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施乐和潘老师落座在八仙桌旁,没一会儿就有人送来茶点。
待人倒是讲究,施乐这样想,像电视里古时候的大户人家。
他又想,怪不得得潘老师出马,换个没经验的人来,搞不好要搞砸项目。
只是,这庭院已经如此好看了,还有再设计的必要吗?禅意花园,要设置在哪里?他看不到空闲地方。
等了两三分钟,管事人便来商讨花园的设计事宜。
施乐在旁边听着,记录着,这才知道他们目前看到的只是前庭,禅意花园要走过中庭,设置在后庭,家中主人的住处。
书面工作结束,该去实地看看了,他们刚走出会客室,不远处就传来热闹的动静。
三四个穿正装的少年相伴着走过来,路过了他们刚刚进来的小门。
走到跟前,管事人挨个问了句好,接着说:“老爷子在玲珑馆写字,你们过去吧。”
这些少年看起来十五六岁,各有各的贵气,也十分有礼貌,看到施乐和潘老师不忘点头问好。
他们要去哪儿,有什么活动,施乐一概不知,他只管自己该做的事情。
见到陈秉言是在收拾好工具要离开的时候。
走至来时的小门时,施乐从风雨连廊的另一端,先看到了那天从车上下来给他送伞的和蔼的男人。
再然后才是那个男人前面走着的少年。
他比刚才见到的几个少年要年长些,大概18岁左右,只是五官还未完全长开,但眉眼间已能看出俊秀之样。
个子也很高,目测在一米八往上。
管事人见了他们,便不再管施乐和潘老师,笑着迎上去问:“就等你了,再不来老爷子要生气。”
那名少年接话:“有点事耽误了,我这就过去,爷爷今天的血压正常吗?中午吃得什么?”他一连串问了很多,慢条斯理,声音还带着少年人特有的脆,虽然年轻却自有不容糊弄的气势。
管事人态度很好,施乐觉得比面对刚才那几个少年还要恭敬。
走在后面的那个男人笑着说:“秉言一路上都在担心,生怕老爷子使性子,不遵医嘱,只顾吃自己喜欢的。如果不是有事,他一定一日三餐都亲自盯着。”
施乐猜想,那个叫秉言的,应该就是送他一把伞的人,不论是那天雨中留下的话,还是此时的这些,都十分妥帖,却没想到年纪竟然比自己还要小。
这户人家姓陈,那他应该是叫陈秉言,是个很儒雅端方的名字,人如其名。
陈秉言走过来,施乐正好跨出小门,他们像那天在大雨中一样背道而驰。
他也并没有看到,走出几步的陈秉言,突然回头朝着他离开的背影看了一眼。
那名和蔼的男人问:“秉言,怎么了?”
陈秉言有些疑惑:“那个人,好像在哪儿见过,很熟悉,不记得了。”
男人也跟着看过去,施乐已经坐上车,连衣角都没露出来分毫。
回程的路上,施乐坐在后座看着车窗外的景色,他想起曾在生物课上听老师讲过,营养充足的生物毛发都是有光泽的,在今天见到陈秉言时对这句话有了实感。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他惦念着那点帮助,其实对于送伞和外套的人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不需要任何回报。他要是上赶着去打扰,保不齐会变成不必要的负担。
第6章
玻璃门复又被推开,赵光景进来找了个位置坐下。
他先道谢:“那得麻烦你了,这两个项目是一家人。”
“一家人?这么说还是那家,挺能折腾啊。”林叙摸着下巴感叹。
赵光景说:“不是潘老师和施乐去的那个地方,这次是那位老先生的儿子家。”
陈秉言叫老先生爷爷,是他的父母吗?这个念头在施乐脑中一闪而过。
“他叫陈竞,”赵光景公布答案,顺道聊起一桩秘闻,“豪门是非多,我也是上次过去不小心听到的。”
他后面开了这么个头,吊足人胃口,林叙急着问:“什么什么?这姓陈的养小三小四还是他们兄弟抢同一个女人?”
闻言,小李爆笑出声,埋汰他:“狗血八点档看多了吧?都是些什么老套剧情。”
施乐此时还有点游离在状态之外,对此没有发表任何看法。
“其实也没什么,”赵光景说得轻飘飘,“施乐去的那家老先生前两年去世了,他有个最疼爱的孙子,好像叫什么言的,也不知道遭了什么算计,一分遗产没拿到就被其他人联手赶出去了。”
八点档的剧情,狗血但够味儿。林叙冲小李抬了抬下巴,得意地说:“你看吧,这种家庭还能有什么事啊?”
小李附和着说:“不过这个被赶出去的孙子太可怜了吧,多大了?他爸妈就不管吗?”
赵光景还是说得轻飘飘:“不知道,我也只是听他们家佣人在闲聊才知道的,这孩子好像没爸妈,总之说得很笼统。我多留了个心眼,想来问问施乐,和他们打交道有没有什么要注意的,工作时有没有避讳,别哪个地方不小心,得罪了他们。”
在座的四个人,有三个把这件事当作单纯的八卦,所以他们可以说得轻描淡写,可以调侃是不是符合八点档的调性,可以感叹当事人太可怜。
施乐的眼睫微微抖动,将眼底的情绪掩藏下去。
先谈正事,他对赵光景知无不言,晚上回家还找到了当初的实习笔记之类的资料,他工作向来认真,这些东西保存得很好,应当能帮上些忙。
他尽力了。
忙完这些,施乐倒了杯安神茶坐在阳台的单人椅上。
天气预报今天有暴雨,但一整个白天都没下,乌云黑沉低压,像下一秒就要把人卷进去的灰暗漩涡。
空气中的湿度骤然增加,将闷热的温度调得更加黏腻。
黑暗中,一道亮白的闪电打在天边,曲折迅猛。两三秒之后,轰隆隆的雷声又闷又大地响起,比擂鼓还要震耳。
震得施乐的眼睫又是一颤。
自然而然的,他想起了赵光景所说的八卦。
“他有个最疼爱的孙子,好像叫什么言的……”
没说全名字,但施乐已确定这个人就是陈秉言。
父母情况不明,一分钱的遗产都没拿到就被赶出来了,从云端跌落尘泥。
所以没了家庭的支撑,失去令人羡慕的生活条件,只能去当辛苦的工人,只能住在城中村的短租房。
混在人群中,满口脏话,抽呛人的劣质香烟,对工友提议的傍富婆坦然接受。
长相相同并不是巧合,陈兵就是陈秉言,对吗?
陈兵的毛发变得枯燥杂乱,和路边的流浪狗无异。
陈秉言这样的名字是过去。
憋了几天的雨哗啦啦落下,在玻璃上形成快速流动的水幕,窗外闪烁的霓虹灯在模糊中变得星星点点,放大又缩小。
眼前仿佛又出现那两根左右扫动的雨刮器,陈秉言的身影清晰起来。
其实是看到了点的,后座的人靠在椅背上,身姿既松弛又挺拔,脸隐匿在阴影中,露出的白衬衫上一对袖扣流淌着柔和光泽。
不该是现在这样的,穿着洗不净的单薄背心,皮肤被晒得黑了几个度。
施乐是个懂得感恩的人,他的养父母收养了他,他们意外离世后,他就半工半读赚钱,给还在上初中的妹妹提供经济基础。
他对生命中每一场善意都尽可能地回馈。
回馈之余,也会主动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只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感受到被托举的力量,从而去助力更多的人。
陈秉言帮助过他,尽管对方当时并不在意,或者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也从未指望得到他的回报。
但是施乐不能忘。
尤其是在陈秉言最需要帮助的现在。
他从脑中调出老王给的陈兵地址,再三考虑之后,还是决定去一趟。
不用提及当年的事情,也不用提及他已知晓其中波折,恐怕陈秉言用假名字也是这个想法,毕竟落差太大,谁会想要昭告天下来看好戏。
只说在工地上看到他,想招来事务所当小助理,提供一份还算轻松,比较体面的工作。
这样就可以了。
不过接下来的一周,施乐都没时间去大石村找人,等到手头的工作处理稳妥时,已是又一个周五的晚上。
七点过后,陈兵已经下工,施乐直接打车去城南那片有名的城中村。
之所以说有名,并不是好名,而是恶名歹名。
早年间,大石村是众所周知的赌博、特殊服务聚集地。因为有很多便宜的短租房,成为很多外来务工人员首要选择的地方。
可也是因为便宜,各项生活设施并不完善,安全保障也不够到位。
城管也好,警察也罢,三天两头就得过去一趟,讲道理也讲不清楚,被骂被打也不能还手,平白无故受一顿气,平复好心情还得再去。
待人倒是讲究,施乐这样想,像电视里古时候的大户人家。
他又想,怪不得得潘老师出马,换个没经验的人来,搞不好要搞砸项目。
只是,这庭院已经如此好看了,还有再设计的必要吗?禅意花园,要设置在哪里?他看不到空闲地方。
等了两三分钟,管事人便来商讨花园的设计事宜。
施乐在旁边听着,记录着,这才知道他们目前看到的只是前庭,禅意花园要走过中庭,设置在后庭,家中主人的住处。
书面工作结束,该去实地看看了,他们刚走出会客室,不远处就传来热闹的动静。
三四个穿正装的少年相伴着走过来,路过了他们刚刚进来的小门。
走到跟前,管事人挨个问了句好,接着说:“老爷子在玲珑馆写字,你们过去吧。”
这些少年看起来十五六岁,各有各的贵气,也十分有礼貌,看到施乐和潘老师不忘点头问好。
他们要去哪儿,有什么活动,施乐一概不知,他只管自己该做的事情。
见到陈秉言是在收拾好工具要离开的时候。
走至来时的小门时,施乐从风雨连廊的另一端,先看到了那天从车上下来给他送伞的和蔼的男人。
再然后才是那个男人前面走着的少年。
他比刚才见到的几个少年要年长些,大概18岁左右,只是五官还未完全长开,但眉眼间已能看出俊秀之样。
个子也很高,目测在一米八往上。
管事人见了他们,便不再管施乐和潘老师,笑着迎上去问:“就等你了,再不来老爷子要生气。”
那名少年接话:“有点事耽误了,我这就过去,爷爷今天的血压正常吗?中午吃得什么?”他一连串问了很多,慢条斯理,声音还带着少年人特有的脆,虽然年轻却自有不容糊弄的气势。
管事人态度很好,施乐觉得比面对刚才那几个少年还要恭敬。
走在后面的那个男人笑着说:“秉言一路上都在担心,生怕老爷子使性子,不遵医嘱,只顾吃自己喜欢的。如果不是有事,他一定一日三餐都亲自盯着。”
施乐猜想,那个叫秉言的,应该就是送他一把伞的人,不论是那天雨中留下的话,还是此时的这些,都十分妥帖,却没想到年纪竟然比自己还要小。
这户人家姓陈,那他应该是叫陈秉言,是个很儒雅端方的名字,人如其名。
陈秉言走过来,施乐正好跨出小门,他们像那天在大雨中一样背道而驰。
他也并没有看到,走出几步的陈秉言,突然回头朝着他离开的背影看了一眼。
那名和蔼的男人问:“秉言,怎么了?”
陈秉言有些疑惑:“那个人,好像在哪儿见过,很熟悉,不记得了。”
男人也跟着看过去,施乐已经坐上车,连衣角都没露出来分毫。
回程的路上,施乐坐在后座看着车窗外的景色,他想起曾在生物课上听老师讲过,营养充足的生物毛发都是有光泽的,在今天见到陈秉言时对这句话有了实感。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他惦念着那点帮助,其实对于送伞和外套的人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不需要任何回报。他要是上赶着去打扰,保不齐会变成不必要的负担。
第6章
玻璃门复又被推开,赵光景进来找了个位置坐下。
他先道谢:“那得麻烦你了,这两个项目是一家人。”
“一家人?这么说还是那家,挺能折腾啊。”林叙摸着下巴感叹。
赵光景说:“不是潘老师和施乐去的那个地方,这次是那位老先生的儿子家。”
陈秉言叫老先生爷爷,是他的父母吗?这个念头在施乐脑中一闪而过。
“他叫陈竞,”赵光景公布答案,顺道聊起一桩秘闻,“豪门是非多,我也是上次过去不小心听到的。”
他后面开了这么个头,吊足人胃口,林叙急着问:“什么什么?这姓陈的养小三小四还是他们兄弟抢同一个女人?”
闻言,小李爆笑出声,埋汰他:“狗血八点档看多了吧?都是些什么老套剧情。”
施乐此时还有点游离在状态之外,对此没有发表任何看法。
“其实也没什么,”赵光景说得轻飘飘,“施乐去的那家老先生前两年去世了,他有个最疼爱的孙子,好像叫什么言的,也不知道遭了什么算计,一分遗产没拿到就被其他人联手赶出去了。”
八点档的剧情,狗血但够味儿。林叙冲小李抬了抬下巴,得意地说:“你看吧,这种家庭还能有什么事啊?”
小李附和着说:“不过这个被赶出去的孙子太可怜了吧,多大了?他爸妈就不管吗?”
赵光景还是说得轻飘飘:“不知道,我也只是听他们家佣人在闲聊才知道的,这孩子好像没爸妈,总之说得很笼统。我多留了个心眼,想来问问施乐,和他们打交道有没有什么要注意的,工作时有没有避讳,别哪个地方不小心,得罪了他们。”
在座的四个人,有三个把这件事当作单纯的八卦,所以他们可以说得轻描淡写,可以调侃是不是符合八点档的调性,可以感叹当事人太可怜。
施乐的眼睫微微抖动,将眼底的情绪掩藏下去。
先谈正事,他对赵光景知无不言,晚上回家还找到了当初的实习笔记之类的资料,他工作向来认真,这些东西保存得很好,应当能帮上些忙。
他尽力了。
忙完这些,施乐倒了杯安神茶坐在阳台的单人椅上。
天气预报今天有暴雨,但一整个白天都没下,乌云黑沉低压,像下一秒就要把人卷进去的灰暗漩涡。
空气中的湿度骤然增加,将闷热的温度调得更加黏腻。
黑暗中,一道亮白的闪电打在天边,曲折迅猛。两三秒之后,轰隆隆的雷声又闷又大地响起,比擂鼓还要震耳。
震得施乐的眼睫又是一颤。
自然而然的,他想起了赵光景所说的八卦。
“他有个最疼爱的孙子,好像叫什么言的……”
没说全名字,但施乐已确定这个人就是陈秉言。
父母情况不明,一分钱的遗产都没拿到就被赶出来了,从云端跌落尘泥。
所以没了家庭的支撑,失去令人羡慕的生活条件,只能去当辛苦的工人,只能住在城中村的短租房。
混在人群中,满口脏话,抽呛人的劣质香烟,对工友提议的傍富婆坦然接受。
长相相同并不是巧合,陈兵就是陈秉言,对吗?
陈兵的毛发变得枯燥杂乱,和路边的流浪狗无异。
陈秉言这样的名字是过去。
憋了几天的雨哗啦啦落下,在玻璃上形成快速流动的水幕,窗外闪烁的霓虹灯在模糊中变得星星点点,放大又缩小。
眼前仿佛又出现那两根左右扫动的雨刮器,陈秉言的身影清晰起来。
其实是看到了点的,后座的人靠在椅背上,身姿既松弛又挺拔,脸隐匿在阴影中,露出的白衬衫上一对袖扣流淌着柔和光泽。
不该是现在这样的,穿着洗不净的单薄背心,皮肤被晒得黑了几个度。
施乐是个懂得感恩的人,他的养父母收养了他,他们意外离世后,他就半工半读赚钱,给还在上初中的妹妹提供经济基础。
他对生命中每一场善意都尽可能地回馈。
回馈之余,也会主动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只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感受到被托举的力量,从而去助力更多的人。
陈秉言帮助过他,尽管对方当时并不在意,或者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也从未指望得到他的回报。
但是施乐不能忘。
尤其是在陈秉言最需要帮助的现在。
他从脑中调出老王给的陈兵地址,再三考虑之后,还是决定去一趟。
不用提及当年的事情,也不用提及他已知晓其中波折,恐怕陈秉言用假名字也是这个想法,毕竟落差太大,谁会想要昭告天下来看好戏。
只说在工地上看到他,想招来事务所当小助理,提供一份还算轻松,比较体面的工作。
这样就可以了。
不过接下来的一周,施乐都没时间去大石村找人,等到手头的工作处理稳妥时,已是又一个周五的晚上。
七点过后,陈兵已经下工,施乐直接打车去城南那片有名的城中村。
之所以说有名,并不是好名,而是恶名歹名。
早年间,大石村是众所周知的赌博、特殊服务聚集地。因为有很多便宜的短租房,成为很多外来务工人员首要选择的地方。
可也是因为便宜,各项生活设施并不完善,安全保障也不够到位。
城管也好,警察也罢,三天两头就得过去一趟,讲道理也讲不清楚,被骂被打也不能还手,平白无故受一顿气,平复好心情还得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