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那香气浓郁而神秘,仿佛能掩盖这世间所有的秘密。
三更梆子深沉的声音在皇宫中回荡,太子李沣拖着因病弱而残暴的身躯,艰难地闯入了偏殿。烛光摇曳,烛芯不时爆裂发出噼啪的声响,映照出他苍白的脸色和眼中的愤怒与绝望。他环顾四周,看见散落满地的龙袍,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衣物此刻却如此肮脏,还有属于新丰的银白底子粉蓝绣金花卉纹样的腰带也随意丢弃,还有那新丰公主伺奉汤药时常戴的玫瑰晶并蒂海棠修翅玉鸾步摇,此刻也静静地躺在冰冷的地面上,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不可描述的丑事。
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新丰公主的茜红色绣百合忍冬花缠枝肚兜也赫然在列,这私密之物竟如此公然地出现在此地,让李沣心中的愤怒和屈辱达到了顶点。他再也无法忍受这眼前的景象,猛地抓起案上青玉砚台,狠狠地砸向掐丝珐琅绘花鸟百年好合图样的屏风。然而,因病体虚弱,他力不从心,竟因这一举动而跌坐在地。喉头涌出的鲜血,如同他此刻的心情一般沉重,那血在波斯地毯上洇开,形成一朵暗红的芍药花,凄美而惨烈。
父皇您怎能太子李沣话未说完,便因愤怒和悲伤而哽咽。此时,新丰公主赤足踩过满地狼藉,她弯腰拾起地上的某物,雪白的脖颈上赫然露出一道吻痕,那是她背叛的证据。她的指尖轻轻蘸着太子吐出的血,声音冰冷而讽刺:殿下,妾身的身子有的是人喜欢。陛下已经许诺封妾身为皇贵妃......
李沣闻言,突然狂笑起来,那笑声凄凉而悲愤,惊飞了檐下的宿鸟。他笑得如此歇斯底里,仿佛要将心中的痛苦和屈辱全部倾泻而出。他挣扎着掐住新丰的咽喉......
当太和殿那沉重的丧钟敲响第七十七下时,马怀柔紧握着佛珠的手指终于停止了颤抖。她的目光紧紧锁定在灵柩前那盏摇曳的长明灯上,那盏灯在寂静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明亮,灯花爆开的瞬间,仿佛带着某种不祥的预兆。与此同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刺耳的轻笑,那是新丰公主的声音,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嘲讽和挑衅。
姐姐节哀。新丰公主进入殿内,她身穿一袭月白色的孝服,那孝服虽简约却难以掩盖其纤细的腰肢,发间简单地插着一支素簪,但那红珊瑚珠串却闪烁着刺眼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她内心的得意与嚣张。她手中捧着祭奠用的香烛,烛火摇曳,将她的面容映得柔婉而神秘,眼底深处亦有难以掩饰的得意之色。
马怀柔没有抬头,她依然保持着原有的姿势,目光如炬地盯着新丰公主脚下的裙裾。那裙裾所用的料子,正是陛下命人送来的西域云锦,珍贵无比,......然而,就在这一刻,马怀柔手中的佛珠突然崩断,那些珍贵的断线的珠子四散滚落,其中一颗更是巧妙地弹到了新丰公主的绣鞋边,仿佛是在预示着某种不祥的预兆。
妹妹这身孝服,倒是鲜亮。马怀柔的声音温柔如往日请安时那般甜美,然而那温柔之下却隐藏着难以察觉的寒意。她的指尖轻轻挑开袖中的匕首,那是一把由马皇后亲自赠送的匕首,刀鞘上镶嵌着西域进贡的青金石,闪烁着冷冽的光芒。这一刻,马怀柔的眼神变得坚定而冷酷,她似乎已经做出了某种决定。
灵堂外,夜色深沉,忽有夜枭凄厉啼叫,划破了寂静的夜空。马怀柔脸色苍白却带着一抹冷笑,袖中的匕首已经拿出悄无声息地抵住了新丰的咽喉。刀鞘上镶嵌着西域进贡的青金石,璀璨夺目,而此刻,这冰冷的刀鞘正紧贴着新丰凸起的锁骨。
新丰公主被吓得瑟瑟发抖,连连求饶。
妹妹可知,这把刀饮过多少你们北陆人的血?马怀柔的声音低沉而冷酷,她手腕轻轻一转,刀刃便在新丰公主细嫩的颈脖间游走,仿佛随时都会划破那层薄薄的肌肤。
新丰终于慌了神,她原本姣好的面容此刻扭曲得可怕,金护甲在慌乱中胡乱抓着,一不小心带翻了供桌上的供果。蜜饯滚落一地,有几个正巧停在了太子的牌位前,显得格外刺眼。
马怀柔的目光变得愈发凌厉,她忽然发力,刀尖瞬间刺入新丰心口半寸,鲜血立刻染红了她的衣襟。妹妹可知,太子下地府时的最后一眼看见了什么?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嘲讽与快意,指尖轻轻抚过新丰颈间的吻痕,那齿印深深浅浅,记录着新丰公主与皇帝的禽兽行为。
是你的喉咙被我割断时的鲜血。马怀柔的话语如同寒冰一般,让新丰不寒而栗。
随着她的话语落下,属于新丰的血珠终于溅上了灵位。
太和殿那沉重的丧钟回荡在空气中,当撞击到第一百七十七下时,马怀柔静静地坐在灵堂的门槛上,手中紧握着那柄寒光闪闪的刀刃,她的眼神空洞而深邃。她身后,一幅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象映入眼帘:新丰公主的人皮钉在了哀痛天下的素幡之上......
就在刀刃轻轻割开自己喉管的那一刻,马怀柔的思绪却忽然飘向了遥远的过去。她想起了太子和太子成亲的那个夜晚,两人曾在那棵盛开的海棠树下埋下了一坛合欢酒。
那时,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酒坛的封泥上还留着他们交叠的指纹,那是他们爱情的见证。
然而,世事无常,如今却已物是人非。血沫涌上马怀柔唇齿的刹那,她忽然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解脱。她抬起头,嘴角勾起一抹诡异的笑容,那笑声在寂静的灵堂中回荡,带着几分凄凉与嘲讽。在这一刻,马怀柔仿佛看到了自己灵魂的解脱,也看到了太子那遥远的身影,在另一个世界等待着她的到来。
第28章 起事
◎险招?◎
太子妃薨逝那日,太极殿内的气氛异常沉重,铜漏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显得格外刺耳。邓玥倚坐在凤座上,眼神空洞,不知道在想什么亦不知道是喜是悲。
她的指尖深深掐进了金丝楠木扶手上,指尖的痛楚似乎能够暂时掩盖内心的空虚。她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十八年前自己跪在先帝灵前时的场景,那时的她还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女子。而如今,却已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她清晰地记得,那时棺木上也是同样的木纹,金丝楠木的质地坚硬而细腻,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邓玥不禁感慨万分,岁月无情,人亦无情,多少悲欢离合,都在这金丝楠木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安王殿下又病了。&女官朱悦宜低声禀报时,邓玥正专心致志地往白鹦鹉精致的食罐里投放一颗颗饱满的葵花籽。她目光深邃,似乎早已对这消息习以为常。
李澈,安王殿下,已经称病不上朝三月有余,此举无疑在朝野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朝中渐渐流传起&安王仁孝,哀毁过甚&的流言。
她轻轻一笑,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那笑声清脆悦耳,却惊得白鹦鹉扑棱着翅膀,慌乱中撞翻了食罐,葵花籽散落一地。
她缓缓转身,眼神明亮:去,把太医院院判的脉案誊抄一份,务必详尽无遗,而后送去安王府。&她的声音冷静而果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与此同时,李珂的疯病在梅雨季愈发严重,仿佛这连绵的雨水也滋润了他内心的疯狂。这日,他竟赤脚冲上含元殿,不顾一切地揪着御史大夫的官帽,高呼&兄皇回来了&,那声音中充满了纯真与无邪。金阶上,尽是他踩碎的玉屑,如同他疯癫的心智,散落一地,无法挽回。
邓玥隔着珠帘静静地看他,目光复杂。李珂的疯癫模样让她想起了李澈幼时的纯真与无邪。那时,他还只是一个懵懂的孩子,奶声奶气地背着《孝经》,每背完一句,都会抬头用那双清澈如水的眼睛望着她,问:&皇伯母,侄儿背得好,能见父皇吗?&那话语中的期盼与渴望,至今仍让她记忆犹新。
&娘娘,朝臣们&朱悦宜话音未落,邓玥已将手中的茶盏猛然摔碎在地。清脆的碎裂声在空旷的宫殿内回荡,碎片四溅,其中一片恰好溅上了摆放在案头的《起居注》,不偏不倚地停在了&大昌三年,常广王妃生次子澈&的那一页。
邓玥的脸色阴沉如水,她猛地抓起案上的朱笔,在&生&字旁用力而坚决地画了一个醒目的叉。她的动作充满了决绝与愤怒,仿佛要将所有的不甘与怨恨都倾注在这一个简单的叉之中。随后,她沉声吩咐道:&传旨,着安王代摄政事!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落在大殿之上,早朝的气氛却异常凝重。三十七位大臣联名上书,奏请立安王李澈为太子,奏折如雪片般飞入宫中。邓玥坐在高高的凤椅上,展开奏折,一行行地审阅着。忽地,她的目光在末尾处一顿,只见元周的名字赫然在列,墨迹未干,显然是刚刚加上去的。
邓玥的眼中闪过一丝愤怒与失望,她冷冷地哼了一声,将奏折毫不留情地扔进了炭盆中。火焰迅速吞噬了奏折,纸张发出噼啪的响声,&立澈&二字在青烟中扭曲、蜷曲,最终化为一缕灰烬。她紧咬着牙关,语气冰冷地说道:&告诉李澈,本宫要去安王府探病。
三更梆子深沉的声音在皇宫中回荡,太子李沣拖着因病弱而残暴的身躯,艰难地闯入了偏殿。烛光摇曳,烛芯不时爆裂发出噼啪的声响,映照出他苍白的脸色和眼中的愤怒与绝望。他环顾四周,看见散落满地的龙袍,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衣物此刻却如此肮脏,还有属于新丰的银白底子粉蓝绣金花卉纹样的腰带也随意丢弃,还有那新丰公主伺奉汤药时常戴的玫瑰晶并蒂海棠修翅玉鸾步摇,此刻也静静地躺在冰冷的地面上,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不可描述的丑事。
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新丰公主的茜红色绣百合忍冬花缠枝肚兜也赫然在列,这私密之物竟如此公然地出现在此地,让李沣心中的愤怒和屈辱达到了顶点。他再也无法忍受这眼前的景象,猛地抓起案上青玉砚台,狠狠地砸向掐丝珐琅绘花鸟百年好合图样的屏风。然而,因病体虚弱,他力不从心,竟因这一举动而跌坐在地。喉头涌出的鲜血,如同他此刻的心情一般沉重,那血在波斯地毯上洇开,形成一朵暗红的芍药花,凄美而惨烈。
父皇您怎能太子李沣话未说完,便因愤怒和悲伤而哽咽。此时,新丰公主赤足踩过满地狼藉,她弯腰拾起地上的某物,雪白的脖颈上赫然露出一道吻痕,那是她背叛的证据。她的指尖轻轻蘸着太子吐出的血,声音冰冷而讽刺:殿下,妾身的身子有的是人喜欢。陛下已经许诺封妾身为皇贵妃......
李沣闻言,突然狂笑起来,那笑声凄凉而悲愤,惊飞了檐下的宿鸟。他笑得如此歇斯底里,仿佛要将心中的痛苦和屈辱全部倾泻而出。他挣扎着掐住新丰的咽喉......
当太和殿那沉重的丧钟敲响第七十七下时,马怀柔紧握着佛珠的手指终于停止了颤抖。她的目光紧紧锁定在灵柩前那盏摇曳的长明灯上,那盏灯在寂静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明亮,灯花爆开的瞬间,仿佛带着某种不祥的预兆。与此同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刺耳的轻笑,那是新丰公主的声音,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嘲讽和挑衅。
姐姐节哀。新丰公主进入殿内,她身穿一袭月白色的孝服,那孝服虽简约却难以掩盖其纤细的腰肢,发间简单地插着一支素簪,但那红珊瑚珠串却闪烁着刺眼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她内心的得意与嚣张。她手中捧着祭奠用的香烛,烛火摇曳,将她的面容映得柔婉而神秘,眼底深处亦有难以掩饰的得意之色。
马怀柔没有抬头,她依然保持着原有的姿势,目光如炬地盯着新丰公主脚下的裙裾。那裙裾所用的料子,正是陛下命人送来的西域云锦,珍贵无比,......然而,就在这一刻,马怀柔手中的佛珠突然崩断,那些珍贵的断线的珠子四散滚落,其中一颗更是巧妙地弹到了新丰公主的绣鞋边,仿佛是在预示着某种不祥的预兆。
妹妹这身孝服,倒是鲜亮。马怀柔的声音温柔如往日请安时那般甜美,然而那温柔之下却隐藏着难以察觉的寒意。她的指尖轻轻挑开袖中的匕首,那是一把由马皇后亲自赠送的匕首,刀鞘上镶嵌着西域进贡的青金石,闪烁着冷冽的光芒。这一刻,马怀柔的眼神变得坚定而冷酷,她似乎已经做出了某种决定。
灵堂外,夜色深沉,忽有夜枭凄厉啼叫,划破了寂静的夜空。马怀柔脸色苍白却带着一抹冷笑,袖中的匕首已经拿出悄无声息地抵住了新丰的咽喉。刀鞘上镶嵌着西域进贡的青金石,璀璨夺目,而此刻,这冰冷的刀鞘正紧贴着新丰凸起的锁骨。
新丰公主被吓得瑟瑟发抖,连连求饶。
妹妹可知,这把刀饮过多少你们北陆人的血?马怀柔的声音低沉而冷酷,她手腕轻轻一转,刀刃便在新丰公主细嫩的颈脖间游走,仿佛随时都会划破那层薄薄的肌肤。
新丰终于慌了神,她原本姣好的面容此刻扭曲得可怕,金护甲在慌乱中胡乱抓着,一不小心带翻了供桌上的供果。蜜饯滚落一地,有几个正巧停在了太子的牌位前,显得格外刺眼。
马怀柔的目光变得愈发凌厉,她忽然发力,刀尖瞬间刺入新丰心口半寸,鲜血立刻染红了她的衣襟。妹妹可知,太子下地府时的最后一眼看见了什么?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嘲讽与快意,指尖轻轻抚过新丰颈间的吻痕,那齿印深深浅浅,记录着新丰公主与皇帝的禽兽行为。
是你的喉咙被我割断时的鲜血。马怀柔的话语如同寒冰一般,让新丰不寒而栗。
随着她的话语落下,属于新丰的血珠终于溅上了灵位。
太和殿那沉重的丧钟回荡在空气中,当撞击到第一百七十七下时,马怀柔静静地坐在灵堂的门槛上,手中紧握着那柄寒光闪闪的刀刃,她的眼神空洞而深邃。她身后,一幅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象映入眼帘:新丰公主的人皮钉在了哀痛天下的素幡之上......
就在刀刃轻轻割开自己喉管的那一刻,马怀柔的思绪却忽然飘向了遥远的过去。她想起了太子和太子成亲的那个夜晚,两人曾在那棵盛开的海棠树下埋下了一坛合欢酒。
那时,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酒坛的封泥上还留着他们交叠的指纹,那是他们爱情的见证。
然而,世事无常,如今却已物是人非。血沫涌上马怀柔唇齿的刹那,她忽然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解脱。她抬起头,嘴角勾起一抹诡异的笑容,那笑声在寂静的灵堂中回荡,带着几分凄凉与嘲讽。在这一刻,马怀柔仿佛看到了自己灵魂的解脱,也看到了太子那遥远的身影,在另一个世界等待着她的到来。
第28章 起事
◎险招?◎
太子妃薨逝那日,太极殿内的气氛异常沉重,铜漏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显得格外刺耳。邓玥倚坐在凤座上,眼神空洞,不知道在想什么亦不知道是喜是悲。
她的指尖深深掐进了金丝楠木扶手上,指尖的痛楚似乎能够暂时掩盖内心的空虚。她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十八年前自己跪在先帝灵前时的场景,那时的她还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女子。而如今,却已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她清晰地记得,那时棺木上也是同样的木纹,金丝楠木的质地坚硬而细腻,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邓玥不禁感慨万分,岁月无情,人亦无情,多少悲欢离合,都在这金丝楠木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安王殿下又病了。&女官朱悦宜低声禀报时,邓玥正专心致志地往白鹦鹉精致的食罐里投放一颗颗饱满的葵花籽。她目光深邃,似乎早已对这消息习以为常。
李澈,安王殿下,已经称病不上朝三月有余,此举无疑在朝野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朝中渐渐流传起&安王仁孝,哀毁过甚&的流言。
她轻轻一笑,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那笑声清脆悦耳,却惊得白鹦鹉扑棱着翅膀,慌乱中撞翻了食罐,葵花籽散落一地。
她缓缓转身,眼神明亮:去,把太医院院判的脉案誊抄一份,务必详尽无遗,而后送去安王府。&她的声音冷静而果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与此同时,李珂的疯病在梅雨季愈发严重,仿佛这连绵的雨水也滋润了他内心的疯狂。这日,他竟赤脚冲上含元殿,不顾一切地揪着御史大夫的官帽,高呼&兄皇回来了&,那声音中充满了纯真与无邪。金阶上,尽是他踩碎的玉屑,如同他疯癫的心智,散落一地,无法挽回。
邓玥隔着珠帘静静地看他,目光复杂。李珂的疯癫模样让她想起了李澈幼时的纯真与无邪。那时,他还只是一个懵懂的孩子,奶声奶气地背着《孝经》,每背完一句,都会抬头用那双清澈如水的眼睛望着她,问:&皇伯母,侄儿背得好,能见父皇吗?&那话语中的期盼与渴望,至今仍让她记忆犹新。
&娘娘,朝臣们&朱悦宜话音未落,邓玥已将手中的茶盏猛然摔碎在地。清脆的碎裂声在空旷的宫殿内回荡,碎片四溅,其中一片恰好溅上了摆放在案头的《起居注》,不偏不倚地停在了&大昌三年,常广王妃生次子澈&的那一页。
邓玥的脸色阴沉如水,她猛地抓起案上的朱笔,在&生&字旁用力而坚决地画了一个醒目的叉。她的动作充满了决绝与愤怒,仿佛要将所有的不甘与怨恨都倾注在这一个简单的叉之中。随后,她沉声吩咐道:&传旨,着安王代摄政事!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落在大殿之上,早朝的气氛却异常凝重。三十七位大臣联名上书,奏请立安王李澈为太子,奏折如雪片般飞入宫中。邓玥坐在高高的凤椅上,展开奏折,一行行地审阅着。忽地,她的目光在末尾处一顿,只见元周的名字赫然在列,墨迹未干,显然是刚刚加上去的。
邓玥的眼中闪过一丝愤怒与失望,她冷冷地哼了一声,将奏折毫不留情地扔进了炭盆中。火焰迅速吞噬了奏折,纸张发出噼啪的响声,&立澈&二字在青烟中扭曲、蜷曲,最终化为一缕灰烬。她紧咬着牙关,语气冰冷地说道:&告诉李澈,本宫要去安王府探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