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即便他们已经割席,可是有这层关系皇帝就是会有意敲打。
我还真怕兄长说出什么不忍心的话来,便提醒了一句:“我知兄长爱才心切,可是这次来姑苏,萧歧就派了个儿子过来问候,自己借着军务繁忙,这么多天都没来一次,陛下看到我们传回去的信,有朝一日必定会对萧歧下手。”
不过他倒是没我想象中那么心软。
太子道:“虽不至于满门抄斩,但是徐家上下一百多口人无一幸免,我知按北凉律令这些也不算是惨绝人寰,但是父皇曾问我,若是用这些人敲打萧歧,又当如何,我只是想问问阿姒儿,若是你在我的位置,又当如何?”
其实我回答算是逾矩。
但是即便在东宫,我们也多次谈论过政事,我倒不疑有他,略微思索道:“自然是将人有意送到萧歧跟前,生也好,死也罢,也要多少试探出来真假,陛下有意拔了这颗钉子,可是这一两年,萧歧把自己捂得死死的,拔钉子也得找能下手的地方吧,如今有现成的把柄,何乐而不为呢。”
“这便……没了?”
“自然。”我不假思索地回答。
萧歧有击退南蛮的军功在身上,看似是最不可能勾结,但他在淮郊盘踞多年,不管有没有勾结已经不重要了。
我和太子都了解皇帝,他早年征战,杀伐过重,晚年又拜起神,虽然经常在太极殿长坐,可是朝中的事他一件都落不下,最喜欢玩兵不血刃这一套,若是能用点手段把猎物的脑袋套住,是绝对不会把自己放到被动的位子上。
不论如何,徐家这件事他焉能有全身而退的道理。
“最好的办法还是用他的亲信来敲打他,这时候曾和他有牵连的徐家一百多口人,反而是指向他的最好一把刀刃。”见太子叹气,我还是将心中所想说了出来,“兄长,这可不是伸冤的好时候。”
太子忽然笑起来。
我觉着奇怪,问他笑什么。
他忽而沉默,半晌才道:“有时我觉得,你更适合做这太子。”
我换了条腿翘着,哀叹一声道:“太子殿下可别折煞我了,要是被传到宫里头,你小心被父皇一巴掌扇到太极殿外,然后我还得陪你跪着,话又说回来,兄长你这也不像夸我吧。”
兄长不论是性情还是长相,比起皇帝,他与先帝更相似,可如今他在弱冠时满身的锐气也被磨去不少,他明明只大我两岁,看着却比我沧桑多了。
说好听点是比我这混不吝的多了不止一分的温雅,直白些,就是心累。
兄长想起曾被父皇扇的回忆,情不自禁摸上了脸,他也叹了一声,道:“我只是有些可惜徐家的二儿子,品行端方为人诚信,白白被连累了。”
徐家十有八九是替萧歧背了口硕大的黑锅,说是连累也恰当。
他忽然又把话题转到我身上,说:“妹妹,你这些天,唯一做的能讲出来的事,就是在画舫遇到纨绔公子哥,问人家送他的男宠如何,他还夸赞你调教的好,我说的没错吧。”
我轻咳一声,想起了那男的话。
“不仅性格服服帖帖的,翩翩起舞时的身姿丝毫不比名震江南的舞姬差。”
那自然是不差,毕竟这俩在我的明王宫里整日铆足了劲学舞等着我看。
不过我一次没召见过就是了。
我打马虎道:“害,那你指望我做什么,拿把剑把萧歧杀了啊。”
“我的公主妹妹,不要动不动就喊打喊杀的。”他又瞥了我一眼这豪放不羁的坐姿,无奈道:“阿姒啊,谢大姑娘是怎么忍耐你的,本宫真想请教一番。”
我看他也翘起腿来,呵了一声,道:“本宫也不知,大概是因为皮相不错吧。”
谢灵仙与谢宛手挽着手回到行宫时,就看到我们两人一个看天,一个瞧地,谁也不说话,都发着愣不知在想什么,还都翘起二郎腿来,活脱脱纨绔子弟的模样,纷纷笑作一团。
第四十三章
皇帝越来越忌惮淮郊王。
他将徐家推到萧歧跟前,可是萧歧上书说要严加惩罚,决不能姑息一人,将皇帝的试探原封不动的打了回来。
一时间,朝局变化无常。
皇亲凋落,皇帝年轻时也愿意与他们交好,但今时不同往日,多年来萧歧在淮郊百姓中名声颇好,对京都这边也是极尽恭敬,更有军功加身,挑不出错处。
但是他与边境颇近,长久以往绝不是益事,既然皇帝想要师出有名,自然要先搜罗好把柄再说。
我与皇帝进言,在麒麟卫中另提拔一支司察,由明转暗。
皇帝当即连说了三个好字。
司察看似是为了监视百官品行,但实则是为了帮皇帝解决了心头大患,起初我只是协助其在朝堂扩张势力的旁观者,但我自然清楚这是把手从内宫伸进前朝最好的方法,又怎么能将这只大鱼白白放走。
我在公主府的日子逐渐忙碌起来。
身边人来人往,不复往日清冷。
谢灵仙又在南方为我筹备,将徐二公子接到长安。
我还是听了兄长的建议,将徐二留了一命,谢灵仙调动的人手还是太子暗中协助。
徐家和萧歧有关,他不能冒着被皇帝知晓的风险去做这件事,但是用我的身份做这些却方便的很。
但就在他临行的前夜,徐家一百多口人都死于非命,独剩他苟活。
我见到徐二的时候,他眼中几乎空洞,抬头见到我的瞬间,直接瘫坐在地上,像是个线被扯掉的木偶,他抱着头无声哀嚎,眼角已经泛红,可还是克制着不让自己在我面前痛哭。
半晌,徐二才出声,道是萧歧。
我追问道:“有何罪证?”
他摇头,道:“他性格多疑谨慎,早将往昔可以置他于死地的证据销毁,我是唯一的人证,可是陛下不会信我的。”
的确,他现在连在阳光下活着都难。
我问他:“徐昆玉,你想报仇,而本宫恰好有个去处,你愿不愿意?”
徐二甚至连是哪都没问,直接对我磕头谢大恩。他这种身份和司察最为契合,只能在见不得光的地方行动,同时,这也是能让他留在长安,最好的办法。
兵行险招,我总是爱干这种事。
我将他改头换面,易姓更名,安排在司察之中,而他为我卖命,铲除朝中异己。
永和二十一年,冬。
姑苏有大雪。
谢灵仙因祖父谢珩葬礼归家。
我本欲与她同去,奈何琐事缠身,怎么也抽不出空闲,只得在长安待她归来。
初八这日,碎玉满长街,霜寒淬旧衣,长安的雪停了。
我在藤椅上翻看着司察中堆了数日的卷宗,忽而有积雪从房檐坠落,我心神微动,问帘帐外的侍女,谢灵仙何日归京。
她垂首道是下月初二,我知是那日,却还是忍不住想要问询一番。
我将卷宗盖在小腹上,撑着额头去看窗外的清寒天光。
不多时,我竟睡了过去。
隐约有人为我披上薄毯,我下意识便抓住她的手腕,唤了声灵仙,可是她却有些许慌乱地喊我一声公主殿下,我忽而睁眼,又失望地松开手,微微抬起下巴示意她出去,她便连忙退到帘外。
我心中烦躁,将卷宗扔在一旁,披上衣袍在雪地之中来回踱步。
但却不能消解半分苦闷。
又骑着马奔去长安城门上,独自望着京郊长道许久,天高地阔鸟雀无声,万物皆一团雪色,像极了我们在南山群寺的那几日,可是为何我现在却难消落寞。
这时我才惊觉,我的身边其实空无一人,唯有她,只有她。
若是她不在了,我才真正是一个人孤零零站在这条路上。
而后数日,我于夜中辗转,终于还是寻了个由头,只带着几个侍从护卫策马去了姑苏。
姑苏的冬日比长安要寒凉的多。
马车停在谢家老宅外面,我听着隐隐约约的哭声,免不了有些无聊困乏,直到护卫说谢大人从老宅中出来了,我才精神抖擞起来,拿着伞出了马车。
谢灵仙通身纯白,额间缚着素色孝带,鬓发之间簪着几朵堆叠起来的玲珑白花,除此之外浑身上下便没有别的装饰。
天寒地冻,她的脸色素白,即便裹着厚重的鹤氅也无济于事。
只在看到我从马车上下来,她的神情才有些触动。
想来,她也是有些思念我的罢。
我大步走过去,将伞撑开遮在她头上,即便她身后乌泱泱的人都在行礼,可是我心中焦急,只是拉住她想要行礼的手,没忍住用指腹去摩挲她冰冷的面颊,道:“你受苦了。”
谢灵仙身后一瘸一拐的锦衣男人瞧见我二人行为亲密,面色已有不虞,听到我说谢灵仙为谢珩丧事忙碌而受苦,那张扯起来的牛脸差点没绷住。
但他那条腿是我命人弄瘸的,官职也是我让他丢的,即便他心中再不爽快,就算他是谢灵仙的生身父亲。
我还真怕兄长说出什么不忍心的话来,便提醒了一句:“我知兄长爱才心切,可是这次来姑苏,萧歧就派了个儿子过来问候,自己借着军务繁忙,这么多天都没来一次,陛下看到我们传回去的信,有朝一日必定会对萧歧下手。”
不过他倒是没我想象中那么心软。
太子道:“虽不至于满门抄斩,但是徐家上下一百多口人无一幸免,我知按北凉律令这些也不算是惨绝人寰,但是父皇曾问我,若是用这些人敲打萧歧,又当如何,我只是想问问阿姒儿,若是你在我的位置,又当如何?”
其实我回答算是逾矩。
但是即便在东宫,我们也多次谈论过政事,我倒不疑有他,略微思索道:“自然是将人有意送到萧歧跟前,生也好,死也罢,也要多少试探出来真假,陛下有意拔了这颗钉子,可是这一两年,萧歧把自己捂得死死的,拔钉子也得找能下手的地方吧,如今有现成的把柄,何乐而不为呢。”
“这便……没了?”
“自然。”我不假思索地回答。
萧歧有击退南蛮的军功在身上,看似是最不可能勾结,但他在淮郊盘踞多年,不管有没有勾结已经不重要了。
我和太子都了解皇帝,他早年征战,杀伐过重,晚年又拜起神,虽然经常在太极殿长坐,可是朝中的事他一件都落不下,最喜欢玩兵不血刃这一套,若是能用点手段把猎物的脑袋套住,是绝对不会把自己放到被动的位子上。
不论如何,徐家这件事他焉能有全身而退的道理。
“最好的办法还是用他的亲信来敲打他,这时候曾和他有牵连的徐家一百多口人,反而是指向他的最好一把刀刃。”见太子叹气,我还是将心中所想说了出来,“兄长,这可不是伸冤的好时候。”
太子忽然笑起来。
我觉着奇怪,问他笑什么。
他忽而沉默,半晌才道:“有时我觉得,你更适合做这太子。”
我换了条腿翘着,哀叹一声道:“太子殿下可别折煞我了,要是被传到宫里头,你小心被父皇一巴掌扇到太极殿外,然后我还得陪你跪着,话又说回来,兄长你这也不像夸我吧。”
兄长不论是性情还是长相,比起皇帝,他与先帝更相似,可如今他在弱冠时满身的锐气也被磨去不少,他明明只大我两岁,看着却比我沧桑多了。
说好听点是比我这混不吝的多了不止一分的温雅,直白些,就是心累。
兄长想起曾被父皇扇的回忆,情不自禁摸上了脸,他也叹了一声,道:“我只是有些可惜徐家的二儿子,品行端方为人诚信,白白被连累了。”
徐家十有八九是替萧歧背了口硕大的黑锅,说是连累也恰当。
他忽然又把话题转到我身上,说:“妹妹,你这些天,唯一做的能讲出来的事,就是在画舫遇到纨绔公子哥,问人家送他的男宠如何,他还夸赞你调教的好,我说的没错吧。”
我轻咳一声,想起了那男的话。
“不仅性格服服帖帖的,翩翩起舞时的身姿丝毫不比名震江南的舞姬差。”
那自然是不差,毕竟这俩在我的明王宫里整日铆足了劲学舞等着我看。
不过我一次没召见过就是了。
我打马虎道:“害,那你指望我做什么,拿把剑把萧歧杀了啊。”
“我的公主妹妹,不要动不动就喊打喊杀的。”他又瞥了我一眼这豪放不羁的坐姿,无奈道:“阿姒啊,谢大姑娘是怎么忍耐你的,本宫真想请教一番。”
我看他也翘起腿来,呵了一声,道:“本宫也不知,大概是因为皮相不错吧。”
谢灵仙与谢宛手挽着手回到行宫时,就看到我们两人一个看天,一个瞧地,谁也不说话,都发着愣不知在想什么,还都翘起二郎腿来,活脱脱纨绔子弟的模样,纷纷笑作一团。
第四十三章
皇帝越来越忌惮淮郊王。
他将徐家推到萧歧跟前,可是萧歧上书说要严加惩罚,决不能姑息一人,将皇帝的试探原封不动的打了回来。
一时间,朝局变化无常。
皇亲凋落,皇帝年轻时也愿意与他们交好,但今时不同往日,多年来萧歧在淮郊百姓中名声颇好,对京都这边也是极尽恭敬,更有军功加身,挑不出错处。
但是他与边境颇近,长久以往绝不是益事,既然皇帝想要师出有名,自然要先搜罗好把柄再说。
我与皇帝进言,在麒麟卫中另提拔一支司察,由明转暗。
皇帝当即连说了三个好字。
司察看似是为了监视百官品行,但实则是为了帮皇帝解决了心头大患,起初我只是协助其在朝堂扩张势力的旁观者,但我自然清楚这是把手从内宫伸进前朝最好的方法,又怎么能将这只大鱼白白放走。
我在公主府的日子逐渐忙碌起来。
身边人来人往,不复往日清冷。
谢灵仙又在南方为我筹备,将徐二公子接到长安。
我还是听了兄长的建议,将徐二留了一命,谢灵仙调动的人手还是太子暗中协助。
徐家和萧歧有关,他不能冒着被皇帝知晓的风险去做这件事,但是用我的身份做这些却方便的很。
但就在他临行的前夜,徐家一百多口人都死于非命,独剩他苟活。
我见到徐二的时候,他眼中几乎空洞,抬头见到我的瞬间,直接瘫坐在地上,像是个线被扯掉的木偶,他抱着头无声哀嚎,眼角已经泛红,可还是克制着不让自己在我面前痛哭。
半晌,徐二才出声,道是萧歧。
我追问道:“有何罪证?”
他摇头,道:“他性格多疑谨慎,早将往昔可以置他于死地的证据销毁,我是唯一的人证,可是陛下不会信我的。”
的确,他现在连在阳光下活着都难。
我问他:“徐昆玉,你想报仇,而本宫恰好有个去处,你愿不愿意?”
徐二甚至连是哪都没问,直接对我磕头谢大恩。他这种身份和司察最为契合,只能在见不得光的地方行动,同时,这也是能让他留在长安,最好的办法。
兵行险招,我总是爱干这种事。
我将他改头换面,易姓更名,安排在司察之中,而他为我卖命,铲除朝中异己。
永和二十一年,冬。
姑苏有大雪。
谢灵仙因祖父谢珩葬礼归家。
我本欲与她同去,奈何琐事缠身,怎么也抽不出空闲,只得在长安待她归来。
初八这日,碎玉满长街,霜寒淬旧衣,长安的雪停了。
我在藤椅上翻看着司察中堆了数日的卷宗,忽而有积雪从房檐坠落,我心神微动,问帘帐外的侍女,谢灵仙何日归京。
她垂首道是下月初二,我知是那日,却还是忍不住想要问询一番。
我将卷宗盖在小腹上,撑着额头去看窗外的清寒天光。
不多时,我竟睡了过去。
隐约有人为我披上薄毯,我下意识便抓住她的手腕,唤了声灵仙,可是她却有些许慌乱地喊我一声公主殿下,我忽而睁眼,又失望地松开手,微微抬起下巴示意她出去,她便连忙退到帘外。
我心中烦躁,将卷宗扔在一旁,披上衣袍在雪地之中来回踱步。
但却不能消解半分苦闷。
又骑着马奔去长安城门上,独自望着京郊长道许久,天高地阔鸟雀无声,万物皆一团雪色,像极了我们在南山群寺的那几日,可是为何我现在却难消落寞。
这时我才惊觉,我的身边其实空无一人,唯有她,只有她。
若是她不在了,我才真正是一个人孤零零站在这条路上。
而后数日,我于夜中辗转,终于还是寻了个由头,只带着几个侍从护卫策马去了姑苏。
姑苏的冬日比长安要寒凉的多。
马车停在谢家老宅外面,我听着隐隐约约的哭声,免不了有些无聊困乏,直到护卫说谢大人从老宅中出来了,我才精神抖擞起来,拿着伞出了马车。
谢灵仙通身纯白,额间缚着素色孝带,鬓发之间簪着几朵堆叠起来的玲珑白花,除此之外浑身上下便没有别的装饰。
天寒地冻,她的脸色素白,即便裹着厚重的鹤氅也无济于事。
只在看到我从马车上下来,她的神情才有些触动。
想来,她也是有些思念我的罢。
我大步走过去,将伞撑开遮在她头上,即便她身后乌泱泱的人都在行礼,可是我心中焦急,只是拉住她想要行礼的手,没忍住用指腹去摩挲她冰冷的面颊,道:“你受苦了。”
谢灵仙身后一瘸一拐的锦衣男人瞧见我二人行为亲密,面色已有不虞,听到我说谢灵仙为谢珩丧事忙碌而受苦,那张扯起来的牛脸差点没绷住。
但他那条腿是我命人弄瘸的,官职也是我让他丢的,即便他心中再不爽快,就算他是谢灵仙的生身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