硬的很,强装着不在意的模样,说着想迫不及待回京的话。
临行前夜,谢灵仙用指尖轻抚我的长眉,最后停留在眼尾,我握住她泛着凉意的手。谢灵仙嘴角含着笑意,对我说:“殿下,其实你撒谎的时候,就和说真话没什么两样,可是你的眼睛看着我,就好像再说,快发现我在说谎吧。”
“是吗,哪有这么神奇。”
谢灵仙含笑点头。
我捏捏她的手,“底子都亏成这样了,还笑得出来呢。”
她靠在我身上,说的话和抹了蜜似的:“这不是还有殿下陪着我,哪怕是今晚上也足够了。”
我道:“我想娶你。”
谢灵仙却不答话了,不是因为不愿意,恰恰相反,她太聪明了,聪明到只需要只言片语,就能猜度出我的想法。
过了片刻,她才说:“我永远站在殿下这边啊,殿下如果想要娶我,我当然会答应了。”
我立刻从外面端来一碗补药,坐在她身边,苦笑道:“那我们就以药代酒,就这么定下了,我要做的事,不需要天地和父母来同意,你情我愿,旁人再也管不着。”
谢灵仙被我逗笑了,却还是陪我玩这个游戏,我紧紧抱住谢灵仙,她抻着腰,抓住了我后背的衣服。我感受到她身体里缓缓流淌的生命气息,仍然鲜活,只是比之前要黯淡。
山中清晨,殿中总有些似有若无的冷意,我醒来的并不晚,睁眼却看到隔着纱帘的绰约人影,谢灵仙正蹲在雕刻着莲花的香炉前面,用长匙拨弄着香炉里的冷灰。
我披上衣服,略微遮住身上的斑驳痕迹,也和谢灵仙一起蹲在香炉前。
我叹道:“香冷了,时间却还早,我们再睡会儿吧。”
我将谢灵仙抱起来,轻轻放到榻上,一个翻身到里面,从后面拥着谢灵仙,她侧脸的轮廓,隔着帷幔,看到日光透过窗棱,从昏暗逐渐变得明亮。
但是不管是我,还是谢灵仙,都没有丝毫睡意。
她上山,进了照莲庵,我下山,回到了繁华的长安城,早就预料到,谢灵仙不在身边,每时每刻都如此难熬。
第三十五章
这年冬天,太子上书请封谢宛为正妃,又不知多少次被打了回来,干脆冒着大雪在太极殿外面跪了半晌,可两人谁都没有后退一步的打算。
长安的冬天冷极了,就算是晴朗的天气,苍白的日光照耀在雪地上,就连呼吸都觉得自己的五脏六腑都被冻住了。
谢宛在东宫急的打转,可是又被太子嘱咐过不可找自己,免得带着她一起被罚。
她那时候刚怀上第二个女儿,受不得寒,便来明王宫求我,谢宛好歹是谢灵仙的堂妹,谢灵仙远在幽州,我自然要多照拂她几分。
听到她的话后,我立马就撑着伞去太极宫找兄长,我到的时候,他他面色晦暗,只是跪在那,和殿里面的人一样,都是冷硬的态度。
皇帝怒气冲冲的声音从殿里传出来,让我带着他赶紧滚,隐隐约约中我听到了褚妃的声音,不由得在心中哂笑一声,怎么哪里都有她。我把伞撑在太子头上,一时间竟然想不出来该说什么话才好。
半晌才叹了声何苦。
干脆一掌把他劈晕,让侍从给他裹上衣服,给他抬回去东宫。
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他腿上的伤许久久未愈,我时常去东宫探望,有次我调侃太子,说他这膝盖伤的也太不值了,陛下那边不点头,就一直不会同意的,哪怕他再跪上几天,也无济于事。正因为了解皇帝这点,所以我回来后才不动声色,就连和谢灵仙通讯都是偷着来的。
自打皇帝看到我这幅“忠心”模样,就对我信赖有加,甚至一度超过太子,果真应了谢灵仙的话,其实他只是对我们都不信任而已。
他苦笑几声,明明东宫炭火充盈,可是我却总是觉得太子身上带着一股寒意。
他有些疲惫了,大约是连妻子的人选他都无法决定,感到徒劳和伤心。他对我说:“其实,母后仙逝后,我就一直想要过寻常生活,可是……”
可是,世事无常而已。
数年后那女人联合萧歧,在皇帝病重之时带着儿子支持萧歧,他于淮郊一带起兵造反,携家眷南巡的太子殿下在返京途中与其交战,皇帝为了稳定京中局势,将大部分麒麟卫召回宫中,留在太子身边的人手并不多。
我和谢灵仙虽然从昭阳那得知萧歧看似顺从,实则并不安分,但是却也没有这样完全的防备,或者说,他早就是奔着太子的性命去的。
我带人过去的时候,全死了。
只剩下两个女儿。
若我知道褚妃能惹出这么大的祸乱,就该在这年冬天将她一把火烧死在瑶台殿。
可是,世事无常啊。
任谁也不能将时光逆流。
他从出生时就背负着整个国家的期望,母后心疼他自幼劳累,也心疼他生活在阴谋和算计中。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在他身上,盼望着他是个好储君,也盼望着他犯下弥天大错,搅乱禁宫的浑水。
要怪就怪萧氏子嗣不丰,却个个都是凤子龙孙,有时候这压力不是平白无故来的,而是祖祖辈辈积压所致。
偏偏,他又没有野心。
太子温润知礼,饱读史书。
他希望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即使做不到像父辈一样早早建功立业,但也有自己一番功绩。
但他真正想要的,其实无人在意。
就连我,也只是在这次只言片语中,才窥见几分,可往往人想要做什么弥补的时候,才发现为时已晚,我知道的太晚,以至于不能让他尝愿。
我向他提出个办法,如今皇帝小病缠身,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大病一场,可以让谢灵仙在他病好前弄出异象,和太史令那里应外合,给他东宫女子天降祥瑞的假相,在把谢灵仙接回来的时候,顺势提出给谢宛封妃。
太子有些犹豫,但还是答应配合我。
我也并不是有十足的把握,“就看老天爷让不让我们如愿了。”
时光如白驹过隙,我早在京中开府,只是一直没搬出去,为了更好地接触各方势力,我住到了公主府中。可是搬出禁宫后没多久,皇帝大病了一场,我又奉旨,回了宫中。
改姓为司马,从伶人里挑了个伶字。
她的兄弟姐妹两只手都数不过来,因为母亲的出身,在家中待遇比司马庶出的孩子都不如。
北凉境内世家不少,最为得势的是姑苏谢家,朝歌李家,金陵林家和幽云一干贵族,贵族之外又以褚家为大。
谢家蛰伏,林家势弱,谢灵仙向来对家族冷眼,林丞相年迈体弱,因朝局忽然动荡才留下来,李家早早就驻扎在边疆一带,最是安分守己。
幽云一带势力盘根错节。依附萧氏的旧贵和大部分入了前朝族谱的皇室旁支共存,除此之外还有诸多世家。
司马伶看着手中莹润的黑子,道:“若是棋子为这些世家,那棋盘便是幽云十六大州,天下人都知道藩王萧歧被猜忌,现在的暗流涌动,这只不过是个开始,若是京中有变,我会审时度势为公主殿下所用。”
“信我,司马伶可比那些酒囊饭袋好了不知道多少。”
一袭红衣的昭阳大大咧咧地喝起酒来。
我自然是信的,也知道为什么她们会找上我。
谢灵仙珠玉在前,有抱负的女子就会寄希望在我身上,若是有朝一日从中得势,她们也能靠女子身份建功立业,何尝不是一件幸事。
昭阳眼眸明亮如星,性格又奔放热烈,偶尔我也会感叹昭阳和自己有些肖似,但总是很快就推翻了这个念头,就像是现在。
她喝高了以后扯着我的宽袖,大着舌头问我:“需不需要我去把……嗝,把他们都杀了,我跟你说我养的暗卫,保准你用的放心啊。”
最初的高宣王和昭阳公主,这对兄妹确实能豢养军队,只是过了几十年,她们根本不敢做这事罢了,没成想萧文珠却是个胆大的。
我面色古怪地把袖子从她攥紧的手里往外抽,但是我越是抽她就越是拽,司马伶见状眼疾手快往昭阳嘴里塞了个点心,昭阳这才松开我的袖子,去抱着点心啃了。
我若有朝一日想动幽云,必然要直面幽云铁骑,有萧文珠这个昭阳公主在,我确实能省力不少。
送她们离开小青山,我沉静下来,思索着怎么才能顺理成章把谢灵仙接回长安。谢灵仙虽然从没说过让我利用她,但是她已经暗示我要用带发修行的身份,从中做些手脚。
我会做的,我自然会做的。
又过几日,她的汤药换成了补药,身体恢复得也不错,我知道我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不能再在这里偷偷摸摸地苟且度日,但是我就是舍不得,几乎要垂泪,但为了不让她跟着我一起伤心,我嘴硬的很,强装着不在意的模样,说着想迫不及待回京的话。
临行前夜,谢灵仙用指尖轻抚我的长眉,最后停留在眼尾,我握住她泛着凉意的手。谢灵仙嘴角含着笑意,对我说:“殿下,其实你撒谎的时候,就和说真话没什么两样,可是你的眼睛看着我,就好像再说,快发现我在说谎吧。”
“是吗,哪有这么神奇。”
谢灵仙含笑点头。
我捏捏她的手,“底子都亏成这样了,还笑得出来呢。”
她靠在我身上,说的话和抹了蜜似的:“这不是还有殿下陪着我,哪怕是今晚上也足够了。”
我道:“我想娶你。”
谢灵仙却不答话了,不是因为不愿意,恰恰相反,她太聪明了,聪明到只需要只言片语,就能猜度出我的想法。
过了片刻,她才说:“我永远站在殿下这边啊,殿下如果想要娶我,我当然会答应了。”
我立刻从外面端来一碗补药,坐在她身边,苦笑道:“那我们就以药代酒,就这么定下了,我要做的事,不需要天地和父母来同意,你情我愿,旁人再也管不着。”
谢灵仙被我逗笑了,却还是陪我玩这个游戏,我紧紧抱住谢灵仙,她抻着腰,抓住了我后背的衣服。我感受到她身体里缓缓流淌的生命气息,仍然鲜活,只是比之前要黯淡。
山中清晨,殿中总有些似有若无的冷意,我醒来的并不晚,睁眼却看到隔着纱帘的绰约人影,谢灵仙正蹲在雕刻着莲花的香炉前面,用长匙拨弄着香炉里的冷灰。
我披上衣服,略微遮住身上的斑驳痕迹,也和谢灵仙一起蹲在香炉前。
我叹道:“香冷了,时间却还早,我们再睡会儿吧。”
我将谢灵仙抱起来,轻轻放到榻上,一个翻身到里面,从后面拥着谢灵仙,她侧脸的轮廓,隔着帷幔,看到日光透过窗棱,从昏暗逐渐变得明亮。
但是不管是我,还是谢灵仙,都没有丝毫睡意。
她上山,进了照莲庵,我下山,回到了繁华的长安城,早就预料到,谢灵仙不在身边,每时每刻都如此难熬。
第三十五章
这年冬天,太子上书请封谢宛为正妃,又不知多少次被打了回来,干脆冒着大雪在太极殿外面跪了半晌,可两人谁都没有后退一步的打算。
长安的冬天冷极了,就算是晴朗的天气,苍白的日光照耀在雪地上,就连呼吸都觉得自己的五脏六腑都被冻住了。
谢宛在东宫急的打转,可是又被太子嘱咐过不可找自己,免得带着她一起被罚。
她那时候刚怀上第二个女儿,受不得寒,便来明王宫求我,谢宛好歹是谢灵仙的堂妹,谢灵仙远在幽州,我自然要多照拂她几分。
听到她的话后,我立马就撑着伞去太极宫找兄长,我到的时候,他他面色晦暗,只是跪在那,和殿里面的人一样,都是冷硬的态度。
皇帝怒气冲冲的声音从殿里传出来,让我带着他赶紧滚,隐隐约约中我听到了褚妃的声音,不由得在心中哂笑一声,怎么哪里都有她。我把伞撑在太子头上,一时间竟然想不出来该说什么话才好。
半晌才叹了声何苦。
干脆一掌把他劈晕,让侍从给他裹上衣服,给他抬回去东宫。
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他腿上的伤许久久未愈,我时常去东宫探望,有次我调侃太子,说他这膝盖伤的也太不值了,陛下那边不点头,就一直不会同意的,哪怕他再跪上几天,也无济于事。正因为了解皇帝这点,所以我回来后才不动声色,就连和谢灵仙通讯都是偷着来的。
自打皇帝看到我这幅“忠心”模样,就对我信赖有加,甚至一度超过太子,果真应了谢灵仙的话,其实他只是对我们都不信任而已。
他苦笑几声,明明东宫炭火充盈,可是我却总是觉得太子身上带着一股寒意。
他有些疲惫了,大约是连妻子的人选他都无法决定,感到徒劳和伤心。他对我说:“其实,母后仙逝后,我就一直想要过寻常生活,可是……”
可是,世事无常而已。
数年后那女人联合萧歧,在皇帝病重之时带着儿子支持萧歧,他于淮郊一带起兵造反,携家眷南巡的太子殿下在返京途中与其交战,皇帝为了稳定京中局势,将大部分麒麟卫召回宫中,留在太子身边的人手并不多。
我和谢灵仙虽然从昭阳那得知萧歧看似顺从,实则并不安分,但是却也没有这样完全的防备,或者说,他早就是奔着太子的性命去的。
我带人过去的时候,全死了。
只剩下两个女儿。
若我知道褚妃能惹出这么大的祸乱,就该在这年冬天将她一把火烧死在瑶台殿。
可是,世事无常啊。
任谁也不能将时光逆流。
他从出生时就背负着整个国家的期望,母后心疼他自幼劳累,也心疼他生活在阴谋和算计中。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在他身上,盼望着他是个好储君,也盼望着他犯下弥天大错,搅乱禁宫的浑水。
要怪就怪萧氏子嗣不丰,却个个都是凤子龙孙,有时候这压力不是平白无故来的,而是祖祖辈辈积压所致。
偏偏,他又没有野心。
太子温润知礼,饱读史书。
他希望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即使做不到像父辈一样早早建功立业,但也有自己一番功绩。
但他真正想要的,其实无人在意。
就连我,也只是在这次只言片语中,才窥见几分,可往往人想要做什么弥补的时候,才发现为时已晚,我知道的太晚,以至于不能让他尝愿。
我向他提出个办法,如今皇帝小病缠身,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大病一场,可以让谢灵仙在他病好前弄出异象,和太史令那里应外合,给他东宫女子天降祥瑞的假相,在把谢灵仙接回来的时候,顺势提出给谢宛封妃。
太子有些犹豫,但还是答应配合我。
我也并不是有十足的把握,“就看老天爷让不让我们如愿了。”
时光如白驹过隙,我早在京中开府,只是一直没搬出去,为了更好地接触各方势力,我住到了公主府中。可是搬出禁宫后没多久,皇帝大病了一场,我又奉旨,回了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