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他轻轻地抚摸着安平的发顶,目光中满是骄傲与期待。
  李澄:此女执掌青鹄团,非为一己之私欲,而是怀揣着效仿北陆飞扬团救国于危难之中的崇高志向!她将以巾帼不让须眉之勇,彰显我大夏儿女的铁血丹心!
  话音未落,太庙西侧忽传来玉磬碎裂之声。原来是士族暗中埋伏的风水师正欲以女主乱政为由破坏法器,却被莲花早先安插的暗卫当场擒获。
  李澄冷笑,命人将风水师押至灵前,就着长明灯火活活烧了那张写满谶语的帛书。
  李澄高举《青鹄令》竹简:大夏祖制三百二十条,可有明文禁女子掌军?
  他将那竹简掷地有声:着宗正寺即刻将安平公主之名刻于玉牒,朕以上天赐予我的皇权下令,安平公主乃青鹄之主帅!
  当李澄小心翼翼地将那闪耀着金色光泽的软甲披在安平公主的肩头时,御史中丞正要上前进谏,却猛然间见到公主身形一动,错刀瞬间出鞘,宛如一道银色的闪电划破空气。那锋利的刀刃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寒光过处,御座旁的青铜貔貅竟被削去半只前爪,铜屑飞溅,令人心惊胆颤。
  群臣仿佛看到安平公主的刀尖上滴落着鲜红的血珠,她的目光如炬,冷冷地扫过阶下那些神情各异的群臣,声音坚定而有力:此刀名为斩龙,乃是我太祖皇帝征讨柔然时所佩之刀,曾斩敌无数,立下赫赫战功。
  紧接着,公主忽地将刀架在了自己的颈间,那冰冷的刀刃紧贴着她细腻的皮肤,仿佛随时都会割破那脆弱的血脉。她的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回荡:诸公若觉得女子掌军有违天道,不妨现在就参劾本宫。我这颗头颅,正好可以用来祭奠那些因饥饿而死在士族田庄外的无辜流民!
  满朝寂静,落针可闻。所有人都被公主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所震撼,一时间竟无人敢言语。
  就在这时,殿外忽然传来一阵踏云驹的嘶鸣声,那高昂而激昂的声音仿佛是在为公主助威。李澄亲自将先帝的御马牵至安平公主的身前,那马鞍之上赫然挂着半面残破的玄铁盔。这顶头盔正是一百二十年前,女将军长孙千雁战死沙场时所戴的那顶,它见证了无数巾帼英雄的辉煌与悲壮。
  李澄轻轻抚摸着踏云驹的马鬃,眼中闪烁着坚定与期待:踏云驹认主,非勇者不侍。安平,上马!他的声音浑厚有力,似乎带着某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安平公主闻言,身形矫健地翻身上马,动作利落而优雅。玄铁盔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映着她稚嫩却冷厉的面容,更添几分英气。这匹踏云驹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的决心,昂首嘶鸣,马蹄轻踏,仿佛随时准备冲锋陷阵。
  士族中有人望着这一幕,不禁想起了当年的往事长孙将军以女子之身掌神机营,是何等的威风凛凛,令人敬仰。她的传奇事迹至今仍在人们口中传颂,激励着无数后来者。
  在一旁观礼的莲花,抚摸着微微隆起的肚子,脸上洋溢着母性的光辉。她缓缓开口,声音柔和而坚定:诸公可知,为何青鹄团选在重阳日祭旗?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神秘与庄重,让人不由自主地静下心来聆听。
  她示意司礼监的人展开一幅泛黄的舆图,舆图上山川河流清晰可见,仿佛将人们带入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莲花指着舆图上的某个位置,大声道:因为九十年前的今日,慕容老将军正是在雁门关,以三千女兵破十万胡骑!她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大夏的钢铁长城,书写了不朽的传奇!
  随着莲花的话语落下,人们的目光纷纷聚焦在舆图上。雁门关的朱砂标记与安平公主马鞍上的血痕渐渐重合,仿佛历史的轮回在这一刻得到了某种微妙的呼应。李澄紧紧握住莲花的手,三人的身影在朝霞的映衬下宛如铸就的金像,庄重而神圣。
  而阶下,已有寒门子弟开始高呼:青鹄振翅,大夏当兴!他们的声音铿锵有力,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第52章 六韬
  ◎训练◎
  莲花心中怀揣着一个大胆的计划,她想带着安平公主效仿太祖微服私访,一同前往邺都贫穷困苦、人烟稠密的贫民窟。
  她此举的深意,在于从那些流离失所的孤儿中选拔出有潜力的少年,将他们训练成忠诚无畏的死士。
  莲花指尖摩挲着药碗边缘,青瓷映得脸色苍白:安平还太小了,许多事需要我这个母妃为她筹谋。
  李澄剑眉紧锁,将手中的茶碗啪&地拍在案上:西市巷是什么地方?三教九流鱼龙混杂,连衙役都只敢在巳时进巷!上月刚有流民暴动,你挺着六个月身孕去那种虎狼窝?莲花,我们太祖山的嫡系足够护你一世周全了,若你还想要亲信死士,就等你把咱们的孩子生下后养好了身子再去选择。
  莲花道:臣妾近日听高密公主读孟子,有一段,很受启发:孟子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臣妾得陛下垂怜,父母都健在,兄弟也没有病患、怨恨,仰头对天不觉得内疚,低头对人不觉得惭愧,因臣妾的建议青鹄团得到天下优秀的少年英才臣妾万事都很满足。可是臣妾总觉得想为陛下留住更多的人心,让陛下身边有更多的人真心效忠,让陛下得到更多的人才,让陛下再也不孤单......
  李澄忽将莲花打横抱起,轻轻将人放在软榻上,他望着她眼底跳动的火光,终是长叹一声,将人连同锦被一起裹进怀里:让惠昭仪陪同安平一起去吧,也让她为朕做点事儿!她身居九嫔之首,朕不用她和朕行周公之礼,朕更不用她为朕生儿育女,只需她为朕做点这些事儿便也罢了......
  莲花一惊:陛下还没有宠幸她?她有孕以来,李澄时常去林清言宫中,却没有宠幸她?怎么可能!
  李澄道:朕有你就够了,但给她位份供养她,她也需有些用处......
  莲花直言道:陛下时常睡她身边,怎么可能不......莲花自觉失言,脸一红,皇帝宠幸任何妃嫔都是理所当然,任何人岂可妄议。
  李澄笑了一下,道:你不相信朕?
  莲花道:臣妾不敢。
  莲花想起李澄在她床上时的欲望,知道他不是清心寡欲的人,好奇他是怎么忍得住的?
  前两日臣妾不依,陛下还蛮横的索要了几次,在凤藻宫怎会......
  李澄道:她虽满腹诗书,却无趣得很,哪里有朕的莲花可人疼。
  莲花道:臣妾再可人疼,也比不上韶氏李澄现在依然时不时的宠幸韶书雪,这让莲花心里很不舒服。
  她从来不相信愿得一心人,白首不分离,也知道皇帝宠幸任何女人她都无权过问,但她就是不舒服。
  她不想两世和韶书雪都是情敌,即使两世莲花都是更受宠的那一个,但她就是宁愿李澄宠幸别人。
  李澄一直都不说话,莲花觉得很奇怪,想转身过去看李澄的表情,李澄却将他抱得更紧了,莲花动弹不得。
  莲花道:我有了身子以后,一直都让你广纳妃嫔,你也不愿意,她究竟有什么魔力?
  李澄默了很久,道:你是北陆人。
  莲花摸不着头脑:那又怎样?
  李澄觉得很为难,他不想莲花难过,却也不得不说:韶氏永远只会是豫州郡王妃,不管她为朕生下多少儿女,朕都会把那些孩子过继给李澈。朕实在是需要皇室有男丁来稳定民心。可其他士族女子一旦为朕生下儿女,譬如林清言,若有一日,朕不在了,你终将会被他们的势力所裹挟!
  莲花苦涩道:臣妾无能...
  李澄闭眼道:不,是朕无能!爱妃也不能决定自己的出生。可惜朕继承这江山时,它已经飘摇,莲花,你要等朕......朕定不负你。
  莲花道:陛下就不担心林清言在死士里安插自己的人,阻扰安平成事吗?
  她不陪同安平做这些事还不是一样可以安插亲信。
  京城西郊的善堂里,一位身着灰袍的青年男子正手持账册,穿梭在狭窄的走廊中。他便是女扮男装的林清言,她以&义商&身份行走。为了寻找潜力非凡的孤儿,他特意走访了七处流民聚集地,暗中观察这些孤儿的体魄与品性。
  三日后,夜幕降临,京城某处隐秘的宅邸中,烛火摇曳。林清言于深夜时分秘密会见了安平公主。他缓缓展开一幅绘满红圈的舆图,图上标注着三百二十七名孤儿的信息。他沉声道:&此三百二十七人,各有其才,或身手矫健,或目力超常,皆可堪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