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韶书雪不动声色,问她:公主刚刚说妾身的机会来了,又是什么意思。
金山公主道:嫡母为我父王报仇的机会来了。
韶书雪不动声色:这话怎么说?
金山公主就将贤妃造的谣说给了韶书雪听,又道:皇贵妃娘娘的母亲过世了,她也是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了,现在正是嫡母获取陛下宠爱的好时机,等有一天陛下殒命于嫡母的温柔刀下,还请嫡母记得和明的一片孝心。
韶书雪想起那次李澄宠幸自己时打听李澈和莲花关系的事,觉得金山公主着实可怕,一个十岁的小姑娘居然有如此城府,怎能不让人胆寒?
韶书雪道:妾身知道了,只是公主现在着实不便与妾身见面,还请公主快些离开。
金山公主见韶书雪应下,虽未得到明确的行动承诺,但心中也稍有宽慰,她深知此地不宜久留,便匆匆起身,趁着夜色与无人注意的间隙,离开了含象殿偏殿。
长广公主从御书房出来后,满心都是委屈与不解。她不明白为何父皇在知晓贤妃阴谋后,态度竟如此含糊,居然没有立刻严惩贤妃。
她失落地回到莲花身边,将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莲花和高密公主。
莲花也有自己的渠道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本就伤心欲绝。她深知李澄对李澈之事一直心存芥蒂,此次贤妃的谣言无疑是触碰到了他内心最敏感的地方。
但她感到无力和无可奈何,她轻轻抚摸着长广公主的头发,安慰道:长广,莫要难过,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高密公主却气愤难平,她说:母妃,父皇如此偏袒贤妃,我们难道就任由她这般中伤您吗?
莲花微微叹了口气,说道:这宫中之事,向来复杂。如今贤妃虽未受重罚,但她的阴谋已被我们知晓,我们只需小心应对,等待时机。
而另一边,韶书雪在金山公主离开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她原本只想在这宫中安稳度日,不参与任何权谋斗争,可金山公主的一番话,却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她平静的心湖,激起了层层涟漪。
她想起李澈当年对自己的冷淡,以及对那个和莲花有几分相似的沫泠的宠爱,如今李澄亦对莲花如此的深情,她怎能不嫉妒。
如今,贤妃散布的谣言和金山公主的提议,似乎为她提供了一个得宠的机会。
她深知,若要行动,必须步步为营。于是,韶书雪开始暗中留意李澄的行踪与喜好,试图寻找一个能让他对自己重新倾心的契机。她精心打扮自己,在宫中偶遇李澄时,展现出温婉柔顺的一面,言谈间巧妙提及一些李澄与沫泠之间的事,试图勾起李澄对莲花的猜忌,同时又不着痕迹地表现出对李澄的敬仰与爱慕。
与此同时,贤妃云未希在得知长广公主向李澄告发自己后,心中既愤怒又担忧。她没有想到李澄并没有追究自己的责任,于是更加疯狂地谋划着新的阴谋。
她再次召来心腹宫女,说道:此次虽未被长广那丫头得逞,但本宫不能就此罢休。你去宫外找些江湖术士,让他们编造一些关于皇贵妃不祥的预言,就说她母亲兵败自杀是上天对她的惩罚,她会给皇室带来灾祸。
心腹宫女领命而去,贤妃则坐在宫中,脸上露出阴狠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莲花从皇贵妃之位上跌落,自己扶摇直上的场景。
宫中的流言蜚语再次甚嚣尘上,这次关于莲花不祥的预言,让原本就对莲花心存疑虑的妃嫔们更加蠢蠢欲动。她们在背后议论纷纷,甚至有人在李澄面前旁敲侧击地提及此事。
第66章 夺权
◎阴谋◎
李澄本就对贤妃散布的那些关于莲花与李澈有私情的谣言没有任何疑虑,他在意的,是莲花曾被李澈劫走过。
那一段过往,如同横亘在他心中的一根刺,时不时地刺痛他的心。而近日,宫中又流传起一些关于莲花不祥的预言,诸如莲花会给大夏带来灾祸,是皇室的不祥之兆。
恰逢此时,羌族在甘肃叛乱,朝堂之上,那些心怀叵测的朝臣们,竟拿昔年莲花为抵抗西凉军与羌族结盟的事说项。
当年,西凉军兵临城下,大夏危在旦夕。莲花深知羌族部落内部的复杂结构和独特的文化认同,巧妙利用了羌人父系认宗、母系传姓的双重认同原则,以莲花外祖母羌族公主的身份,亲自前往白兰羌、党项羌等部落。在那火塘边,她与部落首领们举行庄重而神圣的姊妹盟仪式,以真诚和智慧赢得了羌族部落的信任和支持,为后续协助李澄彻底打败西凉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这些无稽之谈传入李澄耳中,他却没有任何表态,态度模糊不清。这让莲花心中如坠冰窖,她不明白,自己曾经为李澄、为大夏所做的一切,为何换来的却是如今的猜忌。
可如今,李澄对于宫中和朝堂上的流言不闻不问,甚至隐隐有疏远自己的迹象,让她突然觉得自己好累。
她本是北陆贡女,背井离乡来到这大夏宫廷,本以为凭借自己的真心能捂热李澄的心,可如今看来,这一切不过是她的痴心妄想。
在这深宫之中,她的真心就像那风中的残烛,随时可能熄灭。
这日,贤妃、庄妃、康妃、丽嫔、和嫔照例来向莲花请安。宫中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众人皆心怀鬼胎,表面上却维持着虚假的平和。
康妃突然开口,说道:皇贵妃娘娘,臣妾宫中的宫女前几日瞧见金山公主去了含象殿呢。此言一出,殿中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起来,仿佛有一股无形的暗流在涌动。
贤妃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神中满是嘲讽,说道:人家是母女,想什么时候见面就什么时候见面,康妃莫不是要毁天伦灭人欲?这宫中规矩虽多,可也不能如此不近人情吧?
康妃眉头一皱,反驳道:贤妃慎言,金山公主是皇贵妃之女,何时又和郡王妃是母女了?这等混淆视听的话,贤妃还是莫要乱说为好。
贤妃却不以为意,挑了挑眉,阴阳怪气地说道:说起来我们和几位公主都可称为母女,凭什么韶氏和公主就不可以称为母女了?人家韶氏曾经还是金山公主嫡母呢。韶氏眼下这样得宠,假以时日,再次成为几位公主的嫡母也未可知。
她一边说着,一边用余光瞟向莲花,试图从莲花脸上捕捉到一丝慌乱。莲花心中明白,贤妃这是故意挑事,想要进一步离间她和李澄的关系。
但有一句话贤妃说到了事情的本质:李澄只要愿意,她们谁都可以成为皇后,包括韶书雪,唯独她安莲花不能成为皇后。
莲花缓缓开口,声音清冷:贤妃这话倒是奇怪,郡王妃乃你我妯娌,金山公主永远是她的侄女。贤妃如此说,莫不是有什么别的企图?
贤妃道:我们和韶氏是妯娌没有错,皇贵妃和她可不一定是妯娌......
莲花怒斥:贤妃休要胡说!
贤妃掩嘴轻笑,说道:皇贵妃娘娘这是心虚了吗?臣妾不过是就事论事罢了。这宫中谣言四起,有些事可由不得人不怀疑。
庄妃见气氛愈发紧张,连忙出来打圆场:好了好了,大家都是来给皇贵妃娘娘请安的,何必为了这点小事伤了和气。这宫中谣言本就多,我们身为妃嫔,更应该谨言慎行才是。
丽嫔也跟着附和道:是啊是啊,皇贵妃姐姐,贤妃姐姐,都消消气吧。这宫中之事,自有陛下定夺,我们就不必在此多言了。
然而,贤妃并不打算就此罢休。她继续说道:陛下如今对皇贵妃娘娘的态度大家也都看在眼里,这谣言可不是空穴来风。说不定啊,陛下心中早就有了疑虑,只是还未找到确凿的证据罢了。
莲花心中一痛,她没想到贤妃竟如此大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如此肆无忌惮地中伤她。她强忍着心中的怒火,说道:贤妃,你莫要以为本宫不知你的心思。你三番五次散布谣言,中伤本宫,不就是想取代本宫的位置吗?可本宫告诉你,这宫中之事,不是靠这些阴谋诡计就能得逞的。
贤妃脸色一变,正欲反驳,这时,外面突然传来太监的通报声:陛下驾到!
众人皆一惊,连忙起身行礼。李澄面色阴沉地走进殿中,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过,最后落在莲花身上。那目光,如同一把冰冷的利刃,直直地刺进莲花的心中。
莲花心中一紧,她能感觉到李澄眼中的猜忌与不满。她刚想开口解释,李澄却先开口了:朕今日来,是听闻这宫中又有不少关于皇贵妃的谣言。皇贵妃,你摄六宫事,这宫中从来都没有安宁过,你可知罪?
莲花心中一阵刺痛,她没想到李澄竟如此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她。她抬起头,眼中满是委屈与不甘,说道:陛下,臣妾一心为陛下,为大夏皇室,从未有过任何不轨之举。那些谣言皆是贤妃等人恶意编造,臣妾恳请陛下明察。
金山公主道:嫡母为我父王报仇的机会来了。
韶书雪不动声色:这话怎么说?
金山公主就将贤妃造的谣说给了韶书雪听,又道:皇贵妃娘娘的母亲过世了,她也是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了,现在正是嫡母获取陛下宠爱的好时机,等有一天陛下殒命于嫡母的温柔刀下,还请嫡母记得和明的一片孝心。
韶书雪想起那次李澄宠幸自己时打听李澈和莲花关系的事,觉得金山公主着实可怕,一个十岁的小姑娘居然有如此城府,怎能不让人胆寒?
韶书雪道:妾身知道了,只是公主现在着实不便与妾身见面,还请公主快些离开。
金山公主见韶书雪应下,虽未得到明确的行动承诺,但心中也稍有宽慰,她深知此地不宜久留,便匆匆起身,趁着夜色与无人注意的间隙,离开了含象殿偏殿。
长广公主从御书房出来后,满心都是委屈与不解。她不明白为何父皇在知晓贤妃阴谋后,态度竟如此含糊,居然没有立刻严惩贤妃。
她失落地回到莲花身边,将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莲花和高密公主。
莲花也有自己的渠道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本就伤心欲绝。她深知李澄对李澈之事一直心存芥蒂,此次贤妃的谣言无疑是触碰到了他内心最敏感的地方。
但她感到无力和无可奈何,她轻轻抚摸着长广公主的头发,安慰道:长广,莫要难过,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高密公主却气愤难平,她说:母妃,父皇如此偏袒贤妃,我们难道就任由她这般中伤您吗?
莲花微微叹了口气,说道:这宫中之事,向来复杂。如今贤妃虽未受重罚,但她的阴谋已被我们知晓,我们只需小心应对,等待时机。
而另一边,韶书雪在金山公主离开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她原本只想在这宫中安稳度日,不参与任何权谋斗争,可金山公主的一番话,却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她平静的心湖,激起了层层涟漪。
她想起李澈当年对自己的冷淡,以及对那个和莲花有几分相似的沫泠的宠爱,如今李澄亦对莲花如此的深情,她怎能不嫉妒。
如今,贤妃散布的谣言和金山公主的提议,似乎为她提供了一个得宠的机会。
她深知,若要行动,必须步步为营。于是,韶书雪开始暗中留意李澄的行踪与喜好,试图寻找一个能让他对自己重新倾心的契机。她精心打扮自己,在宫中偶遇李澄时,展现出温婉柔顺的一面,言谈间巧妙提及一些李澄与沫泠之间的事,试图勾起李澄对莲花的猜忌,同时又不着痕迹地表现出对李澄的敬仰与爱慕。
与此同时,贤妃云未希在得知长广公主向李澄告发自己后,心中既愤怒又担忧。她没有想到李澄并没有追究自己的责任,于是更加疯狂地谋划着新的阴谋。
她再次召来心腹宫女,说道:此次虽未被长广那丫头得逞,但本宫不能就此罢休。你去宫外找些江湖术士,让他们编造一些关于皇贵妃不祥的预言,就说她母亲兵败自杀是上天对她的惩罚,她会给皇室带来灾祸。
心腹宫女领命而去,贤妃则坐在宫中,脸上露出阴狠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莲花从皇贵妃之位上跌落,自己扶摇直上的场景。
宫中的流言蜚语再次甚嚣尘上,这次关于莲花不祥的预言,让原本就对莲花心存疑虑的妃嫔们更加蠢蠢欲动。她们在背后议论纷纷,甚至有人在李澄面前旁敲侧击地提及此事。
第66章 夺权
◎阴谋◎
李澄本就对贤妃散布的那些关于莲花与李澈有私情的谣言没有任何疑虑,他在意的,是莲花曾被李澈劫走过。
那一段过往,如同横亘在他心中的一根刺,时不时地刺痛他的心。而近日,宫中又流传起一些关于莲花不祥的预言,诸如莲花会给大夏带来灾祸,是皇室的不祥之兆。
恰逢此时,羌族在甘肃叛乱,朝堂之上,那些心怀叵测的朝臣们,竟拿昔年莲花为抵抗西凉军与羌族结盟的事说项。
当年,西凉军兵临城下,大夏危在旦夕。莲花深知羌族部落内部的复杂结构和独特的文化认同,巧妙利用了羌人父系认宗、母系传姓的双重认同原则,以莲花外祖母羌族公主的身份,亲自前往白兰羌、党项羌等部落。在那火塘边,她与部落首领们举行庄重而神圣的姊妹盟仪式,以真诚和智慧赢得了羌族部落的信任和支持,为后续协助李澄彻底打败西凉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这些无稽之谈传入李澄耳中,他却没有任何表态,态度模糊不清。这让莲花心中如坠冰窖,她不明白,自己曾经为李澄、为大夏所做的一切,为何换来的却是如今的猜忌。
可如今,李澄对于宫中和朝堂上的流言不闻不问,甚至隐隐有疏远自己的迹象,让她突然觉得自己好累。
她本是北陆贡女,背井离乡来到这大夏宫廷,本以为凭借自己的真心能捂热李澄的心,可如今看来,这一切不过是她的痴心妄想。
在这深宫之中,她的真心就像那风中的残烛,随时可能熄灭。
这日,贤妃、庄妃、康妃、丽嫔、和嫔照例来向莲花请安。宫中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众人皆心怀鬼胎,表面上却维持着虚假的平和。
康妃突然开口,说道:皇贵妃娘娘,臣妾宫中的宫女前几日瞧见金山公主去了含象殿呢。此言一出,殿中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起来,仿佛有一股无形的暗流在涌动。
贤妃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神中满是嘲讽,说道:人家是母女,想什么时候见面就什么时候见面,康妃莫不是要毁天伦灭人欲?这宫中规矩虽多,可也不能如此不近人情吧?
康妃眉头一皱,反驳道:贤妃慎言,金山公主是皇贵妃之女,何时又和郡王妃是母女了?这等混淆视听的话,贤妃还是莫要乱说为好。
贤妃却不以为意,挑了挑眉,阴阳怪气地说道:说起来我们和几位公主都可称为母女,凭什么韶氏和公主就不可以称为母女了?人家韶氏曾经还是金山公主嫡母呢。韶氏眼下这样得宠,假以时日,再次成为几位公主的嫡母也未可知。
她一边说着,一边用余光瞟向莲花,试图从莲花脸上捕捉到一丝慌乱。莲花心中明白,贤妃这是故意挑事,想要进一步离间她和李澄的关系。
但有一句话贤妃说到了事情的本质:李澄只要愿意,她们谁都可以成为皇后,包括韶书雪,唯独她安莲花不能成为皇后。
莲花缓缓开口,声音清冷:贤妃这话倒是奇怪,郡王妃乃你我妯娌,金山公主永远是她的侄女。贤妃如此说,莫不是有什么别的企图?
贤妃道:我们和韶氏是妯娌没有错,皇贵妃和她可不一定是妯娌......
莲花怒斥:贤妃休要胡说!
贤妃掩嘴轻笑,说道:皇贵妃娘娘这是心虚了吗?臣妾不过是就事论事罢了。这宫中谣言四起,有些事可由不得人不怀疑。
庄妃见气氛愈发紧张,连忙出来打圆场:好了好了,大家都是来给皇贵妃娘娘请安的,何必为了这点小事伤了和气。这宫中谣言本就多,我们身为妃嫔,更应该谨言慎行才是。
丽嫔也跟着附和道:是啊是啊,皇贵妃姐姐,贤妃姐姐,都消消气吧。这宫中之事,自有陛下定夺,我们就不必在此多言了。
然而,贤妃并不打算就此罢休。她继续说道:陛下如今对皇贵妃娘娘的态度大家也都看在眼里,这谣言可不是空穴来风。说不定啊,陛下心中早就有了疑虑,只是还未找到确凿的证据罢了。
莲花心中一痛,她没想到贤妃竟如此大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如此肆无忌惮地中伤她。她强忍着心中的怒火,说道:贤妃,你莫要以为本宫不知你的心思。你三番五次散布谣言,中伤本宫,不就是想取代本宫的位置吗?可本宫告诉你,这宫中之事,不是靠这些阴谋诡计就能得逞的。
贤妃脸色一变,正欲反驳,这时,外面突然传来太监的通报声:陛下驾到!
众人皆一惊,连忙起身行礼。李澄面色阴沉地走进殿中,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过,最后落在莲花身上。那目光,如同一把冰冷的利刃,直直地刺进莲花的心中。
莲花心中一紧,她能感觉到李澄眼中的猜忌与不满。她刚想开口解释,李澄却先开口了:朕今日来,是听闻这宫中又有不少关于皇贵妃的谣言。皇贵妃,你摄六宫事,这宫中从来都没有安宁过,你可知罪?
莲花心中一阵刺痛,她没想到李澄竟如此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她。她抬起头,眼中满是委屈与不甘,说道:陛下,臣妾一心为陛下,为大夏皇室,从未有过任何不轨之举。那些谣言皆是贤妃等人恶意编造,臣妾恳请陛下明察。